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2 《诗经》二首
第三单元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模拟演练
04
群文阅读推荐
05
名师导学
语文要素 把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2.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3. 兴: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续表)
语文要素 体会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1.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手法。
2. 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①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②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③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续表)
一课 一法 【文本链接1】赏析《关雎》比兴等表现手法
1. 比兴手法:《关雎》开篇即以水鸟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的相思与追求。
2. 人物刻画:诗歌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短短三章,就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双声词运用:诗中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续表)
一课 一法 【文本链接2】赏析《蒹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1. 《蒹葭》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共三章,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2. 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①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续表)
一课 一法 ②《蒹葭》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③ “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构成完整的时空序列,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名师导读
《诗经》 《诗经》是我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为《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1.背景解读
(续表)
写作背景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论语》中多次提到《诗经》,但对其做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而《蒹葭》则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 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2.诵读赏析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赏析:极写诗人追求、想念心爱的姑娘的迫切心情。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赏析:写诗人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这里两个“悠”字,着意加重了感彩,把诗人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地追求爱情的思想感情。
续表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赏析: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河上秋色图,渲染了萧瑟凄清的氛围,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的作用。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赏析:委婉地抒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苇、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只能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一、直接默写题
1.把《关雎》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蒹葭》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二、理解默写题
(一)关雎
1. 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佐证。
2. 《关雎》中“______________”(叠字)形容鸟叫声,“______________”表现淑女的美丽,“______________”描绘水草的状态,“______________”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关关
窈窕
参差
辗转
3. 本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4.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
5.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二)蒹葭
1. 《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道路的艰辛与漫长。
2. 《蒹葭》全诗共三章,每章均写景起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3. 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是源自《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苍苍
萋萋
采采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课内精读
1.《关雎》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诵读《关雎》,简要说说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之情。
3.《蒹葭》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蒹葭》抒发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5.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简要分析《蒹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6. 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凄清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D
6. D【解析】“绝望情绪”理解错误。
模拟演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10分)
(1)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
左右流之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4)《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5)《蒹葭》中,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群文阅读推荐
阅读意图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结构相同 《诗经·秦风·无衣》 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
写法相同 《诗经·卫风·氓》 比的手法: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写法相同 《诗经·周南·桃夭》 兴的手法:从桃花写起,烘托结婚时的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