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9年初中化学知识点专练 08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2019·珙县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变化比为9:4
D.物质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2019·洪湖模拟)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34g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完全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3
C.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D.X的化学式为NO2
3.(2019·黄石模拟)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于8月3日传递到乐山。团结、互助、友爱、勇敢、 坚强!大灾之后,“祥云”火炬的传递增添了新的意义。“祥云”火炬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5O2+X 3CO2+4H2O。由此可知,“祥云”火炬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3H7OH B.CH4 C.C2H6 D.C3H8
4.(2019·奉贤模拟)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几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45% B.b=34% C.c=8% D.d=10%
5.(2019·新乡模拟)某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 B. C. D.
6.(2019·中山模拟)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前 反应后
A.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5%20%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丁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7.(2019·城中模拟)已知23g纯净物X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该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8g
C.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X可能的化学式是C2H6
8.(2019九上·盐都期末)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时发生如下反应:4HNO3 2H2O+4N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 X 是( )
A.N2O B.O2 C.NO D.NO
9.(2019九上·如皋期末)在加热条件下,碳和浓硫酸反应的原理为:aC+bH2SO4(浓) cSO2↑+dX+eCO2↑。将1.2g碳与一定质量的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固体消失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19.6g,生成SO2、X、CO2的质量分别为12.8g、mg、4.4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B.m=3.6g
C.X的化学式是H2O
D.c︰e=1︰1
10.(2019九上·徐州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20 5 16
反应后质量/g 6 x 5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化合物
B.x等于30
C.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5:4
D.丙一定是催化剂
11.(2019九上·营口期末)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氧、氢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12.(2019九上·锦州期末)1.6g可燃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可燃物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含有O ②一定不含O ③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 ④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4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为:X+Q→Y,故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5:25=1:5,故不符合题意;
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所以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是34g,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也应该是34g,所以m=34-21.6-9.2=3.2,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4g AgNO3中银元素的质量为:21.6g,氧元素的质量为: ,而氧气的质量为3.2g,所以氮的氧化物中还有氧元素6.4g,则氮的氧化物中有氮元素:9.2g-6.4g=2.8g,所以此氧化物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X的化学式为NO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反应青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O2+X 3CO2+4H2O,可知:反应前有10个O原子 ,反应后,有10个O原子,3个C原子,8个H原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3个C原子和8个H原子构成,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16%=54%,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58%-16%-10%=16%,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6%-10%=6%,乙是生成物;反应前的丙质量分数为10%,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58%-10%=48%,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54%: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27%,则a=70%-27%=43%,故A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乙和丙质量比=6%:48%,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丙增加了24%,则b=24%+10%=34%,故B符合题意;
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c=10%,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d=1-58%-16%-10%=16%,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因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所以各物质含量之比即为物质质量之比,由总物质的量判断所给物质量的正确。
5.【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镁,52g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52g× =10.4g,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2.8g-10.4g=2.4g,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得出溶质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混合物中镁的质量,据此得出氧元素的质量
6.【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各物质含量增加说明质量增加,减少则质量减少,且含量拉架或减少的比值与质量增加或减少比值相等,由图示可知,甲反应后含量减少,则为反应物,乙增加,为生成物,丙增加,为生成物,丁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 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00%-70%-15%-10%=5%,不符合题意;
B.该变化是甲反应生成乙和丙,即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与该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中丙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分数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12g,27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27g× ×100%=3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3g=15g,15g<2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5g=8g,则X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A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27g﹣23g=48,B不符合题意;
C、由A项分析可知,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3g=4:1,C不符合题意;
D、X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化学式不可能为C2H6,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以得出消耗氧气的质量,利用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出元素质量,可以得到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可以得出X中含有的元素和其质量,据此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4HNO3 2H2O+4NO2↑ +X↑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氮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0个,其中尚缺的2个包含在X中,则X是O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可推知X的化学式。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2g+19.6g)-(12.8g+4.4g)=3.6g,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质量为19.6g× ×100%=0.4g,硫酸中硫元素质量=19.6g× ×100%=6.4g,氧元素质量=19.6g× ×100%=12.8g,生成的二氧化硫中硫元素质量=12.8g× ×100%=6.4g,和硫酸中硫元素质量相等,说明X中不含硫元素且b=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4.4g× ×100%=1.2g,和反应物碳的质量相等,说明X中不含碳元素且a=e,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和=12.8g× ×100%+4.4g× ×100%=9.6g,小于硫酸中氧元素质量12.8g, 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12.8g-9.6g=3.2g),X中氢氧元素质量比=0.4g∶3.2g=1∶8, X是H2O,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12a∶98b=1.2g∶19.6g,得出b∶a=2∶1,由上分析可知c∶e=b∶a=2∶1,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不变分析,利用公式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元素质量分数时行计算判断。
10.【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6g=1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14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0g=1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4g+16g=30g,故x的数值为20g+30g=50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属于化合反应,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是化合物,选项符合题意;
B、x的数值为20g+30g=50g,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4g:16g=7:8,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11.【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氢元素的质量为:3.6g× ×100%=0.4g,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4;由以上计算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和原子的种类不变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9年初中化学知识点专练 08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2019·珙县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变化比为9:4
D.物质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为:X+Q→Y,故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5:25=1:5,故不符合题意;
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2.(2019·洪湖模拟)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34g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完全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3
C.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D.X的化学式为NO2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所以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是34g,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也应该是34g,所以m=34-21.6-9.2=3.2,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4g AgNO3中银元素的质量为:21.6g,氧元素的质量为: ,而氧气的质量为3.2g,所以氮的氧化物中还有氧元素6.4g,则氮的氧化物中有氮元素:9.2g-6.4g=2.8g,所以此氧化物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X的化学式为NO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反应青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
3.(2019·黄石模拟)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于8月3日传递到乐山。团结、互助、友爱、勇敢、 坚强!大灾之后,“祥云”火炬的传递增添了新的意义。“祥云”火炬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5O2+X 3CO2+4H2O。由此可知,“祥云”火炬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3H7OH B.CH4 C.C2H6 D.C3H8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O2+X 3CO2+4H2O,可知:反应前有10个O原子 ,反应后,有10个O原子,3个C原子,8个H原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3个C原子和8个H原子构成,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2019·奉贤模拟)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几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45% B.b=34% C.c=8% D.d=10%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16%=54%,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58%-16%-10%=16%,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6%-10%=6%,乙是生成物;反应前的丙质量分数为10%,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58%-10%=48%,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54%: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27%,则a=70%-27%=43%,故A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乙和丙质量比=6%:48%,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丙增加了24%,则b=24%+10%=34%,故B符合题意;
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c=10%,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d=1-58%-16%-10%=16%,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因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所以各物质含量之比即为物质质量之比,由总物质的量判断所给物质量的正确。
5.(2019·新乡模拟)某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镁,52g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52g× =10.4g,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2.8g-10.4g=2.4g,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得出溶质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混合物中镁的质量,据此得出氧元素的质量
6.(2019·中山模拟)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前 反应后
A.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5%20%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丁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各物质含量增加说明质量增加,减少则质量减少,且含量拉架或减少的比值与质量增加或减少比值相等,由图示可知,甲反应后含量减少,则为反应物,乙增加,为生成物,丙增加,为生成物,丁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 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00%-70%-15%-10%=5%,不符合题意;
B.该变化是甲反应生成乙和丙,即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与该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中丙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分数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7.(2019·城中模拟)已知23g纯净物X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该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8g
C.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X可能的化学式是C2H6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12g,27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27g× ×100%=3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3g=15g,15g<2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5g=8g,则X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A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27g﹣23g=48,B不符合题意;
C、由A项分析可知,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3g=4:1,C不符合题意;
D、X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化学式不可能为C2H6,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以得出消耗氧气的质量,利用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出元素质量,可以得到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可以得出X中含有的元素和其质量,据此分析
8.(2019九上·盐都期末)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时发生如下反应:4HNO3 2H2O+4N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 X 是( )
A.N2O B.O2 C.NO D.NO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4HNO3 2H2O+4NO2↑ +X↑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氮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0个,其中尚缺的2个包含在X中,则X是O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可推知X的化学式。
9.(2019九上·如皋期末)在加热条件下,碳和浓硫酸反应的原理为:aC+bH2SO4(浓) cSO2↑+dX+eCO2↑。将1.2g碳与一定质量的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固体消失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19.6g,生成SO2、X、CO2的质量分别为12.8g、mg、4.4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B.m=3.6g
C.X的化学式是H2O
D.c︰e=1︰1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2g+19.6g)-(12.8g+4.4g)=3.6g,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质量为19.6g× ×100%=0.4g,硫酸中硫元素质量=19.6g× ×100%=6.4g,氧元素质量=19.6g× ×100%=12.8g,生成的二氧化硫中硫元素质量=12.8g× ×100%=6.4g,和硫酸中硫元素质量相等,说明X中不含硫元素且b=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4.4g× ×100%=1.2g,和反应物碳的质量相等,说明X中不含碳元素且a=e,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和=12.8g× ×100%+4.4g× ×100%=9.6g,小于硫酸中氧元素质量12.8g, 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12.8g-9.6g=3.2g),X中氢氧元素质量比=0.4g∶3.2g=1∶8, X是H2O,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12a∶98b=1.2g∶19.6g,得出b∶a=2∶1,由上分析可知c∶e=b∶a=2∶1,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不变分析,利用公式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元素质量分数时行计算判断。
10.(2019九上·徐州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20 5 16
反应后质量/g 6 x 5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化合物
B.x等于30
C.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5:4
D.丙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6g=1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14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0g=1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4g+16g=30g,故x的数值为20g+30g=50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属于化合反应,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是化合物,选项符合题意;
B、x的数值为20g+30g=50g,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4g:16g=7:8,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11.(2019九上·营口期末)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氧、氢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2.(2019九上·锦州期末)1.6g可燃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可燃物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含有O ②一定不含O ③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 ④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4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氢元素的质量为:3.6g× ×100%=0.4g,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4;由以上计算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和原子的种类不变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