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8.3人体概述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8.3人体概述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04 13:14:23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8.3人体概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崇左期中)成年人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存在于(  )
A.骨髓腔 B.骨膜 C.骨密质 D.骨松质
2.(2020八上·崇左期中)某班同学下课后在操场上相互追逐打闹,有位同学摔倒导致骨折,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要进行手术矫正,你认为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  )
A.骨膜 B.骨髓 C.骨松质 D.骨密质
3.(2020八上·仪征期中)如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长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B.③内红骨髓变成黄骨髓后便永远失去造血功能
C.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作用的是④内的成骨细胞
D.②致密坚硬,抗压力强
4.(2020八上·吴江期中)“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结构中的(  )
A.骨髓 B.骨膜内的神经
C.成骨细胞 D.骨膜内的血管
5.(2020八上·北京期中)老年人不适宜进行登山等剧烈运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骨中有机物减少,摔倒后易骨折
B.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关节易错位
C.骨骼肌耗氧量减少,收缩力增加
D.关节中滑液减少,润滑作用减弱
6.(2020八上·新丰月考)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和走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因为此时骨的特点是(  )
A.有机物含量超过 B.有机物含量不到
C.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 D.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
7.(2020八上·揭阳月考)人幼年时,骨能长长和加粗,与骨的加粗有关的是(  )
A.骨髓腔内的红骨髓 B.骨骺端软骨层细胞
C.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 D.关节软骨层细胞
8.(2020八上·濉溪月考)骨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下列各组就是骨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组,其中正确的是(  )
A.红骨髓:造血功能
B.成骨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C.黄骨髓:成年时有造血功能
D.骨膜内的血管和神经:对骨有提供营养和再生的作用
9.(2020七下·西乡期末)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的是腋窝处的体温
B.发烧对人是有害无益的
C.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
D.人的正常体温是36℃
10.下列关于“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易断
B.煅烧后的鱼骨轻敲即碎
C.不作处理的鱼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D.用盐酸浸泡鱼骨,表面会有气泡产生
二、连线题
11.(2011·扬州)配对
循环系统   ①运动、支持、保护
消化系统   ②运输体内物质
呼吸系统   ③消化、吸收
神经系统   ④进行气体交换
运动系统   ⑤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三、实验探究题
12.为了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某校初二年级的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
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表:
操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I Ⅱ
实 验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不作处理
结果
鉴 别 方法 用解剖针敲打鱼骨 对折弯曲 敲击和弯曲
结果
结论
认真阅读以上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I骨在煅烧过程中,燃烧掉的是   ,燃烧后的骨变得   ,骨失去了原有的   性。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你的结论是   。
②同学们在开展以上实验探究时,他们所作的实验假设是    。   
③实验Ⅱ与对照组相比,实验中的变量是   。
④根据以上实验获得的结论,请分析说明我们在公交车上应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关照
老年人乘车安全的科学道理。   。
四、综合题
13.结合骨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骨   、   的特点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   和   。
(2)盐酸能溶解骨中的无机物。取一段动物的长骨放在盐酸中浸泡一段,取出后可达成如下图所示的结。这说明:   的无机物和   的有机物两种物质按适当的比例组成的,具有   的特点。
14.(2017八上·潜江月考)根据骨的成分鉴定实验回答以下各题。
鉴定方法 骨在稀盐酸中浸泡 骨在酒精灯火焰上煅烧
剩余物质特征
实验结论 剩余的物质为 剩余的物质为
(1)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上表,并完成实验结论。
A.灰白色的物质,质地脆硬 B.柔软的物质,可任意弯曲
(2)下图表示人骨中某类物质在各年龄段含量的变化,这类物质是( _)
A.有机物 B.无机物 C.钙 D.骨髓
15.(2020八上·揭阳月考)
(1)请在下列序号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结构名称: 4   5   
(2)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   和   三部分。
(3)2 内层的   细胞,与骨的长   (填长或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4)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   (填长或粗)有关。
(5)5的腔隙內容纳的骨髓终身都是   (填红或黄)骨髓.4中的骨髓在成年后呈   色。
(6)若此骨重10克,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称重为6.5克,提供该骨的人年龄大约处于   (填“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阶段。
16.(2017八上·延庆期中)如图为长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骨质有两种:[4]   大部分集中在骨干,致密坚硬;   主要在骨两端内部,疏松而呈蜂窝状.
(2)小明骨折后,经过医治和一段时间的调养,骨长好了,主要是由于结构[1]的作用.结构[1]的名称是   ,其内分布着丰富的   和神经,对骨的   和   有重要作用.
(3)平时骨中有造血功能的是   ,它主要分布于骨端的   (填写序号)中.成年人身体失血过多时,   (填写序号)中的   在人的自我调节下会恢复造血功能.
17.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问题:
(1)骨的成分包括   和   。前者使骨   ;后者使骨   。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   ,又有一定的   。
(2)在“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骨的煅烧是用来说明骨中的   (填成分)使得骨具有   (填特性);
(3)骨的脱钙是用来说明骨中的   (填成分)使得骨具有   (填特性)
18.(2017七下·东台月考)如图表示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年龄段含量的变化:
(1)这类物质是:   。
(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   阶段,原因是:   。
(3)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大的时期是图中的   阶段。这一年龄段的人一定要注意   不然会出现含胸驼背的现象。
(4)骨中除了这种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它主要是使骨具有硬度,这种物质是   
19.(2018八上·易门期中)如图是人体长骨的外形及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骨表面覆盖着[3]   ,内有神经和血管;对骨的长粗有重要作用的是[3]中的   。
(2)骨质由致密坚硬的[7]   和结构疏松、成蜂窝状的[6]   两部分构成。
(3)图中5内有骨髓,幼年时呈红色,有   功能,成年时变成黄色,失去该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随年龄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成为黄骨髓,正常情况下,黄骨髓已不具备造血能力,但当体内大量失血时,它仍可能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成人的长骨的两端、短骨(如手的腕骨)、扁骨(如胸骨)和不规则骨(如椎骨,骨盆)的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可见,成年人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骨中骨髓分布和作用,比较简单,熟记:人体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2.【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可见,发生了骨折,需要特别保护的是骨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骨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熟记: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血管、神经成骨细胞,血管与骨的营养有关,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失血时有会转化红骨髓,造血功能又恢复。
3.【答案】B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①骨松质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A正确;
B.成年后③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是人体一旦失血过多,黄骨髓会再次转化成红骨髓,B错误;
C.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所以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作用的是④内的成骨细胞,C正确;
D.②是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图:
图中①是骨松质,②是骨密质,③是骨髓腔,④是骨膜。
4.【答案】B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与题意无关。
B.骨膜内的神经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刺骨的感觉即是对寒风的刺激的感受,故与题意相关
C.骨膜内,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与题意无关。
D.骨膜内的血管可为骨提供营养,与题意无关。
【分析】本题考查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结构中的神经,神经能对外界寒冷的刺激做出反应。
5.【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骨中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弹性小,摔倒后易骨折,A不符合题意;
B、老年人的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关节易错位,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耗氧量减少的话,线粒体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骨骼肌的收缩力应该下降,C符合题意;
D、老年人的关节中滑液分泌量减少,润滑作用减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6.【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性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故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和走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
故答案为:A。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有胶原纤维、骨粘蛋白和硫酸软骨素。无机物又称骨盐,主要成分有磷酸钙和碳酸钙等。骨的成分中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因此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
7.【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故答案为:C。
【分析】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膜有血管、神经及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8.【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红骨髓有造血功能,A正确。
B.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B错误。
C.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C错误。
D.骨膜内的血管对骨有提供营养的作用,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骨膜内的神经能感受刺激,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幼年时骨髓腔内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是人体一旦失血过多,黄骨髓会再次转化成红骨髓,而具有造血功能。
9.【答案】C
【知识点】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A、测量体温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的是直肠处的体温,A不符合题意;
B、低烧时,是机体发生免疫的过程,是有意的;高烧对人是有害的,B不符合题意;
C、人体被病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吞噬病菌、病毒,体温会升高,C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大约接近37℃,测量体温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的是直肠处的体温.
10.【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为有机物,使骨变软,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故答案选:A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有机物经煅烧后会只剩下无机物,据此答题。
11.【答案】②;③;④;⑤;①
【知识点】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解: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主要功能是调节各项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主要有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各种系统的功能,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据此答题.
12.【答案】有机物;硬而脆;韧;骨的韧性(弹性)是由骨中的有机物决定的;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骨的特性与它的成分有关;无机物;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增多、有机物减少、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①实验I中,在骨燃烧时,骨中能燃烧的只有有机物,无机物不能燃烧,有机物被燃烧尽后,只剩下无机物,使骨无机物脆而硬,没有了骨原来的弹(韧)性;因此煅烧后的骨用解剖针敲击会碎裂;实验的结果说明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骨的韧性(弹性)是由骨中的有机物决定的。
②根据题干所述,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而设计的实验,所以该实验组的同学们应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骨中既含有有机物也含有无机吗?骨中的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吗?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吗?因而根据问题作出的假设应该是: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骨中的无机物使骨有硬度,有机物使骨有弹性,即骨的特性与它的成分有关。
③根据表格中实验的描述,实验组Ⅱ中,实验组的骨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对照组没用稀盐酸浸泡,可见这组对照实验中,二者的变量是有无稀盐酸。
④老年人骨中无机物的含量增加,有机物的含量减少,即有机物的含量不足1/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无机物使骨硬而脆,弹性小,容易骨折;因此我们应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关照老年人乘车安全。
故答案为:有机物、硬而脆、韧、骨的韧性(弹性)是由骨中的有机物决定的、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骨的特性与它的成分有关、无机物、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增多、有机物减少、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
【分析】此题考查通过考察探究实验间接考察了骨得成分和特性,此类题目为常考的题型,需要熟知:探究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熟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无机物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
13.【答案】(1)坚而不重;硬而不脆;支撑;运动
(2)脆硬;柔韧;硬而不脆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的结构特点与骨的成分使骨具有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2)骨在用盐酸浸泡之前非常坚硬,用盐酸浸泡之后可以打结。由盐酸能溶解骨中的无机物。因此,可以说明:骨是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两种物质按适当的比例组成的,具有硬而不脆的特点。
【分析】1、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膜有血管、神经及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长骨的结构呈管状,骨干部分的骨质致密而坚硬,称为骨密质,抗压力很强;骨松质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的骨质结构疏松,呈蜂窝状,称为骨松质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这样的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2、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有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得柔韧,无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的脆、硬,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比例适当使骨硬而不脆。
3、骨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有胶原纤维、骨粘蛋白和硫酸软骨素,无机物又称骨盐,主要成分有磷酸钙和碳酸钙等。骨的成分中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因此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
14.【答案】(1)B|A|有机物|无机物
(2)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煅烧法:将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盐酸脱钙法:将骨浸泡在15%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
该实验结果说明了骨是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
(2)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分析题中的图形可知,A年龄段,该物质多于1/3,B段等于1/3,C段小于1/3,该物质应该是有机物。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
15.【答案】(1)骨髓腔;骨松质
(2)骨膜;骨质;骨髓
(3)成骨;粗
(4)长
(5)红;黄
(6)成年人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1血管、2骨膜、3骨髓、4骨髓腔、5骨松质、6骨密质、7骨质。(2)骨的基本结构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3)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4)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5)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空隙中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6)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称取总量为10克的人骨,然后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到灰白为止,再称其重量为6.5克。因此充分燃烧到灰白为止剩下的6.5克物质是无机物,无机物含量约占比约为2/3,所以可判断,提供该骨的人年龄大约处于成年人阶段。
【分析】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里终生存在红骨髓。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及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16.【答案】(1)骨密质;骨松质
(2)骨膜;血管;营养;再生
(3)红骨髓;5;3;黄骨髓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4骨密质致密坚硬,集中在骨干;5骨松质主要在骨两端内部,疏松而呈蜂窝状.
(2)1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膜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正常情况下,黄骨髓已不具备造血能力,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3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5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是红色的,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由长骨的解剖结构图可知:1骨膜,2骨髓,3骨髓腔,4骨密质,5骨松质,6骨质,7血管.
17.【答案】(1)无机物;有机物;坚硬;柔软;硬度;弹性
(2)无机物;硬度
(3)有机物;弹性
【知识点】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为有机物,使骨变软,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使骨柔软,无机物使骨坚硬,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有机物经煅烧后会只剩下无机物。
18.【答案】(1)有机物
(2)C;无机物超过三分之二,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骨折
(3)A;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4)无机物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内的有机物越来越少,无机物的含量越来越大。(1)根据表格和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年龄段的含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这类物质是有机物.(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C阶段,原因在老年期的骨中,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余2/3,骨的弹性小、脆容易骨折。(3)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大的时期是图中的A阶段.幼年时期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人一定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4)骨中除了这种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它主要是使骨具有硬度,这种物质是无机物。
故答案为:(1)有机物;(2)C;无机物超过三分之二,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骨折;(3)A;坐、立、行的正确姿势(4)无机物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19.【答案】(1)骨膜;成骨细胞
(2)骨密质;骨松质
(3)造血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2)骨质包括6骨松质和7骨密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后者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
(3)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空隙中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1 / 1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8.3人体概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崇左期中)成年人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存在于(  )
A.骨髓腔 B.骨膜 C.骨密质 D.骨松质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随年龄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成为黄骨髓,正常情况下,黄骨髓已不具备造血能力,但当体内大量失血时,它仍可能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成人的长骨的两端、短骨(如手的腕骨)、扁骨(如胸骨)和不规则骨(如椎骨,骨盆)的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可见,成年人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骨中骨髓分布和作用,比较简单,熟记:人体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2.(2020八上·崇左期中)某班同学下课后在操场上相互追逐打闹,有位同学摔倒导致骨折,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要进行手术矫正,你认为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  )
A.骨膜 B.骨髓 C.骨松质 D.骨密质
【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可见,发生了骨折,需要特别保护的是骨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骨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熟记: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血管、神经成骨细胞,血管与骨的营养有关,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失血时有会转化红骨髓,造血功能又恢复。
3.(2020八上·仪征期中)如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长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B.③内红骨髓变成黄骨髓后便永远失去造血功能
C.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作用的是④内的成骨细胞
D.②致密坚硬,抗压力强
【答案】B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①骨松质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A正确;
B.成年后③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是人体一旦失血过多,黄骨髓会再次转化成红骨髓,B错误;
C.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所以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作用的是④内的成骨细胞,C正确;
D.②是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图:
图中①是骨松质,②是骨密质,③是骨髓腔,④是骨膜。
4.(2020八上·吴江期中)“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结构中的(  )
A.骨髓 B.骨膜内的神经
C.成骨细胞 D.骨膜内的血管
【答案】B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与题意无关。
B.骨膜内的神经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刺骨的感觉即是对寒风的刺激的感受,故与题意相关
C.骨膜内,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与题意无关。
D.骨膜内的血管可为骨提供营养,与题意无关。
【分析】本题考查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结构中的神经,神经能对外界寒冷的刺激做出反应。
5.(2020八上·北京期中)老年人不适宜进行登山等剧烈运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骨中有机物减少,摔倒后易骨折
B.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关节易错位
C.骨骼肌耗氧量减少,收缩力增加
D.关节中滑液减少,润滑作用减弱
【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骨中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弹性小,摔倒后易骨折,A不符合题意;
B、老年人的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关节易错位,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耗氧量减少的话,线粒体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骨骼肌的收缩力应该下降,C符合题意;
D、老年人的关节中滑液分泌量减少,润滑作用减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6.(2020八上·新丰月考)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和走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因为此时骨的特点是(  )
A.有机物含量超过 B.有机物含量不到
C.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 D.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
【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性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故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和走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
故答案为:A。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有胶原纤维、骨粘蛋白和硫酸软骨素。无机物又称骨盐,主要成分有磷酸钙和碳酸钙等。骨的成分中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因此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
7.(2020八上·揭阳月考)人幼年时,骨能长长和加粗,与骨的加粗有关的是(  )
A.骨髓腔内的红骨髓 B.骨骺端软骨层细胞
C.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 D.关节软骨层细胞
【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故答案为:C。
【分析】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膜有血管、神经及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8.(2020八上·濉溪月考)骨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下列各组就是骨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组,其中正确的是(  )
A.红骨髓:造血功能
B.成骨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C.黄骨髓:成年时有造血功能
D.骨膜内的血管和神经:对骨有提供营养和再生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红骨髓有造血功能,A正确。
B.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B错误。
C.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C错误。
D.骨膜内的血管对骨有提供营养的作用,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骨膜内的神经能感受刺激,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幼年时骨髓腔内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是人体一旦失血过多,黄骨髓会再次转化成红骨髓,而具有造血功能。
9.(2020七下·西乡期末)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的是腋窝处的体温
B.发烧对人是有害无益的
C.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
D.人的正常体温是36℃
【答案】C
【知识点】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A、测量体温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的是直肠处的体温,A不符合题意;
B、低烧时,是机体发生免疫的过程,是有意的;高烧对人是有害的,B不符合题意;
C、人体被病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吞噬病菌、病毒,体温会升高,C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大约接近37℃,测量体温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的是直肠处的体温.
10.下列关于“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易断
B.煅烧后的鱼骨轻敲即碎
C.不作处理的鱼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D.用盐酸浸泡鱼骨,表面会有气泡产生
【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为有机物,使骨变软,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故答案选:A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有机物经煅烧后会只剩下无机物,据此答题。
二、连线题
11.(2011·扬州)配对
循环系统   ①运动、支持、保护
消化系统   ②运输体内物质
呼吸系统   ③消化、吸收
神经系统   ④进行气体交换
运动系统   ⑤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答案】②;③;④;⑤;①
【知识点】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解: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主要功能是调节各项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主要有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各种系统的功能,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据此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
12.为了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某校初二年级的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
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表:
操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I Ⅱ
实 验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不作处理
结果
鉴 别 方法 用解剖针敲打鱼骨 对折弯曲 敲击和弯曲
结果
结论
认真阅读以上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I骨在煅烧过程中,燃烧掉的是   ,燃烧后的骨变得   ,骨失去了原有的   性。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你的结论是   。
②同学们在开展以上实验探究时,他们所作的实验假设是    。   
③实验Ⅱ与对照组相比,实验中的变量是   。
④根据以上实验获得的结论,请分析说明我们在公交车上应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关照
老年人乘车安全的科学道理。   。
【答案】有机物;硬而脆;韧;骨的韧性(弹性)是由骨中的有机物决定的;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骨的特性与它的成分有关;无机物;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增多、有机物减少、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①实验I中,在骨燃烧时,骨中能燃烧的只有有机物,无机物不能燃烧,有机物被燃烧尽后,只剩下无机物,使骨无机物脆而硬,没有了骨原来的弹(韧)性;因此煅烧后的骨用解剖针敲击会碎裂;实验的结果说明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骨的韧性(弹性)是由骨中的有机物决定的。
②根据题干所述,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而设计的实验,所以该实验组的同学们应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骨中既含有有机物也含有无机吗?骨中的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吗?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吗?因而根据问题作出的假设应该是: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骨中的无机物使骨有硬度,有机物使骨有弹性,即骨的特性与它的成分有关。
③根据表格中实验的描述,实验组Ⅱ中,实验组的骨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对照组没用稀盐酸浸泡,可见这组对照实验中,二者的变量是有无稀盐酸。
④老年人骨中无机物的含量增加,有机物的含量减少,即有机物的含量不足1/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无机物使骨硬而脆,弹性小,容易骨折;因此我们应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关照老年人乘车安全。
故答案为:有机物、硬而脆、韧、骨的韧性(弹性)是由骨中的有机物决定的、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骨的特性与它的成分有关、无机物、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增多、有机物减少、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
【分析】此题考查通过考察探究实验间接考察了骨得成分和特性,此类题目为常考的题型,需要熟知:探究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熟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无机物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
四、综合题
13.结合骨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骨   、   的特点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   和   。
(2)盐酸能溶解骨中的无机物。取一段动物的长骨放在盐酸中浸泡一段,取出后可达成如下图所示的结。这说明:   的无机物和   的有机物两种物质按适当的比例组成的,具有   的特点。
【答案】(1)坚而不重;硬而不脆;支撑;运动
(2)脆硬;柔韧;硬而不脆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的结构特点与骨的成分使骨具有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2)骨在用盐酸浸泡之前非常坚硬,用盐酸浸泡之后可以打结。由盐酸能溶解骨中的无机物。因此,可以说明:骨是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两种物质按适当的比例组成的,具有硬而不脆的特点。
【分析】1、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膜有血管、神经及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长骨的结构呈管状,骨干部分的骨质致密而坚硬,称为骨密质,抗压力很强;骨松质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的骨质结构疏松,呈蜂窝状,称为骨松质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这样的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2、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有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得柔韧,无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的脆、硬,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比例适当使骨硬而不脆。
3、骨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有胶原纤维、骨粘蛋白和硫酸软骨素,无机物又称骨盐,主要成分有磷酸钙和碳酸钙等。骨的成分中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因此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
14.(2017八上·潜江月考)根据骨的成分鉴定实验回答以下各题。
鉴定方法 骨在稀盐酸中浸泡 骨在酒精灯火焰上煅烧
剩余物质特征
实验结论 剩余的物质为 剩余的物质为
(1)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上表,并完成实验结论。
A.灰白色的物质,质地脆硬 B.柔软的物质,可任意弯曲
(2)下图表示人骨中某类物质在各年龄段含量的变化,这类物质是( _)
A.有机物 B.无机物 C.钙 D.骨髓
【答案】(1)B|A|有机物|无机物
(2)A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煅烧法:将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盐酸脱钙法:将骨浸泡在15%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
该实验结果说明了骨是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
(2)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分析题中的图形可知,A年龄段,该物质多于1/3,B段等于1/3,C段小于1/3,该物质应该是有机物。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
15.(2020八上·揭阳月考)
(1)请在下列序号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结构名称: 4   5   
(2)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   和   三部分。
(3)2 内层的   细胞,与骨的长   (填长或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4)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   (填长或粗)有关。
(5)5的腔隙內容纳的骨髓终身都是   (填红或黄)骨髓.4中的骨髓在成年后呈   色。
(6)若此骨重10克,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称重为6.5克,提供该骨的人年龄大约处于   (填“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阶段。
【答案】(1)骨髓腔;骨松质
(2)骨膜;骨质;骨髓
(3)成骨;粗
(4)长
(5)红;黄
(6)成年人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1血管、2骨膜、3骨髓、4骨髓腔、5骨松质、6骨密质、7骨质。(2)骨的基本结构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3)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4)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5)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空隙中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6)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称取总量为10克的人骨,然后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到灰白为止,再称其重量为6.5克。因此充分燃烧到灰白为止剩下的6.5克物质是无机物,无机物含量约占比约为2/3,所以可判断,提供该骨的人年龄大约处于成年人阶段。
【分析】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里终生存在红骨髓。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及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16.(2017八上·延庆期中)如图为长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骨质有两种:[4]   大部分集中在骨干,致密坚硬;   主要在骨两端内部,疏松而呈蜂窝状.
(2)小明骨折后,经过医治和一段时间的调养,骨长好了,主要是由于结构[1]的作用.结构[1]的名称是   ,其内分布着丰富的   和神经,对骨的   和   有重要作用.
(3)平时骨中有造血功能的是   ,它主要分布于骨端的   (填写序号)中.成年人身体失血过多时,   (填写序号)中的   在人的自我调节下会恢复造血功能.
【答案】(1)骨密质;骨松质
(2)骨膜;血管;营养;再生
(3)红骨髓;5;3;黄骨髓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4骨密质致密坚硬,集中在骨干;5骨松质主要在骨两端内部,疏松而呈蜂窝状.
(2)1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膜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正常情况下,黄骨髓已不具备造血能力,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3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5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是红色的,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由长骨的解剖结构图可知:1骨膜,2骨髓,3骨髓腔,4骨密质,5骨松质,6骨质,7血管.
17.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问题:
(1)骨的成分包括   和   。前者使骨   ;后者使骨   。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   ,又有一定的   。
(2)在“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骨的煅烧是用来说明骨中的   (填成分)使得骨具有   (填特性);
(3)骨的脱钙是用来说明骨中的   (填成分)使得骨具有   (填特性)
【答案】(1)无机物;有机物;坚硬;柔软;硬度;弹性
(2)无机物;硬度
(3)有机物;弹性
【知识点】人体概述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为有机物,使骨变软,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使骨柔软,无机物使骨坚硬,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有机物经煅烧后会只剩下无机物。
18.(2017七下·东台月考)如图表示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年龄段含量的变化:
(1)这类物质是:   。
(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   阶段,原因是:   。
(3)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大的时期是图中的   阶段。这一年龄段的人一定要注意   不然会出现含胸驼背的现象。
(4)骨中除了这种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它主要是使骨具有硬度,这种物质是   
【答案】(1)有机物
(2)C;无机物超过三分之二,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骨折
(3)A;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4)无机物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内的有机物越来越少,无机物的含量越来越大。(1)根据表格和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年龄段的含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这类物质是有机物.(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C阶段,原因在老年期的骨中,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余2/3,骨的弹性小、脆容易骨折。(3)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大的时期是图中的A阶段.幼年时期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人一定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4)骨中除了这种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它主要是使骨具有硬度,这种物质是无机物。
故答案为:(1)有机物;(2)C;无机物超过三分之二,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骨折;(3)A;坐、立、行的正确姿势(4)无机物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19.(2018八上·易门期中)如图是人体长骨的外形及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骨表面覆盖着[3]   ,内有神经和血管;对骨的长粗有重要作用的是[3]中的   。
(2)骨质由致密坚硬的[7]   和结构疏松、成蜂窝状的[6]   两部分构成。
(3)图中5内有骨髓,幼年时呈红色,有   功能,成年时变成黄色,失去该功能。
【答案】(1)骨膜;成骨细胞
(2)骨密质;骨松质
(3)造血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2)骨质包括6骨松质和7骨密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后者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
(3)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空隙中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