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6 10:31:03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九下·上饶月考)听到别人唱小“小苹果” ,二班的帅哥们也不禁跟着哼哼起来,老师说他们反射了。他们这种行为与下列哪一动物反射类型相同?(  )
A.鹦鹉学舌 B.孔雀开屏 C.雄鸡报晓 D.大雁南飞
2.(2018八上·泗阳期中)下列人的活动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
A.天热出汗 B.谈虎色变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3.(2018·绵阳)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靠神经调节来实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神经中枢都分布在大脑皮层
D.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4.(2019·泸县模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重庆一乘客因坐车过站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司机情绪和操作失控,使公交车冲入江中。不同的外部刺激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行为反应下列反应中与上述情况最相近的是(  )
A.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 B.红灯停,绿灯行
C.看见青梅,津液顿生 D.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心潮澎湃
5.(2019·临朐模拟)下列全部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婴儿吮奶、猫捉老鼠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望梅止渴、闻鸡起舞、杯弓蛇影
6.(2019八下·钦州月考)如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无感觉,但能缩手 B.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C.有感觉,且能缩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7.(2019九下·广丰月考)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位同学的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这位同学做出的反应是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C.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D.这属于简单反射,调节的基本结构不是反射弧
8.(2018·太原)小刚在书房听到客厅里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记者对美食的描述,不由得吞咽口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 D.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
9.(2018·柳州)人被针扎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③是中枢神经,起控制作用
C.该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
D.刺激⑤,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10.(2018·江西)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6→8→7→3→2→1
C.若6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
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11.(2018八上·宜兴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
B.小刚同学躲开飞来的石头
C.海豚顶球表演
D.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
12.(2018·福建)下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手被针刺立刻缩回 ①是手臂肌肉
B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 ②是视神经
C 谈虎色变 ③位于脊髓
D 膝跳反射 ④使膝盖下方韧带
A.A B.B C.C D.D
13.(2018·南充)2018年5月20日我市营山举办了国际马拉松比赛,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  )
A. 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开始起跑,控制这一反射类型的神经中枢位干大脑皮层
B.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补充水分,消化道中能吸收水分的结构有胃、小肠、大肠
C.运动中,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大量氧气要经过心脏两次才能到达肌肉细胞
D.冲刺时,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
14.(2018·长沙)小李在操场上看到一片废纸,他捡起后扔进垃圾桶。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5.(2018·黄冈)在5月12日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二、判断题
16.(2018七下·裕安期末)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判断对错)
17.(2018八上·宜兴期中)吃梅止渴和望梅止渴都属于条件反射。(判断对错)
18.(2018七下·娄星期末)只要有反射弧,就一定会产生反射。(判断对错)
19.人体内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质.(判断对错)
20.(2017七下·安顺期末)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一旦形成就不会消失.(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21.(2019七下·藁城月考)如图为一婴儿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不小心受到针或火的刺激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   (填字母)内。
(2)由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   ,其中1叫做   。
(3)当手受到针或火的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   。
22.(2018·广州)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运动健身效果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结合此项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乒乓球在运动员眼球内的   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觉神经传给   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运动员在赛场上既能灵活运用搓、托、拉、吊等技法,同时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主要体现了   (填“大脑”、“脑干”或“小脑”)的平衡、协调功能。
(3)运动员能根据裁判员的哨声与手势作出反应,这属于   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5个部分:感受器、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
(4)乒乓球运动员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不仅需要   系统的调节支配,也需要身体其他系统的共同参与,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实验探究题
23.(2017七下·丰台期末)疲劳驾驶、酒后开车是交通的巨大隐患.残障人士的交通出行亦应受到更多的关注.请回答下列安全文明出行与人体生理状况相关的问题.
(1)在盲人通过伴有声音提示交通灯的路口时,“滴滴”声能引起耳内   的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的   ,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   的中枢形成听觉,使盲人感知到交通信号.
(2)下面的实验结论可以说明饮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实验过程:测试者松开直尺后,被试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读出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如图1所示.被试者分别在:A.不饮酒、B.饮300毫升啤酒、C.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
单位:厘米(cm)
A B C
第一次 24.4 32.2 48.7
第二次 25.5 34.2 53.0
第三次 25.1 35.0 51.3
请分析回答:
①被试者看到了直尺下落,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完成这类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感受器为   .
②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计算出   ,并将其转换成柱状图(如图2),填入指定位置.
③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   ,这是因为饮酒后人的   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内外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获得途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慢慢建立起来的,可见题干中,提到的,二班的帅哥听到别人唱,他们呢也跟着哼哼起来,这就属于条件反射,选项中,孔雀开屏、胸肌报销、大雁南飞都是非条件反射,鹦鹉学舌是鹦鹉通过后期的训练慢慢建立起来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是在后天慢慢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2.【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CD、天热出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见酸梅,分泌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C、D不符合题意;
B、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3.【答案】B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包括脊髓、小脑、脑干,大脑皮层等,脊髓、小脑等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属于高级的神经中枢,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简单的反射是过来就会的,是由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熟知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4.【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红灯停、绿灯行、看见青梅,津液顿生、这些反射活动都是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而“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心潮澎湃”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条件反射,与题干中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相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5.【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A.鹦鹉学舌是条件反射、婴儿吮奶是非条件反射、猫捉老鼠是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大雁南飞和公鸡报晓都是非条件反射、惊弓之鸟是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都是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望梅止渴、闻鸡起舞、杯弓蛇影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6.【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解答: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即使有较强的刺激,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导到效应器骨骼肌,骨骼肌接收不到神经冲动,不能收缩舒张,感觉导致肌肉瘫痪;但是神经冲动能经过神经中枢、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 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
7.【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不符合题意;
B、这位同学做出的反应是先迅速松手,后感觉烫,B不符合题意;
C、松手反射属于低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符合题意;
D、反射的调节结构都是反射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8.【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本题中产生此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语言,所以本题中的这种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C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一般在脊髓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9.【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A.缩手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故A符合题意;
B.③是神经中枢而不是中枢神经,故B不符合题意;
C.缩手反射的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大脑皮层,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该缩手反射中,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图:该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脊髓),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1、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10.【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是简单的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2→1,不经过大脑,B不符合题意;
C、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6上行神经纤维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能完成膝跳反射,不能产生感觉,C不符合题意;
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1.【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符合题意;
BCD、“海豚顶球表演”、“小刚同学躲开飞来的石头”、“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
类 别 区 别 举 例
应 激 性 没有神经结构,植物通过激素调节来完成;单细胞动物由原生质来完成。 含羞草的叶子一旦被碰到就合拢起来;草履虫的趋利避害等。
反 射 必须通过神经系统才能完成,反射是应激性中高级的反应方式。 膝跳反射、猴子打篮球、谈虎色变等。
12.【答案】B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A、手被针刺立刻缩回,①感受器位于皮肤真皮内,A不符合题意;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①感受器是视网膜,②传入神经是视神经,B符合题意;
C、谈虎色变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不符合题意;
D、膝跳反射的①感受器是膝盖下方韧带,⑤效应器是大腿股四头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3.【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食物的消化;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为形成听觉的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此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为条件反射,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分是小分子的物质,不需要消化直接被吸收,在消化道中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小肠、大肠,为能吸收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酒精,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能吸收所以可以吸收的食物,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完成气体交换,交换后氧气有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循环路径如下:氧气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此段属于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上、下肢动脉→上、下肢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肌肉的组织细胞,可见一次经过心脏即可。故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当运动员进行冲刺时,因剧烈运动,耗氧量很大,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这时呼吸深度要增加,即每次呼吸肺的通气量(肺与外界交换的气体量)要增加;同时,呼吸频率也要增加。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熟记基础知识,并把握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循环系统是物质运输的路径,考查点常设计药物注射问题和气体运输问题,所以需要熟记血液的循环路径:
14.【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小李在操场上看到一片废纸,他捡起后扔进垃圾桶。该反射属于复杂的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A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一般在脊髓,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15.【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耳蜗内有对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A不符合题意;
B、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需要大脑的参与。B符合题意;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具有有效刺激,才能产生反射。C不符合题意。
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 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胃部疼痛人会表现出难受的样子,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故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吃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因此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是在知道梅的味道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特点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复杂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必须要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特定的刺激。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不会消退.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1.【答案】(1)A
(2)反射弧;感受器
(3)D;条件反射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当受不小心受到针或火的刺激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3神经中枢在脊髓的A灰质内。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1、2、3、4、5组成,其中1叫感受器,
(3)当手受到针或火的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D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出生后才有的,在第一次被针或火的刺激感觉到疼痛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22.【答案】(1)视网膜;大脑皮层
(2)小脑
(3)复杂(条件);传入;效应器
(4)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3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2晶状体和4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选B。(3)运动员在迎接不同角度的球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也能够根据裁判员的哨声与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人特有的一种复杂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4)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3、人体是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运动、内分泌、神经、生殖等八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当我们运动的时候,不但骨骼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输送给骨胳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由此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配合。
23.【答案】(1)鼓膜;耳蜗;大脑皮层
(2)反射弧;视网膜;平均值;慢;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测定反应速度
【解析】【解答】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①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此“被试者看到了直尺下落,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完成这类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眼睛的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即视觉感受器.
②三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所以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应取平均值.
用饮酒量作横坐标,测量平均值(25、33.8、51)分别作纵坐标分别画出A、B、C三个直方图.如图:
③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小脑,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
故答案为:(1)鼓膜;耳蜗;大脑皮层;(2)①反射弧;视网膜;②平均值;如图:
③慢;小脑.
【分析】(1)从表格中看出喝酒后,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 / 1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九下·上饶月考)听到别人唱小“小苹果” ,二班的帅哥们也不禁跟着哼哼起来,老师说他们反射了。他们这种行为与下列哪一动物反射类型相同?(  )
A.鹦鹉学舌 B.孔雀开屏 C.雄鸡报晓 D.大雁南飞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内外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获得途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慢慢建立起来的,可见题干中,提到的,二班的帅哥听到别人唱,他们呢也跟着哼哼起来,这就属于条件反射,选项中,孔雀开屏、胸肌报销、大雁南飞都是非条件反射,鹦鹉学舌是鹦鹉通过后期的训练慢慢建立起来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是在后天慢慢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2.(2018八上·泗阳期中)下列人的活动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
A.天热出汗 B.谈虎色变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CD、天热出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见酸梅,分泌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C、D不符合题意;
B、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3.(2018·绵阳)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靠神经调节来实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神经中枢都分布在大脑皮层
D.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答案】B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包括脊髓、小脑、脑干,大脑皮层等,脊髓、小脑等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属于高级的神经中枢,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简单的反射是过来就会的,是由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熟知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4.(2019·泸县模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重庆一乘客因坐车过站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司机情绪和操作失控,使公交车冲入江中。不同的外部刺激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行为反应下列反应中与上述情况最相近的是(  )
A.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 B.红灯停,绿灯行
C.看见青梅,津液顿生 D.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心潮澎湃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红灯停、绿灯行、看见青梅,津液顿生、这些反射活动都是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而“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心潮澎湃”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条件反射,与题干中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相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5.(2019·临朐模拟)下列全部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婴儿吮奶、猫捉老鼠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望梅止渴、闻鸡起舞、杯弓蛇影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A.鹦鹉学舌是条件反射、婴儿吮奶是非条件反射、猫捉老鼠是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大雁南飞和公鸡报晓都是非条件反射、惊弓之鸟是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都是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望梅止渴、闻鸡起舞、杯弓蛇影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6.(2019八下·钦州月考)如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无感觉,但能缩手 B.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C.有感觉,且能缩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解答: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即使有较强的刺激,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导到效应器骨骼肌,骨骼肌接收不到神经冲动,不能收缩舒张,感觉导致肌肉瘫痪;但是神经冲动能经过神经中枢、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 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
7.(2019九下·广丰月考)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位同学的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这位同学做出的反应是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C.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D.这属于简单反射,调节的基本结构不是反射弧
【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不符合题意;
B、这位同学做出的反应是先迅速松手,后感觉烫,B不符合题意;
C、松手反射属于低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符合题意;
D、反射的调节结构都是反射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8.(2018·太原)小刚在书房听到客厅里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记者对美食的描述,不由得吞咽口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 D.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本题中产生此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语言,所以本题中的这种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C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一般在脊髓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9.(2018·柳州)人被针扎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③是中枢神经,起控制作用
C.该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
D.刺激⑤,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A.缩手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故A符合题意;
B.③是神经中枢而不是中枢神经,故B不符合题意;
C.缩手反射的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大脑皮层,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该缩手反射中,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图:该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脊髓),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1、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10.(2018·江西)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6→8→7→3→2→1
C.若6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
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是简单的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2→1,不经过大脑,B不符合题意;
C、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6上行神经纤维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能完成膝跳反射,不能产生感觉,C不符合题意;
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1.(2018八上·宜兴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
B.小刚同学躲开飞来的石头
C.海豚顶球表演
D.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符合题意;
BCD、“海豚顶球表演”、“小刚同学躲开飞来的石头”、“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
类 别 区 别 举 例
应 激 性 没有神经结构,植物通过激素调节来完成;单细胞动物由原生质来完成。 含羞草的叶子一旦被碰到就合拢起来;草履虫的趋利避害等。
反 射 必须通过神经系统才能完成,反射是应激性中高级的反应方式。 膝跳反射、猴子打篮球、谈虎色变等。
12.(2018·福建)下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手被针刺立刻缩回 ①是手臂肌肉
B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 ②是视神经
C 谈虎色变 ③位于脊髓
D 膝跳反射 ④使膝盖下方韧带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A、手被针刺立刻缩回,①感受器位于皮肤真皮内,A不符合题意;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①感受器是视网膜,②传入神经是视神经,B符合题意;
C、谈虎色变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不符合题意;
D、膝跳反射的①感受器是膝盖下方韧带,⑤效应器是大腿股四头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3.(2018·南充)2018年5月20日我市营山举办了国际马拉松比赛,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  )
A. 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开始起跑,控制这一反射类型的神经中枢位干大脑皮层
B.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补充水分,消化道中能吸收水分的结构有胃、小肠、大肠
C.运动中,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大量氧气要经过心脏两次才能到达肌肉细胞
D.冲刺时,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食物的消化;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为形成听觉的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此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为条件反射,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分是小分子的物质,不需要消化直接被吸收,在消化道中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小肠、大肠,为能吸收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酒精,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能吸收所以可以吸收的食物,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完成气体交换,交换后氧气有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循环路径如下:氧气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此段属于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上、下肢动脉→上、下肢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肌肉的组织细胞,可见一次经过心脏即可。故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当运动员进行冲刺时,因剧烈运动,耗氧量很大,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这时呼吸深度要增加,即每次呼吸肺的通气量(肺与外界交换的气体量)要增加;同时,呼吸频率也要增加。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熟记基础知识,并把握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循环系统是物质运输的路径,考查点常设计药物注射问题和气体运输问题,所以需要熟记血液的循环路径:
14.(2018·长沙)小李在操场上看到一片废纸,他捡起后扔进垃圾桶。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小李在操场上看到一片废纸,他捡起后扔进垃圾桶。该反射属于复杂的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A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一般在脊髓,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15.(2018·黄冈)在5月12日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耳蜗内有对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A不符合题意;
B、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需要大脑的参与。B符合题意;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具有有效刺激,才能产生反射。C不符合题意。
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 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二、判断题
16.(2018七下·裕安期末)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胃部疼痛人会表现出难受的样子,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故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7.(2018八上·宜兴期中)吃梅止渴和望梅止渴都属于条件反射。(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吃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因此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是在知道梅的味道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特点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复杂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18.(2018七下·娄星期末)只要有反射弧,就一定会产生反射。(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必须要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特定的刺激。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9.人体内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质.(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20.(2017七下·安顺期末)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一旦形成就不会消失.(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不会消退.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三、综合题
21.(2019七下·藁城月考)如图为一婴儿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不小心受到针或火的刺激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   (填字母)内。
(2)由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   ,其中1叫做   。
(3)当手受到针或火的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   。
【答案】(1)A
(2)反射弧;感受器
(3)D;条件反射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当受不小心受到针或火的刺激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3神经中枢在脊髓的A灰质内。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1、2、3、4、5组成,其中1叫感受器,
(3)当手受到针或火的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D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出生后才有的,在第一次被针或火的刺激感觉到疼痛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22.(2018·广州)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运动健身效果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结合此项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乒乓球在运动员眼球内的   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觉神经传给   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运动员在赛场上既能灵活运用搓、托、拉、吊等技法,同时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主要体现了   (填“大脑”、“脑干”或“小脑”)的平衡、协调功能。
(3)运动员能根据裁判员的哨声与手势作出反应,这属于   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5个部分:感受器、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
(4)乒乓球运动员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不仅需要   系统的调节支配,也需要身体其他系统的共同参与,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1)视网膜;大脑皮层
(2)小脑
(3)复杂(条件);传入;效应器
(4)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3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2晶状体和4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选B。(3)运动员在迎接不同角度的球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也能够根据裁判员的哨声与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人特有的一种复杂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4)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3、人体是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运动、内分泌、神经、生殖等八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当我们运动的时候,不但骨骼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输送给骨胳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由此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配合。
四、实验探究题
23.(2017七下·丰台期末)疲劳驾驶、酒后开车是交通的巨大隐患.残障人士的交通出行亦应受到更多的关注.请回答下列安全文明出行与人体生理状况相关的问题.
(1)在盲人通过伴有声音提示交通灯的路口时,“滴滴”声能引起耳内   的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的   ,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   的中枢形成听觉,使盲人感知到交通信号.
(2)下面的实验结论可以说明饮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实验过程:测试者松开直尺后,被试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读出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如图1所示.被试者分别在:A.不饮酒、B.饮300毫升啤酒、C.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
单位:厘米(cm)
A B C
第一次 24.4 32.2 48.7
第二次 25.5 34.2 53.0
第三次 25.1 35.0 51.3
请分析回答:
①被试者看到了直尺下落,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完成这类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感受器为   .
②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计算出   ,并将其转换成柱状图(如图2),填入指定位置.
③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   ,这是因为饮酒后人的   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
【答案】(1)鼓膜;耳蜗;大脑皮层
(2)反射弧;视网膜;平均值;慢;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测定反应速度
【解析】【解答】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①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此“被试者看到了直尺下落,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完成这类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眼睛的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即视觉感受器.
②三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所以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应取平均值.
用饮酒量作横坐标,测量平均值(25、33.8、51)分别作纵坐标分别画出A、B、C三个直方图.如图:
③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小脑,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
故答案为:(1)鼓膜;耳蜗;大脑皮层;(2)①反射弧;视网膜;②平均值;如图:
③慢;小脑.
【分析】(1)从表格中看出喝酒后,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