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8.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西双版纳月考)童年时,我们经常唱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到我们这里来,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春天气温变暖,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因此,影响燕子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2018七上·云南月考)2012年昆明地区旱情加剧,导致农作物减产,这表明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干旱导致减产,说明水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2018七上·平顶山月考)蒜黄、韭黄的叶子呈黄白色,是因为 ( )
A.温度太高 B.遮光条件下没有形成叶绿素
C.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D.叶子本身是黄色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蒜苗、韭菜的叶子的上端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颜色是绿色的;而暗室培养的蒜黄、韭黄叶子,由于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色,因而是黄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对生物有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4.(2018七上·龙湖期中)周末天朗气清,彭老师带着学生们去爬山调查植物种类,发现山脚下多分布的是常绿阔叶林,山腰多分布着落叶阔叶林,山顶则多数是针叶林,请问其中影响着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海拔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所以山脚下多分布的是常绿阔叶林,山腰多分布着落叶阔叶林,山顶则多数是针叶林,其中影响着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解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习题时,首先要了解一些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然后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5.(2019七上·昭通期末)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养鸡场里的鸡与人 B.草原上的羚羊与猎豹
C.麦田里的小麦与杂草 D.一群蚂蚁搬运食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人吃鸡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养鸡场中的鸡与人”属于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猎豹吃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草原上的羚羊与猎豹”属于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小麦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因此“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C符合题意;
D、一些蚂蚁搬运食物,需许多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6.(2019七上·昆明期末)许多蚂蚁一起把一个大型的昆虫搬运到巢穴中,体现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蚂蚁一起向一只大型昆虫进攻,捕猎成功后一起把它搬运到巢穴中,这需要蚂蚁彼此之间密切合作、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蚂蚁间的关系属于合作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7.(2019七上·昆明期末)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8.(2019七上·阿坝期末)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能促进光合作用,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剩余,提高了瓜果的甜度,而移植到山东,昼夜温差小,积累有机物少,因此甜度大减,这一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9.(2019七上·罗湖期末)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沙漠属于干旱缺水的环境,出现绿洲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温度、阳光、空气并不是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个体,非生物因素指的是:光、温度、水、空气等。
10.(2019七上·双城期末)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但东北是森林生态、内蒙古是草原生态、新疆多荒漠生态,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的不同 B.气温的不同
C.土壤条件的不同 D.降水量的不同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1、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2、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必需的物质。
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就影响了植物的分布,我国东北、内蒙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带,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是因为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东北降水多,内蒙降水较少,新疆的部分地区降水很少,在东北有足够的水供给植物生长,所以东北能够生长茂密的森林,而内蒙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只能够形成草原植被;新疆的部分地区降水很少,植被很少,形成荒漠,因此东北地区主要是森林,内蒙主要是草原,而新疆则是荒漠,植被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不同。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水分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1.(2017八上·黑龙江期中)下列实例中反应出生物与生物之间复杂关系的是( )
A.初冬,大雁南飞 B.荒漠,植物稀少
C.春天,燕子归来 D.田野,蜜蜂采蜜
【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初冬,大雁南飞;荒漠,植物稀少;春天,燕子归来这些都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蜜蜂采蜜是蜜蜂与植物之间的互助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竞争几种方式。
12.(2017八上·黑龙江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红柳树根扎得很深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望断南飞燕 D.秋风扫落叶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红柳树根扎得很深是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望断南飞燕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秋风扫落叶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3.(2018·莱芜)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B.密树繁叶,遗天蔽日
C.种豆南山,草盛苗稀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B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解: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能体现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密树繁叶,遗天蔽日”的大体意思是密树繁叶能够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或形容生长茂盛,多指树木,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故B符合题意;
C.“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意思是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14.(2018·莱芜)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竞争关系出现“你死我活”的现象,此消彼长,与图示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捕食关系“先增加者后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与图示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分析,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一致的,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寄生关系:寄生虫大量繁殖时,宿主受损,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与图示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
2、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3、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4、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15.(2018七上·潮州期中)荔枝、龙眼在南方生长良好,而在北方都不能成活。影响荔枝、龙眼在北方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土壤 B.温度 C.光 D.水分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荔枝、龙眼是热带水果,它们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较高因此生长良好,北方冬季温度较低故不能成活.影响荔枝、龙眼在北方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二、判断题
16.(2018七上·宜兴期中)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比生物因素重要。(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7.(2018·湘潭模拟)冬虫夏草是真菌和蝙蝠蛾幼虫的共生体。(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冬虫夏草实际上是外壳为一条虫的一种真菌,冬天,它汲取幼虫的营养,直到幼虫只剩下一层皮,皮内便全是菌丝体,夏天,菌丝体萌发,因此冬虫夏草和蝙蝠蛾幼虫的关系是寄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8.(2019八上·庆阳期末)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肠道内,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三种:腐生、寄生和共生.共生:是指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如牛的胃肠中有专门帮助分解草料中纤维素的细菌,而牛又为该细菌提供了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细菌与牛的关系就是共生,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故此题说法正确。
【分析】 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肠道内 ,反刍动物可为它们提供纤维素等有机养料、无机养料和水分,并创造合适的温度和厌氧环境,而这些细菌则可帮助反刍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合成大量菌体蛋白,最后进入皱胃(真胃)时,它们便被全部消化,又成为反刍动物的主要养料。
19.(2018·绥化)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腔会长些。(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北欧地处寒冷地区,空气寒冷而干燥,与这个特点相适应,其鼻子的形状既细又高,可使冷空气有更多的时间被加温;而赤道地区气候温暖而湿润,那儿人的鼻子既宽大又扁平,就是为了吸进大量温暖而潮湿的热带空气,这些特点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命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20.(2018八下·无锡月考)农田生态系统中,鸡和害虫的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农田生态系统中,鸡捕食害虫,属于捕食关系;鸡和害虫又都取食农田内的庄稼,又属于竞争关系。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间的关系 关系特点 实例分析
捕食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关系 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 水稻和草争夺阳光和水等
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间的互助 蜜蜂群内的分工和合作
共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的根
寄生关系 一种植物生活在另一种植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菟丝子寄生在别的植物上
三、综合题
21.(2018·纳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辽阔的草原上,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昆虫也在高升鸣唱,人们在如地毯般柔软的草地上尽情的欢歌、舞蹈.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让青青的小草愉快地成长,魅力的草原充满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如果鹿群大量增加,或人类过渡地进行资源开发,都可能会破坏这如诗如画的天堂.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说出:
(1)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2)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答案】(1)鹿群、人类等
(2)草、人类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人类过度的资源开发破坏草原。因此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鹿群、人类等。
(2)鹿群吃青草,人类猎取鹿,因此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草、人类等。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22.下列谚语或诗句均与生物密切相关并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理解作答:
(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 关系。
(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 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营社群生活,组成一个和谐大“家庭”,为利于种群生存,它们之间大都有明确的 。
【答案】(1)捕食
(2)水分
(3)分工(合作)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黄鼠狼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的,因此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所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反映的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根据题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说明水分的多少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水分充足,农作物生长旺盛,才能有一个好收成,
(3)具有社群行为(社会行为)的群体,群内有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了明显的等级,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分工合作才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1)捕食,(2)水分,(3)分工(合作)。
【分析】本题考查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单,熟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如:捕食、竞争、合作、寄生、互助等。
23.对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黑龙江的漠河及江西的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表:
体长(mm) 耳长(mm) 体毛
A地区 685 65 浓密
B地区 540 86 正常
C地区 483 103 稀疏
根据测量的结果可以推测:
(1)A地区为 ,B地区为 ,C地区为 。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 ,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 ,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 。
(3)对A、B、C三地区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 ,它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
【答案】(1)黑龙江的漠河;江西的庐山;云南的西双版纳
(2)散热;保温;形态结构
(3)温度;非生物因素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1)从测量结果看,该种哺乳动物在A地区体长最大,耳廓最短,体毛浓密;耳廓短、体毛浓密散热能力就低,有利于保持体温;该动物适于生活在严寒地区;我国黑龙江的漠河纬度高,气候寒冷;因此,可以判定A地区是漠河。位于B地区的该种动物耳廓的长度、体毛的疏密都正常,该动物适于生长在温带地区;江西的庐山属于温带地区;因此,可以判定B地区是庐山。处于C地区的该种动物耳廓长.体毛稀疏,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散热,适于分布在热带地区;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地区;因此,可以判定C地区是西双版纳。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保温能力差,适于散热;而耳朵小,体毛浓密则有利于保温。
(3)同种动物分布在纬度不同的地区,外部形态就不同;因此,对于这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温度;温度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故答案为:(1)黑龙江漠河、江西的庐山、云南的西双版纳,(2)散热、保温、形态结构,(3)温度、非生物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需要熟记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温度、水分、阳光等,还要了解云南的西双版纳、黑龙江的漠河及江西的庐山这几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24.资料分析题: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珊湖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珊瑚是生物吗? 为什么? 。
(2)资料中有四个生物的特征,请你列举出来: 、 、 、 。
(3)资料中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写出三个即可) 。
(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 ,有适宜的 ,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 。
【答案】(1)不是;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珊瑚虫、鱼和其他水中的动物等
(4)阳光;温度;氧气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1)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因此珊瑚不是珊瑚虫.珊瑚不是生物。
(2)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特征有:珊瑚虫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珊瑚虫的废物,分泌的外壳表明生物能排出废物;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表明生物能生长繁殖。因此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有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所有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是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和珊瑚虫、鱼、水中的动物等生物因素。
(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 / 1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8.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西双版纳月考)童年时,我们经常唱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到我们这里来,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2.(2018七上·云南月考)2012年昆明地区旱情加剧,导致农作物减产,这表明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3.(2018七上·平顶山月考)蒜黄、韭黄的叶子呈黄白色,是因为 ( )
A.温度太高 B.遮光条件下没有形成叶绿素
C.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D.叶子本身是黄色
4.(2018七上·龙湖期中)周末天朗气清,彭老师带着学生们去爬山调查植物种类,发现山脚下多分布的是常绿阔叶林,山腰多分布着落叶阔叶林,山顶则多数是针叶林,请问其中影响着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海拔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5.(2019七上·昭通期末)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养鸡场里的鸡与人 B.草原上的羚羊与猎豹
C.麦田里的小麦与杂草 D.一群蚂蚁搬运食物
6.(2019七上·昆明期末)许多蚂蚁一起把一个大型的昆虫搬运到巢穴中,体现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7.(2019七上·昆明期末)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8.(2019七上·阿坝期末)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9.(2019七上·罗湖期末)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10.(2019七上·双城期末)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但东北是森林生态、内蒙古是草原生态、新疆多荒漠生态,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的不同 B.气温的不同
C.土壤条件的不同 D.降水量的不同
11.(2017八上·黑龙江期中)下列实例中反应出生物与生物之间复杂关系的是( )
A.初冬,大雁南飞 B.荒漠,植物稀少
C.春天,燕子归来 D.田野,蜜蜂采蜜
12.(2017八上·黑龙江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红柳树根扎得很深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望断南飞燕 D.秋风扫落叶
13.(2018·莱芜)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B.密树繁叶,遗天蔽日
C.种豆南山,草盛苗稀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4.(2018·莱芜)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15.(2018七上·潮州期中)荔枝、龙眼在南方生长良好,而在北方都不能成活。影响荔枝、龙眼在北方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土壤 B.温度 C.光 D.水分
二、判断题
16.(2018七上·宜兴期中)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比生物因素重要。(判断对错)
17.(2018·湘潭模拟)冬虫夏草是真菌和蝙蝠蛾幼虫的共生体。(判断对错)
18.(2019八上·庆阳期末)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肠道内,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判断对错)
19.(2018·绥化)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腔会长些。(判断对错)
20.(2018八下·无锡月考)农田生态系统中,鸡和害虫的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21.(2018·纳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辽阔的草原上,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昆虫也在高升鸣唱,人们在如地毯般柔软的草地上尽情的欢歌、舞蹈.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让青青的小草愉快地成长,魅力的草原充满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如果鹿群大量增加,或人类过渡地进行资源开发,都可能会破坏这如诗如画的天堂.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说出:
(1)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2)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22.下列谚语或诗句均与生物密切相关并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理解作答:
(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 关系。
(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 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营社群生活,组成一个和谐大“家庭”,为利于种群生存,它们之间大都有明确的 。
23.对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黑龙江的漠河及江西的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表:
体长(mm) 耳长(mm) 体毛
A地区 685 65 浓密
B地区 540 86 正常
C地区 483 103 稀疏
根据测量的结果可以推测:
(1)A地区为 ,B地区为 ,C地区为 。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 ,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 ,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 。
(3)对A、B、C三地区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 ,它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
24.资料分析题: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珊湖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珊瑚是生物吗? 为什么? 。
(2)资料中有四个生物的特征,请你列举出来: 、 、 、 。
(3)资料中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写出三个即可) 。
(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 ,有适宜的 ,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春天气温变暖,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因此,影响燕子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干旱导致减产,说明水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蒜苗、韭菜的叶子的上端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颜色是绿色的;而暗室培养的蒜黄、韭黄叶子,由于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色,因而是黄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对生物有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4.【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所以山脚下多分布的是常绿阔叶林,山腰多分布着落叶阔叶林,山顶则多数是针叶林,其中影响着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解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习题时,首先要了解一些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然后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5.【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人吃鸡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养鸡场中的鸡与人”属于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猎豹吃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草原上的羚羊与猎豹”属于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小麦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因此“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C符合题意;
D、一些蚂蚁搬运食物,需许多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6.【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蚂蚁一起向一只大型昆虫进攻,捕猎成功后一起把它搬运到巢穴中,这需要蚂蚁彼此之间密切合作、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蚂蚁间的关系属于合作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7.【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8.【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能促进光合作用,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剩余,提高了瓜果的甜度,而移植到山东,昼夜温差小,积累有机物少,因此甜度大减,这一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9.【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沙漠属于干旱缺水的环境,出现绿洲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温度、阳光、空气并不是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个体,非生物因素指的是:光、温度、水、空气等。
10.【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1、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2、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必需的物质。
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就影响了植物的分布,我国东北、内蒙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带,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是因为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东北降水多,内蒙降水较少,新疆的部分地区降水很少,在东北有足够的水供给植物生长,所以东北能够生长茂密的森林,而内蒙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只能够形成草原植被;新疆的部分地区降水很少,植被很少,形成荒漠,因此东北地区主要是森林,内蒙主要是草原,而新疆则是荒漠,植被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不同。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水分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初冬,大雁南飞;荒漠,植物稀少;春天,燕子归来这些都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蜜蜂采蜜是蜜蜂与植物之间的互助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竞争几种方式。
12.【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红柳树根扎得很深是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望断南飞燕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秋风扫落叶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3.【答案】B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解: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能体现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密树繁叶,遗天蔽日”的大体意思是密树繁叶能够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或形容生长茂盛,多指树木,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故B符合题意;
C.“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意思是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14.【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竞争关系出现“你死我活”的现象,此消彼长,与图示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捕食关系“先增加者后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与图示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分析,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一致的,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寄生关系:寄生虫大量繁殖时,宿主受损,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与图示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
2、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3、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4、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15.【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荔枝、龙眼是热带水果,它们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较高因此生长良好,北方冬季温度较低故不能成活.影响荔枝、龙眼在北方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冬虫夏草实际上是外壳为一条虫的一种真菌,冬天,它汲取幼虫的营养,直到幼虫只剩下一层皮,皮内便全是菌丝体,夏天,菌丝体萌发,因此冬虫夏草和蝙蝠蛾幼虫的关系是寄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三种:腐生、寄生和共生.共生:是指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如牛的胃肠中有专门帮助分解草料中纤维素的细菌,而牛又为该细菌提供了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细菌与牛的关系就是共生,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故此题说法正确。
【分析】 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肠道内 ,反刍动物可为它们提供纤维素等有机养料、无机养料和水分,并创造合适的温度和厌氧环境,而这些细菌则可帮助反刍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合成大量菌体蛋白,最后进入皱胃(真胃)时,它们便被全部消化,又成为反刍动物的主要养料。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北欧地处寒冷地区,空气寒冷而干燥,与这个特点相适应,其鼻子的形状既细又高,可使冷空气有更多的时间被加温;而赤道地区气候温暖而湿润,那儿人的鼻子既宽大又扁平,就是为了吸进大量温暖而潮湿的热带空气,这些特点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命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农田生态系统中,鸡捕食害虫,属于捕食关系;鸡和害虫又都取食农田内的庄稼,又属于竞争关系。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间的关系 关系特点 实例分析
捕食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关系 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 水稻和草争夺阳光和水等
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间的互助 蜜蜂群内的分工和合作
共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的根
寄生关系 一种植物生活在另一种植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菟丝子寄生在别的植物上
21.【答案】(1)鹿群、人类等
(2)草、人类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人类过度的资源开发破坏草原。因此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鹿群、人类等。
(2)鹿群吃青草,人类猎取鹿,因此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草、人类等。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22.【答案】(1)捕食
(2)水分
(3)分工(合作)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黄鼠狼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的,因此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所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反映的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根据题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说明水分的多少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水分充足,农作物生长旺盛,才能有一个好收成,
(3)具有社群行为(社会行为)的群体,群内有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了明显的等级,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分工合作才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1)捕食,(2)水分,(3)分工(合作)。
【分析】本题考查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单,熟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如:捕食、竞争、合作、寄生、互助等。
23.【答案】(1)黑龙江的漠河;江西的庐山;云南的西双版纳
(2)散热;保温;形态结构
(3)温度;非生物因素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1)从测量结果看,该种哺乳动物在A地区体长最大,耳廓最短,体毛浓密;耳廓短、体毛浓密散热能力就低,有利于保持体温;该动物适于生活在严寒地区;我国黑龙江的漠河纬度高,气候寒冷;因此,可以判定A地区是漠河。位于B地区的该种动物耳廓的长度、体毛的疏密都正常,该动物适于生长在温带地区;江西的庐山属于温带地区;因此,可以判定B地区是庐山。处于C地区的该种动物耳廓长.体毛稀疏,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散热,适于分布在热带地区;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地区;因此,可以判定C地区是西双版纳。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保温能力差,适于散热;而耳朵小,体毛浓密则有利于保温。
(3)同种动物分布在纬度不同的地区,外部形态就不同;因此,对于这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温度;温度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故答案为:(1)黑龙江漠河、江西的庐山、云南的西双版纳,(2)散热、保温、形态结构,(3)温度、非生物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需要熟记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温度、水分、阳光等,还要了解云南的西双版纳、黑龙江的漠河及江西的庐山这几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24.【答案】(1)不是;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珊瑚虫、鱼和其他水中的动物等
(4)阳光;温度;氧气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1)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因此珊瑚不是珊瑚虫.珊瑚不是生物。
(2)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特征有:珊瑚虫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珊瑚虫的废物,分泌的外壳表明生物能排出废物;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表明生物能生长繁殖。因此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有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所有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是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和珊瑚虫、鱼、水中的动物等生物因素。
(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