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下)第一次质量分析八年级科学答题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39.根据图所示的两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4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四、 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41.(1)
(2)
42.(1)
(2)
43.(1)
(2)
(3)
(4)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考号__________
………………………………装………………………………订………………………………线………………………………2012学年(下)第一次质量分析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试卷共分四大题43小题,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谈,原因是( )
A 、在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不能振动 B、月球上没有空气
C 、在月球上,宇航员的鼓膜不能振动 D、月球对人体没有吸引力
2.下列光学元件中,能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
A、汽车的后视镜 B、近视眼镜 C、远视眼镜 D、平面镜
3.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说话声,是因为( )
A 、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声速不同
4.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响声 D、改变声音的频率
5.小王同学把蜡烛从凸透镜前3倍焦距的地方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 )
A、始终是缩小的 B、始终是放大的
C、逐渐变大的 D、逐渐缩小的
6. 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子正好落在镜 头的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
A、画面上有个黑点 B、画面上有只小虫,但不清晰
C、画面变得模糊 D、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7.图中所示为平面镜所成的钟的像,若钟所指的时间为4时45分,在图中正确的是( )
8.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9.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D、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10.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如右图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11.以下仪器或装置中用到透镜放大原理的是( )
A、汽车车前灯 B、体温计 C、汽车观后镜 D、电压表
1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B、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D、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13. 在敲钟时,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原因是( )
A、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B、钟声的回音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钟还在振动
14.下面做法中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 B、市区严禁燃放鞭炮
C、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 D、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号
15.对着一座高山呼喊,若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高山距我们1700m B、高山距我们3400m
C、高山距我们170m D高山距我们340m
16、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
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吹笛子的演员本身发出的声音 D、笛子的膜在发声
17.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8.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19.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
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摄影——凹透镜的成像 D、电影——凸透镜成像
20.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1.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23.照相时,发现相片中的人太小了,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24.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25.如图所示,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景物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远处的景物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则应选用以下哪种镜片进行矫正 (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平板玻璃片
26. 当光由弱变强时,人眼的瞳孔变化规律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7.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与界面成30度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度 B、折射角等于60度
C、反射角等于60度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60度
28.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观察发现,小汽车前而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
A 、为了美观 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 、扩大视野 D 、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29.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30.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并缓慢地向平面镜靠近。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情况应 ( )
A、像面镜,而且变得越来越大
B、像面镜,而且变得越来越小
C、像面镜,而且大小不变
D、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而且像的大小也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透过厚玻璃板看压在其下边的照片,发现照片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填“高”或“低”),这是由 现象造成的。
32.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33.早晨阳光射到地球上,看到太阳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阳光在这时 (填“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到太阳的所在位置 (填“高于”或“低于”)太阳的实际位置,这种现象是由于阳光通过了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而出现的。
34..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
3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像(实/虚),放在象“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会/不会).
36.如图6所示,AO为入射光线,反射角为 度,反射光线OB与折射光线OC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度。
图6
37.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 没有改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里产生的声音传播的介质是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 ;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声音的 不同,不同的同学合唱时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的 不同。
38 .在以下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有 ;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有 ;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有
①人站在河边能看见水中的鱼; ②人站在河边能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像;
③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放大的像; ④立竿见影;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39.根据图所示的两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4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四、 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41.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 甲 乙
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
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
度 (选填“变大”或“变 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超出人类的听觉范围
42.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度,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度、30度、45度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右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43.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
(1)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上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光屏上的像 玻璃后的像
很近 无 缩小 正立
较远 无 缩小 正立
很远 无 缩小 正立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③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 、 的 像.
(4)面镜中除了凸面镜和平面镜外,还有 ,它对光线有 作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B B D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A A B A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A B B C D B C
2012学年八年级科学(下)第一次月考
试 卷 答 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 高 折射
32. 振动 空气
33. 不是 高于
34. 反射 折射
35. 虚 不会
36. 40 110
37. 音色 空气 音调 响度 音色
38. ② ①③ ④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略
四、 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41.(1) 高 高 频率
(2) 变大 变大 振幅
振动频率不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内
42.(1) 20度
(2) 将反射光线和界面的夹角错当成了入射角
43.(1) 发散
(2) 相等 重合
(3) 缩小 正立 虚
(4) 凹面镜 会聚
班
号学
级 班
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