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5克1袋的板蓝根若干,两瓶矿泉水,每组1桶矿泉水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一包板蓝根有多重?
师:一包板蓝根有15克。
2.互动游戏:通过生活中的实物,选择合适的单位。
3.你们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
学生回答:60千克、70千克、80等等。
师:无论同学们猜多少,老师都听到一个相同的单位——千克,告诉同学们,老师有73千克。同学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
生:计量较轻物体时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克与千克和及时评价让学生复习旧知,为吨的认识教学打下基础。
4.初识吨的必要。
(1)出示两瓶矿泉水,让学生亲历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同学们知道吗?两瓶矿泉水约有1千克。
(2)出示小货车约重25000千克图片和蓝鲸重72000千克,让学生感受较重物体的重量。
师:72000千克还可以记着72吨。同学们还想看看生活中较重的物体吗?
课件出示大卡车、集装箱、火车、大货船,通过情境展示,引入吨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由克到千克的感知和认识,对比以小单位来计量较重物体时的繁琐,引入吨的必要性。
5.初识1吨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小组活动:
(1)每组一桶约20千克的矿泉水,小组内成员相互轮流提水,感受其重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提水的感受。(1分30秒内完成)
(2)计算,一桶水20千克,5桶水呢?50桶呢?
引导学生得出5桶有100千克,50桶有1000千克。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亲身体验和猜想、推理,让学生感受吨是比千克大的计量单位,初探1吨水的多少,建立空间思维。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你知道 1 吨有多重吗?
(2)直接告诉学生;1吨=1000千克 。
(3)2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生回答:27千克、20千克、25千克等等。
师:三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左右,假设每一个同学都是25千克,一个小组共有多少千克?
生:100千克。
师:那10个小组呢?请同学们起立,站在一起。我们这个教师里的所有同学站在一起才是一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回归生活、感知1吨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以吨(t)做单位的。
生:货车、鲸鱼、大型机器、钢铁、水泥、集装箱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游戏区分吨与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归纳知识重难点,让学生对新知识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