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26 09: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
司文莘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于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一、说教材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②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③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④了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
⑤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说教材2. 教学目标和要求
(2)能力培养: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情感教育: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一、说教材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
②宋词: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宋代词的发展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
③元曲: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出现了大批优秀剧作家和剧本。
(2)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理解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采用问题法进行教学,围绕本课的知识,提出问题,并引导分析,最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采用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通过导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再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要点,合作探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的历史资料,给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说教法学法
2、说学法
(1)通过自学(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2) 、通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疑点,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自学、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通过对课件中历史资料的欣赏,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增强参与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导入新课(2分)
  这首宋词的作者是谁?与之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文化名人?他们共同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成就?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第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二) 讲授新课
一、基础闯关,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填空,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生活在北宋的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资治通鉴》按______编序,叙述了从______到________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_____朝时已出现,是____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2、________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 》。
3、________的词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有《 》 。
4、________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代表作有《 》
5、元曲由____和____组成。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____,代表作有《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二) 讲授新课 (28分钟)
第一部分:一、基础闯关,自主学习(5分钟)
(仔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填空,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宋元时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技巧成熟,突出地体现在___画、____画、____画的创作中。
2、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________画出现并日益增多,成为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
3、________画的《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4、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__________,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__________”。
5、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书法有新意,人称“__________”。
6、元代________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宋神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书中所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 《资治通鉴》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资治通鉴》是怎样得名的?为什么当时要编一部供统治者借鉴的书呢?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个)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或帝王吗?试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商纣王、秦始皇的暴政;
楚汉之争中,刘邦胜利与项羽失败;
西汉文帝、景帝倡导节俭,“以德化民”;
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此又称曲子词。唐朝时已出现,到两宋时,词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依据乐谱的要求,每首词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二、文学:宋词和元曲宋元史学成就辉煌,文学也不逊色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相比,在生活年代和词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二、文学:宋词和元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读读词,感觉词风的异同,词的美感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们都能读出的一个字那就是(愁)她为何而愁,为家人的离去,更为家园被占而愁。这又充分证明了文学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政治状况有关。
?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她的词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辛弃疾是位传奇的英雄,他的词更多表现的是阔大的场面、战斗的雄姿、激愤的情感,充满炽烈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
点明著名的词人的主要作品、风格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
二、文学:宋词和元曲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窦娥冤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以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最为突出。著名画家有北宋的张择端、 元代的赵孟畹取? 书法是宋元时期人们普
遍爱好的一项艺术,著名的
书法家有宋朝的苏轼、黄庭
坚、米芾、蔡襄和元代的赵
孟睢;婊?榉ㄈ?⒁帐酰悍绺穸嘌?幕婊?褪榉ㄕ旁穸恕肚迕魃虾油肌?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想一想: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在两宋的盛行,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想一想: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在两宋的盛行,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说明宋朝经济繁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不再像唐长安城那样坊和市分开。
反映出当时北宋都城东京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书 画 家 赵 孟 钋锝家?硗? 赵孟?,中国元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传世画迹有《秋郊饮马图》 、卷《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图》卷,。他的作品被列为“神品”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苏轼作品“宋四家”书法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黄庭坚作品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米芾作品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赵孟畹淖髌啡?⒁帐酰悍绺穸嘌?幕婊?褪榉?翁眯〗嵝〗幔核卧?逼谖幕?叨确比伲??难А⒁帐醯姆⒄故且跃?煤驼?挝??〉摹K未?缁峋?玫姆⒄刮?剿位婊?乱档姆⒄勾丛炝擞欣?跫???婊?庋?奈囊兆髌酚址从沉说笔鄙缁峋?梅⒄沟那榭觥?
《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时间关系不能全部放完,那我相信同学都非常急切的想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其他部分,那同学们可以回去收集相关图片。
配上一段生动的解说词,以街景中的某一组画面的内容为素材,编一段小故事,或为画中的几个人物配上一段有趣的对话,讲给你的同学、朋友听一听。探究应用——名画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