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练习一复习(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练习一复习(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28 16: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练习一复习教案
目标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能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重点 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 突破 借助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结合相应的计算,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突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法 通过具体练习题的训练,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加深对5以内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梳理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情境图。
学生 学生 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及相应的盒子。
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这单元学过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 (随机板书:加法、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旧知,为练习应用作好铺垫。
探新 1.出示教材第32页第1题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师:你能完成图下的算式吗? 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怎样计算的?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 2.说一说。 出示算式:3+2=5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 出示算式:4-2=2 师:你能结合实物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吗?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全班交流。 师:你能动手摆一摆或者画一画吗? 3.出示教材第32页第3题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数一数,说一说。 指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会列算式解答吗? 组织学生交流。 4.完成第4题。 集体交流时,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算一算,加深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 出示算式,指导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5.填数。 师: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有补充? 师: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 (教师随机板书) 指导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地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交流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注意第三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有条理、清晰地表达。
巩固 1.出示教材第6题的图片。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交流。 2.找家。 出示教材第7题的情境图。 师:请大家帮助小动物们找家? 师: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3.出示教材第8题的情境图。 师:一共有几个桃子? 第一次吃掉了几个? 怎样列算式? 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你能正确地列式计算吗? 4.猜一猜。指导学生进行游戏。小结评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和0的相关计算。 分组整理讨论,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渗透统计思想。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据本教研组课前了解,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加上刚人学的学生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吸引学生去主动地探究,进一步理解相应的加减法的含义。在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让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充分利用教材形式多样的情景,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已的纸板上,小组交流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但在学习中,总有学生“跑题”,扰乱课堂秩序,导致整节课节奏拖沓,教学的艺术性还需提高。
板书 练习三 加法 减法 0,1,2,3,4,5,6,7,8,9,10 10,9,8,7,6,5,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