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调查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试卷第5页上相应的方框内填写答案(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一相比,图二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数量增多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规模扩大
2.老中心区在新的城市中心区方向是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读右图完成3-4题。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4.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③ C.⑤ D.⑥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完成5-6题。
5.该城市可能是
A.深圳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6.导致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资源 B. 资源、政策 C. 土壤、经济 D. 政策、经济
读下图完成7-9题。
7.民工流动可使流入地
A.增加交通通达度 B.增加劳动力
C.环境压力减小 D.缓解土地压力
8.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民工主要来自
A.新疆、西藏 B.四川、贵州等省区 C.黑龙江、吉林 D.内蒙古
9.民工流动对于流出地
A.增加就业压力 B.增加住房压力 C.缓解土地压力 D.增加交通压力
10.下列能体现城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过程的是
右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低、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丁、丙 C.乙、丙 D.甲、丙
12.甲可能是
A. 越南 B. 英国 C.中国 D. 阿富汗
读某城市人口资料,完成13—14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3.该城市在表中时间内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4.该市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②增加了劳动力 ③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读下表完成15-16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 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 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 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 7亿之内
15.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表中三个最适宜人口数值的差异,说明
A.人口合理容量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人口合理容量只受资源因素影响
C.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读右边某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曲线两幅图,完成17-18题。
17.该国人口最多的时间为
A.1 B.2 C.3 D.4
18.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右图是某城市商业(X)、住宅(Y)和工业(Z)地租随距市中心变化示意图,分析并完成 19—21小题。
19.住宅区分布的边界范围应距城市中心距离是
A.0-20km B.20-40km C.26-60km D.20-60km
20.影响X、Y、Z地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市场 B.劳动力 C.交通 D.气候
21.工业区之所以在城市边缘是因为
A.此地段工业愿出的地租最高 B.近菜市场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通达度最高
读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中心地等级最高的是
A.A B.B C.C D.D
23.中心地
A.规模越大,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B.规模越小,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等级越高,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D.等级越低,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24. 北京市中心城区为行政区而不是商务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历史原因 C.社会因素 D.政策因素
右图中的①②两图分别为两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有关两个国家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都是发达国家
B.①国就业压力大
C.②国社会养老负担重 D.两个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不同
26.这两国家最有可能是
A.①俄罗斯 ②印度 B.①德国 ②日本
C.①菲律宾 ②法国 D.①英国 ②巴西
27.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习近平访问俄罗斯 B.李克强在江苏考察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农民利用农闲进附近城市打工
28.导致该城市发展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气候 D.市场
读下图回答29-30题。
29.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极高 B.人口死亡率极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大
30.该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试卷第5页上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环境因素是当今世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32.发达国家因为科技和经济水平高,城市化过程中没有产生环境问题
33.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4.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机械增长也能够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
35.由于政治格局的变化,扬州、济宁等城市日趋衰落
36.城市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限,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7.资源贫乏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一定较低
38.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39.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是城市衰败、社会倒退的表现
40.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 单项选择题(30×2=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 判断题(10×1=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3小题,共30分)
41.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有 (河流、山地、森林)(选择填空)。
(2)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理由是 。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42.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10分)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_____ ___现象。
43.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 10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命题、审校 王彩云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30×2=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A
D
B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C
A
C
D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B
A
C
C
B
C
D
二 判断题(10×1=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A
A
B
A
B
A
B
A
三 综合题(每空2分,共30分。答案合理请酌情给分)
41.(10分)
(1)河流
(2)P 地处城市郊外 周围植被茂密 地势较高 环境质量好(任一点)
(3)甲 位于河流下游 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 水陆交通便利(任一点)
42.(10分)
(1) A B
(2) 晚 低
(3)逆城市化
43.(共10分)
(1)城市化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任一点)
(2)大气 水 噪声 固体废弃物 (任2点)
(3)占用耕地良田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