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25 20:5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速填速记】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3、过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初年,日本的倭寇经常骚扰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
2、抗倭:16世纪中期,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与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名师点拨】
1、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2.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有利条件?(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
4.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
(1)戚继光抗倭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等。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右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目的是( )
A.掠夺外国财富
B.弘扬国威,加强联系
C.开辟新航路
D.向西方学习
2.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的大航海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3.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个史实( )
A.鉴真东渡日本 B.郑和七次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张骞通西域
4.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
5.“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为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6. (2010·成都中考)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 )
A.高僧鉴真出使日本 B.玄奘西行
C.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D.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7.郁达夫为某历史人物的祠堂题写了“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结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迹,他赞扬的应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这句话中的“海波平”是指( )
A.建筑海塘,防止海潮
B.扫平倭寇对东南沿海的骚扰
C.四海统一,国家安定
D.海上风平浪静,以便下西洋
9.戚家军取得九战九捷的抗倭斗争胜利是在( )
A.福州 B.广州 C.厦门 D.台州
10.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只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三 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截止到2011年5月中国海军已经先后派出八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被称为新一代的“郑和下西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郑和的活动,分析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评价郑和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4) 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让你为上述材料中的两次远航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共同标题,你会选择( )
A.经贸之旅 B.和平之旅 C.亮剑之旅 D.开辟之旅
答案:(1)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主要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 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3) 地位: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或伟大的航海家、或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4)打击海盗,维护世界和平。B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其六门并被攻。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椁(挖坟盗棺)四十余县。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
材料二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材料三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依据材料一分析“倭寇”主要活跃在哪一地区?给当地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
(2)针对材料一这种情况,至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材料三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
(3)结合材料一、二与有关知识分析,他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请你用一句话对这位抗倭将领作出评价。
答案:(1)日本。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大肆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戚继光。表达了戚继光消除倭患的志向。
(3)政府的支持;“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广大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等。
(4)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或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