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鸦片战争
1.(2018八上·茂名月考)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内容 D.危害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2018八上·金坛月考)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B.打开中国的大门
C.英国为了割占香港岛
D.英国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内容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 根本原因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并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3.(2018八上·茂名期中)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香港岛 B.广州 C.台湾 D.辽东半岛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道光帝在位期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2018八上·桐梓期中)“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竹枪”“铜灯”和“未闻枪声震天”“不见烟火冲天”的现象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吸食鸦片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输入的危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并进行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材料中的关键词“竹枪”“铜灯”和“未闻枪声震天”“不见烟火冲天”的现象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吸食鸦片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2018八上·宜兴期中)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材料中提到的“英国的大炮”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使用武力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次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A项是鸦片战争的借口;B项是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鸦片战争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二、林则徐禁烟运动
6.(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7.(2019·娄底)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道光帝派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C、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功绩的识记能力.从所给选项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物都是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进行抗争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学生一定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也一定要主意题干中出现的时间,它们往往是答题的关键。
8.(2019九下·许昌模拟)下图为林文忠公的奏折文牍,其中记载的史实是( )
6月3日秦报:现除暂存八箱外,计已化烟土,凑合前奏之数,共有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九袋,其斤两除去箱袋,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战争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现除暂存八箱外,计已化烟土 ”可知指的是虎门销烟,A选项符合题意。
金田起义针对的是清政府,B选项排除。
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对中国的洗劫,C选项排除。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现除暂存八箱外,计已化烟土 ”可知指的是虎门销烟。
9.(2019·玉林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一幅浮雕(如下图),生动再现了170多年前的一场伟大的斗争,这场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百日维新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一幅浮雕生动再现了170多年前的一场伟大的反侵略斗争——虎门销烟。
A项虎门销烟生动再现了170多年前的一场伟大的斗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0.(2019八上·南宁期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国中近代禁毒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
A项林则徐是国中近代禁毒第一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识记能力。
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1.(2018八上·长春期中)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要求选出鸦片战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统治阶级腐朽,再加上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学生要注意是选择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12.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B.经济落后,抵挡不住英军的新式步枪和大炮
C.贫穷的封建国家打不赢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是清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英国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清政府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因此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D项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是持“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3.(2017八上·富顺月考)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繁荣的封建文化更是引领世界文明进程。但近代中国落伍了。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有( )
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④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关键词“内外原因”,结合课本所学,近代腐朽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而不是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①是正确的,④表述有误;
闭关锁国的政策,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导致中国与世界主流严重脱轨,落后。②是正确的;
列强的侵略与掠夺,给中国造成严重灾难,导致中国的落后。③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相关知识。答题时应注意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
四、材料探究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鸦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2)导致材料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4)材料二中的战争结束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其条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案】(1)摧残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虎门销烟;1839年。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南京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国船坚炮利”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但是这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内容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过程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
15.(2018八下·太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答案】(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节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中英贸易的状况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激增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危害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英贸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 /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鸦片战争
1.(2018八上·茂名月考)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内容 D.危害
2.(2018八上·金坛月考)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B.打开中国的大门
C.英国为了割占香港岛
D.英国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3.(2018八上·茂名期中)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香港岛 B.广州 C.台湾 D.辽东半岛
4.(2018八上·桐梓期中)“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5.(2018八上·宜兴期中)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二、林则徐禁烟运动
6.(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7.(2019·娄底)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8.(2019九下·许昌模拟)下图为林文忠公的奏折文牍,其中记载的史实是( )
6月3日秦报:现除暂存八箱外,计已化烟土,凑合前奏之数,共有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九袋,其斤两除去箱袋,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战争
9.(2019·玉林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一幅浮雕(如下图),生动再现了170多年前的一场伟大的斗争,这场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百日维新
10.(2019八上·南宁期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国中近代禁毒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1.(2018八上·长春期中)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12.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B.经济落后,抵挡不住英军的新式步枪和大炮
C.贫穷的封建国家打不赢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13.(2017八上·富顺月考)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繁荣的封建文化更是引领世界文明进程。但近代中国落伍了。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有( )
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④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四、材料探究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鸦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2)导致材料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4)材料二中的战争结束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其条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5.(2018八下·太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内容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 根本原因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并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3.【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道光帝在位期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竹枪”“铜灯”和“未闻枪声震天”“不见烟火冲天”的现象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吸食鸦片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输入的危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并进行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材料中的关键词“竹枪”“铜灯”和“未闻枪声震天”“不见烟火冲天”的现象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吸食鸦片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材料中提到的“英国的大炮”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使用武力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次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A项是鸦片战争的借口;B项是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鸦片战争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7.【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道光帝派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C、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功绩的识记能力.从所给选项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物都是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进行抗争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学生一定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也一定要主意题干中出现的时间,它们往往是答题的关键。
8.【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现除暂存八箱外,计已化烟土 ”可知指的是虎门销烟,A选项符合题意。
金田起义针对的是清政府,B选项排除。
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对中国的洗劫,C选项排除。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现除暂存八箱外,计已化烟土 ”可知指的是虎门销烟。
9.【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一幅浮雕生动再现了170多年前的一场伟大的反侵略斗争——虎门销烟。
A项虎门销烟生动再现了170多年前的一场伟大的斗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
A项林则徐是国中近代禁毒第一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识记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要求选出鸦片战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统治阶级腐朽,再加上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学生要注意是选择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12.【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是清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英国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清政府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因此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D项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是持“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关键词“内外原因”,结合课本所学,近代腐朽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而不是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①是正确的,④表述有误;
闭关锁国的政策,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导致中国与世界主流严重脱轨,落后。②是正确的;
列强的侵略与掠夺,给中国造成严重灾难,导致中国的落后。③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相关知识。答题时应注意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
14.【答案】(1)摧残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虎门销烟;1839年。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南京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国船坚炮利”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但是这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内容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过程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
15.【答案】(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节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中英贸易的状况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激增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危害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英贸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