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历中的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探索月历中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并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验证所探索得到的规律,灵活应用整式解决这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推理、归纳、验证的能力以及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组活动中体会集体交流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月历中数与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等量关系,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能发现“规律”且能用整式表示“规律”,使月历问题“数学模型化”。
【教学方法】沿着“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模式展开。
【学法指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以“参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用具】一个小组一份台历。
【教学过程】
1、引出问题
请每组同学仔细观察手边台历上的月历图,并引导学生:“你从月历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用数学眼光看一看,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学生可能有各种答案。我也会做适当的补充比如:(1)在月历中任意圈出同一行、同一列或对角线上相邻的三个数,这三个数的和的最大值、最小值各是多少?(2)如果设其中一个数字为a,那么另外两个数字怎么表示?三个数中设哪一个数为a在求和时整式更便于计算?
2、发现规律
提示学生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1)同一行相邻三个日期,(2)同一列相邻三个日期,(3)右对角线相邻的三个日期,(4)左对角线相邻的三个日期。
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那么如何用整式把它们表示出来呢?如果设月历中的一个数为a,那么与它相邻的数如何表示?三个数中设哪一个数为a在求和时整式更简洁?
(1)横排相邻的三个日期:a-1,a,a+1;(2)竖排相邻的三个日期:a-7,a,a+7;
(3)右对角线相邻的三个日期:a-8,a,a+8;
(4)、左对角线相邻的三个日期:a-6,a,a+6。
总结提问:一个数列上的三个数之间的和跟中间数有什么相等关系?
规律:无论位置怎样上的三个相邻数,“三个数的和=中间数的3倍”
(a-1)+a+(a+1)=3a;(a-7)+a+(a+7)=3a;(a-8)+a+(a+8)=3a ;( a-6)+a+(a+6)=3a。
这四个问题一解决便为后面规律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规律,我进一步提出两个小问题:“若某一行中连续的三个数的和是48,你知道是哪三天吗?”,“某一列中连续的三个数的和能是28吗?”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并让学生体验“由一般到特殊”方便性,培养学生应用规律和验证规律的能力。
3、拓展研究
先设计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如果用一个3×3型方框框住9个数,你能发现这9个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在月历中任意框9个数,让学生数数看某个月的月历表中可以得到几个这样的框图?然后引导学生从“每一行、每一列、对角线”等方面研究探讨。让他们分小组探讨论,然后各组汇报结果,期间其他组可提出质疑。
小组之内合作、小组之间交流:让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用整式填空。
①结合月历图进行计算验证,得出结论,并积极表达讨论的过程。
②小组讨论,寻求各种方式,利用整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③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
(a-8) +(a-7) +(a-6) +(a-1)+a +(a+1) +(a+6) +(a+7) +(a+8)=9a
最后再提出:如果是“田”型、“十”字型、“H”型呢?并说一说它们与3×3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能力及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变式思考1:在“田”型区域内,四个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
结论:a+d=b+c
变式思考2:在“+”型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于正中心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一关系吗?
结论:(a-1)+(a+1) +a+(a-7) +(a+7)=5a
变式思考3:在“H”型区域内,七个数之和于正中心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一关系吗?
结论:(a-8)+(a-1)+(a+6 )+a+(a-6)+(a+1)+(a+8)=7a
4、应用规律
在研究了上面问题的规律后,学生已初步有了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那么如何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呢?趁热打铁我会给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同学一起来解决,通过几个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规律的重要性。增强应用规律来解题的意识。
1、在某个月历上用一个圈竖着圈住连续3个数,发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A、72 B、60 C、27 D、40
2、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如果某月的10日是星期五, 那么这个月里下面哪个日期是星期五( )
A、4日 B、15日 C、24日 D、30日
3、用一个正方形框出9个数,要使这个正方形框出的9个数之和分别等于(1)1998 (2)2010,这是否可能?若可能,求出框中最大数和最小数。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月历中数与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等量关系,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5、畅谈心得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从数学角度师生共同谈感想、谈体会、谈收获。
1、数学往往用符号代替语言、文字,因为符号比语言、文字更简练、更直观、更具有一般性。
2、用字母表示数:(1)更能说明数量关系,有利于发现规律;(2)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
6、作业布置
7、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