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抚宁期末)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
A.一年 B.一天 C.半天 D.半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点考查频率较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2.(2020七上·霍林郭勒月考)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五带的划分,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多少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D描述正确。纬度高低是划分低、中、高纬度的依据,A不符合题意;降水多少、地形地势状况与地球表面温度带的划分没有直接联系,故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理解地球表面热量差异与温度带的关系。
3.(2015七上·东方期中)关于A带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中纬度 B.四季变化在五带中最明显
C.有太阳直射现象 D.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A是热带,热带的范围是23.5°N﹣23.5°S,都位于低纬度0°﹣30°之间,故A不正确;热带终年炎热,温带四季变化最明显,故B不正确;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C正确;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4.这里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上文字描述的是
A.热带地区 B.两极地区 C.温带地区 D.寒带地区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两极地区即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是温带地区;故选C.
5.读“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夏季、昼长夜短 B.夏季、昼短夜长
C.冬季、昼长夜短 D.冬季、昼短夜长
【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 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季,A位于北半球,A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D.
【点评】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6.(2016七上·射洪期中)如图中的“今天”,太阳的直射点位于(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图中所示的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牢记即可.
7.(2017六上·大庆期中)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
B.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
D.公转是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A正确;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B错误;
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C正确;
公转是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运动,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是答题的基础,注意与地球自转的特点相比较。
8.北京会有的自然现象是( )
A.极昼、极夜 B.太阳直射
C.四季的变化 D.四季昼夜等长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五带的相关知识.北京位于北温带,会有的自然现象是四季的变化.故本题选C。
9.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①热带 ②北温带 ③北寒带 ④南温带 ⑤南寒带
A.①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故选C。
10.一年中福州昼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一年中福州昼最长的季节是夏季,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点评】本题关键是掌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本题还可以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四季等知识。
二、综合题
11.(2016七下·弥勒期中)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在 上。
(2)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弥勒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往 (方向)移动。
(3)每年的教师节(9月10日)时,地球公转到 点之间。
(4)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其中冬季包括 等三个月(填月份);此外,人们还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获得热量最少、终年寒冷的是 带。
【答案】(1)夏至日;北回归线
(2)昼夜平分;南
(3)BC
(4)12、1、2;寒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B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2)C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往南移动。(3)每年的教师节(9月10日)时,地球公转到夏至日与秋分日即BC点之间。(4)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人们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获得热量最少、终年寒冷的是寒带。故答案为:(1)夏至日;北回归线;(2)昼夜平分;南;(3)BC;(4)12、1、2;寒。
【点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12.(2015七上·沐川期中)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图2),完成问题.
(1)请写出图1中乙、丙两地的地理坐标.
乙 丙
(2)在图1中,丁地位于甲地的 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3)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甲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4)读图2,填写数字代码: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和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和 .
【答案】(1)90°E,0°;150°E,23,5°S
(2)东北;东南
(3)北回归线;昼短夜长
(4)①;④;②;③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图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1中乙地的地理坐标是(90°E,0°),丙地的地理坐标是.(2)根据经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3)图1所示时刻,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位于南半球的甲地的昼短夜长.(4)读图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和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的时段,是图2中的①和④;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和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的时段,是图2中的②和③.故答案为:(1)90°E,0°;150°E,23,5°S;(2)东北;东南;(3)北回归线;昼短夜长;(4)①;④;②;③.
1 / 1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抚宁期末)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
A.一年 B.一天 C.半天 D.半年
2.(2020七上·霍林郭勒月考)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3.(2015七上·东方期中)关于A带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中纬度 B.四季变化在五带中最明显
C.有太阳直射现象 D.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
4.这里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上文字描述的是
A.热带地区 B.两极地区 C.温带地区 D.寒带地区
5.读“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夏季、昼长夜短 B.夏季、昼短夜长
C.冬季、昼长夜短 D.冬季、昼短夜长
6.(2016七上·射洪期中)如图中的“今天”,太阳的直射点位于(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7.(2017六上·大庆期中)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
B.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
D.公转是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运动
8.北京会有的自然现象是( )
A.极昼、极夜 B.太阳直射
C.四季的变化 D.四季昼夜等长
9.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①热带 ②北温带 ③北寒带 ④南温带 ⑤南寒带
A.①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10.一年中福州昼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
11.(2016七下·弥勒期中)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在 上。
(2)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弥勒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往 (方向)移动。
(3)每年的教师节(9月10日)时,地球公转到 点之间。
(4)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其中冬季包括 等三个月(填月份);此外,人们还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获得热量最少、终年寒冷的是 带。
12.(2015七上·沐川期中)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图2),完成问题.
(1)请写出图1中乙、丙两地的地理坐标.
乙 丙
(2)在图1中,丁地位于甲地的 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3)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甲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4)读图2,填写数字代码: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和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点考查频率较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2.【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五带的划分,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多少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D描述正确。纬度高低是划分低、中、高纬度的依据,A不符合题意;降水多少、地形地势状况与地球表面温度带的划分没有直接联系,故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理解地球表面热量差异与温度带的关系。
3.【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A是热带,热带的范围是23.5°N﹣23.5°S,都位于低纬度0°﹣30°之间,故A不正确;热带终年炎热,温带四季变化最明显,故B不正确;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C正确;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4.【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两极地区即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是温带地区;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 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季,A位于北半球,A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D.
【点评】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6.【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图中所示的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牢记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A正确;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B错误;
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C正确;
公转是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运动,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是答题的基础,注意与地球自转的特点相比较。
8.【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五带的相关知识.北京位于北温带,会有的自然现象是四季的变化.故本题选C。
9.【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一年中福州昼最长的季节是夏季,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点评】本题关键是掌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本题还可以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四季等知识。
11.【答案】(1)夏至日;北回归线
(2)昼夜平分;南
(3)BC
(4)12、1、2;寒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B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2)C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往南移动。(3)每年的教师节(9月10日)时,地球公转到夏至日与秋分日即BC点之间。(4)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人们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获得热量最少、终年寒冷的是寒带。故答案为:(1)夏至日;北回归线;(2)昼夜平分;南;(3)BC;(4)12、1、2;寒。
【点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12.【答案】(1)90°E,0°;150°E,23,5°S
(2)东北;东南
(3)北回归线;昼短夜长
(4)①;④;②;③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图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1中乙地的地理坐标是(90°E,0°),丙地的地理坐标是.(2)根据经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3)图1所示时刻,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位于南半球的甲地的昼短夜长.(4)读图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和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的时段,是图2中的①和④;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和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的时段,是图2中的②和③.故答案为:(1)90°E,0°;150°E,23,5°S;(2)东北;东南;(3)北回归线;昼短夜长;(4)①;④;②;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