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受并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并乐于参与体验与创作。
知识与技能:能够总结归纳变奏曲的定义,并能尝试即兴创编简单的变奏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比较、律动、演唱等方法,能够分析每个变奏的特点。
重难点
重点:欣赏《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通过聆听、比较、律动、演唱等方法感受并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难点:总结归纳变奏曲的定义,并能尝试即兴创编简单的变奏曲。
教学过程
导入——唱鳟鱼
师:今天江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这首歌曲中唱到了一个小动物,请你听一听,这只动物是怎样的心情?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如:活泼的,欢快的。生活在水里(伴奏音型有流动的感觉)
学唱主题旋律。(欢快活泼的感觉)
用“LU”哼唱,感受活泼跳跃的感觉2遍
唱旋律
了解舒伯特及其简介
师:这么欢快的作品是谁创作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舒伯特。
他是奥地利的音乐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而成就最大的是在艺术歌曲领域。你知道他一生创作了多少首艺术歌曲吗?猜猜看?选择
他被称为——歌曲之王。
了解变奏曲式——变鳟鱼
1、听听老师现在弹的旋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鳟鱼
1)小心翼翼的鳟鱼——力度的变化
2)跳华尔兹的鳟鱼——节拍、节奏、伴奏音型的变化。
2、请同学们找找刚才演绎的“鳟鱼”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特点:主题不变,其它的音乐要素都可以发生变化。
4、了解变奏曲:又称主题与变奏,是指主题和一系列主题的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其手法有旋律装饰变奏、节拍变奏、节奏变奏、音区变奏等。变奏次数不定,少则三、四次,多则数十次。
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 A1 A2 A3 A4 A5 ……
三、《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赏析——探鳟鱼
1、师:舒伯特非常喜欢《鳟鱼》这个作品,所以呢,在2年后1819年,他又创作了另一个以鳟鱼的名字命名的器乐作品。我们来听一听,这次,舒伯特是怎么变的?
2、分段聆听。
变奏一
听一听,表现的是怎样的鳟鱼?(选择情绪)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鳟鱼主题?
亲切活泼,钢琴,
让我们来找一找,它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形象的。颤音。
装饰性加花变奏就像小鱼在摆尾巴。用手表示摆尾巴的造型
3)复听,在有加花变奏的地方做动作。感受小鳟鱼摆了几次尾巴。
4)再听听除了钢琴,还有什么乐器也很重要,它们演奏的是这个节奏
小提琴 大提琴 像在打招呼
5)再次聆听,共同演绎
变奏三
师:小鳟鱼在河水里玩得可开心了,这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什么乐器在演奏鳟鱼主题
你听到的乐器?钢琴,它的速度?快。其实它的速度并没有变,而是它的节奏变得更加紧凑了,变成了32分音符。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么紧凑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紧张的气氛
我们刚才唱过的鳟鱼主题是钢琴演奏的吗?请你再听一听,是高音区演奏还是低音区
低音区,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学生唱主题
B、师生合作,教师弹钢琴声部四小节,生唱主题
4)总结表现的情绪:不祥之感
变奏四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听听下面这段,你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令人震惊。小鳟鱼可能被抓了等等。力度、节奏的变化明显
FF表现很强。
4)节奏:xxx xxx
这个节奏和变奏一中的三连音所要情绪是否一样? 不一样
这个是焦躁不安的,好像发生了很可怕的事情,而第一个是轻松愉快的。
4)而舒伯特觉得这种焦躁不安只用一种形式来表现还远远不够,所以它在其它乐器声部也加入了这个连续的三连音,让我们来感受下(教师弹奏钢琴)
5)分组演绎,这种焦躁不安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作曲家采用了卡农的创作手法。
6)师生合作边听音乐边表现卡农
3、总结:
1)刚才我们欣赏了作品中的三个变奏,结合我们刚才总结的力度、速度变奏外,舒伯特还做了哪些变化?乐器、节奏等
2)你能说一说,这个作品中共出现了哪些乐器?
了解钢琴五重奏和室内乐
四、创鳟鱼——鳟鱼变变变
小组合作:
根据你拿到的情景卡片,结合所学变奏曲的知识,进行创编并演唱。(可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动作伴奏)
分组创编
请个别组展示,其他组猜猜她们演绎的是怎么样的鳟鱼
感鳟鱼
完整聆听作品,说说小鳟鱼的结局和你的感受
教师总结
浪漫主义作曲家往往会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上,舒伯特将小鳟鱼的经历比作是他的人生,虽然一路上会遇到各种坎坷,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只要你对人生充满希望,你就能看到光明的未来。我想,舒伯特也想把他的这种想法分享给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愿我们也能对人生充满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