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8-15 15:59:58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燃烧实验
1.(2018九上·北京月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蜡烛切成小块
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把蜡烛切成小块,只是蜡烛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是气态蜡烛液化形成的,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来判断;
2.(2019·顺城模拟)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 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不能凝结成炭黑,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符合题意;
C、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参与,C不符合题意;
D、如果蜡烛中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后也不可能生成碳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石蜡蒸气是白色的分析
B。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分析
C、根据蜡烛燃烧的条件分析
D、根据蜡烛的组成分析
3.(2019九上·保山期末)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得到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A.CO2 B.C C.CO2和H2O D.H2O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结论分析。
4.(2018九上·兰陵月考)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雾,指的是液体小液滴。
5.(2018八上·河口月考)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   。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
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1)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
(2)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
(3)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能支持蜡烛燃烧,故填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
(2)猜想有道理的是B,故填B;石蜡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能够被点燃俯视燃烧,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故填石蜡具有可燃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选项正确;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选项正确;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这样容易错过某些发现,选项错误;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选项正确,故填C。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分析
(2)根据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析
(3)根据化学实验的要求分析
6.(2018八上·濮阳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填“a”、“b”或“c”).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答案】(1)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a;外焰
(3)C
(4)玻璃管中没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不能燃烧;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填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观察到接触火焰外层的部分,即a处较黑,说明a处最先炭化,故填a;a处为火焰的外焰,a处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这样做可以排除偶然的、特殊的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项正确;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这样做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选项正确;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这不符合科学探究精神的要求,也会使实验结论不完整,不准确选项错误;D.询问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这样做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精神,值得肯定,选项正确,故填C。{现象与结论}如果贝贝的猜想正确,一氧化碳气体具有可燃性,遇冷也不会冷凝为液体或固体,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中没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故填玻璃管中没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如果芳芳的猜想正确,石蜡蒸气在较长的玻璃管内遇冷胡冷凝为石蜡固体,玻璃管的另一端不会燃烧,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不能燃烧,故填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不能燃烧;如果婷婷的猜想正确,石蜡蒸气在玻璃管内冷凝为石蜡固体,不冷凝的一氧化碳在玻璃管的另一端燃烧,则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故填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
【分析】(1)根据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3)根据化学实验的的步骤分析
(4)根据实验的现象结合题中的现象分析
二、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7.(2019九上·长春期末)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是(  )
A.吸入的空气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吸入的空气中不含水蒸气
D.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吸入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A不符合题意;
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B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吸入的空气中含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
D、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均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出气体和呼入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呼入气体中氧气含量多
8.(2018九上·荔湾期中)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采用呼气吸气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B不符合题意;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无浑浊,C符合题意;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正好相反,瓶2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C根据人吸气时,活塞打开,活塞B关闭,瓶1中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解答
D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9.(2018九上·北京期中)用下图所示方法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B.实验2中在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在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
C.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只向呼出的气体中滴加石灰水,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CO2比吸入空气中含量高,应做对比实验,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B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C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实验室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B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大解答
C实验2只能说明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10.(2019九上·宜春期末)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实验活动1)
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①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   (填“良好”或“不好”)。
(2)步骤②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   。
(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思与评价)
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5)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1)良好
(2)不能;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3)若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实验活动2)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底现象
④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⑥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⑦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4)④⑥
(5)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2)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
2+Ca(OH)
2=CaCO
3↓+H
2O;反思与评价:(4)对比实验④和实验⑥可知两者的石灰水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结果不一样,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5)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故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2)根据水蒸气也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3)根据 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根据题中数据分析
(5) 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11.(2017九上·松桃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收集样品,如图,此方法叫   集气法。
(2)再取两个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就得到空气样品如图。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   。
(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   。
(4)这个实验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排水
(2)空气瓶中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3)空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小于;大于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这是一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实验题,(1)收集样品的方法叫排水法。(2)再取两个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就得到空气样品。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看到的现象分别为空气瓶中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能够灭火。(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看到的现象分别为空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实验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含量。
【分析】根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进行解答。
(1)呼出的气体种氧气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2)呼出的气体种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大。
(3)呼出的气体种水蒸汽含量比空气中的大。
三、强化提升
12.(2018九上·深圳期中)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A.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C.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观察到明显沉淀变化,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滴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会有浑浊出现,观察到明显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燃着的火柴会立即熄灭,观察到明显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观察到明显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3.(2018九上·北京月考)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到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①    ②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的硬度较低, ③   
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 将一根细木条放入火焰中,约2秒后立即取出 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 ④   
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 ⑤   
【答案】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盛有空气集气瓶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伸入盛有呼出气体集气瓶的木条熄灭;蜡烛密度小于水,蜡烛不溶于水;外焰温度比内焰和焰心温度高;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一定含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水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含量。①的实验操作可以是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②若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则实验现象为伸入盛有空气集气瓶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③根据实验现象蜡烛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可知,蜡烛密度小于水,蜡烛不溶于水;
④根据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可知,外焰温度比内焰和焰心温度高;
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可知,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一定含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水。
【分析】 ① 用燃着的木条比较通过木条燃烧的情况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② 木条在空气中能够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 ③ 根据蜡烛浮于水面,可以判断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在水中无变化,说明蜡烛难溶于水; ④ 根据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 ,水面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⑤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 ,蜡烛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由于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分可能蒸发,则说明蜡烛燃烧可能有水生成;
四、真题演练
14.(2019·攀枝花)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降低分析
1 /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燃烧实验
1.(2018九上·北京月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蜡烛切成小块
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
2.(2019·顺城模拟)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 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3.(2019九上·保山期末)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得到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A.CO2 B.C C.CO2和H2O D.H2O
4.(2018九上·兰陵月考)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5.(2018八上·河口月考)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   。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
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6.(2018八上·濮阳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填“a”、“b”或“c”).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二、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7.(2019九上·长春期末)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是(  )
A.吸入的空气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吸入的空气中不含水蒸气
D.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8.(2018九上·荔湾期中)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采用呼气吸气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
9.(2018九上·北京期中)用下图所示方法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B.实验2中在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在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
C.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10.(2019九上·宜春期末)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实验活动1)
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①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   (填“良好”或“不好”)。
(2)步骤②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   。
(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思与评价)
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5)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
11.(2017九上·松桃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收集样品,如图,此方法叫   集气法。
(2)再取两个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就得到空气样品如图。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   。
(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   。
(4)这个实验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强化提升
12.(2018九上·深圳期中)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A.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C.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13.(2018九上·北京月考)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到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①    ②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的硬度较低, ③   
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 将一根细木条放入火焰中,约2秒后立即取出 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 ④   
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 ⑤   
四、真题演练
14.(2019·攀枝花)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把蜡烛切成小块,只是蜡烛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是气态蜡烛液化形成的,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来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不能凝结成炭黑,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符合题意;
C、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参与,C不符合题意;
D、如果蜡烛中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后也不可能生成碳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石蜡蒸气是白色的分析
B。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分析
C、根据蜡烛燃烧的条件分析
D、根据蜡烛的组成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结论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雾,指的是液体小液滴。
5.【答案】(1)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
(2)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
(3)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能支持蜡烛燃烧,故填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
(2)猜想有道理的是B,故填B;石蜡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能够被点燃俯视燃烧,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故填石蜡具有可燃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选项正确;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选项正确;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这样容易错过某些发现,选项错误;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选项正确,故填C。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分析
(2)根据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析
(3)根据化学实验的要求分析
6.【答案】(1)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a;外焰
(3)C
(4)玻璃管中没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不能燃烧;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填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观察到接触火焰外层的部分,即a处较黑,说明a处最先炭化,故填a;a处为火焰的外焰,a处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这样做可以排除偶然的、特殊的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项正确;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这样做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选项正确;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这不符合科学探究精神的要求,也会使实验结论不完整,不准确选项错误;D.询问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这样做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精神,值得肯定,选项正确,故填C。{现象与结论}如果贝贝的猜想正确,一氧化碳气体具有可燃性,遇冷也不会冷凝为液体或固体,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中没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故填玻璃管中没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如果芳芳的猜想正确,石蜡蒸气在较长的玻璃管内遇冷胡冷凝为石蜡固体,玻璃管的另一端不会燃烧,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不能燃烧,故填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不能燃烧;如果婷婷的猜想正确,石蜡蒸气在玻璃管内冷凝为石蜡固体,不冷凝的一氧化碳在玻璃管的另一端燃烧,则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故填玻璃管中有石蜡、另一端能燃烧。
【分析】(1)根据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3)根据化学实验的的步骤分析
(4)根据实验的现象结合题中的现象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吸入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A不符合题意;
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B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吸入的空气中含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
D、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均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出气体和呼入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呼入气体中氧气含量多
8.【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B不符合题意;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无浑浊,C符合题意;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正好相反,瓶2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C根据人吸气时,活塞打开,活塞B关闭,瓶1中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解答
D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只向呼出的气体中滴加石灰水,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CO2比吸入空气中含量高,应做对比实验,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B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C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实验室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B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大解答
C实验2只能说明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10.【答案】(1)良好
(2)不能;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3)若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实验活动2)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底现象
④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⑥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⑦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4)④⑥
(5)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2)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
2+Ca(OH)
2=CaCO
3↓+H
2O;反思与评价:(4)对比实验④和实验⑥可知两者的石灰水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结果不一样,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5)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故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2)根据水蒸气也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3)根据 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根据题中数据分析
(5) 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11.【答案】(1)排水
(2)空气瓶中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3)空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小于;大于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这是一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实验题,(1)收集样品的方法叫排水法。(2)再取两个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就得到空气样品。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看到的现象分别为空气瓶中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能够灭火。(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看到的现象分别为空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实验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含量。
【分析】根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进行解答。
(1)呼出的气体种氧气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2)呼出的气体种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大。
(3)呼出的气体种水蒸汽含量比空气中的大。
12.【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观察到明显沉淀变化,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滴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会有浑浊出现,观察到明显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燃着的火柴会立即熄灭,观察到明显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观察到明显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3.【答案】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盛有空气集气瓶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伸入盛有呼出气体集气瓶的木条熄灭;蜡烛密度小于水,蜡烛不溶于水;外焰温度比内焰和焰心温度高;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一定含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水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含量。①的实验操作可以是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②若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则实验现象为伸入盛有空气集气瓶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③根据实验现象蜡烛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可知,蜡烛密度小于水,蜡烛不溶于水;
④根据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可知,外焰温度比内焰和焰心温度高;
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可知,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一定含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水。
【分析】 ① 用燃着的木条比较通过木条燃烧的情况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② 木条在空气中能够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 ③ 根据蜡烛浮于水面,可以判断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在水中无变化,说明蜡烛难溶于水; ④ 根据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 ,水面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⑤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 ,蜡烛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由于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分可能蒸发,则说明蜡烛燃烧可能有水生成;
14.【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降低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