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语 文
教与学学导练
七年级 · 上册 · 配部编版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叙事散文阅读——品读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
目录
单元写法归纳
01
阅读概览
02
单元写法归纳
一、课文写法特点
1. 《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
结合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
2. 《再塑生命的人》
品读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情感:记叙了身体残疾的海伦在老师的帮助下一点点打开通往世界的道路,细致生动地表现了海伦的心理状态。
阅读概览
一、思想主题
表现少年儿童的成长经历,表达对父母师长的感恩,传达童真、童趣与爱。
二、阅读方法
1.关注标题,确定核心事例与人物。
2.关注细节,感受成长经历和收获。
3.关注首尾段,体会文章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4.关注抒情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生活
三、阅读指引——关注标题的作用、品读精彩的描写
(一)《老师!老师!》
标题的特点和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二)《我的太爷老师》
关注细节,体会感情:品读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
(一)老师! 老师!(17分)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
··
··
·
④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小学到另一个乡村小学,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蜿蜒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
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忙,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写“我”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3分)【概述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4分)【标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感叹号。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强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赏析句子】
(1)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
··
··
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老师的年迈苍老,强调了我对张老师的深情和敬爱。
4.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概述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学校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都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二)我的太爷老师(17分)
漆永祥
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做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
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秩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错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字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有复写纸,他就一页一页地抄下来,
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字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待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
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做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
⑦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
⑧太爷会唱戏,但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
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做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
⑨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⑩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
90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
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看见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
(有删改)
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衬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山野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
①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运用在教学上;②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③教学有方,课堂有声有色,形神兼具;④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
1.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4分)【分析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4分)【分析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达“我”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我”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③引发人们对乡村民办教师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
①以“我”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②详写“太爷老师”教书生涯中的事,略写他辞职后的境遇;③按时间顺序写“太爷老师”的教书生涯和辞职后的境遇。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分)【把握文章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5分)
【理解文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