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我们居住的星球之所以叫地球,你认为理由应该是( )
A.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地球表面29%是陆地
C.人们生活在陆地上 D.海洋对我们的影响太小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们生活在陆地上,陆地 周围是广阔的海洋.但是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海陆分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大约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解答】解: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只知道人类生活在陆地上,误认为自己所生活的星球是陆地,就称它为地球.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 )
A.天圆地方 B.地球是个球体
C.赤道周长4万千米 D.板块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观察人类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
【解答】解: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3.你的朋友想知道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请你把答案告诉他,地球的表面积是( )
A.5.1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6371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解答】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依据题意.
故选:C.
4.地球最大的周长约(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千米 D.2万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大小,此知识点较简单,识记即可.
【解答】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赤道为地球的最大周长,约是4万千米.
故选:A.
5.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
C.站得高,看得远
D.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是地球的公转形成的,该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选:B.
6.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 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说法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②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③登高望远;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⑤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
【解答】解: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站得高看得远,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A符合题意.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当地地形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种现象与天体运行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节气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规则的球体
B.规则的椭球体
C.圆形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识记.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D.
9.2015年4月4日全球各地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思考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证据( )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公转方向 D.地球的自转方向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解答】解:月食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因此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故选:B.
10.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下面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解答】地球的地幔部分有一个液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故选:B。
1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 )
A.岩石圈、地幔、地核 B.地壳、岩石圈、地核
C.地壳、岩石圈、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 【分析】我们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故选:D
二、填空题
12.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答:
【答案】(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远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如从大草原上跑来的马群,首先看到前面的马匹,逐渐看到整个马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现象有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发生时地球的影子;登高望得远等.
故答案为:(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远.
1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答案】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解: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4.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答案】加加林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加加林是世界第一名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
【解答】解:加加林是世界第一名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故答案为:加加林.
15.(2016七上·嘉兴期末)下图是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时所拍到的图片。
从海边观察,首先看到的是上图中的 (填序号);这种现象反映的事实是 。
【答案】①;地球是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解:观察图示可知,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可分为 、 、 三层。
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 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 和 共同组成的。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煮熟的鸡蛋;地壳;上地幔的顶部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地球内部按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由外向内,)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17.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 ,表面积为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 千米,最大周长约 千米.
【答案】球体;5.1;6371;4万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故答案为:球体;5.1;6371;4万.
三、解答题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体.
材料二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月食,发现地球投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弧形的,对地球形状有了新认识.
材料三 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成为飞上太空的第一人.
(1)材料一中的现象,证明地球是 (形状)如果海面是平的,船只出现的景象为
(2)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其重大地理意义是 .
【答案】(1)球体;桅杆和船身一起看到
(2)卫星照片最能科学的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1)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体,该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如果海面是平的,桅杆和船身应该一起看到.(2)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成为飞上太空的第一人,该事件的重大地理意义是卫星照片最能科学的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1)球体;桅杆和船身一起看到;(2)卫星照片最能科学的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四、综合题
19.(2017七上·临海期末)如图为地球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A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名称是 。
(2)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 代表的圈层。
【答案】(1)地壳
(2)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厚度各地有很大差异,大陆地区较厚,海洋地区较薄,地幔主要物质是铁镁的硅酸盐类,地核分为二部分,从地下2900-5000km深处,叫做外核,5000km以下的深部称内核。关于地核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据推测,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很大,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内核可能是铁和较轻元素的合金。
【解答】(1)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位于最外层;(2)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地幔,位于地球结构示意图B的位置。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 .
(2)图上各点中,位于昼半球的是 ,位于夜半球的是 , 点即将天亮, 点时间最早.
(3)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的昼夜情况会怎样?
答:
【答案】(1)不透明;一半
(2)BCD;AE;A;B
(3)同一地点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1)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2)结合图中的晨昏线可以看出,图上各点中,位于昼半球的是BCD,位于夜半球的是AE,A点即将天亮,B点时间最早.(3)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假如地球不自转,则同一地点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故答案为:(1)不透明;一半;(2)BCD;AE;A;B;(3)同一地点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我们居住的星球之所以叫地球,你认为理由应该是( )
A.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地球表面29%是陆地
C.人们生活在陆地上 D.海洋对我们的影响太小
2.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 )
A.天圆地方 B.地球是个球体
C.赤道周长4万千米 D.板块运动
3.你的朋友想知道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请你把答案告诉他,地球的表面积是( )
A.5.1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6371千米
4.地球最大的周长约(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千米 D.2万千米
5.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
C.站得高,看得远
D.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
6.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 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7.下列说法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8.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规则的球体
B.规则的椭球体
C.圆形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9.2015年4月4日全球各地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思考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证据( )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公转方向 D.地球的自转方向
10.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
1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 )
A.岩石圈、地幔、地核 B.地壳、岩石圈、地核
C.地壳、岩石圈、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
二、填空题
12.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答:
1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14.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15.(2016七上·嘉兴期末)下图是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时所拍到的图片。
从海边观察,首先看到的是上图中的 (填序号);这种现象反映的事实是 。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可分为 、 、 三层。
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 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 和 共同组成的。
17.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 ,表面积为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 千米,最大周长约 千米.
三、解答题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体.
材料二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月食,发现地球投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弧形的,对地球形状有了新认识.
材料三 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成为飞上太空的第一人.
(1)材料一中的现象,证明地球是 (形状)如果海面是平的,船只出现的景象为
(2)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其重大地理意义是 .
四、综合题
19.(2017七上·临海期末)如图为地球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A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名称是 。
(2)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 代表的圈层。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 .
(2)图上各点中,位于昼半球的是 ,位于夜半球的是 , 点即将天亮, 点时间最早.
(3)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的昼夜情况会怎样?
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们生活在陆地上,陆地 周围是广阔的海洋.但是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海陆分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大约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解答】解: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只知道人类生活在陆地上,误认为自己所生活的星球是陆地,就称它为地球.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观察人类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
【解答】解: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解答】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依据题意.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大小,此知识点较简单,识记即可.
【解答】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赤道为地球的最大周长,约是4万千米.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是地球的公转形成的,该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②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③登高望远;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⑤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
【解答】解: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站得高看得远,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A符合题意.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当地地形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种现象与天体运行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节气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识记.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解答】解:月食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因此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下面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解答】地球的地幔部分有一个液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 【分析】我们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故选:D
12.【答案】(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远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如从大草原上跑来的马群,首先看到前面的马匹,逐渐看到整个马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现象有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发生时地球的影子;登高望得远等.
故答案为:(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远.
13.【答案】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解: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4.【答案】加加林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加加林是世界第一名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
【解答】解:加加林是世界第一名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故答案为:加加林.
15.【答案】①;地球是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解:观察图示可知,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16.【答案】地壳;;地幔;地核;煮熟的鸡蛋;地壳;上地幔的顶部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地球内部按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由外向内,)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17.【答案】球体;5.1;6371;4万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故答案为:球体;5.1;6371;4万.
18.【答案】(1)球体;桅杆和船身一起看到
(2)卫星照片最能科学的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1)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体,该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如果海面是平的,桅杆和船身应该一起看到.(2)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成为飞上太空的第一人,该事件的重大地理意义是卫星照片最能科学的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1)球体;桅杆和船身一起看到;(2)卫星照片最能科学的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9.【答案】(1)地壳
(2)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厚度各地有很大差异,大陆地区较厚,海洋地区较薄,地幔主要物质是铁镁的硅酸盐类,地核分为二部分,从地下2900-5000km深处,叫做外核,5000km以下的深部称内核。关于地核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据推测,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很大,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内核可能是铁和较轻元素的合金。
【解答】(1)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位于最外层;(2)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地幔,位于地球结构示意图B的位置。
20.【答案】(1)不透明;一半
(2)BCD;AE;A;B
(3)同一地点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1)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2)结合图中的晨昏线可以看出,图上各点中,位于昼半球的是BCD,位于夜半球的是AE,A点即将天亮,B点时间最早.(3)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假如地球不自转,则同一地点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故答案为:(1)不透明;一半;(2)BCD;AE;A;B;(3)同一地点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