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五部分 古诗文综合能力全真模拟训练
全真模拟训练(八)
一、积累运用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岛竦峙
欲济无舟楫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盈游动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时俱备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7)成长路上,芬芳满径。“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对月抒怀,“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的悠长思念,带给我们心灵的滋养。“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的满怀豪情,赋予我们成长的力量。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不知天上宫阙
窈窕淑女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经历
事物的道理、规律
这
停止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了解其中根本道理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乙】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有删改)
参考译文:【乙】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僧人,在集市上卖药,先放一尊铜佛在桌案上,旁边盘子里存放药丸,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僧人)就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如果是可以医治的病,盘中药丸就会跳跃到铜佛手里。如果病难以医治,盘中药丸就不会跳跃,全城(的人)都以为这件事是真的。后来有人在游僧住宿的寺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游僧盘中的药丸,一定有
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这件事,果然如此,那个游僧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卖药于市/求石兽于水中
B. 先以一铜佛置案上/以为顺流下矣
C. 其佛手必磁石为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其术乃败/乃石性坚重
A
3. 【解析】A. 在;B. 把/以为;C. 做/被;
D. 就/是。
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有 买 者 先 祷 于 佛 而 捧 盘 进 之 病 可 治 者 则 丸 跃 入 佛 手。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围绕打捞石兽展开故事,叙事善于制造波澜,结合【甲】文内容分析这一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寺僧打捞石兽无果,形成悬念“石兽会在哪里”,波澜初起;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这时老河兵又提出不同意见,波澜再起;最终人们按老河兵所说的找到了石兽,终于揭晓谜底,情节波澜起伏。
(2)从【甲】【乙】两文中悟出怎样的道理?试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对于许多事情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凭经验主观臆断,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乙】文:用小伎俩来骗人的话,到最后花招总是会被人识破。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