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测试
我夯基 我达标
1. 对一定温度下,100 g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表述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硝酸钠的溶解度不改变
B.若加入10 g硝酸钠晶体,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若把该溶液倒出50 g,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
D.若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将①SO3 ②NaCl ③CuSO4·5H2O三种物质各a g,分别完全溶解在b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无论条件如何变化都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是指很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比较稀的溶液
C.饱和溶液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会变成饱和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往20 g水中放入一些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蔗糖剩余,这时的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
4.下列说法哪一个正确(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饱和溶液肯定要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5.右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此我能完成下列问题:
(1)40 ℃时,甲物质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3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30 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6.小丽同学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得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她将20 g KNO3投进50 g水中,充分搅拌,制成20 ℃时的溶液,求小丽同学制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我综合 我发展
7.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8.小丽非常喜欢学习化学,并乐于活用化学知识。请你试着和小丽一起去体会活用化学知识的快乐:
(1)小丽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证实了分子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小丽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盖以前几乎看不到有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顾炎武
9.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 ℃—30 ℃)如下表所示:
温度/℃物质 0 10 20 30
NaCl/g 35.7 35.8 36.0 36.3
Na2CO3·10H2O/g 7 12.5 21.5 38.8
(1)从溶解度表中,我获取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混合物,我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农村和公园里常用喷雾器喷洒农药,喷雾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外缸压缩气体对内缸充气,当缸内压强达到某一值时,喷雾器便能正常工作。现有一喷雾器给葡萄喷洒硫酸铜溶液,需配制含硫酸铜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5 kg,需硫酸铜晶体(CuSO4·5H2O)______________克。
11.某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钙试样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含有的杂质是CaCO3),共做了3次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试样分别与同一种稀盐酸反应,所得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样的质量 17.4 g 17.4 g 17.4 g
稀盐酸的质量 80 g 100 g 120 g
生成CO2质量 2.64 g 4.4 g 4.4 g
(1)在第___________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
(2)求试样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经测知,第2次实验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通过计算求出实验所取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2.将150 mL稀盐酸(密度为1.1 g·cm-3)加入盛有53 g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96 g。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析出晶体,剩余溶液也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D
2.思路解析:(1)若溶质全部溶解又不与溶剂发生反应,则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就比较容易确定。(如:5克食盐溶解在95克水中,此时溶质质量就是5克,溶剂质量是95克)
(2)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溶剂的质量是反应后剩余的水的质量。(3)若溶质是结晶水合物,则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则是减掉结晶水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则要相应增加结晶水的质量。
答案:C
3.思路解析:饱和溶液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才能有确切的意义。因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物质的量就越多,A将饱和溶液绝对化,是错误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溶液未到饱和即已很浓,有些物质的溶液即使饱和仍然很稀,且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也错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忽略了这种转化关系,故也是错误的。D说法中包含了“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并也暗含了“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条件,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故是正确的。
答案:D
4.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与浓、稀溶液的关系。“饱和”与“不饱和”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溶质是否达到最大值,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如外界条件改变了其状态也要改变。而溶液的浓与稀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但是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些。A选项正确,因为改变温度或加水,均可使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B选项不正确,因为有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当它形成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仍很小。C选项不正确,因为既没有指明是不是一种溶质,也没有指明是不是在同一温度下。D选项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温度。
答案:A
5.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知:40 ℃时,甲物质溶解度35克,30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1)35
(2)甲
(3)饱和 20%
6.思路解析: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KNO3 31.6 g。则50 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KNO3 15.8 g,还有4.2 g没有溶解,不能看作溶液的组成部分。所以:
溶质的质量分数=
或者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24%
7.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对于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来说,必须指明温度、溶剂的量才有意义。
答案:D
8.思路解析:要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当我们闻到饭香的时候,就要联想到分子的有关性质,正是由于分子的运动,才使得我们能够闻到气味。汽水瓶中原来溶有CO2,但看不到气泡;打开瓶盖后看到了气泡,说明打开瓶盖后一部分CO2溶解不了,跑出来。CO2溶解不了的原因是打开瓶盖,而打开瓶盖改变的是瓶内气压,这样就很容易找到了压强与气体溶解度的关系了。
答案:(1)不断运动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9.思路解析:分析表中数据知:NaCl、Na2CO3·10H2O都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在0 ℃—30 ℃的范围内,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Na2CO3·10H2O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适于降温结晶法分离。
答案:(1)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Na2CO3·10 H2O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先配成30℃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然后过滤得到Na2CO3·10H2O晶体
10.思路解析:农药的配制计算并不是简单的溶质质量的计算,而要将其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
CuSO4的质量:5 kg×4%=0.2 kg=200 g
CuSO4·5H2O的质量:200 g÷
答案:312.5
11.思路解析: 有关数据分析的题目,考查的是观察和读图能力,快速准确地从有关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注意代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定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因此计算时要首先判断出完全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第2次比第1次多产生了(4.4 g-2.64 g)=1.76 g CO2,而第3次和第2次都产生了4.4 g CO2。CO2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这17.4 g的样品最多可以产生4.4 g CO2,由此可知所取的17.4 g样品在第2次和第3次中都全部溶解,只有第1次实验中CO2的质量不是最大量,说明所加的稀盐酸的量不足,所加样品则没有完全反应,仍然有白色固体剩余。再根据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可以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及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原试样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以及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
设含有CaCO3的质量为x,与CaCO3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与Ca(OH)2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44
X y 4.4
y=7.3 g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7.4 g z
z=7.3 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1 (2)42.5% (3)14.6%
12.思路解析:本题中所有数据都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本题的突破口:烧杯中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小的唯一原因是生成CO2气体,求出了CO2的质量,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CO2的质量。(2)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溶液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杂质的质量。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质量为:150 cm3×1.1 g·cm-3+53 g-196 g=22 g。
(2)根据CO2的质量,求出CaCO3的质量(x)、CaCl2的质量(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22 g
求出x=50 g y=55.5 g
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22 g (2)94.3% (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