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01 00:00:0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经过肺泡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变化时(  )
A.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B.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C.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结合气体交换的过程进行解答.
2.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哪条血管中的血液含氧浓度最高(  )
A.肺静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肺静脉里的血液中含氧量最高.
3.(2017·湖州)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甲是肺部毛细血管,乙是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
【解答】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因此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正确;
B、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错误;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错误;
D、血管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错误.
故选:A
4.(2017·宁波)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中过程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A表示吸收,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解答】解:A、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分析图示可知:过程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正确.
B、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经过B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错误.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正确.
D、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D正确.
故选:B
5.(2017·浙江竞赛)现有18人想主动给一位O型血病人献血,已知18人中与A型血发生凝集者为9人,与B 型血发生凝集者为7人,与A型、B型血都发生凝集的人数和都不发生凝集的人数共有8人。试分析献血者中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几位(  )
A.3 B.4 C.5 D.6
【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血型根据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可以分为四类:A型血,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无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无凝集原,有抗A抗B凝集素。具有A凝集原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也就是A型血具有A凝集原,因为B型血的人血液中有抗A凝集素所以不能给B型血的人献血。
【解答】根据题意18人中与A型血发生凝集者为9人,因为A型血中含有B凝集素所以这9人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与B型血发生凝集者为7人,B型血中含有A凝集素,所以这7人的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与A型、B型血都发生凝集的人数和都不发生凝集的人数共有8人,AB型血中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与A型、B型都能发生凝集,设有x人。O型血的人为8-x,A型血的人为7-x,B型血的人为9-x,9-x+7-x+8=18得x=3,所以O型血的人8-3=5人,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6.(2017·浙江模拟)如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
A.脑 B.肾 C.小肠 D.肺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弄清楚四个器官中四种物质的变化,图中进入某器官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葡萄糖少尿素少,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氧气少二氧化碳多,葡萄糖多,尿素多.据此及解答。
【解答】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持平。
A、脑符合上述的物质交换特点;
B、在肾脏,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尿素进入时的多离开时应减少;
C、在小肠,由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葡萄糖进入时少离开时增多;
D、在肺部,二氧化碳进入时的多离开时的少;
综上所述: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7.(2016·上城模拟)血液流经人体某些部位后成分往往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
A.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流经小肠后,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流经肾脏后,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流经肝脏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解答】解: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变少,A错误;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少,含氧量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养料多的静脉血,B错误;
C.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的静脉血,C错误;
D.流经肝脏后,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17·浙江模拟)血液在人体中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或结构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葡萄糖、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等都会明显减少
B.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废物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废物少的静脉血
D.血液流经大脑后,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中的营养物质运输和废物的排出,都与血液循环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和原料,据此答题。
【解答】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所以血液中葡萄糖、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等都会明显减少是错误的;A错误;B、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正确;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由含废物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废物少的静脉血,C正确;D、血液流经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所以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D正确.故选:A.
9.(2017·浙江模拟)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血管为体静脉 B.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③血管为肺动脉 D.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解答】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①血管中流动脉血,因为氧气含量丰富,二氧化碳含量较少;③血管中流静脉血,因为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由此可以推断:①血管是体动脉,③血管是体静脉,②表示的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故选:B。
10.(2017·浙江模拟)身体内大多数的动脉都能从心脏中带走富含氧气的动脉血,但有一条动脉从心脏中带走的血液里几乎不含有氧,这条动脉是从心脏的哪一部分将血液带走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解答】肺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故答案为右心室。
11.(2016九上·嘉兴期末)为了解心脏的构造,老师要求同学们将写有猪心各个部分名称的标签贴在合适的位置。那么,写有左心房的标签应贴在图中的(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以及心脏的血液供应.据此回答.
【解答】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图中1是右心房、2是左心房、3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12.(2015·浦江模拟)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丙为A型血,丁就为AB型血,甲为B型血.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A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B错误;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C错误;
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D正确.
故选:D
13.(2015·金华模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时,应寻找(  )
A.有搏动的微小血管
B.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C.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D.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寻找毛细血管最简便的方法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故选:B
14.下表是人体不同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物质 ① ② ③ ④
氧气 40 98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A.①代表肺静脉内血液 B.②表示肺泡处
C.③代表组织细胞 D.④表示流经大脑的血液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选C。(1)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表中能代表静脉血的序号是①、③,代表组织细胞的序号是③;(2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因此,表中能代表肺泡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④;(3)动脉血比静脉血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表中能代表内动脉血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②.综上所述,选项分析正确的是C.
【分析】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通过表格信息可知,①③含氧量低于二氧化碳的量,属于静脉血,②④含氧量高于二氧化碳的量,属于动脉血,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
15.(2017·温州)微创换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   (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   神经系统。
【答案】(1)主动脉
(2)中枢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为保证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有朝一定方向开的瓣膜;(2)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和周围神经系统 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解答】(1)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因此最后通过主动脉送达该动脉瓣;
(2)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1)主动脉;(2)中枢。
16.(2017·浙江模拟)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心脏①与②、③与④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    。
(2)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将会增加,血液变为   (动脉/静脉)血。
【答案】(1)心室→动脉
(2)动脉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内瓣膜的作用、以及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为血液循环模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5是头部和上肢的毛细血管,6是肺部的毛细血管,7是肺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
【解答】(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故答案为:(1)心室→动脉;(2)动脉。
17.(2017·绍兴模拟)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
【答案】(1)主动脉
(2)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为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了人体内血液循环和血糖含量等知识,为中等难度的题目。此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胰岛素的作用,A主动脉、B下腔静脉、C肝门静脉、D下肢静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血管A是主动脉;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餐后两小时,由于摄入一些糖类,从而使得C肝门静脉内血糖的浓度最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促使葡萄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的浓度。
故答案为:(1)主动脉;(2)C。
18.(2017·宁波模拟)刘伟同学在“五一”长假期间,大部分时间泡在人声嘈杂、卫生条件极差的游戏厅和网吧,后来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医院诊断他患上了流行性腮腺炎,下表是他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分析回答: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 No.0023677 姓名  刘伟  性别 男 年龄 16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WBC(白细胞) Hb(血红蛋白) PLT(血小板) 4.8×1012个/L 18×109个/L 142g/L
210×109个/L 男:(4.0~5.5)×1012个/升 男:(4~10)×109个/升 男:120~160克/升
男:(100~300)×109个/升
(1)从上表的测定值可以发现的问题是   。
(2)医生采取的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药物需   次(选填:“1”“2”或“3”)到达心脏。
【答案】(1)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2)2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白细胞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知识,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吞噬病毒的作用。
【解答】(1)人体内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2)上肢部位进行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病灶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人体的各器官,其中包括人的腮部。故药物需2次到达心脏。
故答案为:(1)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2)2。
19.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其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   ,它有运输   的作用。
【答案】细胞核;血红蛋白;氧
【知识点】血液
【解析】【解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其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有运输氧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
20. 已知小明、姐姐、母亲、父亲四人,用B型血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父亲和姐姐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用A型血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母亲和姐姐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
(1)父亲、母亲、姐姐和小明的血型依次为     、    、    和    。
(2)父亲急需输血时,家庭成员中   的血能输给他,但输血时应注意   。
【答案】(1)A型;B型;AB型;O型
(2)小明;速度缓慢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ABO血型系统中凝集原和凝集素如下表:
(2)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根据上述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A型、B型、AB型等不同血型的人,但输血时要做到少而慢。
【解答】(1)B型血的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说明父亲和姐姐含有A凝集原,他们血型为A型或AB型。A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说明母亲和姐姐都含B凝集原,她们血型为B型或AB型。由此可知,姐姐为AB型,父亲为A型,母亲为B型。小明与抗A、抗B凝集素均不产生凝集反应,说明小明不含凝集原,血型为O型。
(2)O型血可以 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小明是O型,所以可以输给他爸爸,但输血速度应较慢。
故答案为:(1)A型 ;B型 ;AB型 ;O型
(2)小明;速度缓慢
四、综合题
21.(2015·秀洲模拟)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A代表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   .
(2)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   ,血管C中   (填“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3)若B代表的器官是胰岛,人进食后血管C内的    含量明显升高.
(4)若B代表人体某一器官,则B中表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最终去向的是人体的    .
【答案】(1)心脏
(2)肺静脉;氧气
(3)胰岛素
(4)细胞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血液流经某器官后,血液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经过什么器官,该器官有什么功能.据此解答.
【解答】解:(1)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若图中A代表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心脏.(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3)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C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4)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若B代表人体某一器官,则B中表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最终去向的是人体的细胞.
22.如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血管。BC段血管中流的是   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某些血管,BC段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四腔中的   。
(3)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   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   血管。
(4)无论血液流经什么器官,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AB段都是   血管。
【答案】(1)肺;动脉
(2)肾脏;右心房
(3)氧气;动脉
(4)毛细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肺内的血管,BC段即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2)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内的尿素等废物会明显减少;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肾脏内的血管,BC段血管为肾静脉,其内的血液通过下腔静脉流入心脏的右心房.(3)当血液流经脑部时,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的是氧气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脑动脉,AB段是脑部的毛细血管,BC段是脑静脉.(4)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发生在毛细血管处,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具有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管的结构、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明确上述重点内容是回答好本题目的关键。
五、解答题
23.(2017·浙江模拟)血液流经某器官时,其中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都发生在循环系统的毛细血管处。下图为人体某部位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四处的不同体液。
(1)如该部位为小肠,则正常人①处葡萄糖浓度总比④处   (填“高”或“低”);
(2)如该部位为脑,则图中CO2浓度最高处是   ;(填序号,下同)
(3)如该部位为肺,则图中O2含量较高的是   处;
(4)如该部位为肾,则图中代谢废物较多的是   处。
【答案】(1)高
(2)②
(3)①
(4)④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肾小球是入球小动脉形成的毛细血管球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动的都是动脉血.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两端连的分别是肺动脉和肺静脉,据此解答。
【解答】(1)如该部位为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故①处葡萄糖浓度总比④高;
(2)如该部位为脑,则组织液②中CO2浓度较高;
(3)如该部位为血液中①氧气较多,从而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地;
(4)肾具有重吸收的作用,因此经过肾后代谢废物较多,故代谢废物较多的是④。
故答案为:(1)高;(2)②;(3)①;(4)④。
24.(2017·浙江竞赛)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图中H为肺动脉,抿图回答:
(1)曲线a表示的是   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
(2)I代表的血管类型为   .
(3)曲线b在I段血管处迅速升高是由于   .
(4)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   .
【答案】(1)二氧化碳
(2)(肺)毛细血管
(3)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4)与血红蛋白结合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的各级分支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解答】(1)曲线a经肺循环后气体含量由高到低,这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变化;(2)在I中两种气体含量都发生变化,肺循环中肺毛细血管处会发生气体的交换,氧气进入血管二氧化碳离开血管进入肺所以两种气体含量会发生变化;(3)b曲线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氧气含量升高是由于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4)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与血红蛋白结合.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肺)毛细血管;(3)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4)与血红蛋白结合
1 /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经过肺泡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变化时(  )
A.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B.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C.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2.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哪条血管中的血液含氧浓度最高(  )
A.肺静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3.(2017·湖州)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4.(2017·宁波)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5.(2017·浙江竞赛)现有18人想主动给一位O型血病人献血,已知18人中与A型血发生凝集者为9人,与B 型血发生凝集者为7人,与A型、B型血都发生凝集的人数和都不发生凝集的人数共有8人。试分析献血者中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几位(  )
A.3 B.4 C.5 D.6
6.(2017·浙江模拟)如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
A.脑 B.肾 C.小肠 D.肺
7.(2016·上城模拟)血液流经人体某些部位后成分往往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
A.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流经小肠后,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流经肾脏后,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流经肝脏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8.(2017·浙江模拟)血液在人体中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或结构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葡萄糖、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等都会明显减少
B.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废物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废物少的静脉血
D.血液流经大脑后,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
9.(2017·浙江模拟)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血管为体静脉 B.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③血管为肺动脉 D.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10.(2017·浙江模拟)身体内大多数的动脉都能从心脏中带走富含氧气的动脉血,但有一条动脉从心脏中带走的血液里几乎不含有氧,这条动脉是从心脏的哪一部分将血液带走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1.(2016九上·嘉兴期末)为了解心脏的构造,老师要求同学们将写有猪心各个部分名称的标签贴在合适的位置。那么,写有左心房的标签应贴在图中的(  )
A.1 B.2 C.3 D.4
12.(2015·浦江模拟)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13.(2015·金华模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时,应寻找(  )
A.有搏动的微小血管
B.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C.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D.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14.下表是人体不同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物质 ① ② ③ ④
氧气 40 98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A.①代表肺静脉内血液 B.②表示肺泡处
C.③代表组织细胞 D.④表示流经大脑的血液
二、填空题
15.(2017·温州)微创换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   (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   神经系统。
16.(2017·浙江模拟)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心脏①与②、③与④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    。
(2)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将会增加,血液变为   (动脉/静脉)血。
17.(2017·绍兴模拟)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
18.(2017·宁波模拟)刘伟同学在“五一”长假期间,大部分时间泡在人声嘈杂、卫生条件极差的游戏厅和网吧,后来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医院诊断他患上了流行性腮腺炎,下表是他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分析回答: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 No.0023677 姓名  刘伟  性别 男 年龄 16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WBC(白细胞) Hb(血红蛋白) PLT(血小板) 4.8×1012个/L 18×109个/L 142g/L
210×109个/L 男:(4.0~5.5)×1012个/升 男:(4~10)×109个/升 男:120~160克/升
男:(100~300)×109个/升
(1)从上表的测定值可以发现的问题是   。
(2)医生采取的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药物需   次(选填:“1”“2”或“3”)到达心脏。
19.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其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   ,它有运输   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20. 已知小明、姐姐、母亲、父亲四人,用B型血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父亲和姐姐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用A型血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母亲和姐姐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
(1)父亲、母亲、姐姐和小明的血型依次为     、    、    和    。
(2)父亲急需输血时,家庭成员中   的血能输给他,但输血时应注意   。
四、综合题
21.(2015·秀洲模拟)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A代表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   .
(2)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   ,血管C中   (填“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3)若B代表的器官是胰岛,人进食后血管C内的    含量明显升高.
(4)若B代表人体某一器官,则B中表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最终去向的是人体的    .
22.如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血管。BC段血管中流的是   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某些血管,BC段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四腔中的   。
(3)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   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   血管。
(4)无论血液流经什么器官,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AB段都是   血管。
五、解答题
23.(2017·浙江模拟)血液流经某器官时,其中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都发生在循环系统的毛细血管处。下图为人体某部位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四处的不同体液。
(1)如该部位为小肠,则正常人①处葡萄糖浓度总比④处   (填“高”或“低”);
(2)如该部位为脑,则图中CO2浓度最高处是   ;(填序号,下同)
(3)如该部位为肺,则图中O2含量较高的是   处;
(4)如该部位为肾,则图中代谢废物较多的是   处。
24.(2017·浙江竞赛)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图中H为肺动脉,抿图回答:
(1)曲线a表示的是   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
(2)I代表的血管类型为   .
(3)曲线b在I段血管处迅速升高是由于   .
(4)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结合气体交换的过程进行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肺静脉里的血液中含氧量最高.
3.【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甲是肺部毛细血管,乙是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
【解答】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因此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正确;
B、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错误;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错误;
D、血管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错误.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中过程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A表示吸收,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解答】解:A、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分析图示可知:过程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正确.
B、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经过B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错误.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正确.
D、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D正确.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血型根据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可以分为四类:A型血,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无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无凝集原,有抗A抗B凝集素。具有A凝集原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也就是A型血具有A凝集原,因为B型血的人血液中有抗A凝集素所以不能给B型血的人献血。
【解答】根据题意18人中与A型血发生凝集者为9人,因为A型血中含有B凝集素所以这9人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与B型血发生凝集者为7人,B型血中含有A凝集素,所以这7人的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与A型、B型血都发生凝集的人数和都不发生凝集的人数共有8人,AB型血中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与A型、B型都能发生凝集,设有x人。O型血的人为8-x,A型血的人为7-x,B型血的人为9-x,9-x+7-x+8=18得x=3,所以O型血的人8-3=5人,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弄清楚四个器官中四种物质的变化,图中进入某器官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葡萄糖少尿素少,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氧气少二氧化碳多,葡萄糖多,尿素多.据此及解答。
【解答】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持平。
A、脑符合上述的物质交换特点;
B、在肾脏,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尿素进入时的多离开时应减少;
C、在小肠,由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葡萄糖进入时少离开时增多;
D、在肺部,二氧化碳进入时的多离开时的少;
综上所述: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解答】解: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变少,A错误;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少,含氧量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养料多的静脉血,B错误;
C.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的静脉血,C错误;
D.流经肝脏后,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中的营养物质运输和废物的排出,都与血液循环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和原料,据此答题。
【解答】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所以血液中葡萄糖、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等都会明显减少是错误的;A错误;B、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正确;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由含废物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废物少的静脉血,C正确;D、血液流经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所以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D正确.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解答】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①血管中流动脉血,因为氧气含量丰富,二氧化碳含量较少;③血管中流静脉血,因为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由此可以推断:①血管是体动脉,③血管是体静脉,②表示的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解答】肺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故答案为右心室。
11.【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以及心脏的血液供应.据此回答.
【解答】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图中1是右心房、2是左心房、3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12.【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丙为A型血,丁就为AB型血,甲为B型血.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A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B错误;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C错误;
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寻找毛细血管最简便的方法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选C。(1)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表中能代表静脉血的序号是①、③,代表组织细胞的序号是③;(2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因此,表中能代表肺泡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④;(3)动脉血比静脉血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表中能代表内动脉血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②.综上所述,选项分析正确的是C.
【分析】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通过表格信息可知,①③含氧量低于二氧化碳的量,属于静脉血,②④含氧量高于二氧化碳的量,属于动脉血,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15.【答案】(1)主动脉
(2)中枢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为保证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有朝一定方向开的瓣膜;(2)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和周围神经系统 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解答】(1)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因此最后通过主动脉送达该动脉瓣;
(2)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1)主动脉;(2)中枢。
16.【答案】(1)心室→动脉
(2)动脉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内瓣膜的作用、以及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为血液循环模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5是头部和上肢的毛细血管,6是肺部的毛细血管,7是肺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
【解答】(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故答案为:(1)心室→动脉;(2)动脉。
17.【答案】(1)主动脉
(2)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为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了人体内血液循环和血糖含量等知识,为中等难度的题目。此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胰岛素的作用,A主动脉、B下腔静脉、C肝门静脉、D下肢静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血管A是主动脉;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餐后两小时,由于摄入一些糖类,从而使得C肝门静脉内血糖的浓度最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促使葡萄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的浓度。
故答案为:(1)主动脉;(2)C。
18.【答案】(1)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2)2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白细胞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知识,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吞噬病毒的作用。
【解答】(1)人体内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2)上肢部位进行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病灶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人体的各器官,其中包括人的腮部。故药物需2次到达心脏。
故答案为:(1)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2)2。
19.【答案】细胞核;血红蛋白;氧
【知识点】血液
【解析】【解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其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有运输氧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20.【答案】(1)A型;B型;AB型;O型
(2)小明;速度缓慢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ABO血型系统中凝集原和凝集素如下表:
(2)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根据上述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A型、B型、AB型等不同血型的人,但输血时要做到少而慢。
【解答】(1)B型血的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说明父亲和姐姐含有A凝集原,他们血型为A型或AB型。A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说明母亲和姐姐都含B凝集原,她们血型为B型或AB型。由此可知,姐姐为AB型,父亲为A型,母亲为B型。小明与抗A、抗B凝集素均不产生凝集反应,说明小明不含凝集原,血型为O型。
(2)O型血可以 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小明是O型,所以可以输给他爸爸,但输血速度应较慢。
故答案为:(1)A型 ;B型 ;AB型 ;O型
(2)小明;速度缓慢
21.【答案】(1)心脏
(2)肺静脉;氧气
(3)胰岛素
(4)细胞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血液流经某器官后,血液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经过什么器官,该器官有什么功能.据此解答.
【解答】解:(1)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若图中A代表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心脏.(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3)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C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4)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若B代表人体某一器官,则B中表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最终去向的是人体的细胞.
22.【答案】(1)肺;动脉
(2)肾脏;右心房
(3)氧气;动脉
(4)毛细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肺内的血管,BC段即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2)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内的尿素等废物会明显减少;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肾脏内的血管,BC段血管为肾静脉,其内的血液通过下腔静脉流入心脏的右心房.(3)当血液流经脑部时,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的是氧气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脑动脉,AB段是脑部的毛细血管,BC段是脑静脉.(4)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发生在毛细血管处,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具有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管的结构、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明确上述重点内容是回答好本题目的关键。
23.【答案】(1)高
(2)②
(3)①
(4)④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肾小球是入球小动脉形成的毛细血管球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动的都是动脉血.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两端连的分别是肺动脉和肺静脉,据此解答。
【解答】(1)如该部位为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故①处葡萄糖浓度总比④高;
(2)如该部位为脑,则组织液②中CO2浓度较高;
(3)如该部位为血液中①氧气较多,从而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地;
(4)肾具有重吸收的作用,因此经过肾后代谢废物较多,故代谢废物较多的是④。
故答案为:(1)高;(2)②;(3)①;(4)④。
24.【答案】(1)二氧化碳
(2)(肺)毛细血管
(3)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4)与血红蛋白结合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的各级分支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解答】(1)曲线a经肺循环后气体含量由高到低,这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变化;(2)在I中两种气体含量都发生变化,肺循环中肺毛细血管处会发生气体的交换,氧气进入血管二氧化碳离开血管进入肺所以两种气体含量会发生变化;(3)b曲线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氧气含量升高是由于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4)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与血红蛋白结合.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肺)毛细血管;(3)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4)与血红蛋白结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