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喂--出来》精品教学资料包(课件+教案+练习+朗读+名师课例+特级教师视频辅导)

文档属性

名称 15.《喂--出来》精品教学资料包(课件+教案+练习+朗读+名师课例+特级教师视频辅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13 20:40: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喂—出来》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说起哈里·波特,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部深受人们欢迎的科幻小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科幻小说?(学生介绍,教师点评)
老师也对科幻小说作了一些了解(展示),同学们可以和前面同学的介绍比较一下,并把其中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记下来。
附1:教师的介绍(多媒体展示)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喂—出来》也是一篇科幻小说。(板书课题)
这篇小说不到1500字,因此从另一个标准分,则属于微型小说。除了篇幅短小以外,微型小说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学生介绍)
附2:教师的介绍(多媒体展示)
微型小说 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既是科幻小说,又是微型小说,故称微型科幻小说。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喂—出来》了,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
(一)走近作者
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二)读准下列字音。
哂笑(shěn)  牟取(móu)  黑咕隆咚(hēigulōngdōng)   颤颤巍巍(chànwēi )
莫衷一是(zhōng)  慷慨大方(kāngkǎi) 任劳任怨(rèn)  众目睽睽(kuíkuí)
(三)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牟取: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黑咕隆咚:形容非常黑,不知道黑暗中隐藏着什么。
颤颤巍巍:因惊恐而颤抖。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慷慨大方:不吝啬、不小气,不看重钱财。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看着。指在众人注视之下。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
心安理得:自认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填写下表,教师巡视指导。
多媒体显示:
项 目 基本情节(框架) 具体情节(想象)
开端 洞现 风吹庙倒,深洞出现
发展 探洞 各路人马,各显神通
高潮 填洞 新奇公司,尽收垃圾
结局 洞满 石头飞出,危机初现
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先要有一个基本情节,然后充分展开,用具体情节去加以充实。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明确: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原先扔进去的垃圾都跑出来了,这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3、讨论文章主题,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⑴ 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⑵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⑶ 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明确:同意第⑶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项 目 基本情节(框架) 具体情节(想象)
开端 洞现 风吹庙倒,深洞出现
发展 探洞 各路人马,各显神通
高潮 填洞 新奇公司,尽收垃圾
结局 洞满 石头飞出,危机初现
二、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明确:是虚构、幻想的。
(追问:这个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真实性?明确:有生活真实性。)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
(明确:环保话题;能引起人们思考和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明确: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师补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喂——出来!”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明确: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环境污染亦是如此,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了质变,结果就“出来”了。因此,保护环境应从点滴做起;
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生存的地球。
6、“喂——出来!”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次;第一次是年轻人好奇,照应文题,为下文作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第二次是铆钉工人工作时,照应文题和前文,提示主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各有什么表现?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明确:年轻人:大声喊叫;记者:闻风而到;学者: 胸有成竹;商人:目光贪婪。共同点: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了一个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垃圾处理:①倒入村里设置的垃圾桶;②去河里洗刷时,倒入小河里;③倒在山沟里,被雨水冲走。
想法:①对垃圾应分类,建立垃圾处理厂,再加工,废物利用;②垃圾转化,如废气变沼气、废物作燃料等。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预设: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废气,废水;①各种生活、工业垃圾由货车运到了垃圾场,让它腐烂;②有的工厂把废气排到空中,废水排到地底下或河道中。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预设:噪音,各种违章建筑,家畜家禽养殖等;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
四、布置作业
1、口头想像训练:具体说说天上掉下石头后,接下来会怎样。(同桌讨论)
2、书面作业:写一段或一篇科幻小说(以下几题中可任选一题)
 ⑴ 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200字(适合于表达能力较差者)
 ⑵ 《×××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日记形式写(适合于想像能力较丰富者)
 ⑶ 自拟题目以新颖的形式写一篇警示人类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适应于写作能力、想像能力均佳者,教师可引导这些同学上网查阅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常识。)
每一组由组长协调,三个写作题人数均匀。教师将选取好的片断和文章,张贴在学习园地中。
   五、教后记:
附:(《喂──出来》完整板书)
年 铆
青 钉
人 工
喂—出来
小石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
第15课 喂—出来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科学幻想小说
简称“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星新一
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1926——1997)
读准下列字音
哂笑  
牟取 
黑咕隆咚  
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 
慷慨大方 
任劳任怨 
众目睽睽
shěn  
móu  
hēigulōngdōng  
chànwēi
zhōng 
kāngkǎi 
rèn  
kuíkuí
解释下列词语
哂 笑:
牟 取:
棘 手:
黑咕隆咚:
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讥笑。
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
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形容非常黑,不知道黑暗中隐藏着什么。
因惊恐而颤抖。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解释下列词语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众目睽睽:
争先恐后:
微不足道:
雨后春笋:
心安理得:
不吝啬、不小气,不看重钱财。
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大家的眼睛都看着。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多。
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自认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项 目 基本情节(框架) 具体情节(想象)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洞现
风吹庙倒,深洞出现
探洞
各路人马,各显神通
填洞
新奇公司,尽收垃圾
洞满
石头飞出,危机初现
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先要有一个基本情节,然后充分展开,用具体情节去加以充实。
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原先扔进去的垃圾都跑出来了,这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⑴ 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⑵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⑶ 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⑶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复习导入
项 目 基本情节(框架) 具体情节(想象)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洞现
风吹庙倒,深洞出现
探洞
各路人马,各显神通
填洞
新奇公司,尽收垃圾
洞满
石头飞出,危机初现
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先要有一个基本情节,然后充分展开,用具体情节去加以充实。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是虚构、幻想的。
这个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真实性?
有生活真实性。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
环保话题;
能引起人们思考和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合作探究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喂——出来!”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环境污染亦是如此,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了质变,结果就“出来”了。因此,保护环境应从点滴做起;
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合作探究
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地球。
6、“喂——出来!”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作用?
两次;
第一次是年轻人好奇,照应文题,为下文作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第二次是铆钉工人工作时,照应文题和前文,提示主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合作探究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各有什么表现?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年轻人:大声喊叫;
记者:闻风而到;
学者: 胸有成竹;
商人:目光贪婪。
共同点: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合作探究
8、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说明了一个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的道理。
合作探究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处理:
①倒入村里设置的垃圾桶;
②去河里洗刷时,倒入小河里;
③倒在山沟里,被雨水冲走。
想法、做法:
①对垃圾应分类,建立垃圾处理厂,再加工,废物利用;
②垃圾转化,如废气变沼气、废物作燃料等。
拓展延伸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生活垃圾;
工业垃圾;
废气;
废水。
①各种生活、工业垃圾由货车运到了垃圾场,让它腐烂;
②有的工厂把废气排到空中,废水排到地底下或河道中。
拓展延伸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①噪音,各种违章建筑,家畜家禽养殖等;
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
拓展延伸
1、口头想像训练:具体说说天上掉下石头后,接下来会怎样。(同桌讨论)
2、书面作业:写一段或一篇科幻小说(以下几题中可任选一题)
 ⑴ 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200字。
 ⑵ 《×××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日记形式写。
 ⑶ 自拟题目以新颖的形式写一篇警示人类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作 业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不要让地球流泪!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责无旁贷!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 喂──出来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
小说先渲染新发现的一个洞深不可测,因此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倾泻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废料就要倾泻到人们头上,原先扔进去的机密文件就要扔到人们头上,还有动物尸体和流浪者尸体,还有废物和污水,还有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
这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题目是“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说,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复。破环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科幻小说是一个想像世界。作者的想像奇妙、丰富、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深不可测的黑洞,是一个奇特的想像,垃圾扔进洞里,世界从此清爽,不料,有一天,垃圾却从天上飞了下来,更是一个奇妙的想像。作者的想像又是如此丰富,一个个情节联翩而至。每个片段都有鲜明生动的情境和形象。即使写政府官员丢扔机密文件,也仿佛看到他们的悠闲神态,有的在谈论打高尔夫球,有的在谈论弹球房,这些都折射出现代都市的生活。
想像世界是虚幻的,虚幻的多数情节却又是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像的,所以联翩而至的情节显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有人发现这么一个洞,自然人们会探头探脑张望,自然有人会疑猜狐狸洞,自然有人会对洞里喊叫,自然有人会丢小石头以探深浅,如此等等,每个情节都显得很自然。最后小石头飞来,也合情理,垃圾既然没有消除,有朝一日自然会造成环境污染。
篇末写到小石头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将要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想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
二、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幻想出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透过小说情节我们应该领悟哪些道理?
这个深不可测的洞,实质上,正是人们的幻想。文中说到,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本来是排放到海洋里去的,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海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了。人们把废气排向大气中,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飘散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气层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了。试看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办法,都有一种苟且心理,作者幻想出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正是集中表现了人们的幻想,讽刺了人们的幻想。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可以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小说写道:“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这些话完全是现实的。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社会公害。治理公害确实是棘手的任务,但这是无法回避的,舍此决不能保护环境。
小说写道:“刚开始时,村里人都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担心的事情,不久真的出现了,一声“喂──出来!”奇怪的叫声之后,一块小石头也飞来了,接下来,倾泻到洞里的各种各样垃圾都会倾盆而下,这个城市就要遭殃了。可惜当初人们的担心未能阻止荒唐行为。商人为利润驱使,村民见到眼前利益也不再坚持。如果重视人们的忧患意识,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起初,很有道理的话往往不被重视,盲目的冲动却非常强劲,结果吃了大亏,才悔不当初。可见,凡事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小说中说,城市垃圾倒进了这个洞里,有相当一个时期,海洋和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晴空万里,清澈如洗。这就是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还会因此而欢庆“胜利”,得意洋洋,殊不知“胜利”潜伏着隐患,而且隐患显露之初,人们还不注意,直到公害危及人们的生存,才会警醒。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例如盲目垦荒伐木,人们何尝不为农田面积的扩大,为木材产量的增加而欢天喜地。但是,过了若干年,洪水滔天,人们才醒悟当初伐木垦荒破坏了生态,造成了水土流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由此可以领悟,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一时,不考虑将来。
“喂──出来!”这喊声,这题目,富有哲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环境污染的因素不断积累,到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公害。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了质变,结果就“出来”了。鉴于此,负面的事情做不得,小错误要及时纠正,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2.学习作者的想像思维,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可以把这篇科幻小说的情节分析成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基本情节,第二层面是具体细节。基本情节虽然简单,却是一个大框架,有了框架,才能进一步想像许多具体的细节。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无非是发现一个洞深不可测,人们用来倾倒垃圾,最后垃圾飞回来了。可见,想像的关键是构想一个基本点,构想一套基本情节,有了这两个“基本”,想像的翅膀就可以展开了。作者想出这样一个洞,可能是由垃圾洞想起来的,设想它深不可测,也可能是由一个很深很深的洞想出来的,人们把什么垃圾都扔进去,洞里散发出臭气,究竟作者是怎么想出来的,我们当然不得而知,不过这肯定是一个灵感。但是灵感也不神秘,洞是常见的,将现实事物附加上一种幻想,就是一种想像物了。
从这篇科幻小说的想像世界中,我们可以悟出,单有基本情节还成不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故事。必须进一步想像具体的细节。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像,就能想出一系列具体细节。怎么让洞突然出现呢?作者想出小庙因台风而倒塌。村里人发现了会有哪些反应?作者想到人们会探头张望,有人猜是狐狸洞,有人大叫,有人扔小石头,后来用栅栏围上,有人提议重建一座庙,这些都是不难想像的。村庄就在城市近郊,城里人知道了又有哪些动静呢?作者想到记者,想到科学家、学者,想到看热闹的人,想到警察。人们怎样测量洞的深度呢?先用绳子系上秤砣,再用科技手段,想做音频分析。再想这个洞怎么成了城市垃圾箱,想到商人的点子。再想哪些城市垃圾扔进了洞里,想到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这些都是现代城市的垃圾,作者列了10种,作了足够的铺叙。最后是垃圾怎么出来,叫声在哪里响起,石头从何处飞来,作者想像为“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可见作者是根据谁制造的祸害就加到谁头上的想法去想像的,同时制造奇幻的效果。至于写到哪里为止,与其多不如少,写到小石头为止,反而含蓄,警示作用反而强烈。
由此可见,丰富的想像先要有一个基本情节,然后充分展开,用具体情节去加以充实。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本题抓住小说显露主旨之处,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结尾的含义。
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原先往洞里丢进什么,什么都将出来,接下来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将要飞来了,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将要飞来了,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和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会飞将下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二、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提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本题在前一题基础上,深入一步,把握文意,领会主题。提供三种意见,意在参考,降低难度,可资比较,并非严格的选择题,也可发表独立的见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展开合理想像,从小说结尾续写,一二百字。
本题既是想像练笔,又是揣摩仿写。应在第一题基础上,进一步想像生动具体的情景,同时用心揣摩课文写法、课文语言,使续写如同出自作者之手。
教学建议
一、课文是饶有趣味的科幻小说,应该设计一些问题激发思考,例如: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用问题去激发探究的兴趣。
可以画三幅漫画。第一幅,画上无底洞,围着许多人;第二幅,画上许多垃圾车开来;第三幅,画上工人头顶上飞来一块小石头。只要有点大意即可。
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本文。
1.探究想像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耳闻目睹,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再问一个“为什么”: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垃圾与三废?由此悟出人们的幻想,人们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气看成了无底洞。这篇科幻小说用幻想的无底洞讽刺了人们的幻想。
2.探究这篇科幻小说的深意。结合练习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结尾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为什么东西“进去”后会“出来”?
3.探究作者怎样展开想像。可以先画“情节链”,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
有关资料
一、科学幻想小说
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二、环境科学常识
1.环境教育旨在使学习者认识和理解人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保护环境及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以及有关生态学知识的教育。
2.环境科学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综合性很强,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在宏观上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构质、尤其是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和蓄积规律。重点研究与人的健康直接相关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因污染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综合整治技术与方法。
3.环境质量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包括环境综合质量和环境单要素质量。前者如城市环境质量等;后者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环境污染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化学及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5.环境管理国家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问题实施的管理。即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间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主要包括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等。
6.环境建设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所进行的建设。包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如自然保护区建设)、控制污染的工程(如污水治理工程)以及为改造环境而设计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建立生态农场)等。
7.环境保护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内容有: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环境保护涉及公共卫生学、地质学、海洋学、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遗传学以及环境工程等各学科。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三、星新一和他的微型小说(李有宽)
星新一,1926年9月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是制药公司经理,曾赴美留学,还创办了药科大学,并担任过参议院议员。星新一的外祖母小金井喜美子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的妹妹,有名的“明星派”“歌人” (指“和歌”诗人。和歌是一种日本诗体。),外祖父小金井良精博士是日本解剖学和人类学的草创者。星新一幼年时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很深。星新一曾就读于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念完中学后又考入东京大学农学部园艺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东京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星新一那种暗淡忧郁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星新一并非彻底的悲观消极的厌世主义者,但坎坷多艰的经历却使他具备了一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他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星新一博采众长,除继承了罗伯特提出的“三要素说”之外,首先冲破微型小说的篇幅限制,少则两三千字,多则四五千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大地增强了微型小说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其次,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他的小说有的驰骋于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有的酷似童话和寓言,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理和悬念引人入胜,有的赋予妖精鬼怪以人情灵性等等。星新一的微型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片断。
星新一擅长于用白描的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要把微型小说写得简洁洗炼,详略得当,必须掌握高超的剪裁技巧。星新一深谙此道,往往出奇制胜,长话短说,惜墨如金,尺幅千里。而星新一的微型小说之所以能给人以面目一新,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跟他把有分量的“秤砣”压在作品结尾是分不开的。星新一有不少微型小说酷似童话,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富有教育意义,成人和儿童都爱读。星新一把笔触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自从日本作家兼翻译家都筑道夫在1959年把流行于欧美的微型小说正式介绍到日本以来,以这种文学样式创作的日本作家逐年增多。但二十余年来,星新一始终在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仿佛享有这方面的“专利权”,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1974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达十八卷之多。截至1983年10月止,星新一发表的作品已逾一千篇,堪称世界纪录创造者。
擅长在头发丝上刻字作画的“微雕艺术家”付出的心血,未必比与数十米高的塑像打交道的雕塑家少。同样,创作微型小说也未必比创作鸿篇巨制来得轻松省事。星新一的微型小说由于简炼质朴,清新隽永,诗意浓郁,在日本甚至被誉为“小说中的俳句”。他的作品中绝无雕琢堆砌之辞,绮丽华美之章,连日本的中小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看懂。而这种质朴文风的形成,正是作家殚思竭虑,苦心经营的结果。
日本讲谈社1981年创办了文学季刊《微型小说园地》,并在该刊设立“星新一微型小说文学奖”,每年举办一次。
星新一在《创作的道路》(《现代文学全集·星新一作品卷·解说(权田万治)》,日本新潮社1979年版。)一文中写道,“关于写作的题材,我主张不受任何限制。但我却为自己规定了三个原则:第一、坚决不描写色情和凶杀场面;第二、不追赶时髦,不写时事风俗类的作品;第三、不使用现代派的手法。”在文学商品化倾向日趋严重,色情和凶杀题材充斥日本文坛的今天,星新一能始终保持如此严肃的写作态度,实属不易。星新一的作品还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日本作家都筑道夫说:“即使读他十年前的作品,也决不会有丝毫陈旧过时的感觉。”这和他的创作方法分不开。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体的地点、环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趋陈旧的因素。在星新一的作品中,几乎很难找得到详细的人物肖像描写词句,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多以N或S等字母取代。星新一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曾这样说:“我为什么不在作品中使用普通的人名呢?因为日本人的姓名有其特殊性,读者往往能根据其姓名而判断出人物的性格和年龄等。有的名字一望便知是有身分的绅士,而有的名字则使人想到妩媚的美人。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星新一不希望读者仅仅根据作品主人公的姓名就得到某种印象,而是要使人物“活”起来,以行动显示出其性格。星新一认为,作家应当通过作品来说话,小说毕竟不是论文,与其写出故弄玄虚,深奥莫测的“天书”来让评论家煞有其事地作一番解说,还不如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评判。
(节选自《星新一微型小说选》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喂——出来》课文原文
  一场台风过后,晴空万里。
  在离城市不远的近郊,有一个村庄遭到了台风的破坏。不过,损失还不太严重,仅仅是村外山脚下那座小小的庙被台风连根端跑了,并没有伤什么人。
  第二天早晨,村里人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便纷纷议论起来。
  “那座庙是哪个朝代留下来的呀?”
  “谁知道呀,正是年代很久了。”
  “必须赶快重新建造一座新的庙。”
  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他说着的时候,有几个人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
  “不得了,闯大祸啦!”
  “什么事?就在附近吗?”
  “不,还要过去一点,就在那边。”
  这时候,有一个人忽然失色惊叫起来:
  “喂,快来看呀。这个洞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大家跑过去一看,地面上果真有一个洞,直径大约在一米左右。人们探着头向里面瞧了瞧,可是洞里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然而,人们却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这个洞似乎是一直通向地球中心的。
  有一个人怀疑他说:“该不是狐狸洞吧?”
  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
  “喂——出来!”
  可是,并没有任何回声从洞底下传上来。于是,他就在附近捡了一块小石头准备要扔进洞里去。
  一位胆小怕事的老年人颤巍巍地摆着双手,要想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
  “这可千万不能扔下去呀,说不定会受到什么可怕的惩罚的。”
  但是,年轻人早就抢先一步,把石头扔进了洞里。然而,洞底下仍然没有任何回声传上来。
  村里人砍来了许多树枝,用绳子一道一道地缠绕着做成了栅栏,把这个洞围了起来。然后,他们就暂时先回到村庄里去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还是在这个洞上面按照原来的样子建造一座庙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争先恐后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不一会儿,科学家和学者也都闻风而了来。并且,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随后,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
  一位新闻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细绳子,把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渐渐地,绳子一尺一尺地放了下去。可是,等到绳子全部放完之后却拉不上来了。他叫了两三个人过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地使劲一拉,绳子居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见到了这番情形,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有一位学者叫人从研究所里搬来了一台大功率的扩音机,准备对洞底传上来的回声作频率分析。可是,他把扩音机摆弄了好久,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试过了,却连半点回声也没听到。这位学者感到挺纳闷。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耻笑。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如果是在地面上的话,数十公里以外的人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可是,这个洞却来者不拒,把所有的声音都一古脑儿地吞了下去。
  学者不禁心里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虽说事情还没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点儿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他就是起先打算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的那个投机商人。
  可是,这个村庄里的村长却不同意。
  “你愿意给我们填掉这个洞固然是件好事情,可是这个洞却不能给你。因为我们必须在这上面建造一座庙。”
  “请放心,我马上就给你们建造一座更加出色的庙,并且还附带一个广场,怎么样?”
  村长还没来得及回答,村民们就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这是真的吗?要是造在离我们村庄更近一点的地方就好了。”
  “一个洞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于是,这笔买卖就拍板成交了。当然,村长也只好对此表示同意了。
  这位收买专利权的商人按照合同实行了自己的诺言。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附带建造了一个广场。
  在这一年的秋收季节,这位专利权所有者创办了一家新奇的“填洞公司”。在这个洞的附近造起了一所小房子,门上桂着一块小小的招牌。
接着,这位专利权所有者就叫他的伙伴们在城里到处奔走,用各种方法进行宣传。
  “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在五千米以上。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的场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久,政府有关部门发给了营业许可证。许多原子能发电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前来签订合同。刚开始时,村里人都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可是,“填洞公司”派人对他们进行说明,这是一个非常保险的洞,即使过上几千年也绝不会对地面上产生什么危害。此外,村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呢。大家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也就放心了。并且,从城里通到这个村庄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也很快地建成通车了。
  卡车在公路上奔驰着,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许多铅做的大箱子。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外交部和国防部把那些用不着的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一块儿扔了进去。随车前来执行监督任务的政府官员们,很轻松地谈论着打高尔夫球的事情,而那些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则一边扔着各种文件,一边谈论着弹球房的事情。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似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并且,也许越往深处洞的直径越大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地扩大了起来。
  在大学里做传染病实验的那些动物的尸体被运来,并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无人认领的流浪者的尸体。有关方面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铺设大量的管道,以便把城市里的废物和污水全都排放到这个洞里去。这个办法要比向海洋排污高明多了。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然而,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由这个洞来逐步地加以妥善解决。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 喂——出来
一、狠抓基础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 )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②一位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 )砣缚( )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
③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 )手。
④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 )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2.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微不足到 任劳任怨 一事同仁 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 心安理德 深不可测 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 镇定自若 众目睽睽 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黑咕隆咚
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
(2)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3)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
5.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情节全然出于____________,理念却发人深省,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题材,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
7.请用一段话把下列三个词连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足球 电脑 麦当劳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①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善解决。
②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③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④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⑤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⑥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⑦“喂——出来!”
⑧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⑨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⑩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8.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写的情况,现实生活中也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人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由这个洞来解决,你赞同吗?为什么?
9.怎样理解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10.文章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11.想一想,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这个结尾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2.从选文的第⑨⑩段看出,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要面临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你打算怎样做?
(二)课外语段阅读
金星人的挫折
[美国]阿·布克华德
上星期,金星上一片欢腾——科学家们成功地向地球发射了一颗卫星!眼下,这颗卫星停留在一个名叫纽约市的地区的上空,并正向金星发回照片的信号。
由于地球上空天气晴朗,科学家们便有可能获得不少珍贵资料。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究竟能否实现?——他们期待对这个重大问题取得某些突破。在金星科技大学里,一次记者招待会正在进行。
“我们已经能得出这个结论,”绍格教授说:“地球上是没有生命存在的。”
“何以见得?”《晚星报》记者彬彬有礼地发问。
“首先,纽约城的地面都由一种坚硬无比的混凝土覆盖着——这就是说,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第二,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一氧化碳和其他种种有害气体——如果说有人居然能在地球上呼吸、生存。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教授,您说的这些和我们金星人的空间计划有无联系?”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飞船还得自带氧气,这样,我们发射的飞船将不得不大大增加重量。”
“那儿还有什么其他危险因素么?”
“请看这张照片——您看到一条河流一样的线条,但卫星已发现:那河水根本不能饮用。因此,连喝的水我们都得自己带上!”
“请问,照片上的这些黑色微粒又是什么玩意儿呢?”
“对此我们还不能肯定。也许是些金属颗粒——它们沿着固定轨迹移动并能喷出气体、发出噪音,还会互相碰撞。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毫无疑问,我们的飞船会被它们撞个稀巴烂的!”
“如果您说的都没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我们原来的飞船计划?”
“说对了。不过,只要我们能领到补充奖金,我们会马上开展工作的。”
“教授先生,请问:为什么我们金星人耗费数十亿格勒思(金星的货币单位)向地球发射载人飞船呢?”
“我们的目的是,当我们学会呼吸地球上的空气时,我们去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平安无事了!”
13.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文章题目中的“挫折”指的是______ ______
14.本文借虚构的“金星人”之口,主要谈了地球哪几个方面的严重污染问题?
15.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揭示地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警醒人们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文章借金星人之口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呢?
16.请针对文中所揭示的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问题,就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狠抓基础
1.①móu ②chèng fù ③jí ④lüè
2.C(A到—道;B德—得D振-震)
3.晕 yùn晕车 yūn头晕 颤 chàn颤抖 zhàn颤栗
4.(1)莫衷一是 (2)众目睽睽 (3)胸有成竹 (4)一视同仁 (5)任劳任怨 (6)不容置疑
5.科幻小说 幻想 环境污染 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6.示例: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
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7.提示:只要想象合理、语句通顺、联系自然即可。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8.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社会公害;这个洞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治理公害是棘手的任务,需要长远的眼光、长期的努力。
9.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还会因此而欢庆“胜利”,殊不知“胜利”潜伏着隐患,隐患一旦爆发,将造成更大的损失。
10.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
11.原先往洞里丢进什么,什么都将出来,接下来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保险柜、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和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会飞将下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这个结尾告诉人们,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12.没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可以围绕做环保宣传方面讲,也可以有其他答案。
(二)课外语段阅读
13.科幻小说 由于金星人不能适应地球的恶劣环境而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其原来的飞船计划
14.①气体污染; ②水源污染; ③噪音污染
15.①以科幻的形象更吸引读者; ②通过第三者谈,更能表明地球污染已严重到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使文章更有警示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16.提示: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谈具体做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EMBED PBrus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喂——出来》课堂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8年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王 茜/执教、整理
一、导入
师:(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之后。)科幻小说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的小说。例如,大家熟知的《哈里·波特》和《海底两万里》都属于科幻小说。
二、讲故事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读了,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1:由很多成语来表现情节。
师:非常好,你读得很仔细。作者运用了很多的成语,语言精练生动且富有深意。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小故事会,学习作者的语言特点,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讲故事,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并提一点小小的要求:一,叙述情节要条理清楚。二,选用以下2—5个成语,如深不可测、闻风而来、争先恐后、不容置疑、源源不断、一视同仁、任劳任怨。准备一下。
生2:一个村庄来了一阵台风,把一个小庙吹跑了,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村民们闻风而来,都在洞边围着看,到底是什么洞呢?学者、科学家都争先恐后来探索这个洞,可是人们也没探索出什么奥妙来,觉得这个洞是从天而降。
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3:后来,一个投机商人,把洞的专利权买下来了,人们把洞当成了垃圾箱,把垃圾倾倒进洞里。
三、续结尾
师:叙述得很有条理。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结尾?
生(众):没有。
师:不是没有,是老师故意拿掉了。老师想让大家像星新一一样当一回小说家,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表现你的写作才能,给这个无尾的故事续写一个结尾。咱们来比一比,看看你的作品精彩,还是星新一的作品精彩。这个作业昨天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了,现在咱们就来交流一下。
生1:忽然,不远处传来呼叫的声音,那个工人定神一看,是从那个洞边传过来的。不一会儿,那儿就围了好多人。听有人说,有人不小心掉到洞里面去了,那不就摔死了吗?是啊,不过现在还说不准呢。众所周知,这个黑洞是无底的,人一旦掉进去,压根就别想活着出来。这个工人正想着呢,忽然从洞里传出声音“救救我,我还没死,救救我”,众人屏住呼吸,想要确定声音的来源,是在洞里没错。大家赶快找绳子,把洞里的人拉了上来,定神一看,竟是那个买下专利权的投机商人。大家问他为什么掉下去却没有摔死,洞里的世界是怎样的,只见他调整呼吸缓缓地说:“人们扔的垃圾太多了,都快要到洞口了,多亏我福大命大。不过底下真是够脏的,散发着一股臭气,我要马上把这个肮脏的洞填平。”过了几天,那个洞真的被填平了,那个见证了人类丑陋与罪恶的洞不见了。
师:你既有哲学家的头脑,续写的结尾富有寓意,又有作家的笔法,想象力丰富,情节描绘细致充分。
(生2发言,略。)
师:这两位同学读了自己的作品,大家是不是对星新一的结尾更感兴趣了?老师把原作的结尾给大家发下去。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其他同学想一想,你更欣赏我们班同学的作品,还是星新一的作品。为什么?
(师发放星新一原作的结尾部分,一生朗读。)
生3:我觉得我们同学的作品很有想象力,原作的结局更有哲理。
师:能不能具体地说一说?
生3:原作可以让人接着往下想。
师:就是说原作的结局含蓄,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结局更精彩,是不是?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
生4:我认为星新一的结尾恰到好处,既让人们明白他的写作意图,也没有完全展开,让人有续想的余地。而我们同学写的作品把结局全盘托出,留有的余地比较小。我感觉星新一的结局更好。
师:你们两位是英雄所见略同,星新一的结尾没有把所有的话说完,很含蓄,但富有哲理。其实我们刚才两位同学所续的结尾也非常精彩,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相当不容易。希望同学们能保持对写作的这种热情。老师有一个问题,星新一为什么要这样创作结尾?
生5:星新一这样结尾给我们勾出了一种意境。他把洞写成了我们的自然,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对待洞,洞就会怎么对待我们。这个结尾留给我们思考的余地,让我们读完了文章后会去想为什么会这样,会思考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那你思考到了什么?
生5:我感觉所有的人把这个洞当成了垃圾桶,其实这个洞就是我们的自然,而结尾也接下来要告诉我们,人们往洞里扔的垃圾将会再一一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可能逃避这些责任,我们自己造出的垃圾我们自己一定要负责。
师:你对这篇小说已经有了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还有谁再想谈谈?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说一说。
生6:结尾说,工人只顾眯着眼睛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也就是说他只注意到我们社会中美好的东西,但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没有引起他丝毫的注意,而我们扔的这些小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会越来越严重,也提醒我们要爱护环境。
师:是啊,灾难马上就要来临,但人们却仍为城市暂时的美丽而沾沾自喜,多可怕!
四、评人物
师:读得仔细的同学会发现,作者不仅仅在警告我们要爱护环境,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复杂的人物形象,而且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一个“洞”展开的。这个深不可测的洞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在镜子中投射出不同的复杂心态。哪个人在镜子中表现得最充分?把他找出来,说说你的理由。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感受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生读书,圈点批注。师巡视。)
生1:我觉得表现得最充分的是投机商人。第2段中说,他的眼睛里露出了贪婪的目光,想从中谋取什么利益。他为了自己赚钱,借着这个填洞公司,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说这是一个保险的洞,信口开河,很不负责任。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但商人也没有适可而止,继续赚钱,结果很悲惨啊。
师:这位同学感受力敏锐,能抓住这些人物中的关键性人物——商人。商人是不是只是贪婪?
生1:他不仅贪婪,也有精明和愚蠢的一面。在别人还没有想到占领这个洞的时候,他就想从中获得利益。说他愚蠢,是因为他只顾着赚钱,没想到会有什么危害。
师:文章中还有没有关于商人的细节描写?
生2:在第29段中有一句话是,“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从“满头大汗”一词可以看出投机商人在别人还没有占领洞之前想把洞占下,他很急切。
师:还从哪个词也能看出这一点?
生2:“挤”。
师:对,商人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专利权。你还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心情?
生2:激动。从“大声”一词就可以体会到。
师:品得很细。假如你就是这个打着如意算盘的投机商人,发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商机,心里会怎样想?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下当时的心情?
生3:我终于买下了这个洞,我终于得到了这个洞的专利权,没有花多少钱,我非常激动。我得按我的计划去赚我自己的钱,我想我不久就会有一笔新的收入了。
师:你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这样激动却喜怒不形于色。谁能比他激动?
生4:嘿嘿——我终于可以占领这个洞了,我可以赚很多很多的钱,至于对洞带来什么危害,不用管它了,反正又不是我的事。
师:十足的奸商!折射出了商人的唯利是图。还有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5:我认为学者体现得比较充分。文章第26、27自然段写到学者发现不了洞到底有多深,但又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放弃,遭人哂笑,他竟然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关掉扩音器。他怕受到众人的嘲笑,只在乎自己的面子。
师:只想维护自己的学者形象。
生6:我觉得学者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且不懂得学习。
师:具体来说一说。
生6:“学者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这说明他只想着维护自己的身份,死要面子。
师:学者说的那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6:命令的语气。他要极力掩饰他的心虚,摆出学者的架子,他想让人觉得他很明白洞的奥秘。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一下这段话,读出不容置疑的口气。大家自己先试一试。
(生自由朗诵课文第27自然段,之后一生朗读。)
师:读得精彩。所以洞这面镜子又折射出了学者的虚伪。接着来谈,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8:我觉得记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前面记者的那根绳子放下去拉不上来断了的时候,他就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腰上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他怕自己掉在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他本来是来探寻洞的深浅,遇到危险却退缩了。
师:记者对能名利双收的事趋之若鹜,而一旦看到危险就退避三舍,所以洞这面镜子又折射出了记者的趋利避害。
师:刚才同学们赏析的是探洞部分的众生群像,那在填洞这一部分有没有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物?
生9: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8段,一位胆小怕事的老年人,他想劝年轻人别这么干,好像他的话是一个预言,预言到了未来会发生让人想不到的事。
师:他的预言最终成为了现实。
生10:我觉得这个村的村民也只顾自己的利益。之前他们想在洞上盖一座庙,当商人承诺给他们盖一座庙,并建一座广场时,村民们就毫不犹豫地把洞给了商人。如果这个洞代表大自然的话,说明他们只顾眼前利益,不懂得保护大自然。
师:对,村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自己的私利,却看不到长远。
生11:我觉得第48、49段中订了婚的姑娘把从前的日记本丢进洞里,犯罪分子把犯罪证据都悄悄扔进了洞里,这些人都想逃避过去,想重新面对生活。而我认为好的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师:洞成了他们遮丑的场所,他们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所以洞这面镜子又折射出了这些人的自私。
五、悟警示
师:“洞”这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百态,有的唯利是图,有的趋利避害,有的虚伪之极,人性的复杂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每个形象和情节都是那样真实,合情合理。读完后,我们才恍然大悟,这原来就是我们人类真实的生活。如果我们依然行事急功近利,漠视环境,必将会自食其果!而文章结尾部分那天上突然传来的一声奇怪的叫声“喂——出来”,就是“山雨欲来”的征兆,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示,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读得较慢,意味深长。)
师:希望星新一笔下这一声意味深长的呼喊,能唤醒我们对自然的关注,引发我们对人性长久的思索。
深入备课,创新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王 茜
看一堂课是否有效,应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这要遵守一个重要前提:教师要深入备课,创新设计。
一、深入备课,对文本进行充分的“再读”和“扩读”
高度决定视野,语文教师的高度在于对文本的精准把握和深度解读,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再读”和“扩读”。
1.“再读”,即把课文作为文学文本来阅读。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和咀嚼,读出深度,读出新意。教师应重视对文本的第一印象和初读感受,这是最真的,是教学的起点和切入点,也是最容易与学生阅读感受交叉重复的地方,更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思路的契合点。
《喂——出来》一文参考资料极少,且内容零散,主题多元。但正是它的“原生”状态,才给了我更多发挥的空间。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文章,每一遍的读都是拿着笔圈点勾画,反复咀嚼,感受星新一小说语言质朴、情节曲折、结尾出人意料又富有哲思的精妙;画出小说能够带给我思考、智慧和力量的疑难处和深厚处;记下每一个细节和人物形象带给我的震动和思索。争取每一遍阅读都有新的收获,都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以至于书上密密麻麻满是文字。有了这个过程,才能披文入情,才能读出文章的精妙处、奇妙处、深厚处和疑难处,才能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容易掌握什么,还应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疑点、难点,教学的设想也就自然成竹在胸了。
2.“扩读”,即把课文作为教学文本来阅读。把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或相关信息、背景、其他人的赏析找来进行比较阅读,深入地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创作风格,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对比、整理、提炼、取舍,读出宽度和厚度,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的教学设计就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了。
人教版的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一文定位为“环保”主题,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阅读了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发现这样解读文本是不够的。星新一作为日本科幻界的一个奇才,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由于其人生经历的坎坷,他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他把笔触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剖析卑劣的人性,表达对现代社会的隐忧和反思。同时他的科幻小说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想象奇妙,情节曲折,结尾出人意料又富有哲思。基于以上的扩读,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品“人性世态”,聚焦于主体“人”,侧重对人类自身的反思以及对星新一小说特色的把握,才有了“讲故事”、“续结尾”、“评人物”、“悟警示”的教学环节设计。
通过反复、深入、广泛、对比的阅读,让教师变得“博大”起来,变得“丰厚”起来。教师用自己的严谨治学、广阔视野去演绎每一节课,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再创造,自然得心应手,课堂效率高。
二、创新设计,要激活学生兴趣,对文本进行由浅入深的鉴赏和探究
教师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学情,进行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简化环节,思路清晰,易于操作,体现层次性。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力求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自主,自觉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和碰撞。因此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设计语文活动。例如,《喂——出来》这堂课创设了“开故事会”的情境,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引领学生始终在“听故事”、“讲故事”、“续结尾”、“评人物”的情境中进行活动。这个教学设计既准确地抓住了作品文体和写作特色,又容易放松学生心情,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能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品味作品的意蕴丰厚之处。
2.教学设计要简化环节,精化细节,易于操作,体现层次性。
教学环节过于繁琐是当下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追求面面俱到往往导致学习浅尝辄止。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设置主问题简化教学环节、精化教学细节。主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问题,是深层的课堂活动开展的引爆点、粘合剂,在教学中往往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力量。例如,《喂——出来》这堂课就提出了三个主问题,设置了三个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讲故事”,对小说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是相对比较浅显的问题。第二个环节是“续结尾”,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不完整的小说续写结尾,感受星新一小说情节曲折、结局出人意料且韵味悠长的特点,并初步把握小说“环保”的主题。这是对小说进一步的鉴赏和探究。第三个环节“评人物”,是对小说的细读。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物描写的细节,通过咬文嚼字、朗读体会、想象揣摩去品味言语情味,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荒唐表现和社会的荒诞行为,体会作者对复杂人性的反思。这三个环节从“多角度复述故事”到“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再到“品读人物形象,挖掘文章深意”,体现的是从“读通”到“读新”再到“读深”的渐进性和层次性。环节精练,而且遵循阅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学生的获得也是渐进、深入的。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一再深思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所以教师应有精品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世上没有完美,完美只存在与对它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喂——出来》课堂教学实录及说明
文 / 王 君
  【教学说明】
  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它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小说警示世人,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这样的诠释当然无错。但是如果我们止步于环保主题,文本丰富的资源就可能浪费了。《喂——出来》作为星新一的经典名作,集中体现着星新一一贯的风格——情节曲折,叙述冷静,主题多元,余音袅袅,引人深思。深入研究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充满了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观照和反思,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突围。师生共同努力,一起拔开文本的迷雾,真正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对文本的合理的创新的阐释。
  这是我上这堂课的出发点。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利用上,我也全力创新。
  追求深度教学,教师更要善“导”:要善创“导”之情景,要丰富“导”之方法,要灵活“导”之技巧。只有导得自然、及时、灵动、深入、无痕,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在阅读中得到提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尽量用丰富多彩的富有语文味儿的手段铺路搭桥,带领学生在富有创意而又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我考考大家,你怎么读这个题目啊?
  (生踊跃起来读,有的读得声音太小,有的读得速度太快)
  师:这个女孩儿,你读得很有意思。你觉得你的处理和前边的同学相比谁更好?
  生:我觉得我读得好。我的声音响亮,我还读出了拖音。
  师:你为什么觉得应该这样处理呢?你能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一声”。首先,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叫声,而且是“使劲地大叫”,可是刚才的同学读得像个老人。(众笑)
  师:你为什么会读出拖声呢?
  生:有一个破折号啊,说明这个“喂”字延续时间很长的。
  师:你太棒了!读书非常仔细,还能独立地咬文嚼字。来,同学们,像这个同学分析的一样来读好这个标题。
  (生反复朗读“喂——出来”。)
  师:大家再想想,年轻人最初喊“喂——出来”的时候,他可能希望洞子里什么东西出来啊?
  生:一只狐狸。(众笑)
  师:有道理。课文中前面谈到了有人怀疑这是狐狸洞。
  生:我想他希望有金银财宝出来。(众笑)
  生:我认为他希望有很多神仙出来。(众笑)
  ……
  师:同学们真聪明。呆会儿我们研讨文本的时候啊,也一定要善于咬文嚼字,善于联想想像。《喂——出来》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什么东西展开?
  生:洞
  (投影展示一个巨大的“洞”字)
  师:关于洞,有很多词语,和观察有关的。请说说。
  (生自由说。略)
  【师展示投影】
  洞察 洞见 洞悉 洞晓 洞达
  洞若观火 洞烛其奸
  师:大声地读这些词语,记下来。
  (生读,记录)
  师:这些词语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怎么观察事物呢?
  生:观察事物要有深度。
  生:读书要仔细,要敏锐。
  生:要从多角度去观察。
  生:要有独特的思想。
  (师展示投影,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他的小说有的驰骋于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有的酷似童话和寓言,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理和悬念引人入胜,有的赋予妖精鬼怪以人情灵性等等。
  星新一的微型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喂——出来》中的这个“洞”去洞察人生。现在请你根据投影上的提示,用精炼的话概括地复述课文。
  (投影展示)
  洞现——探洞——填洞——洞变
  (生复述“洞现——探洞——填洞”,老师简单点评点拨。略)
  师:这是一个神奇的洞,请看啊,下面是“填洞公司”打的广告——
  (投影展示)
  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
  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有五千米!
  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场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师组织指导学生用各种生动的朗读方法来为这个洞“吆喝”,特别是要读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八个字,学生读得兴致盎然。)
  师:这还是一个“品德高尚”“公德无量”的洞,请看——
  【师投影展示】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师指导朗读,特别是读好最后一句以体会洞的“功勋”。学生很有兴趣)
  师(沉痛地):但是,“洞变”还是发生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到完。
  (生读。“铆”读错了,老师纠正,板书注音字型并组织齐读该词)
  师:年轻人的声音出来了,小石头出来了,接着,还会有些什么东西出来呢?我们生存的世界会接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当时洞变时候的录音,联系课文,发挥想像,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放一分钟音频——地震、狂风、暴雨、闪电齐作……)
  生:我看到山崩地裂,天空变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垃圾从这个漏洞中倾泻而出,整个世界黑沉沉的一片。
  生:我看到闪电撕裂了世界,倾泻而下的各种垃圾顿时就把世界掩埋了。
  生:装着原子能反应堆的大箱子也爆炸了,无数的婴儿变成了畸形,许多城市马上被毁灭了。
  生:我听到了人们到处躲避的哀嚎,哭声震天。
  师:告诉我孩子,此刻你在哪里?
  生:我也被垃圾掩埋了,我在痛苦地挣扎着和家人生离死别。
  生:人们的秘密都曝光了,幸存的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尴尬。
  生:黑云压城城欲摧,世界末日到来了!
  (老师的点评略)
  ……
  师:报应来了,世界末日来了,人类的悲剧降临了。我们不禁要问:谁之罪?
  【投影展示】
  谁之罪?
  师:同学们,此刻,与洞有关的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审判台。现在,孩子们,你们就是律师,你们就是法官,请重新钻研文本,有理有据地讨论这个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
  【投影展示】
  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
  看热闹的人
  新闻记者
  学者
  投机商人
  政府官员
  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
  城市里的居民们
  小姑娘
  有的人
  警察
  罪犯
  一位工人
  (生自由阅读讨论)
  生:我认为投机商人应该成为被告,因为填洞公司就是他成立的。
  生:我觉得村人们也有罪,就是他们同意把洞卖给商人的。他们为了一点点私利把洞出卖了。
  生:那村长也有罪,他开始不想卖,但最终没有能够坚持原则,他动摇了。他立场不坚定。
  生:我认为那些新闻记者也有罪,他们没有能够及时向大家传播正确的信息,他们根本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有一个记者看到这个洞深不可测,就“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间的那根结实的绳子”。他被吓住了。
  生:我认为学者有罪,他没有搞清楚这个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说要赶快把它填掉,他要不下这个定论,商人也不敢来买。
  生:我觉得政府也有罪,因为是有关政府部门给商人发了营业许可证,填洞公司才敢营业的。
  生:对,还有那些政府的外交部、国防部的官员们,他们都轻松地往这个洞里扔东西。他们当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师:你会写“罪魁祸首”这个词吗?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写,但是写错了“罪”和“首”)
  生:那城市里边的居民们也一个跑不了,他们都往这个洞里丢东西,他们都有罪。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严格,都是铁面包公铁血法官。既然大部分人都罪责难免。那么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一个问题“谁是罪魁祸首”。“罪魁祸首”这个词语容易错,大家看黑板,看看刚才的同学写对了没有。
  (师组织修改朗读。强调:“罪”容易写成“最”,“首”容易写成“手”,“祸”的偏旁容易写错)
  【投影展示】
  谁是罪魁祸首?
  生:我认为商人是罪魁祸首,他们要不是利欲熏心,他们要是稍微有点儿良知,也不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
  师:嗯。我们把这个商人特别揪出来。请找出成立填洞公司前后这个商人的想法的句子。
  (生找)
  【投影展示商人言行的句子】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指导学生个人和集体表情朗读,通过朗读去感受商人急切牟取利益的心理)
  师: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商人吗?从哪些词语你可以看出来?
  生:从“反反复复”地“打量”、“贪婪”、“盘算”中我感受到这个商人很精明,也很奸,是个奸商。
  师:可不可以把“盘算”换为“计算”?
  生:不可以。“盘算”是个贬义词,显得商人心中有鬼。
  师:可不可以把“牟取”换为“赚取”。
  生:不可以。“牟取”也是个贬义词,有以不正当的手段赚钱的意思。
  师:商人只以经济利益为最高追求目标,这叫做“利——”
  生:利欲熏心!
  (师板书提醒学生积累这个词语)
  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赚取利润本没有错,但是,如果昧着良心赚取利润,那就是社会的罪人了。
  生:我认为学者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说必须要把洞填掉,商人也不敢来买。
  【投影展示学者表现的句子】
  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埋掉!”
  虽说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
  (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表情朗读,力争读出学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不容置疑”的形象)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啊?请你来点评一下。
  生:虚伪的学者!
  生:狡猾的学者!
  生:没有真本事的学者!
  生:是个小人!
  生:虚荣的学者!
  生:死要面子,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老百姓的性命还重!
  师:对,这是一个让我们鄙视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的轻率结论让他成为了社会的罪人。
  生(激动):我觉得罪魁祸首是政府!他们批准了填洞公司的成立。他们在整个事件中完全无所作为而且是瞎作为!这个政府没有洞察力,也没有领导力。是他们一手制造了人民的灾难。
  师:是的!政府是民众仰望的中心,应该成为民众的庇护神。老百姓的愚昧有时候是可以原谅的,政府的愚昧却不可以原谅。
  ……
  师:同学们都很尖锐。但是,如果你是他们的律师,你必须要为他们辩护的话,你又是否有话可说呢?
  生:这些人都有罪,但是也有情有可原之处。那个洞实在是太神秘了,学者还没有能力去探究它的奥秘。
  师: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的智慧很有限。所以,我觉得小说中的人其实都很无辜。
  生:商人确实是酿造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学者的必须填洞的定论,没有政府发的营业许可证,他的想法就不可能实现。
  师:是的,在一个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是互相牵制影响的。如果这影响是良性的健康的,我们的社会就是健康的。如果相反,我的社会必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生:其实我觉得故事中的大部分人既是刽子手也是受害者。因为从始至终,大家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并不想害别人,更不想害自己。学者顾全面子,商人谋求利润,普通人想要一份轻松一些的生活,这固然不高尚,但是也还可以理解。我觉得悲剧更在于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师:在某一个层面上,人类是愚昧的。虽然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但是我们还是不可救药地发现,我们经常处于蒙昧状态,是吧?说到这里,那准许王老师问一个涉及到隐私的问题。请您说实话——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你会往这个洞子里投东西吗?
  【投影展示】
  你?
  生:我会。我会把考差的卷子丢进去。(众笑)
  生:我也会。我会把垃圾丢进去。
  生:我不会。我会坚守道义坚决不做昧良心的事。(众鼓掌)
  生:我也会。我会把我讨厌的课本扔进去。(众笑)
  ……
  师: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自己也放在这个故事中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深入地思考,仅仅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团体是这个灾难的罪魁祸首吗?来,让我们看两段很著名的文字。
  【投影展示】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
  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指导学生朗读)
  师:读了这两段话,我们再来审视《喂——出来》。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们人性的阴暗!
  师:说得深刻,请同学们说明确一些,人性的阴暗,乃是我们人性中的哪些东西?
  生:自私!
  生:虚伪!
  生:浅薄!
  生:愚蠢!
  生:急功近利!
  生:追名逐利!
  生:利欲熏心!
  生:目光短浅!
  生:贪婪!
  生:自以为是!
  ……
  师:还有刚才讨论到的非常非常重要的“蒙昧”!同学们,星新一大喊一声“喂——出来”,出来的不仅仅是人类抛进这个洞中的各种脏东西,出来的更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各种缺陷啊!正是这人性的愚昧和阴暗使我们变得愚蠢,使政府变得愚蠢,酿造悲剧的刽子手就是我们自己啊!鲁迅先生说“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说得多好啊!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都必然会有这样的追求。星新一是日本小说家,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到的哪里仅仅只是关于环保问题的思考,我们更读出了他对日本国民性的思考以及他对整个人类的人性及命运的思考啊!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更深一层地挖掘文本。故事中,洞的产生是因为什么?
  生:台风吹走了一座庙。
  师:同学们也去过庙吧?一般人们去庙里干什么?
  生:祁福,希望菩萨保佑。
  师:是,不管是外国的庙还是中国的庙,它们都是什么的象征?
  生:真善美的象征,安宁幸福的象征。
  师:是啊,同学们,庙被台风吹走了,真善美被台风刮走了,于是,洞出现了。这个洞,哪里是自然的洞,那分明是人性的漏洞,是社会的漏洞啊!在故事中,受到污染的岂只是环境,更是我们人类的心啊!
  【投影展示】
  庙被吹走了:现代社会人性的丢失,文化的丢失,人们精神家园的贫瘠,内心的“漏洞”的产生……
  师:很沉痛,是不是同学们,在一个洞面前,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卑微、渺小、阴暗、蒙昧以及软弱无力。可是,是不是人类永远就只能这样呢?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在这个阴霾的时刻里,地球的一角真的突然就裂开了,大地变为了一个洞。汶川陷进去了,青川陷进去了,北川陷进去了,都江郾陷进去了,四川陷进去了,中国也陷进去了……但是,在这个让我们家园沦丧,让数十万人失去生命的黑洞面前,我们的人性又有如何的表现呢?请同学们看一个片子。
  【播发汶川地震及救灾影片,五分钟,配乐为成龙的《生死不离》,看完后沉默五秒钟】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生:我看到了一群热爱生命的人,他们顽强地和地震抗争,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
  生:人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但是,人的精神永远不会倒下。
  生:向竭尽全力忘我地抢救灾民的人们致敬。
  生:没有腿的残疾人和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也在为灾民捐款,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生:外国朋友们也在献血,灾难面前,世界各国的人民都成为了朋友。
  师:是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商贾巨富、演员明星、黎民百姓都竭尽全力团结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我看到了我们敬爱的总书记和总理,他们站在灾区第一线。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呢?
  生:我看到了这个政府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四川伤,国之殇,政府以国家名义降半旗为地震死难者致哀。
  生:我看到我们的政府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我们的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生: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勇敢、坚韧,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
  师:同学们,5月12日,人性之光在废墟上闪烁,穿越灾难的夜空,有多少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一场令人痛绝的灾难,无意间让人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和诠释。天灾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抹平了群体的差距,消弭了不同价值观的歧义。猝然一场灾难,让一个争议了数千年的哲学命题有了一个当代性的结论:人之初,性本善!同样是一个洞,但是,我们从中窥见的,乃是人性的光华和人类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最后深情地呼唤“喂——出来”,让善良出来,让智慧出来,让坚韧出来,让仁慈出来,让幸福出来……
  (和学生一起一遍遍地深情朗读“喂——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2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喂──出来
(日)星新一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联想,续写课文。
领会文章主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重点:
重点:领会文章主旨,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学习运用联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分钟)
课引:出示“三废”污染现状图片让学生观察,教师配画外音。
(第一幅画面出现:看,这就是我们城市的一角。第二幅画面出现:瞧,这就是我们的工厂在生产的同时排放出的大量废气。第三幅画面出现:哇,污水如此肆虐。)
这些“三废”就是人类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杰作”,那么,这些“杰作”在若干年后对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报答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的这篇科幻小说——《喂——出来》(板书)(1分钟)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整体感知。上一课时,我们经过预习课文,已经扫清了文字障碍,了解了作家及文体文学常识,并初步感知了课文,现在要求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自主活动)找出文章关键词语,在草稿本上链接故事情节,相互交流(3分钟)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关键词语,在草稿本上链接故事情节”出现后由学生活动(2分钟)——抽生回答(1分钟)——播放画面(1分钟)
小庙倒塌——洞现→ 众人围观——议洞→ 扔小石头——各色人的反映——商人买下——倒入各种废品→填洞→小石飞落——洞满。
教师简述: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板书: 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问题探究:(5分钟)
* 画面操作次序:先播放问题4分钟后由学生合作探究(两人一起讨论)——抢先回答——满4分钟后出示参考答案。
①文章中写了几种人 各有什么表现
年轻人:大声喊叫 记 者:闻风而到
学 者: 胸有成竹 商 人:贪婪目光
②文章围绕什么话题来展开
(环境保护问题。)
③洞比喻什么 洞真的无底吗
(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④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保护环境,善待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3、解读课题:“喂——出来!”题目有什么含义? “喂——出来!”在文章中出现几次?有何作用?(3分钟)
*画面操作次序:先出示问题——由学生先自主探究(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约1分钟)——4人一组合作交流、探究(约1分钟)——抽生回答(约1分钟)——出示参考答案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环境污染亦是如此,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了质变,结果就“出来”了。因此,保护环境应从点滴做起。
“喂——出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年轻人好奇,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第二次——是铆钉工人(板书)工作时,照应前文,提示主题。
板书:铆钉工人,画箭头线。
补充情节:谁能模仿“喂——出来!”的这两次声音。
模仿提示:第一次“喂——出来!”(板书)的声音是“大叫”,表现年轻人好奇的心理。第二次出现时是“奇怪的叫声”表现的是一种恐怖的气氛(2分钟)
拓展延伸,自我感悟(四人小组一起探讨10分钟)
*画面操作次序:出示问题——学生探讨6分钟——选送代表回答4分钟
1、这篇科幻作品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想一想,在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怎样?)
2、故事虚构了这样的一个“无底洞”,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无数这样的“无底洞”,请举出一两个例子。
3、文章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你还能举出人类因为破坏大自然而遭到报复的例子吗?
补充情节:有人说,到处都有垃圾,又不是我一个人丢的,我一个人不丢,环境也干净补了多少。你认为这个想法对吗?为什么?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板书) (四)总结交流、布置作业(3分钟)
环节一:心得交流——用一句话谈自己读了本文后受到的启示(应从多角度的看问题) (4分钟)
*画面操作次序:出示问题——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主动发言——出示参考答案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
② 只有积极治理环境,世界才会真正美丽
③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久
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证是销毁不了的
⑤ 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视
……
环节二:课堂小结——主题:环境保护(3分钟)
*画面操作次序:出示问题——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主动发言——出示参考答案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我们在学习中,不仅可以在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还可以让我们自己探究作品现实的针对性。
总之,文章的主题揭示一个: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的道理。
环节三:课后练兵(3分钟)
1、庙倒洞现时,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办?
2、展开想像,续写这篇科幻小说。
3、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环保资料,待语文活动课上交流。
附:板书 铆
年 钉
轻 工
人 人
保 护 环 境,从 我 做 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