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4.蜜蜂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蜜
蜂
书写指导:注意各部分之间写紧凑,尽量把每部分都写扁。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边第五笔为提,右边为三横。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
读一读教材53页的资料袋,你了解到了什么?
作者法布尔的身份、作品、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初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字词学习
概 阻 测 括 误
逆 途 陌 超
gài zǔ cè kuò wù
nì tú mò chāo
字词学习
mì fēng biàn zǔ kuà kuò
蜜 蜂 辨 阻 跨 括
jiǎn chá què wù tú mò
检 查 确 误 途 陌
根据拼音读一读
开火车认读生字
蜜
蜂
辨
阻
跨
检
查
确
误
途
括
陌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辨
书写指导:左部的“辛”竖改为撇;右部的“辛”竖为悬针竖。
阻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且”字只有两横。
实验 阻力 推测 沿途 尽管 陌生 准确无误
生词过关
初读课文
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课后题1的表格。
实验对象 蜜蜂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初读课文
结合图表,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
初读课文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初读课文
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
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
听说的
做了一个实验
初读课文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
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你从“无论……总是……”这一组关联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无论
总是
对于“听说”一词,你有什么体会?
从中体会到法布尔非常的严谨,做科学研究就要讲究事实。
第二课时
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理清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可以边读边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品读课文
我先在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接着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最后,自己把蜜蜂放了出来。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请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这个实验的步骤。
品读课文
你觉得这几个实验的步骤去掉一个行不行?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
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必要的,因为实验是严谨的。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不能。少掉一个环节实验就不准确了。
做事认真,很严谨。
品读课文
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抓住关键语句说实验过程。
品读课文
捉蜜蜂
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放在纸袋里
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走了四公里路
给蜜蜂做上白色的记号
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品读课文
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品读课文
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为什么?
品读课文
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
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言严谨。
从中体会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品味语言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
“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前文介绍了“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品味语言
文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出这样的词语,写上批注。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品味语言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文章中“左右、将近、大约、至少”等一类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这体现了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