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05:光和颜色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05:光和颜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13 08:22:51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05:光和颜色
一、单选题
1.“人面桃花相映红”,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
【解答】桃花是不透明体,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色光,所以桃花呈现红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D.树下彩虹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投射到地球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分析各个现象的原理即可。
【解答】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珠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 ,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树下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D.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2)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本质分析判断;
(3)(4)根据不透明物体颜色的知识分析。
【解答】太阳光为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C.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和物上下左右都不颠倒 B.像和物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C.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D.像和物上下左右均颠倒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判断。
【解答】在小孔成像时,物体上面的光线到达下面,下面的光线到达上面,左边的光线到达右边,右边的光线到达左边,因此像和物的上下左右均颠倒,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太阳光通过窗帘上的一个小孔射进房间后,在房间里形成了一个小圆斑。下列关于小圆斑形成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射进来的太阳光形成一个圆斑,所以可以推断小孔也是圆形
B.因为小孔是圆形的,所以成像的原因是小孔成像
C.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像,所以像是圆形的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分析。
【解答】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B错误;
小孔成的像是太阳的像,所以像是圆形的,故C正确;
综上所述,故D错误。
故选C。
7.关于日食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A.光反射的结果 B.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结果
C.地球的影子落在了月球上 D.月亮的影子落在了地球上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日食的成因分析。
【解答】当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太阳,也就是发生日食现象,因此日食是月亮的影子落到地球上,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小科在夜里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了一盏路灯,在路灯下,小科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如下图所示,路灯发出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大,影子越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小,影子越长。当小科靠近路灯时,夹角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时,夹角越来越小,影子原来越长。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线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线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答案】A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好,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
【解答】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故选A。
10.在夏天阳光强烈时外出,人们通常要戴帽子或撑遮阳伞,目的是为了(  )
A.防止阳光中的各种可见光对人体的作用,以免皮肤变黑
B.防止红外线的热作用,使得人体的温度升高,引起不适
C.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裸露皮肤产生伤害
D.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这种举动是不可取的
【答案】C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在太阳光谱中紫光的外面,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增大对钙的吸收能力。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灼伤皮肤,甚至诱发皮肤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夏天阳光强烈时外出,人们通常要戴帽子或撑遮阳伞,目的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裸露皮肤产生伤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
A.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B.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上述说法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紫外线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在太阳光谱中紫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我们成为紫外线。由于紫外线和紫光的特点非常接近,所以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的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看起来会发出淡紫色的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某些动物(如响尾蛇)靠红外线来捕食,它们是根据猎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猎物位置的。下面哪个是人们模仿响尾蛇的这一特点而发明出来的(  )
A.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宇宙飞船 B.一种可以跟踪敌方飞机的导弹
C.红外线照相机 D.红外线夜视仪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响尾蛇根据猎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确定猎物位置,跟踪猎物踪迹。
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宇宙飞船,与红外线不一定有关,故A不合题意;
一种可以跟踪敌方飞机的导弹,通过飞机发出的红外线确定飞机的位置,跟踪飞机的踪迹,故B符合题意;
红外线照相机和红外线夜视仪,都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收集信息,故C、D不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
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
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太阳光谱可知,在红光的外侧,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在紫光的外侧,同样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而阳光则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故①②正确。
故选A。
14.关于天空出现彩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彩虹的出现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的,内侧是红色的
D.彩虹通常在雨后的天空出现
【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本质分析判断。
【解答】雨后,天空中存在大量的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三棱镜。当阳光经过这个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
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为复色光,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彩虹的外侧是红色的,内侧是紫色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彩虹通常在雨后的天空出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 B.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黄色 D.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因此红光照射到香蕉上被吸收,呈现黑色;白色瓷盘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红光照射到瓷盘上全部被反射,呈现红色,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6.在一块方形纸板的中心挖一个正方形的小孔,把这块有方孔的纸板对准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方形黑影,你还会发现方形黑影的中心有一个圆亮斑(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   的影子,是   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什么?   。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是什么样的?   。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请问树叶间的缝隙一定是圆的吗?   。
【答案】(1)方形纸板;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纸板遮挡
(2)太阳光通过方形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3)在日偏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块带圆形缺口的圆亮斑;在日环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个圆环形的亮斑
(4)不一定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光线找不到的黑色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而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相似。
(2)根据小孔成像的知识解答;
(3)在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但是倒立的,据此分析;
(4)在小孔成像的现象中,只要小孔的口径小到一定程度即可,而小孔的形状不会影响成像的形状。
【解答】(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方形纸板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纸板遮挡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太阳光通过方形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在日偏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块带圆形缺口的圆亮斑;在日环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个圆环形的亮斑。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树叶间的缝隙不一定一定是圆的。
17.如图所示,是某房间遭枪击后留下的“线索”。B是玻璃窗上留下的“弹孔”,A是子弹打击到墙壁上留下的“痕迹”。M是房间对面的高层楼(M楼与被射击房间距离较近,子弹速度很大)。
为了近似判断子弹是从M楼哪一房间射出的,用细绳把AB连起来,沿细绳AB看到M楼的C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M楼C处房间射出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答。
【解答】为了近似判断子弹是从M楼哪一房间射出的,用细绳把AB连起来,沿细绳AB看到M楼的C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M楼C处房间射出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所示,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   。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   效应。
【答案】升高;红外线;热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所示,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升高。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热效应。
19.(2020七下·上虞期末)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   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红外线;紫外线;绿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在太阳光谱中红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这就是红外线,特点是热作用好,主要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汽车烤漆和遥控器等;
(2)在太阳光谱中紫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这就是紫外线,特点是化学作用强,主要应用:鉴别古董和验钞,消毒杀菌等;
(3)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解答】(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红外线,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2)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真伪;
(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0.(2020七下·余姚期末)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的   (填“黑色”或“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答案】不是;白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源
【解析】【分析】(1)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1)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而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的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21.(2020七下·慈溪期中)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填“大”、“小”或“相等”)。
【答案】同一种均匀介质;3×108;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 3×108 米/秒。光在 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要小。
【解答】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 3×108 米/秒。光在 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要小。
故答案为:同一种均匀介质;3×108 ;小
22.(2020七下·温州期中)根据课堂所学,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并将顶部剪去;将另一易拉罐的顶部和底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制成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蜡烛形状”)。
(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写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1)倒立
(2)蜡烛形状
(3)蜡烛靠近小孔或塑料膜远离小孔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系,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像越小但越明亮。
【解答】(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蜡烛形状。
(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蜡烛靠近小孔或塑料膜远离小孔。
23.(2019七下·嘉兴期中)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是   色的,字是   色的。
【答案】蓝色;黑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其中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所有色光。
【解答】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红字反射的红光被玻璃吸收,透过玻璃看到的字是黑色的;白纸反射白光,白光透过玻璃后其它色光被吸收,只有蓝色光通过,因此看到的白纸是蓝色。
故答案为:蓝色;黑色
24.(2019·杭州模拟)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上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 ,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P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n,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齿轮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   ,每转动一齿的时间为   ,斐索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c=   。
【答案】;;2dnp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齿轮每秒转动n周,则可求出齿轮的转动周期;由知道齿轮数P,就求出每转动一齿的时间;当光从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则路程是2d,根据2d=vt可求出光速。
【解答】根据齿轮每秒转动p周,则可求出齿轮的转动周期,则为
由于齿轮数P,则就求出每转动一齿的时间,则为
根据题意可知,当光从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
所以由x=vt可得:
解得:c=2dnp
故答案为:

; 2dnp
25.(2019七下·嘉兴期中)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图所示,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   (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发现火源,可用   (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
【答案】红外线;激光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如果光线明亮,视野通畅,那么可以用可见光寻找火源;如果充满烟雾,那么可以使用红外线探测火源的位置;
(2)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用激光可以测距。
【解答】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图所示,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红外线发现火源,可用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
三、实验探究题
26.(2019七下·慈溪期末)某校在一次学生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关系”的活动中,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器材及生活废弃物(均已消毒),小明所在实验小组领取了如下物品:
A.250mL易拉罐2个 B.50m矿泉水瓶2个 C.铁皮两片 D.火柴 E.蜡烛 F.温度计 G.黑色密封带(用胶带代替
小明仔细查看后,发现每个实验组至少可以选择不同的三组材料进行实验。
(1)如果你是小明,请你选择合适的一组材料进行实验:    (填编号)。
(2)根据你所选的上述材料设计实验,写出简要步骤:    。
(3)假如小明的实验设计及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小明通过本实验得出的结论:     。
【答案】(1)AFG
(2)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热的吸收能力不同给1分)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为了探究表面颜色对吸热本领的影响,必须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控制材料等其它因素相同,改变物体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的变化判断即可;
(2)根据(1)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颜色和吸热本领之间的关系。
【解答】(1)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因此可选250mL的易拉罐2个,用黑色胶带改变易拉罐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确定吸热本领的大小,因此应选:AFG;
(2)实验步骤为: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
(3)通过实验可知,密封有黑色胶带的易拉罐的温度更高,说明物体的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27.(2019七下·永康期末)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 。
A.烛焰形 B.三角形 C.圆形 D.棱形
【答案】(1)烛焰和纸筒(小孔)
(2)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像的亮度与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必须控制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相等;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小孔的大小等会影响成像的亮度,因此探究猜想2时,必须控制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和小孔的面积大小相同;
(3)分析表格数据得到小孔大小与成像明亮程度的关系;
(4)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当方向是倒立的。
【解答】(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烛焰形,故选A。
28.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光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额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待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为什么水果店卖两瓜(红瓤)时,总喜欢挥一顶红色的遮阳伞?
【答案】(1)透过色光的颜色
(2)反射色光的颜色
(3)因为红伞主要透过的是红光,红光照射到西瓜的红瓢上反射的主要也是红光,看上去瓜更红,更新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由表一可知,照射光是什么颜色,物体就是什么颜色,因此可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光的颜色决定的;
(2)由表二可知,用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时,当物体的光与照射的光相同时,观察到的颜色就照射光的颜色;而用白色光照射黄色物体时,观察到黄色,因为黄光物体能够反射黄色光,所以观察到黄色,故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
(3)当白色的光照到红色的遮阳伞时,透过的光只有红光,而当红光照射到红色的瓜瓤上时,反射的是红光,这样西瓜瓜瓤看起来就更红了;
故答案为:(1)透过色光的颜色;(2)反射光的颜色;(3) 因为红伞主要透过的是红光,红光照射到西瓜的红瓢上反射的主要也是红光,看上去瓜更红,更新鲜。
29.(2019八下·宁波期中)小科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间,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
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
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
(1)小科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 。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A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硬纸板与玻璃板的厚度相同,实验中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也相同,唯一区别是二者一个透明,另一个不透明,所以可以探究红外线是否能穿过透明(不透明)物体;
(2)如果要研究红外线是否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就必须测量出相关的实验数据才行,根据准确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到定量的结论。
【解答】(1)实验一中硬纸板和玻璃板的其它因素相同,就是透明度不同,因此探究的问题是: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由于实验二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因此不能得到光的反射定律,只能说明红外线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故选A。
故答案为:(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A
30.(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答案】(1)直线
(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闪烁)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分析解答;
(2)酒精在受热时会迅速蒸发,从而使浅盘上方空气的密度发生改变;
(3)如果激光在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那么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会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光线到达墙壁时的红点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
【解答】(1)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闪烁)。
31.(2018·浙江模拟)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某兴趣小组为此进行探究“影响衣服防晒效果的因素”实验。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 衣服材质 衣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一 天蚕丝 1 12%
二 2 5%
三 化纤 1 28%
四 2 14%
五 纯棉T恤(白色) 1 7%
六 纯棉T恤(黑色) 1 4%
(1)此实验中“衣服的防晒效果”是通过比较   来进行的。
(2)比较实验一和三(或二和四)得到的结论是   ;
(3)除以上实验外,衣服防晒效果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试写一个)   。
【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在衣料层数相同条件下,衣服材质为化纤的比材质为天蚕丝的防晒效果要好
(3)衣料本身的厚度(合理给分)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实验目的是研究防晒的影响因素,而资料显示晒黑就是因为长波紫外线的问题,故防晒效果是通过测量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来比较的;故答案为: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实验一和三的变量是衣服的材质;故结论为:在衣料层数相同条件下,衣服材质为化纤的比材质为天蚕丝的防晒效果要好;
(3)开放试题合理即可;故答案为:衣服的厚度(或衣服的颜色);
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在衣料层数相同条件下,衣服材质为化纤的比材质为天蚕丝的防晒效果要好;(3)衣服的厚度(或衣服的颜色)。
四、解答题
32.(2020七下·余姚期末)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V射下,A为一只昆虫。
(1)标出昆虫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昆虫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飞行,请在图乙框中画出昆虫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影子就是光线照不到的黑色区域,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确定昆虫在圆形轨迹上运动时,影子的最左位置和最右位置,那么它影子的运动规律肯定在这两点之间。
【解答】(1)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通过A点作竖直向下的垂线,这条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就是昆虫的影子,如下图所示:
(2)根据上面的方法,做出昆虫在最左边的影子的位置,然后将左右两个影子的位置连接起来,就是影子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
33.(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光线被障碍物AB遮挡后的阴影区域。(用斜线表示)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光传播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要从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的上下端点入手来进行作图。
【解答】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B和遮光板左上端A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B、SA,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光路图如图所示
34.(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物体AB经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所成的像。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35.(2017·浙江竞赛)一长为5厘米的平面镜A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离A为10厘米的E点竖立一很长的细杆EF,在离B水平距离为5厘米处放一与AB镜平行的线光源CD,CD=5厘米,离水平地面距离为18厘米。如图,线光源和镜、细杆都在同一平面上。求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为多少米?并在图上作出光路图。
【答案】解:作出正确光路图
根据反射定律
EQ=AEctg∠QAO=AEctg∠DAO=10厘米× =12厘米
ES=EBctg∠SBO′=EBctg∠CBO′=15厘米× =54厘米
照亮的长度QS=ES-EQ=42厘米
答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为0.42米。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先作出光路图,找到反射照亮的最低点和反射照亮的最高点,再由图根据三角知识计算出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
36.(2018七下·杭州月考)家住上海的小王同学出家门就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手拿直尺,伸直手臂,面对明珠塔竖直量了一下塔高 4.6 厘米,已知东方明珠塔实际高度为 460 米,小王同学手臂
长 60 厘米,于是小王计算出他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小王家旁边有一个地铁站, 从此站出发乘坐几站可抵达东方明珠塔下。从地图上看,地铁线路接近直线。请分析说明小王计算他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 L 的方法步骤。
(1)要求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说明依据的光学知识是什么?
(2)计算出 L 为多少千米?
【答案】(1)设手臂长为 a,家门口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为 L;如图所示,
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使 ADE 在一条直线上,
(2) ;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小王的眼睛、尺子、明珠塔,明珠塔的最低点与最高点各发出的一条光,其中最高点发出的一条光,经过尺子最高点,进入小王的眼睛。最低点发出的一条光,经过尺子最低点,进入小五的眼睛。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上述两条光线与小王的眼睛、尺子、明珠塔围成了几个三角形。
(2)在上图中,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E是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所以有a/L=h/H,将已知数据代入可计算出小王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 L。
37.(2018七下·杭州月考)根据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2018 年 1 月 31 日,发生的“超级月全食”。
(2)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为什么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
(3)戴上蓝色眼镜,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答案】(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黑色的吸热性远比其他颜色要来的高,这样就能加快雪地上的雪融化。
(3)不方便,红光不能透过蓝色透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月食现象是由于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太阳照光照到地球上,在地球的背面形成了巨大的阴影,当月球转到地球阴影区时就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月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物体在反射光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反射情况是不同的,白色能反射所有光,黑色吸收所有光,所以黑色物体在光照下温度升的快,雪会熔化得更快;
(3)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在透过有色玻璃时,能透过的光与玻璃的颜色是一致的,不一样的会被吸收,当红光从物体上反射来时,在穿过蓝色眼镜时,由于蓝色镜片只允许蓝光通过,所以红光会被挡住,物体反射的光不能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05:光和颜色
一、单选题
1.“人面桃花相映红”,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D.树下彩虹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D.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
4.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C.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和物上下左右都不颠倒 B.像和物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C.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D.像和物上下左右均颠倒
6.太阳光通过窗帘上的一个小孔射进房间后,在房间里形成了一个小圆斑。下列关于小圆斑形成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射进来的太阳光形成一个圆斑,所以可以推断小孔也是圆形
B.因为小孔是圆形的,所以成像的原因是小孔成像
C.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像,所以像是圆形的
D.无法判断
7.关于日食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A.光反射的结果 B.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结果
C.地球的影子落在了月球上 D.月亮的影子落在了地球上
8.小科在夜里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了一盏路灯,在路灯下,小科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9.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线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线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10.在夏天阳光强烈时外出,人们通常要戴帽子或撑遮阳伞,目的是为了(  )
A.防止阳光中的各种可见光对人体的作用,以免皮肤变黑
B.防止红外线的热作用,使得人体的温度升高,引起不适
C.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裸露皮肤产生伤害
D.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这种举动是不可取的
11.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
A.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B.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上述说法都不对
12.某些动物(如响尾蛇)靠红外线来捕食,它们是根据猎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猎物位置的。下面哪个是人们模仿响尾蛇的这一特点而发明出来的(  )
A.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宇宙飞船 B.一种可以跟踪敌方飞机的导弹
C.红外线照相机 D.红外线夜视仪
1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
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
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关于天空出现彩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彩虹的出现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的,内侧是红色的
D.彩虹通常在雨后的天空出现
15.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 B.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黄色 D.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二、填空题
16.在一块方形纸板的中心挖一个正方形的小孔,把这块有方孔的纸板对准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方形黑影,你还会发现方形黑影的中心有一个圆亮斑(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   的影子,是   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什么?   。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是什么样的?   。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请问树叶间的缝隙一定是圆的吗?   。
17.如图所示,是某房间遭枪击后留下的“线索”。B是玻璃窗上留下的“弹孔”,A是子弹打击到墙壁上留下的“痕迹”。M是房间对面的高层楼(M楼与被射击房间距离较近,子弹速度很大)。
为了近似判断子弹是从M楼哪一房间射出的,用细绳把AB连起来,沿细绳AB看到M楼的C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M楼C处房间射出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18.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所示,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   。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   效应。
19.(2020七下·上虞期末)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   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0.(2020七下·余姚期末)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的   (填“黑色”或“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21.(2020七下·慈溪期中)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填“大”、“小”或“相等”)。
22.(2020七下·温州期中)根据课堂所学,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并将顶部剪去;将另一易拉罐的顶部和底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制成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蜡烛形状”)。
(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写一种方法即可)
23.(2019七下·嘉兴期中)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是   色的,字是   色的。
24.(2019·杭州模拟)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上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 ,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P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n,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齿轮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   ,每转动一齿的时间为   ,斐索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c=   。
25.(2019七下·嘉兴期中)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图所示,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   (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发现火源,可用   (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
三、实验探究题
26.(2019七下·慈溪期末)某校在一次学生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关系”的活动中,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器材及生活废弃物(均已消毒),小明所在实验小组领取了如下物品:
A.250mL易拉罐2个 B.50m矿泉水瓶2个 C.铁皮两片 D.火柴 E.蜡烛 F.温度计 G.黑色密封带(用胶带代替
小明仔细查看后,发现每个实验组至少可以选择不同的三组材料进行实验。
(1)如果你是小明,请你选择合适的一组材料进行实验:    (填编号)。
(2)根据你所选的上述材料设计实验,写出简要步骤:    。
(3)假如小明的实验设计及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小明通过本实验得出的结论:     。
27.(2019七下·永康期末)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 。
A.烛焰形 B.三角形 C.圆形 D.棱形
28.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光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额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待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为什么水果店卖两瓜(红瓤)时,总喜欢挥一顶红色的遮阳伞?
29.(2019八下·宁波期中)小科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间,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
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
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
(1)小科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 。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0.(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31.(2018·浙江模拟)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某兴趣小组为此进行探究“影响衣服防晒效果的因素”实验。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 衣服材质 衣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一 天蚕丝 1 12%
二 2 5%
三 化纤 1 28%
四 2 14%
五 纯棉T恤(白色) 1 7%
六 纯棉T恤(黑色) 1 4%
(1)此实验中“衣服的防晒效果”是通过比较   来进行的。
(2)比较实验一和三(或二和四)得到的结论是   ;
(3)除以上实验外,衣服防晒效果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试写一个)   。
四、解答题
32.(2020七下·余姚期末)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V射下,A为一只昆虫。
(1)标出昆虫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昆虫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飞行,请在图乙框中画出昆虫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33.(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光线被障碍物AB遮挡后的阴影区域。(用斜线表示)
34.(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物体AB经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所成的像。
35.(2017·浙江竞赛)一长为5厘米的平面镜A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离A为10厘米的E点竖立一很长的细杆EF,在离B水平距离为5厘米处放一与AB镜平行的线光源CD,CD=5厘米,离水平地面距离为18厘米。如图,线光源和镜、细杆都在同一平面上。求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为多少米?并在图上作出光路图。
36.(2018七下·杭州月考)家住上海的小王同学出家门就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手拿直尺,伸直手臂,面对明珠塔竖直量了一下塔高 4.6 厘米,已知东方明珠塔实际高度为 460 米,小王同学手臂
长 60 厘米,于是小王计算出他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小王家旁边有一个地铁站, 从此站出发乘坐几站可抵达东方明珠塔下。从地图上看,地铁线路接近直线。请分析说明小王计算他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 L 的方法步骤。
(1)要求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说明依据的光学知识是什么?
(2)计算出 L 为多少千米?
37.(2018七下·杭州月考)根据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2018 年 1 月 31 日,发生的“超级月全食”。
(2)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为什么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
(3)戴上蓝色眼镜,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
【解答】桃花是不透明体,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色光,所以桃花呈现红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投射到地球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分析各个现象的原理即可。
【解答】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珠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 ,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树下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2)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本质分析判断;
(3)(4)根据不透明物体颜色的知识分析。
【解答】太阳光为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判断。
【解答】在小孔成像时,物体上面的光线到达下面,下面的光线到达上面,左边的光线到达右边,右边的光线到达左边,因此像和物的上下左右均颠倒,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分析。
【解答】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B错误;
小孔成的像是太阳的像,所以像是圆形的,故C正确;
综上所述,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日食的成因分析。
【解答】当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太阳,也就是发生日食现象,因此日食是月亮的影子落到地球上,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如下图所示,路灯发出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大,影子越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小,影子越长。当小科靠近路灯时,夹角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时,夹角越来越小,影子原来越长。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好,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
【解答】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在太阳光谱中紫光的外面,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增大对钙的吸收能力。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灼伤皮肤,甚至诱发皮肤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夏天阳光强烈时外出,人们通常要戴帽子或撑遮阳伞,目的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裸露皮肤产生伤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紫外线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在太阳光谱中紫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我们成为紫外线。由于紫外线和紫光的特点非常接近,所以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的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看起来会发出淡紫色的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响尾蛇根据猎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确定猎物位置,跟踪猎物踪迹。
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宇宙飞船,与红外线不一定有关,故A不合题意;
一种可以跟踪敌方飞机的导弹,通过飞机发出的红外线确定飞机的位置,跟踪飞机的踪迹,故B符合题意;
红外线照相机和红外线夜视仪,都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收集信息,故C、D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太阳光谱可知,在红光的外侧,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在紫光的外侧,同样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而阳光则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故①②正确。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本质分析判断。
【解答】雨后,天空中存在大量的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三棱镜。当阳光经过这个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
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为复色光,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彩虹的外侧是红色的,内侧是紫色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彩虹通常在雨后的天空出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因此红光照射到香蕉上被吸收,呈现黑色;白色瓷盘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红光照射到瓷盘上全部被反射,呈现红色,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6.【答案】(1)方形纸板;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纸板遮挡
(2)太阳光通过方形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3)在日偏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块带圆形缺口的圆亮斑;在日环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个圆环形的亮斑
(4)不一定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光线找不到的黑色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而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相似。
(2)根据小孔成像的知识解答;
(3)在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但是倒立的,据此分析;
(4)在小孔成像的现象中,只要小孔的口径小到一定程度即可,而小孔的形状不会影响成像的形状。
【解答】(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方形纸板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纸板遮挡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太阳光通过方形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在日偏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块带圆形缺口的圆亮斑;在日环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个圆环形的亮斑。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树叶间的缝隙不一定一定是圆的。
17.【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答。
【解答】为了近似判断子弹是从M楼哪一房间射出的,用细绳把AB连起来,沿细绳AB看到M楼的C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M楼C处房间射出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答案】升高;红外线;热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所示,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升高。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热效应。
19.【答案】红外线;紫外线;绿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在太阳光谱中红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这就是红外线,特点是热作用好,主要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汽车烤漆和遥控器等;
(2)在太阳光谱中紫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这就是紫外线,特点是化学作用强,主要应用:鉴别古董和验钞,消毒杀菌等;
(3)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解答】(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红外线,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2)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真伪;
(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0.【答案】不是;白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源
【解析】【分析】(1)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1)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而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的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21.【答案】同一种均匀介质;3×108;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 3×108 米/秒。光在 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要小。
【解答】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 3×108 米/秒。光在 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要小。
故答案为:同一种均匀介质;3×108 ;小
22.【答案】(1)倒立
(2)蜡烛形状
(3)蜡烛靠近小孔或塑料膜远离小孔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系,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像越小但越明亮。
【解答】(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蜡烛形状。
(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蜡烛靠近小孔或塑料膜远离小孔。
23.【答案】蓝色;黑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其中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所有色光。
【解答】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红字反射的红光被玻璃吸收,透过玻璃看到的字是黑色的;白纸反射白光,白光透过玻璃后其它色光被吸收,只有蓝色光通过,因此看到的白纸是蓝色。
故答案为:蓝色;黑色
24.【答案】;;2dnp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齿轮每秒转动n周,则可求出齿轮的转动周期;由知道齿轮数P,就求出每转动一齿的时间;当光从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则路程是2d,根据2d=vt可求出光速。
【解答】根据齿轮每秒转动p周,则可求出齿轮的转动周期,则为
由于齿轮数P,则就求出每转动一齿的时间,则为
根据题意可知,当光从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
所以由x=vt可得:
解得:c=2dnp
故答案为:

; 2dnp
25.【答案】红外线;激光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如果光线明亮,视野通畅,那么可以用可见光寻找火源;如果充满烟雾,那么可以使用红外线探测火源的位置;
(2)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用激光可以测距。
【解答】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图所示,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红外线发现火源,可用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
26.【答案】(1)AFG
(2)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热的吸收能力不同给1分)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为了探究表面颜色对吸热本领的影响,必须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控制材料等其它因素相同,改变物体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的变化判断即可;
(2)根据(1)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颜色和吸热本领之间的关系。
【解答】(1)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因此可选250mL的易拉罐2个,用黑色胶带改变易拉罐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确定吸热本领的大小,因此应选:AFG;
(2)实验步骤为: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
(3)通过实验可知,密封有黑色胶带的易拉罐的温度更高,说明物体的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27.【答案】(1)烛焰和纸筒(小孔)
(2)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像的亮度与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必须控制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相等;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小孔的大小等会影响成像的亮度,因此探究猜想2时,必须控制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和小孔的面积大小相同;
(3)分析表格数据得到小孔大小与成像明亮程度的关系;
(4)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当方向是倒立的。
【解答】(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烛焰形,故选A。
28.【答案】(1)透过色光的颜色
(2)反射色光的颜色
(3)因为红伞主要透过的是红光,红光照射到西瓜的红瓢上反射的主要也是红光,看上去瓜更红,更新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由表一可知,照射光是什么颜色,物体就是什么颜色,因此可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光的颜色决定的;
(2)由表二可知,用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时,当物体的光与照射的光相同时,观察到的颜色就照射光的颜色;而用白色光照射黄色物体时,观察到黄色,因为黄光物体能够反射黄色光,所以观察到黄色,故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
(3)当白色的光照到红色的遮阳伞时,透过的光只有红光,而当红光照射到红色的瓜瓤上时,反射的是红光,这样西瓜瓜瓤看起来就更红了;
故答案为:(1)透过色光的颜色;(2)反射光的颜色;(3) 因为红伞主要透过的是红光,红光照射到西瓜的红瓢上反射的主要也是红光,看上去瓜更红,更新鲜。
29.【答案】(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A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硬纸板与玻璃板的厚度相同,实验中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也相同,唯一区别是二者一个透明,另一个不透明,所以可以探究红外线是否能穿过透明(不透明)物体;
(2)如果要研究红外线是否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就必须测量出相关的实验数据才行,根据准确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到定量的结论。
【解答】(1)实验一中硬纸板和玻璃板的其它因素相同,就是透明度不同,因此探究的问题是: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由于实验二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因此不能得到光的反射定律,只能说明红外线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故选A。
故答案为:(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A
30.【答案】(1)直线
(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闪烁)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分析解答;
(2)酒精在受热时会迅速蒸发,从而使浅盘上方空气的密度发生改变;
(3)如果激光在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那么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会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光线到达墙壁时的红点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
【解答】(1)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闪烁)。
31.【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在衣料层数相同条件下,衣服材质为化纤的比材质为天蚕丝的防晒效果要好
(3)衣料本身的厚度(合理给分)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实验目的是研究防晒的影响因素,而资料显示晒黑就是因为长波紫外线的问题,故防晒效果是通过测量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来比较的;故答案为: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实验一和三的变量是衣服的材质;故结论为:在衣料层数相同条件下,衣服材质为化纤的比材质为天蚕丝的防晒效果要好;
(3)开放试题合理即可;故答案为:衣服的厚度(或衣服的颜色);
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在衣料层数相同条件下,衣服材质为化纤的比材质为天蚕丝的防晒效果要好;(3)衣服的厚度(或衣服的颜色)。
32.【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影子就是光线照不到的黑色区域,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确定昆虫在圆形轨迹上运动时,影子的最左位置和最右位置,那么它影子的运动规律肯定在这两点之间。
【解答】(1)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通过A点作竖直向下的垂线,这条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就是昆虫的影子,如下图所示:
(2)根据上面的方法,做出昆虫在最左边的影子的位置,然后将左右两个影子的位置连接起来,就是影子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
33.【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光传播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要从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的上下端点入手来进行作图。
【解答】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B和遮光板左上端A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B、SA,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光路图如图所示
34.【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35.【答案】解:作出正确光路图
根据反射定律
EQ=AEctg∠QAO=AEctg∠DAO=10厘米× =12厘米
ES=EBctg∠SBO′=EBctg∠CBO′=15厘米× =54厘米
照亮的长度QS=ES-EQ=42厘米
答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为0.42米。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先作出光路图,找到反射照亮的最低点和反射照亮的最高点,再由图根据三角知识计算出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
36.【答案】(1)设手臂长为 a,家门口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为 L;如图所示,
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使 ADE 在一条直线上,
(2) ;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小王的眼睛、尺子、明珠塔,明珠塔的最低点与最高点各发出的一条光,其中最高点发出的一条光,经过尺子最高点,进入小王的眼睛。最低点发出的一条光,经过尺子最低点,进入小五的眼睛。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上述两条光线与小王的眼睛、尺子、明珠塔围成了几个三角形。
(2)在上图中,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E是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所以有a/L=h/H,将已知数据代入可计算出小王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 L。
37.【答案】(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黑色的吸热性远比其他颜色要来的高,这样就能加快雪地上的雪融化。
(3)不方便,红光不能透过蓝色透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月食现象是由于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太阳照光照到地球上,在地球的背面形成了巨大的阴影,当月球转到地球阴影区时就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月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物体在反射光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反射情况是不同的,白色能反射所有光,黑色吸收所有光,所以黑色物体在光照下温度升的快,雪会熔化得更快;
(3)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在透过有色玻璃时,能透过的光与玻璃的颜色是一致的,不一样的会被吸收,当红光从物体上反射来时,在穿过蓝色眼镜时,由于蓝色镜片只允许蓝光通过,所以红光会被挡住,物体反射的光不能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