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25 14:29:27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高要期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2019七上·港南期末)臭氧层空洞主要出现在(  )
A.赤道上空 B.极地上空
C.青藏高原上空 D.中纬度的沿海地区
3.(2018·漳州模拟)下列行为中有助于缓解下图漫画所反映环境问题的是(  )
A.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B.提倡节日互送精美纸质贺卡
C.提倡私家车的出行
D.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4.(2018七下·新乡月考)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5.(2019·宜昌)全球气接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大量人工造林
D.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6.(2019七上·农安期末)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减缓这种趋势,适宜的做法有 (  )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②停止使用煤、石油资源
③填海造陆,调节气温 ④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2019七上·龙湖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良好影响的是 (  )
A.砍伐森林 B.修建水库
C.排放二氧化碳 D.排放氯氟化合物
8.(2018七上·顺德月考)“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受(  )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9.(2018八下·东台月考)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胁到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的生存安全,为避免他们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类应(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D.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10.(2018八上·始兴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消极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有(  )
A.人类使用冰箱、冰柜排放的废气导致“臭氧空洞”
B.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
C.燃烧煤炭、石油导致酸雨危害
D.植树造林导致洪涝灾害
11.(2018八上·玉林月考)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2.(2019七上·克东期末)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上升了0.6-0.8℃。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气候为什么会变暖?科学家认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氢气
(2)为减缓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应(  )
A.提倡个人拥有私家车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砍伐森林 D.减缓工业化进程
(3)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写出两点即可)
   
13.(2019·洪江模拟)读地理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出汗了”是指   现象。
(2)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而产生的。
(3)以下哪种不是导致地球“出汗”的原因(  )
A.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
C.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D.过分抽取地下水
(4)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2.【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南极洲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故答案为:B。
【点评】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臭氧空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3.【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据图可知,图中漫画反映了空气污染问题,农民燃烧秸秆肥田、提倡私家车的出行会加剧空气污染,提倡节日互送精美纸质贺卡会造成纸张的浪费,同时森林面积减少,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沉滞及疏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物,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升。故选D。
【分析】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4.【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目所给出的“白色”“蓝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5.【答案】(1)D
(2)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D符合题意。
(2)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是错误做法;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6.【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解: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④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是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②停止使用煤、石油资源③填海造陆,调节气温,是不可取的做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1、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2、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3、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4、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5、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6、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
7、解决好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污染问题。
7.【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解:砍伐森林、排放二氧化碳、排放氯氟化合物都会对大气造成影响,而修建水库能在枯水期蓄水、洪水期蓄水,对气候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故答案为:B
【点评】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1、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2、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3、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4、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5、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6、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
7、解决好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污染问题。
8.【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这就是温室效应,可以说温室效应是人类不良活动的结果。
【点评】“温室效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
9.【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胁到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的生存安全,为避免他们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类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应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10.【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人类使用冰箱、冰柜排放的氯氟化合物导致“臭氧空洞”;砍伐森林会导致全球变暖;燃烧煤炭、石油会导致酸雨危害;植树造林会防止水土流失,不会导致洪涝灾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A图表达的是草地在利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过度放牧现象,而不是反映的气候变化;B图反映的是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森林资源破坏,小鸟失去栖息地,与气候变化无关;C图反映的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无关;D图反映的是由于工业发展,过多的排放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反映的气候变化.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12.【答案】(1)A
(2)B
(3)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湮没;极地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濒临灭亡;(两点即可得分)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故A符合题意。
(2)为减缓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气温继续升高; 而提倡个人拥有私家车、 砍伐森林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 减缓工业化进程也是不恰当的。故B符合题意。
(3)全球变暖会使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湮没;极地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濒临灭亡等。
故答案为:(1)A;(2)B;(3) 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湮没;极地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濒临灭亡。
【点评】(1) 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本题考查为减缓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应采取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全球变暖会产生的后果,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2)二氧化碳
(3)D
(4)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开发推广新能源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南北极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危害全球生态安全。
(2)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产生的。
(3)A中,煤炭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故A错误;B中,砍伐森林会导致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导致全球变暖,故B错误;C中,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C错误;D中,过分抽取地下水,只会导致地面下沉,不会导致全球变暖,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D。
【点评】(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活动,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具体如下:
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气候对工业的影响。在庞大的工业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气温高低的变化、风向及风力的大小、降水的多寡等等,对城镇和建筑业在生产之初的规划设计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③气候对交通的影响。“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是气候影响的最突出结果。现代社会,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快捷而方便,但它们对气候条件的依赖反而更明显了。
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气候息息相关。
1 / 1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高要期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2.(2019七上·港南期末)臭氧层空洞主要出现在(  )
A.赤道上空 B.极地上空
C.青藏高原上空 D.中纬度的沿海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南极洲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故答案为:B。
【点评】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臭氧空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3.(2018·漳州模拟)下列行为中有助于缓解下图漫画所反映环境问题的是(  )
A.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B.提倡节日互送精美纸质贺卡
C.提倡私家车的出行
D.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据图可知,图中漫画反映了空气污染问题,农民燃烧秸秆肥田、提倡私家车的出行会加剧空气污染,提倡节日互送精美纸质贺卡会造成纸张的浪费,同时森林面积减少,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沉滞及疏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物,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升。故选D。
【分析】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4.(2018七下·新乡月考)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目所给出的“白色”“蓝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5.(2019·宜昌)全球气接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大量人工造林
D.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答案】(1)D
(2)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D符合题意。
(2)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是错误做法;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6.(2019七上·农安期末)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减缓这种趋势,适宜的做法有 (  )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②停止使用煤、石油资源
③填海造陆,调节气温 ④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解: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④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是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②停止使用煤、石油资源③填海造陆,调节气温,是不可取的做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1、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2、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3、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4、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5、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6、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
7、解决好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污染问题。
7.(2019七上·龙湖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良好影响的是 (  )
A.砍伐森林 B.修建水库
C.排放二氧化碳 D.排放氯氟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解:砍伐森林、排放二氧化碳、排放氯氟化合物都会对大气造成影响,而修建水库能在枯水期蓄水、洪水期蓄水,对气候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故答案为:B
【点评】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1、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2、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3、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4、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5、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6、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
7、解决好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污染问题。
8.(2018七上·顺德月考)“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受(  )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这就是温室效应,可以说温室效应是人类不良活动的结果。
【点评】“温室效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
9.(2018八下·东台月考)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胁到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的生存安全,为避免他们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类应(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D.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胁到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的生存安全,为避免他们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类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应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10.(2018八上·始兴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消极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有(  )
A.人类使用冰箱、冰柜排放的废气导致“臭氧空洞”
B.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
C.燃烧煤炭、石油导致酸雨危害
D.植树造林导致洪涝灾害
【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人类使用冰箱、冰柜排放的氯氟化合物导致“臭氧空洞”;砍伐森林会导致全球变暖;燃烧煤炭、石油会导致酸雨危害;植树造林会防止水土流失,不会导致洪涝灾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11.(2018八上·玉林月考)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A图表达的是草地在利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过度放牧现象,而不是反映的气候变化;B图反映的是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森林资源破坏,小鸟失去栖息地,与气候变化无关;C图反映的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无关;D图反映的是由于工业发展,过多的排放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反映的气候变化.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二、综合题
12.(2019七上·克东期末)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上升了0.6-0.8℃。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气候为什么会变暖?科学家认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氢气
(2)为减缓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应(  )
A.提倡个人拥有私家车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砍伐森林 D.减缓工业化进程
(3)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A
(2)B
(3)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湮没;极地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濒临灭亡;(两点即可得分)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故A符合题意。
(2)为减缓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气温继续升高; 而提倡个人拥有私家车、 砍伐森林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 减缓工业化进程也是不恰当的。故B符合题意。
(3)全球变暖会使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湮没;极地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濒临灭亡等。
故答案为:(1)A;(2)B;(3) 极地地区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湮没;极地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濒临灭亡。
【点评】(1) 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本题考查为减缓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应采取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全球变暖会产生的后果,理解解答即可。
13.(2019·洪江模拟)读地理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出汗了”是指   现象。
(2)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而产生的。
(3)以下哪种不是导致地球“出汗”的原因(  )
A.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
C.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D.过分抽取地下水
(4)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2)二氧化碳
(3)D
(4)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开发推广新能源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南北极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危害全球生态安全。
(2)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产生的。
(3)A中,煤炭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故A错误;B中,砍伐森林会导致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导致全球变暖,故B错误;C中,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C错误;D中,过分抽取地下水,只会导致地面下沉,不会导致全球变暖,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D。
【点评】(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活动,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具体如下:
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气候对工业的影响。在庞大的工业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气温高低的变化、风向及风力的大小、降水的多寡等等,对城镇和建筑业在生产之初的规划设计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③气候对交通的影响。“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是气候影响的最突出结果。现代社会,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快捷而方便,但它们对气候条件的依赖反而更明显了。
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气候息息相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