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30 17:37:5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侧,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
【解答】A、由图可知,A型血中只有抗原A,B型血中只有抗原B,而O型血被成为万能血型,则不存在抗原A和抗原B,而A图中,红细胞上什么都没有符合;故A符合;
B、 O型血中也要有红细胞的;故B错误;
C、 C图中存在抗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血液凝固;故C错误;
D、 D图中存在抗原B和凝集素A,会繁盛凝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18·温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中氧气含量由低到高排列,哪项正确?(  )
A.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与血液循环。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了,血液中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故大量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由肺泡内气体交换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被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故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毛细血管中的氧扩散到组织细胞内。这样毛细血管中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
【解答】肺泡气中氧要比动脉血中的高,因为氧气要从肺泡扩散到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比组织细胞高,因为氧气要从动脉血扩散到组织细胞,根据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可知动脉血中的氧气比静脉血中的氧气高。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最少。故氧气含量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是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2018九上·温州期末)近年来血铅事件时有发生,各地医院常采用静脉注射EDTA钙钠,以促进铅的排出。如图是心脏模式图,通过手臂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首先进入心脏的腔是(  )
A.1 B.2 C.3 D.4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体循环的途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心脏图中1表示的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根据体循环的途径可知,手臂处静脉注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会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1,A选项正确。
故选A
4.(2017九上·浙江月考)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D.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丙为A型血,丁就为AB型血,甲为B型血。
【解答】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故A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故B错误;
C、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故C正确;
D、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故D错误。
故选:C
5.(2017·浙江竞赛)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作示踪调查,那么最先发现药物的是(  )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2)肌肉注射先进入的是体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血液由左心室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终点是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解答】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再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心房,再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所以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右心房,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6.(2017·宁波模拟)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动脉血,在肺循环中,肺静脉流静脉血
D.小科左手不慎划伤,鲜红是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科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心脏的结构(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2)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解答】A、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错误;
B、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正确;
C、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动脉血,在肺循环中,肺静脉流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C错误;
D、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在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B
7.(2018九上·南浔期末)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体,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运输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是动脉血管,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毛细血管;(2)含氧高的血液是动脉血,呈鲜红色。含二氧化碳含量高的血液是静脉血,呈暗红色;(3)血液由动脉血管流经毛细血管再到静脉血管;(4)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中不一定流静脉血。体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静脉血。肺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静脉血,静脉血管中流动脉血。
【解答】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消化道是体循环部分,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A错误;
B.若b为肾小体,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a为入球小动脉流动脉血,c为出球小动脉流动脉血,B错误;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流入组织的血液含氧量高是动脉血,a为动脉血,组织消耗氧后产生二氧化碳,所以c内流的是静脉血,C错误;
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处时,氧气进入血液,含氧量增加。所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18八上·鄞州期末)已知血管内的血液是由压力高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表为同一器官中甲、乙、丙、丁四种血管及其内的压力值,若这些血管分别是较大的动脉、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则下列血管代号与血管的配对,正确的是(  )
血管代号 血管内的压力值(mmHg)
甲 90
乙 60
丙 20
丁 10
A.甲-毛细血管 B.乙-较大的动脉
C.丙-小动脉 D.丁-小静脉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液在人体中流动时由较大动脉到小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小静脉血管。(2)题中信息“血管内的血液是由压力高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根据血液在人体中流动时由较大动脉到小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小静脉血管。和题中信息“血管内的血液是由压力高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可知,各血管中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较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再>小静脉血管,所以甲是较大动脉,A错误;乙是小动脉,B错误;丙是毛细血管,C错误;丁是小静脉,D正确。
故选D
9.(2018九上·吴兴期末)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适当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验血时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只有B型血
D.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血型有凝集原决定,A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A和B凝集原,血清中无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无A和B凝集原,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2)人体血量稳定,献血后造血器官产生新的血细胞;(3)相对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会发生凝集反应;(4)输血时输同型血可以防凝集反应的出现。
【解答】A.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无A和B凝集原,含有A和B凝集素,说法正确,A错误;
B.适当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造血器官经常进行造血有利于提高造血功能,说法正确,B错误;
C.验血时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只有B型血,A型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中含有B凝集原,AB型血中含有A和B凝集原,所以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B型血和AB型血。说法错误,C正确;
D.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同型血可防凝集反应,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17·浙江模拟)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血管为体静脉 B.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③血管为肺动脉 D.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解答】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①血管中流动脉血,因为氧气含量丰富,二氧化碳含量较少;③血管中流静脉血,因为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由此可以推断:①血管是体动脉,③血管是体静脉,②表示的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故选:B。
二、填空题
11.(2018九下·嘉兴月考)某人腿部不慎受伤,伤口处不断涌出鲜红的血液。据此判断他受伤的是   血管, 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在受伤血管的   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填“近”或“远”)
【答案】动脉;近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急救常识
【解析】【分析】(1)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2)止血的目的就是防止血液过多的流出。
【解答】某人不慎受伤,出血呈喷射状且颜色鲜红,这说明是动脉血管出血,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血流方向为:心脏→动脉→伤口处,因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阻止血液流出。
故答案为:动脉;近
12.(2018·浙江模拟)图一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图二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   。
(2)若图一中A气体为氧气,氧气经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后最终到达细胞,则氧气经过心脏至少   次。
【答案】(1)甲
(2)1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吸气时气体由外部压入人体,分析装置中气流的路径可以得到答案;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路线: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解答】(1)甲图中进入的空气通过澄清石灰水之后进入人体,乙图中吸的时候,澄清石灰水会被吸入人体,所以图二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甲;
(2)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可知,若图一中A气体为氧气,氧气经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后最终到达细胞,则氧气经过心脏至少1次。
故答案为:(1)甲;(2)1
13.(2018·浙江模拟)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   
【答案】红细胞;适应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高海拔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高海拔处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人体会通过调节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运氧的能力来适应环境。
【解答】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答案为:红细胞;适应
14.(2018·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O2和CO2含量的变化。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代表肺动脉,则曲线b表示的是   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2)若B表示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a可表示 (单选)。
A.只有废物、二氧化碳 B.只有营养、氧气
C.废物、营养、氧气 D.废物、营养、二氧化碳
【答案】(1)CO2
(2)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的各级分支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解答】(1)、b曲线是在降低的,而表示肺动脉,则血液经过肺动脉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因此b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故答案为:CO2;
(2)、小肠绒毛主要是吸收消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到血液中,且小肠自身的组织细胞也要进行呼吸作用,而a曲线是升高的趋势,故符合题意的只有D;
故答案为:(1)CO2;(2)D。
三、解答题
15.(2018·湖州)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
(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
(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因为心胀的搏动(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2)管壁薄(或“管壁仅一层细跑”)管径细(或“仅让红细跑单行通过,血流速度缓慢,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氧气含量减少、含氮废物减少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平均约为6~9μm,分布最广的血管。它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管。它们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管壁薄,通透性强。其功能是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解答】(1)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器官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推动血液在人体血管中运动;就像水泵一样推动水流动;故答案为:因为心胀的搏动(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径极细、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血流最慢;有利于血液中物质的交换;故答案为:管壁薄(或“管壁仅一层细跑”)管径细(或“仅让红细跑单行通过,血流速度缓慢,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营养物质产生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形成尿液后会导致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大大降低;故答案为: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含氮废物减少;
故答案为:(1)因为心胀的搏动(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2)管壁薄(或“管壁仅一层细跑”)管径细(或“仅让红细跑单行通过,血流速度缓慢,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3)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含氮废物减少。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侧,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2.(2018·温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中氧气含量由低到高排列,哪项正确?(  )
A.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3.(2018九上·温州期末)近年来血铅事件时有发生,各地医院常采用静脉注射EDTA钙钠,以促进铅的排出。如图是心脏模式图,通过手臂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首先进入心脏的腔是(  )
A.1 B.2 C.3 D.4
4.(2017九上·浙江月考)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D.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5.(2017·浙江竞赛)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作示踪调查,那么最先发现药物的是(  )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6.(2017·宁波模拟)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动脉血,在肺循环中,肺静脉流静脉血
D.小科左手不慎划伤,鲜红是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科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7.(2018九上·南浔期末)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体,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8.(2018八上·鄞州期末)已知血管内的血液是由压力高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表为同一器官中甲、乙、丙、丁四种血管及其内的压力值,若这些血管分别是较大的动脉、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则下列血管代号与血管的配对,正确的是(  )
血管代号 血管内的压力值(mmHg)
甲 90
乙 60
丙 20
丁 10
A.甲-毛细血管 B.乙-较大的动脉
C.丙-小动脉 D.丁-小静脉
9.(2018九上·吴兴期末)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适当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验血时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只有B型血
D.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0.(2017·浙江模拟)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血管为体静脉 B.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③血管为肺动脉 D.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二、填空题
11.(2018九下·嘉兴月考)某人腿部不慎受伤,伤口处不断涌出鲜红的血液。据此判断他受伤的是   血管, 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在受伤血管的   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填“近”或“远”)
12.(2018·浙江模拟)图一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图二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   。
(2)若图一中A气体为氧气,氧气经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后最终到达细胞,则氧气经过心脏至少   次。
13.(2018·浙江模拟)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   
14.(2018·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O2和CO2含量的变化。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代表肺动脉,则曲线b表示的是   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2)若B表示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a可表示 (单选)。
A.只有废物、二氧化碳 B.只有营养、氧气
C.废物、营养、氧气 D.废物、营养、二氧化碳
三、解答题
15.(2018·湖州)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
(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
(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
【解答】A、由图可知,A型血中只有抗原A,B型血中只有抗原B,而O型血被成为万能血型,则不存在抗原A和抗原B,而A图中,红细胞上什么都没有符合;故A符合;
B、 O型血中也要有红细胞的;故B错误;
C、 C图中存在抗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血液凝固;故C错误;
D、 D图中存在抗原B和凝集素A,会繁盛凝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与血液循环。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了,血液中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故大量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由肺泡内气体交换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被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故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毛细血管中的氧扩散到组织细胞内。这样毛细血管中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
【解答】肺泡气中氧要比动脉血中的高,因为氧气要从肺泡扩散到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比组织细胞高,因为氧气要从动脉血扩散到组织细胞,根据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可知动脉血中的氧气比静脉血中的氧气高。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最少。故氧气含量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是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体循环的途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心脏图中1表示的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根据体循环的途径可知,手臂处静脉注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会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1,A选项正确。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丙为A型血,丁就为AB型血,甲为B型血。
【解答】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故A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故B错误;
C、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故C正确;
D、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2)肌肉注射先进入的是体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血液由左心室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终点是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解答】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再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心房,再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所以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右心房,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心脏的结构(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2)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解答】A、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错误;
B、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正确;
C、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动脉血,在肺循环中,肺静脉流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C错误;
D、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在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运输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是动脉血管,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毛细血管;(2)含氧高的血液是动脉血,呈鲜红色。含二氧化碳含量高的血液是静脉血,呈暗红色;(3)血液由动脉血管流经毛细血管再到静脉血管;(4)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中不一定流静脉血。体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静脉血。肺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静脉血,静脉血管中流动脉血。
【解答】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消化道是体循环部分,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A错误;
B.若b为肾小体,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a为入球小动脉流动脉血,c为出球小动脉流动脉血,B错误;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流入组织的血液含氧量高是动脉血,a为动脉血,组织消耗氧后产生二氧化碳,所以c内流的是静脉血,C错误;
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处时,氧气进入血液,含氧量增加。所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液在人体中流动时由较大动脉到小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小静脉血管。(2)题中信息“血管内的血液是由压力高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根据血液在人体中流动时由较大动脉到小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小静脉血管。和题中信息“血管内的血液是由压力高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可知,各血管中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较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再>小静脉血管,所以甲是较大动脉,A错误;乙是小动脉,B错误;丙是毛细血管,C错误;丁是小静脉,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血型有凝集原决定,A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A和B凝集原,血清中无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无A和B凝集原,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2)人体血量稳定,献血后造血器官产生新的血细胞;(3)相对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会发生凝集反应;(4)输血时输同型血可以防凝集反应的出现。
【解答】A.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无A和B凝集原,含有A和B凝集素,说法正确,A错误;
B.适当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造血器官经常进行造血有利于提高造血功能,说法正确,B错误;
C.验血时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只有B型血,A型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中含有B凝集原,AB型血中含有A和B凝集原,所以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B型血和AB型血。说法错误,C正确;
D.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同型血可防凝集反应,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解答】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①血管中流动脉血,因为氧气含量丰富,二氧化碳含量较少;③血管中流静脉血,因为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由此可以推断:①血管是体动脉,③血管是体静脉,②表示的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故选:B。
11.【答案】动脉;近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急救常识
【解析】【分析】(1)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2)止血的目的就是防止血液过多的流出。
【解答】某人不慎受伤,出血呈喷射状且颜色鲜红,这说明是动脉血管出血,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血流方向为:心脏→动脉→伤口处,因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阻止血液流出。
故答案为:动脉;近
12.【答案】(1)甲
(2)1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吸气时气体由外部压入人体,分析装置中气流的路径可以得到答案;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路线: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解答】(1)甲图中进入的空气通过澄清石灰水之后进入人体,乙图中吸的时候,澄清石灰水会被吸入人体,所以图二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甲;
(2)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可知,若图一中A气体为氧气,氧气经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后最终到达细胞,则氧气经过心脏至少1次。
故答案为:(1)甲;(2)1
13.【答案】红细胞;适应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高海拔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高海拔处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人体会通过调节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运氧的能力来适应环境。
【解答】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答案为:红细胞;适应
14.【答案】(1)CO2
(2)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的各级分支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解答】(1)、b曲线是在降低的,而表示肺动脉,则血液经过肺动脉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因此b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故答案为:CO2;
(2)、小肠绒毛主要是吸收消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到血液中,且小肠自身的组织细胞也要进行呼吸作用,而a曲线是升高的趋势,故符合题意的只有D;
故答案为:(1)CO2;(2)D。
15.【答案】(1)因为心胀的搏动(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2)管壁薄(或“管壁仅一层细跑”)管径细(或“仅让红细跑单行通过,血流速度缓慢,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氧气含量减少、含氮废物减少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平均约为6~9μm,分布最广的血管。它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管。它们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管壁薄,通透性强。其功能是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解答】(1)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器官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推动血液在人体血管中运动;就像水泵一样推动水流动;故答案为:因为心胀的搏动(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径极细、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血流最慢;有利于血液中物质的交换;故答案为:管壁薄(或“管壁仅一层细跑”)管径细(或“仅让红细跑单行通过,血流速度缓慢,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营养物质产生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形成尿液后会导致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大大降低;故答案为: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含氮废物减少;
故答案为:(1)因为心胀的搏动(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2)管壁薄(或“管壁仅一层细跑”)管径细(或“仅让红细跑单行通过,血流速度缓慢,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3)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含氮废物减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