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选修)期中教学调查
地理试题
说明:考试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请把答案填在试卷第5页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今年3月23日晚上,“地球一小时 健康寻宝之旅”公益活动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在京环保人士和搜狐社区200余名网友齐聚于此,共同见证“60+地球熄灯1小时”。据此完成1-2题。
1.当鸟巢进行活动时,全球
A.有一大半是22日
B.正好有一半是22日
C.有一大半是23日
D.有一大半是24日
2.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是环境管理中的
A.环境教育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技术手段
灰霾是指空气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大气现象。 今年华北等国内一些区域,灰霾天气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读下图,回答3—5题。
3.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1954年至2004年灰霾天数逐年增加
B.改革开放以来,灰霾天数迅猛递增
C.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
D.连续三年内灰霾天数增长最快的是1954年至1974年
4.灰霾的出现天数主要
①与区域污染物悬浮细粒子产生量有关 ②与出现连续的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关
③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 ④与大气中C02浓度增大有关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改善华北地区大气质量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
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读下图回答6~7题。
6.造成图中湿地显著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①长期围垦 ②长期泥沙淤积
③当地人民有计划地退耕还湖 ④全球变暖,水源枯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该地湿地面积减小可能带来的后果主要是
①洪涝灾害多发 ②草场退化
③野生生物栖息地减少 ④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
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臭氧总量随时间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9.臭氧总量
A.臭氧减少时,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B.臭氧增多时,到达地表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C.臭氧减少时,酸雨区面积缩小
D.臭氧增多时,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完成10-11题。
10.下列不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④
11.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帕米尔高原积雪面积减少,会引起该地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该地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读右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能源分别是
A.可再生能源 煤 B.煤 可再生能源
C.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 D.可再生能源 核能
13.据图分析,我国应该
A.加强对天然气和核能的合理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 和煤炭的能源消费比重
B.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合理利用,增加煤炭 和核能的能源消费比重
C.加强对煤炭和天然气的合理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能源消费比重
D.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合理利用,增加天然气和煤炭的能源消费比重
读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完成14题。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中国
70
20
5
5
14.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回收为主 B.都以焚烧为主 C.都以堆肥为主 D.都以填埋为主
读下图回答15~16题。21世纪教育网
注:《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中黑色柱状为煤炭浅色柱状为电力
15.解决目前外运能力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加强水运 D.变为电能输出
16.该地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的露天开采 B.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C.以煤炭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D.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读右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反映出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 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18.防治荒漠化的生物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面两图完成19-20题。
19.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
A.工业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 D.多类型污染
20.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2009 年 12 月 7~18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将人们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度推向史无前例的高度。读世界最新二氧化碳排放量图, 回答 21~22 题。
21.图中显示
A.经济越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越多
B.能耗利用率越高,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越多
C.排放量超过1000 的国家都是人口超亿的国家
D.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小与能源消费结构有关
22.很多地方推行新能源汽车,有利于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 D.提高能源利用率
读下图完成23~24题。
2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总体水平较高B.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
C.不同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均不一样D.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相同
24. P地应
A.大修水利引水灌溉B.因地制宜退耕还草C.规定合理的载畜量D.大规模地植树造林
读右图回答25~26题。
25.据图分析,全球变暖直接影响分别有
A.喜马拉雅山海拔变高
B.喜马拉雅山自然带海拔变高
C.大洋洲火山岛将增加
D.大洋洲总陆地面积可能减小.
26.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B.不合理的使用制冷设备
C .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D.有色金属冶炼业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二、 综合题(共有小4题,满分60分)
27.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16分)
(图5)
⑴下列各类垃圾中,具有分解速度快、腐蚀性强的特点的是( )
A、食品垃圾 B、清扫垃圾 C、建筑垃圾 D、危险垃圾
⑵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上图相应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肥料??? B、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作用? ?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填字母)
⑶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说明垃圾中有许多可
的资源。
⑷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不足之处是
。
28.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
材料一:气象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沙尘天气与北方地区冬春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材料二: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1)图中表示的是发生在我国的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的三类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
① ; ② ; ③
( 2 )近年我国 ① 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中的 要素发生了变化。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 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 ① 灾害发生的范围和频度。
( 3 )分析②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
。
( 4 )缓解苏州 ③ 环境问题的正确措施有(双选)( )
A、逐步降低人均能源消费量 B、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事业
C、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D、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开发建设能源基地
29.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表2是“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四个PM10监测点S1、S2、S3、S4的统计数据。
表2 四个监测点的部分统计数据
监测点
PM10浓度月平均值(单位:mg/m3)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
0.062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2
0.057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3
0.061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4
0.074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三: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23表示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____两季较高,__________季最低,分析其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________ __ _ 。
(3)该城市进行环境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个人、企业和___ _____。
(4)环境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材料三反映对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用到的环境管理手段是
手段。
3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光化学烟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如臭氧、醛类等)。光化学烟雾危害巨大,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其形成过程如图22所示。
材料二: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气候温暖,风景宜人。从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汽车数量猛增,该城市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图23为洛杉矶某日光化学烟雾变化曲线示意图。
(1)一天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时间是( )
A.6:00-8:00 B.12:00-14:00 C.16:00-18:00 D.20:00-22:00
(2)洛杉矶一年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季节是__ ___季。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洛杉矶烟雾事件多发的原因。__ ___
。
(3)汽车数量的猛增,除产生大气污染外,还会产生_____ 等环境问题。
(4)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的一大顽疾,试就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命题、审校 王彩云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选修)期中教学调查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B
A
D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C
D
D
C
A
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C
BD
CD
BC
AB
BC
BD
AC
27.(16分)
⑴D(2分) ⑵D B A C (8分)
⑶回收利用(2分)
⑷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易发生爆炸事件等(任2点4分)
28.(16分)
( 1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酸雨危害( 6 分)
( 2 )气候(大气) 生物(植被) (4 分)
( 3 )西南为高原山区,地面崎岖(坡度大);岩溶地貌发育,上层薄,植被脆弱;湿润地区,降水多;岩石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等作用强烈,地表碎屑物质丰富( 任2点4 分) ( 4 ) BC ( 2 分,只答 1 个正确答案得 1 分,多答、错答不得分)
29.(16分)
(1)S4(2分) 森林覆盖率低;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大(任1点2分)
(2)春秋高(2分) 夏季最低(2分) 夏季降水丰富;盛行东南季风,风力强,污染物易扩散;植被更为茂盛,滞尘作用大(任答2点,4分)
(3)政府(2分) (4)技术(2分)
30.(12分)
(1)B(2分)
(2)夏季(2分) 谷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地中海气候,夏季降雨多,光照强(任1点2分)
(3)交通拥堵 噪音污染(任1点2分)
(4))政府制定尾气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合理规划城市,减少交通拥堵 ;
汽车革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汽车能源结构 ;个人尽量使用公共交通(任答2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