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课件 10、再塑生命的人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课件 10、再塑生命的人 (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8 19: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语 文
教与学学导练
七年级 · 上册 · 配部编版
第三单元
10* 再塑生命的人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名师导学
一、语文要素
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的作用和技巧:
(1)作用: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主要有抒发情感、深化主题、严密结构、增强艺术感染力等作用。
(2)技巧:
①叙事是主体,是基础,要做到浓墨重彩和丰满生动;抒情和议论应简要传神和恰到好处,以简洁、含蓄、动情、感人为佳;
②切忌在文章里随意点缀,勉强凑合,或者大发议论,泛滥抒情,那样只能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③对文中典型的事情、动人之处、感情最激动之时、揭示全文主旨和前后照应之处适时合理地使用抒情和议论;
④句式表达上可选用反复、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抒情和议论更有力量,更强烈,更鲜明。
二、一课一法
课文在叙事中穿插“我”的感受和认识,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我”的性格特点:
(1)第4段中的“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写出了身处黑暗中的“我”内心充满迷茫,心理非常脆弱。
(2)第4段中的“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表现了“我”对光明的强烈渴望。
(3)从第12段中的“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可看出,“我”是一个求知欲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同时也体现了“我”坚毅的品质。
(4)第12段中的“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表现了“我”用心灵体验着事物的丰富情感。
(5)第13段中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表现了知识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体现了“我”积极乐观的性格。
三、技法点睛
心理描写的作用:
(1)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2)最常见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忧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名师导读
一、背景解读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慈善家。
2.写作背景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师教会海伦写字和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不放弃。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课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渴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老师来之前“我”的心理状态:愤怒苦恼、①渴望__________
光明
老师来之后“我”的生活
获得布娃娃,学会②___________
拼写
体验水流,学会认识事物
③____________,学会爱
拼凑娃娃
敬爱
感激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ɡ( )的生活,我不能不gǎn kǎi( )万分。
(2)我的手指cuō niǎn( )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 kāi( )的花朵。
(3)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 juàn bù kān
( )了。
(4)你可曾……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 yì( )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截然不同
感慨
搓捻
绽开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5)从此以后,以这种bù qiú shèn jiě( )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
(6)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zhēng zhí( )。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hùn wéi yī tán( )。
(7)发这种脾气,我既不cán kuì( ),也不huǐ hèn( )。
(8)突然间,我huǎng rán dà wù( ),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jī dàng( )。
不求甚解
争执
混为一谈
惭愧
悔恨
恍然大悟
激荡
(9)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ào mì( )了。
(10)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yóu rán’ ér shēnɡ
( )。
(11)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想把它们pīn còu
( )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12)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13)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qǐ pàn( )
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奥秘
油然而生
拼凑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企盼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你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别人的大恩。
B.年轻人不应像企鹅那样静静地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应如苍鹰一般不停地翻飞盘旋,执着追寻。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混为一谈,令观众回味无穷。
D.展览馆里展出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
【解析】C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用于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应为“融为一体”。
··
··
····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删去“能否”)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删去“从”“中”,或“使”)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D. “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把“塑造”改为“培养”)
【解析】 D 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尽管”改为“不仅”。
D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在餐饮上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我们应谨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刻铭记粮食来之不易,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则有关餐桌上讲排场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上讲排场的顺口溜,试着把它补充完整。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餐饮浪费食物现象非常严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按需点菜
亦显热情
光盘净碗
尽显文明
新题速递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尽管是绵薄之力,但我知道您并不富裕,这些钱已经是您的全部积蓄,我必须向您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B. 昨日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滔滔不绝。
C.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D. 在母校建校100周年的庆祝大会现场,我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心中莫名地感动,仿佛又重回校园时光。
【解析】B A.“绵薄之力”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C.“百忙之中”应该用于对方。D.“先贤”指过世的人。
····
··
····
··
B
课内精读
①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②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③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④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⑤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⑥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
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⑦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⑧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人”具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塑生命”在字面上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在文中是指海伦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引领出来,重新感受到光明和希望,可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运用心理描写,“我”对光明的反复呼喊,突出“我”对光明的渴望,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作铺垫,从侧面突出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对“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2)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全文,结合海伦的经历分析,海伦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动作描写,反映了“我”急于走出黑暗、沉寂的世界而焦躁不安的心理。
海伦好学善思,坚韧不拔,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结合经历分析略。
9.选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和耐心,如初次见面她拥抱海伦表达关爱,她送给海伦布娃娃表达亲近之情;②莎莉文老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对海伦的教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如她从手指游戏入手让海伦充满求知欲,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她用水引导海伦认识事物等。
课外技法专练
——抒情议论句在叙事文中的作用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17分)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有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
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但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
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
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
···
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柳条营救花蝴蝶。
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但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营救蝴蝶的过程,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运用两个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表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与担忧。
···
···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示例:我们要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