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2013.4
一.积累运用(34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呻吟(shēn) 蜿蜒(wān) 杀戮(lù) 沉淀(diàn)
B.匀称(chèn) 解剖(pū) 胆怯(qiè) 无垠(yín)
C.秀颀(qí) 迸溅(bèng) 领略(nüè) 伫立(zhù)
D.奇崛(jué) 分泌(mì) 门枢(shū) 宽宥(yǒu)
2.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美登木 植物学家了如指掌。
C.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C.对这件珍藏多年的宝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扬州市民居住类价格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水泥、板材、木材、涂料等建筑及装修材料价格下跌造成的。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由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B.《敬业与乐业》一文共分七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逐层深入,最后总结全篇。
C.《叫三声夸克》,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由浅入深地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
6.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A.④①②③⑤ B.②③①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用正楷书写汉字到括号内。(4分)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liǎn( )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mì( )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bó( )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mò(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相伴过年华。
(2) ,怅望青田云水遥。
(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无丝竹之乱耳, 。
(5) ,欲上青天揽明月。
(6)塞下秋来风景异, 。
(7)浊酒一杯家万里, 。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9)淮南秋雨夜, 。
(10)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9.语文实践活动。(4分)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 ”。
(2)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诗歌赏析。(6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分)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1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诎右臂支船 ( ) ②尝贻余核舟一 (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3.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B.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哀转久绝(《三峡》)
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D.持就火炀之(《活板》) 瞬息可就(《活板》)
1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1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6--20题(14分)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强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奇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6.作者说石榴是:“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这里所说的杨柳之长是什么?梅柳之短又是什么?(2分)
17.“石榴树就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作者为什么说石榴树是最可爱的?(2分)
18.摘写文章的两个比喻句,简要说说其特点。(4分)
19.文章结尾的“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20.作者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这是为什么?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1--25题(15分)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2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11)段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áo cuì( ) cōng lóng( )
22.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24.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分)
2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三.作文。(60+3分,卷面整洁分3分)
提示语: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目,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积累运用(34分)
1.( A ) 2.( D ) 3.( D )4.( C ) 5.( B ) 6.( D )
7.
敛 秘 驳 寞
8. (10分)略
9.(1)(2分)处处闻啼鸟(2)(2分)例:同在蓝天下 人鸟共家园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诗歌赏析。(6分)
10.(1)(3分)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3分)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
11.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小题l分)
12.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大意正确即可。①小题每个分句l分,②小题“虽黠者”l分,“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1分。共4分)
13.C.(3分)
14.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第二空大意对即可。共3分)
15.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大意对即可。两人作品的特点各l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共4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6--20题(14分)
16. (2分) “长”指的是:奇崛、清新;“短”指的是:枯瘠、柔媚。
17. (2分)因为其他树都在太阳的威力下不再争妍斗艳了,而这时石榴却开起花来,单是这种顽强的精神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18. (4分)例句:①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②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特点:这些比喻句都和作者考古学家的身份有关系。
19. (2分)再从味觉上进一步抒写对石榴的喜爱,把浓烈的赞美之情推向新的高峰。
20(4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表面上看,作者是在抒写自己的感受,实际上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美好人生的强烈追求。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1--25题(15分)
21.(2分)憔悴葱茏(每字0.5分)
22.(3分)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23.(4分)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24.(3分)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25.(3分)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