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中考专题一 :书法及诗词曲鉴赏与运用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广东中考专题一 :书法及诗词曲鉴赏与运用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8 18: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第一部分 专项提分
专题一 书法及诗词曲鉴赏与运用
方法指导:
(一)书法知识简介
书法的字体大体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其各自的特点为:
字 体 特 点 作品欣赏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等,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
字 体 特 点 作品欣赏
隶书 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其特点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续表:
字 体 特 点 作品欣赏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续表:
(二)诗歌鉴赏知识分类
1.咏物诗
标题特征 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物象。
意象特征 梅、兰、竹、菊、荷、松、蝉、草……
内容特点 咏物的形态、色泽、气味、声音等特征,挖掘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表达诗人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写作手法 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续表)
写作手法咏物诗的两种写法:一是直写物象,表达诗人的喜好和情趣,如《咏柳》;二是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志向和节操,如《梅花》。
教材诗例 《赠从弟(其二)》《卜算子·咏梅》
2.送别诗
标题特征 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续表:
意象特征 舟、夕阳、远山、流水、酒、杨柳、笛声等。
内容特点 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写作手法 送别诗常常借景抒情,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
续表:
教材诗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思乡诗
意象特征 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秋风、秋霜、衰草、鸿雁、月亮、杜鹃、浮云等。
续表:
内容特点 思乡诗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表达诗人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思乡缘由往往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等。
教材诗例 《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渔家傲·秋思》《商山早行》
续表:
4.边塞诗
意象特征 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等。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鹰、马等。
地名: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等。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等。
续表:
续表:
内容特点 边塞诗多描写边塞壮阔的景色、戍边艰苦的生活、战争场面的紧张激烈,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教材诗例 《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江城子·密州出猎》《夜上受降城闻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续表:
5.山水田园诗
意象特征 景物:蛙声、炊烟、桑麻、桑榆、桃李、菊花、麦苗、豆苗、鸡、犬、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白鹭、鸟雀、黄鹂、归鸿、牛羊、蝉、孤莺等。
人物: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
续表:
内容特点 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③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④是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⑤表达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寄托禅意。
教材诗例 《竹里馆》《游山西村》《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饮酒(其五)》《行香子》
续表:
6.怀古咏史诗
意象特征 古迹史事:黍离、商女、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与古迹有关的景物: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内容特点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续表:
教材诗例 《赤壁》《咸阳城东楼》《长沙过贾谊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贾生》
1.(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使至塞上》(王维)
C.《赤壁》(杜牧) D.《游山西村》(陆游)
B
【解析】右图为王翰的《凉州词》,从诗歌的题材来看,该诗属于边塞诗。A项为送别诗,C项为怀古诗,D项为田园诗,只有B项是边塞诗。
2.(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从主题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关雎》(《诗经》)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D.《卜算子·咏梅》(陆游)
A
【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右图《送元二使安西》的主题一样,都是送别。
3.(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2)从时间和表现手法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商山早行》(温庭筠) B.《秋词(其一)》(刘禹锡)
C.《晚春》(韩愈) D.《月夜忆舍弟》(杜甫)
A
【解析】右图为陈与义的《早行》。诗歌中“露、晓”等词语写出清早寒意袭人的特点,表现诗人“行”之“早”,与A项吻合;从表现手法看,《早行》与A项都借景抒情,写景物之寂静,突出羁旅中的孤独。
4.(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蒹葭》(《诗经》)
B.《竹里馆》(王维)
C.《赠从弟(其二)》(刘桢)
D.《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C
【解析】右图为杜荀鹤的《小松》,是咏物诗,与C项吻合。《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赠从弟(其二)》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5.(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黄鹤楼》(崔颢) B.《次北固山下》(王湾)
C.《赤壁》(杜牧) D.《送友人》(李白)
C
【解析】右图为《题乌江亭》,是怀古诗,与C项吻合。《题乌江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赤壁》中的铜雀台为曹操所建。
6.(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从景色的意境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B.《使至塞上》(王维)
C.《黄鹤楼》(崔颢) D.《赠从弟(其二)》(刘桢)
A
【解析】右图为张旭的《山中留客》,与《钱塘湖春行》相同,都是描绘严冬过尽,自然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色特点。
7.(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从内容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所写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蒹葭》(《诗经》) B.《卜算子· 咏梅》(陆游)
C.《黄鹤楼》(崔颢) D.《竹里馆》(王维)
B
【解析】右图为林逋的《山园小梅》,是以“梅”为写作对象,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志向。与B项吻合。
8.(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2)根据诗歌内容,关注诗歌景物,适合作为诗题的一项是
(  )(2 分)
A.《晚望》 B.《秋望》
C.《春望》 D.《晓望》
A
【解析】根据“一轮斜月”,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由此可知《晚望》作为诗题最适合。
9.(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运用相同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2分)
A.《无题》(李商隐)
B.《月夜忆舍弟》(杜甫)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D.《夜雨寄北》(李商隐)
D
【解析】右图为李商隐的《端居》,与《夜雨寄北》相同,都运用“书信、雨”的意象,且都借景抒情,借助对 “雨夜”之景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10.(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B.《使至塞上》(王维)
C.《游山西村》(陆游) D.《送友人》(李白)
C
【解析】右图为王驾的《社日》,与《游山西村》相同,都是田园诗。
11.(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B.第三句诗人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托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D
【解析】右图为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此诗是以春日烂漫景色,反衬诗人被贬的深愁苦恨之情。
12.(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诗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下列诗歌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峨眉山月歌》(李白)
B.《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C.《望岳》(杜甫)
D.《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C
【解析】右图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C项《望岳》一诗也是借景抒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13.(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从写法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竹里馆》(王维) B.《关雎》(《诗经》)
C.《渡荆门送别》(李白) D.《赠从弟(其二)》(刘桢)
D
【解析】右图为虞世南的《蝉》,是托物言志诗,与D项吻合。《蝉》表面上咏的是蝉,实则寄托的是诗人高远的志向和不俗的品格;《赠从弟(其二)》赞颂松柏能够挺立于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达了诗人要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
14.(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下列诗句与右图古诗最后一句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万籁此都寂。 B.稻田深处草虫鸣。
C.兔从狗窦入。 D.边秋一雁声。
B
【解析】右图最后一句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稻田深处草虫鸣”一句也是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15.(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右图古诗是一首怀古诗,下列诗歌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行路难(其一)》(李白)
B.《无题》(李商隐)
C.《赤壁》(杜牧)
D.《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C
【解析】右图为刘禹锡的《乌衣巷》,与《赤壁》相同,都是怀古诗。
16.古诗词赏析。(4分)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第一句诗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诗实写诗人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诗中的“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B
【解析】第二句诗是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试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17.古诗词赏析。(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此诗中诗人的情感复杂多变,从____________到悲痛怅惘,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真挚,沉郁中见豪放。(2分)
(2)“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谈谈你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二选一)(2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辛酸愤懑
慷慨激昂(或:坚定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诗人以“沉舟”自喻,抒发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感慨。②“弄扁舟”指在江面自由行舟,表现诗人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洒脱。
18.古诗词赏析。(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________”的意思是太平盛世。(2分)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圣明
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
19.古诗词赏析。(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诗的首联诗人仅用一个“_______________”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2)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彩夺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或:摧)
誓死报国(或:爱国)
示例:诗中用“黑”字写出了敌军黑压压一片,又用“金”字写出了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的情景,用表色彩的词语写出了敌军的来势凶猛,我军战士严阵以待的场面。
20.古诗词赏析。(4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阕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2分)
(2)词人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试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之漫长久远
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词人思绪之无穷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