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10.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下册
马诗
李贺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填一填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发现什么了?
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他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作者简介
初读古诗
自读古诗,边读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燕 山 似 金 络 脑
yān shān sì jīn luò nǎo
初读古诗
燕
yān ( 燕山 )
yàn ( 燕子 )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读一读:阳春三月,两只燕( yàn )子飞回燕( yān )山脚下,来
寻找它们去年的家。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初读古诗
络
luò
右上是“夂”。
左右结构
联络 网络 经络
书写指导:各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撇要长,与捺交叉舒展,口字要窄小。
初读古诗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标出停顿,把古诗读通,读出韵律。
品读古诗
朗读古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古诗的意思。
初读古诗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的景象
看到燕山秋月联想到武器
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诗的前两句,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品读古诗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
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品读古诗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品读古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何时将要。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呢?
感悟诗情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期望,以及不被重用的苦闷。。
体会学法
李贺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他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他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马诗》正是当时所写。
从李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体会学法
《马诗》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总结学法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读 品 悟 背
课外拓展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第二课时
李贺的《马诗》,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石灰吟》《竹石》,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方法回顾
学法:读品悟背
写法:托物言志
作者简介
石灰吟
于谦(1398—1457),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作者简介
竹石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早年家贫,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来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主要作品:《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
初读古诗
自读《石灰吟》,边读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初读古诗
朗读《石灰吟》时,语气要铿锵有力,气势坦荡,语调激昂,充分体现出诗人的崇高品德。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初读古诗
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záo
fén shāo
suì
hún
初读古诗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品读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
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等闲:
品读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 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品读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品读诗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全,全然。
诗意: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感悟诗情
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感悟诗情
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
感悟诗情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正统十四年(1449),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感悟诗情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背诵古诗
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初读古诗
朗读《竹石》时,语气坚定,语调舒缓激荡,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读懂《竹石》
1.回顾学习方法:读、品、悟、背。
2.思考: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背景介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汇报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
托物言志: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
背诵古诗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