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31 14:41:22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2018八上·云安期中)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林则徐 D.李鸿章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A项洪秀全是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符合题意;
B项李秀成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林则徐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李鸿章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攻占长沙 C.攻占南京 D.永安建制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3.(2019八上·港南期末)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的领导是(  )
A.毛泽东 B.孙中山 C.林则徐 D.洪秀全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你,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都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最后,由于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D项洪秀全是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的领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的识记能力。
4.(2019八上·南宁期末)太平天国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歌谣中“新君”指的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陈玉成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其中“金田”出“新君”在185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
A项洪秀全是题干歌谣中的“新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5.(2018八上·高要期中)1851年,在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领导农民起义军奋起反抗与斗争的农民领袖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贵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农民,在广西金田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项符合题意;
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AD两项不合题意;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提拔了新的年轻将领李秀成。B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二、定都天京
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 B.南京 C.长安 D.桂平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7.(2019八上·龙湖期末)“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个歌谣描述的情形是(  )
A.太平军定都天京 B.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
C.天平天国天京陷落 D.八国联军攻入南京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歌谣“天父天兄手段高……拿下南京立天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打得清兵四处跑。
A项太平军定都天京是题干歌谣描述的情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8.(2018八上·高要期中)太平天国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是在1853年占领南京后,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D项符合题意;
A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B为初步建立政权,拥有半壁江山是在太平天国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表现;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太平天国建立政权的标志,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三、天京陷落
9.(2019·南充)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天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D项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0.(2019八上·孝南期末)毛泽东也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心理的;二是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三是骄傲。”其中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直接导致(  )
A.北伐西征全军覆没
B.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史称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排除;
B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发生在杨秀清被杀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进而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题干信息,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准确理解记忆。
11.(2018八上·晋江期中)下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②处指(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定都天京后,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之后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爆发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后期提拔了一批青年将领,进行一系列后期防御战。但终因元气大伤而不敌清军。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之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金田起义是运动的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
结合题文图示,定都天京、天京陷落都不符合题意,故B、D不符合题意;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12.(2018八上·紫金期中)下图承载的历史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该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以及图片含义,再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是天京事变,它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为了争夺权力进行的内斗,其结果导致太平天国实力严重受损,它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记忆不准确。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牢记基础知识。
13.(2018八上·长春月考)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军镇压
C.发生了天京事变 D.清政府借师助剿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是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战争追梦”是指太平军进行军事行动;“政策筑梦”是指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而“内乱毁梦”却是因为发生了天京事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京事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四、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二:《资政新篇》书影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农民政权的什么革命纲领?
(2)材料二中的《资政新篇》是谁写的?
(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上述两则材料的主张有没有可能实现?为什么?
【答案】(1)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2)洪仁歼。
(3)不可能。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资政新篇》则因为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太平天国领导人忙于对付中外反动势力,无法贯彻落实里面的主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绝对平均主义的美好愿望。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的,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等。
(3)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上述两则材料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原因是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资政新篇》则因为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太平天国领导人忙于对付中外反动势力,无法贯彻落实里面的主张。
故答案为:(1)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2)洪仁玕。
(3) 不可能。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资政新篇》则因为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太平天国领导人忙于对付中外反动势力,无法贯彻落实里面的主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记忆。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文献的相关知识。
15.(2018八上·罗湖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引自《贼情汇纂》
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1)根据材料一思考,作者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请说明理由。
(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问题?(概括要点,不要抄袭原文)
(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客观原因。
【答案】(1)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等。
(2)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
(3)“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
(4)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的信息可知,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因为作者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等。
⑵依据材料一“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的信息可知,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⑶依据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的信息可知,“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
⑷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故答案为:⑴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等。
⑵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
⑶“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
⑷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注意农民阶级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本题难度适中。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潜海角恐惊天,暂却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洪秀全
材料二:在我国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谣:“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1)材料一反映了洪秀全什么思想?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
(2)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发动了什么行动?
(3)材料二中“红头军”指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洋人?
(4)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红头军”所发动的这场运动的性质。
【答案】(1)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待时机成熟,就要举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他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尤其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2)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3)指太平军。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屈服,掀起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4)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待时机成熟,就要举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尤其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自称太平军,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包红巾,表示与清朝势不两立。由于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屈服,掀起了不屈不挠的抗争。(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爱国运动。
故答案为:(1)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待时机成熟,就要举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他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尤其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2)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3)指太平军。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屈服,掀起了不屈不挠的抗争。(4)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点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过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相关知识。
1 /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2018八上·云安期中)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林则徐 D.李鸿章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攻占长沙 C.攻占南京 D.永安建制
3.(2019八上·港南期末)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的领导是(  )
A.毛泽东 B.孙中山 C.林则徐 D.洪秀全
4.(2019八上·南宁期末)太平天国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歌谣中“新君”指的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陈玉成
5.(2018八上·高要期中)1851年,在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领导农民起义军奋起反抗与斗争的农民领袖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贵
二、定都天京
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 B.南京 C.长安 D.桂平
7.(2019八上·龙湖期末)“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个歌谣描述的情形是(  )
A.太平军定都天京 B.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
C.天平天国天京陷落 D.八国联军攻入南京
8.(2018八上·高要期中)太平天国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三、天京陷落
9.(2019·南充)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天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0.(2019八上·孝南期末)毛泽东也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心理的;二是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三是骄傲。”其中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直接导致(  )
A.北伐西征全军覆没
B.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
11.(2018八上·晋江期中)下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②处指(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2.(2018八上·紫金期中)下图承载的历史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该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3.(2018八上·长春月考)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军镇压
C.发生了天京事变 D.清政府借师助剿
四、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二:《资政新篇》书影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农民政权的什么革命纲领?
(2)材料二中的《资政新篇》是谁写的?
(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上述两则材料的主张有没有可能实现?为什么?
15.(2018八上·罗湖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引自《贼情汇纂》
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1)根据材料一思考,作者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请说明理由。
(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问题?(概括要点,不要抄袭原文)
(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客观原因。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潜海角恐惊天,暂却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洪秀全
材料二:在我国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谣:“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1)材料一反映了洪秀全什么思想?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
(2)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发动了什么行动?
(3)材料二中“红头军”指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洋人?
(4)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红头军”所发动的这场运动的性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A项洪秀全是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符合题意;
B项李秀成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林则徐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李鸿章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你,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都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最后,由于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D项洪秀全是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的领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的识记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其中“金田”出“新君”在185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
A项洪秀全是题干歌谣中的“新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5.【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农民,在广西金田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项符合题意;
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AD两项不合题意;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提拔了新的年轻将领李秀成。B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7.【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歌谣“天父天兄手段高……拿下南京立天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打得清兵四处跑。
A项太平军定都天京是题干歌谣描述的情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是在1853年占领南京后,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D项符合题意;
A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B为初步建立政权,拥有半壁江山是在太平天国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表现;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太平天国建立政权的标志,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9.【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D项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史称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排除;
B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发生在杨秀清被杀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进而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题干信息,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准确理解记忆。
11.【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定都天京后,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之后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爆发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后期提拔了一批青年将领,进行一系列后期防御战。但终因元气大伤而不敌清军。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之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金田起义是运动的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
结合题文图示,定都天京、天京陷落都不符合题意,故B、D不符合题意;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12.【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以及图片含义,再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是天京事变,它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为了争夺权力进行的内斗,其结果导致太平天国实力严重受损,它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记忆不准确。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牢记基础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是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战争追梦”是指太平军进行军事行动;“政策筑梦”是指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而“内乱毁梦”却是因为发生了天京事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京事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14.【答案】(1)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2)洪仁歼。
(3)不可能。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资政新篇》则因为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太平天国领导人忙于对付中外反动势力,无法贯彻落实里面的主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绝对平均主义的美好愿望。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的,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等。
(3)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上述两则材料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原因是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资政新篇》则因为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太平天国领导人忙于对付中外反动势力,无法贯彻落实里面的主张。
故答案为:(1)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2)洪仁玕。
(3) 不可能。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资政新篇》则因为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太平天国领导人忙于对付中外反动势力,无法贯彻落实里面的主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记忆。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文献的相关知识。
15.【答案】(1)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等。
(2)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
(3)“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
(4)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的信息可知,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因为作者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等。
⑵依据材料一“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的信息可知,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⑶依据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的信息可知,“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
⑷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故答案为:⑴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等。
⑵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
⑶“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
⑷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注意农民阶级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1)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待时机成熟,就要举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他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尤其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2)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3)指太平军。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屈服,掀起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4)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待时机成熟,就要举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尤其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自称太平军,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包红巾,表示与清朝势不两立。由于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屈服,掀起了不屈不挠的抗争。(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爱国运动。
故答案为:(1)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待时机成熟,就要举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他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尤其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2)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3)指太平军。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屈服,掀起了不屈不挠的抗争。(4)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点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过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相关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