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学案
三维目标 学生要通过猜数游戏,列出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算式,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逐步提高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6”的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突破思路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及关系。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使学生在饶富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
难点 点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思路 应适时地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能力。
案例 原题 看图,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解析 这道题是一个有趣的情境图,信息量比较大,学生既可以说加法算式也可以说减法算式。 答案不唯一。
点拔 学生容易出现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加减运算。
归纳 加减混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方法上的差异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答案 教材第35页“练一练”。 1.第一幅图:5+1=6或1+5=6 6-1=5或6-5=1 第二幅图:3+3=6 6-3=3 2.引导学生根据6的组成来进行说一说,答案不唯一。 3.组织学生根据算式:5+1=6和6-1=5,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比如:原来有5只小松鼠,又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6只小松鼠。 4.6-3=3 0+5=5 1+5=6 3+3=6 6-6=0 4+0=4 4+2=6 6-0=6 5.5+1=6 6-5=1 4+2=6 6-2=4 3+3=6 6-3=3 2+4=6 6-2=4 6.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作 业 (课后余下习题。)
存在问 题摘要 (1). ; (2). ; (3). 。
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一开始,我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学习。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小组活动、有故事,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如能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让他们从不同的思维去列不同的算式,我想应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课外资料 天才最好的老师是兴趣 一百多年前出了一位震惊世界的神童,他就是卡尔·威特。威特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9岁考入了莱比锡大学;未满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也许有人以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书桌前面,其他什么也不干。但威特的父亲却说:“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少年都少,他把大量的时间尽情地花费在他感兴趣的玩耍和运动上。”只有感兴趣,学习才会有乐趣,才会持久,因为天才最好的老师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