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简谱) 六年级上册 第6课 半屏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简谱) 六年级上册 第6课 半屏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28 17: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半屏山》
【教学内容】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两岸情深——半屏山》
【教材分析】
歌曲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歌曲的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是叙述性的,清淡而细腻;第三乐句的旋律略有起伏,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走向犹如半屏山的外,情绪显得内在、深沉;第四乐句一开始即向上大跳,随后基本保持平稳,感情真挚而激动,乐句结束在调式的宫音上,直到结束句时调式的主音才呈现,使歌曲稳定中结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唱、律动、演唱、小组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中探究歌曲的音乐要素。
3.知识与技能:能分辨歌曲乐句,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闽方言演唱1段,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教学难点】
唱准一字多音,后十六分休止符、切分音装饰音等难点乐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两首民歌,把学生带入民歌氛围。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音乐风格。
3、感受歌曲,出示课题
(一)聆听歌曲旋律
1.初听歌曲旋律,听辨乐句。
2.跟唱歌曲旋律,画旋律线条。
3.画图形谱深入感受音乐。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达尔克罗兹律动体验、图形谱等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并增强音乐的旋律记忆。
(二)了解民歌,出示课题
1.分析歌曲旋律出现的音。
2.简单了解民歌调式。
3.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线条,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对民歌一知半解,简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并采用科尔文手势、画线条充分感受民歌旋律的音高及音乐情绪。
四、学唱歌曲
(一)初听歌曲
1.初听歌曲,轻声随音乐哼唱歌词,理解歌词情感。
2. 说说歌曲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跟唱感受音乐情绪、理解歌词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有感情的歌唱。
(二)朗读歌词
1.第一段请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2、第二段请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3、第三段全体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为有感情演唱做好铺垫。
(三)难点解决
1.解决一字多音。
可爱的 祖 国 大 好 河 山
2.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3.休止符“”的地方,提示学生此处不是换气的地方,要注意休止时声断而气息不可断。
4.随琴练唱歌曲,教师适时纠正。
5.情感处理,跟琴完整演唱。
6.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难点乐句帮助学生快速唱准唱好歌曲。
五、拓展延伸
1.欣赏闽方言《半屏山》。
2.学唱闽方言《半屏山》第1段。
3.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唱闽方言《半屏山》,更深刻感受民歌的风格魅力,体验民歌;通过多种演唱形式表演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六、小结
1.学生谈谈课堂收获。
2.师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反思课堂所学,加深课堂教学教育。
7、教学反思
《半屏山》是六年级新教材中的一首歌唱曲目,歌曲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歌曲的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虽然只有四个乐句,但歌词较长共3段,旋律有难点地方,一节课要把歌曲完整唱好唱准确不容易,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歌曲进行详略划分,有效学习。主要从感受与体验等音乐要素,演唱歌曲关注音准,节奏、吐字与表现等方面开展。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感受歌曲旋律,激发学生歌唱情感的表现。通过解决重难点,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把握的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