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教案
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
重点 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重点 突破 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创设与主题相符的情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难点 理解加法牟意义。
难点 突破 通过有几支铅笔的情境,设计“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理解。
教法 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启发引导学生在直观演示中学会正确计算 5以内的加法。
学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5支铅笔、小圆片、小三角形等。
学生 5支铅笔、小圆片、桃子图片、小棒等。
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请拿出你的文具盒数一数自已有多少支铅笔好吗? 学生汇报。 你能很快地数出2支吗?放在左手。再数出3支放在右手。 师:现在把两只手的铅笔合起来,你们说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集体回答。(板书课题)
探新 1.师:一共有几支铅笔? 生:有5支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支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支铅笔,往后数3个,就是5支。 生:这只手有3支,再往后数2支,就是 5个。 生:2和3合起来就是5支。 2.师:刚才我们用铅笔完成了一个数学问题,其实还可以用我们的学具代替铅笔来完成这个过程,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评价。 师板书示范:左边摆2个圆片,右边摆3个圆片,合起来一共有5个圆片。 3.师:其实老师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个过程,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算式。 左手2支铅笔,可以用数字2表示。(板书: 2)右手3支铅笔,用数字3表示。(板书:3)师:说一说“2”和“3”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师:把左右手的铅笔合在一起,简单地说 就是2和3合起来,2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就是2加3。(板书: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重要符号“十”号,这个符号叫加号,把这个“+”号读一遍。 学生齐读,并用手在桌子上写。 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就是5,我们用等号(板书:=)来表示。 师:这就是完整的一个加法算式,谁会读? 生:2加3等于5。 师:这个算式里2、3、5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老师左手拿的2支铅笔,3表示老师右手拿的3支铅笔,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支铅笔。 师:5是这个算式的得数,在加法算式里,我们把得数叫做“和”,一起读一读:“和”。 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师:同学们动脑筋想想,2+3=5还可以表 示什么呢? 生: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是5个苹果。 生:还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4.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第24页的情境图。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5.摆一摆,算一算。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桃子图,用你们的桃子图片和老师一起动手摆一摆。我们先摆第一幅图,左边摆1个,右边摆3个,一共是几个桃子?说说1、3、4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后面的两幅图请同学们自己照着书来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读出式子,把书上的空填上,并且说一说。 学生摆图、列式、交流。教师检查。 6.摆小棒。 (1)先摆1根,再摆4根,合起来是几根? (2)先摆2根,再摆3根,合起来是几根? (3)先摆3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几根? 动手操作,写出算式,读出算式,交流汇报。
巩固 1.试一试。 看图列算式,让学生自己看图,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1)马路上停着3辆汽车,又驶来1辆,一共是几辆? (2)树上停着2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是几只? 指导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2.说一说。 出示1+4=5,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这四幅图来编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再看图说一说,这道算式还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并结合图意说一说。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教师出示算式:2+3=5,学生可以结合图,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事物,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 5.完成教材“练一练”第5题。一图两式,引导学生说图意,再列式。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一练”第6题。 7.找一找。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7题,说一说,算一算。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他邀请同学们到他家 玩。他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去看一看,淘气家里有哪些加法算式?你会说吗? (1)4人一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到的多。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因此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不是难点。而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我把理解加法的意义作为重点,贯穿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学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运算的抽象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这正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 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我不担心他们掌握不了这一内容,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将他们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板书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3加2等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