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8 16:37:31

文档简介

语文答案
1.C 【解析】“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而不是“高水准的歌词”。
2.C 【解析】A无中生有。是我国艺术歌曲受到戏曲的影响,才产生了“戏曲风格”。B判断错误。 主体部分呈“并列式”结构。D条件不充分。即使再修改,它也只能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相似,然而因“歌词”不是“古典诗词”,将永远达不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3.B 【解析】根据中国艺术歌曲的定义,被唱的歌词应该是中国古典诗词,而《诫子书》不是古典诗词。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以及分析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②材料二侧重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意境上,“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②伴奏上,“力度增强”“情绪爆发”与“声音延长的方式”形成对比变化,突出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③演唱表现方式上,“留白”突出了中国诗词“含蓄、内敛”的审美特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A 【解析】B项,“体现他对老晋审美眼光的信任”分析不当,应是老景对门匾内容选什么并不在意;C项,“最适合”分析错误,哪个最适合,文中并没有关结论;D项,“不能责怪”错,后面有责怪的话语。
7.B 【解析】“憨厚”分析不当。
8. ①老晋认真权衡两幅字,本以为是在权衡寓意,却是在想着如何省工省力,他令人发笑的行为,引人深思。②老晋表面附和客人的话有深意,不俗,心里却有自己的盘算,他的精于算计和有些“狡诈”的内心 ,使人物呈现出滑稽的特点。③面对老景的责问,老晋先是推卸责任,待老景接受建议后又附和邀功,让人忍俊不禁。(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9.
观点一:我认为小说主题是“批判文化缺失”。①老景富裕后盖房制匾,但只是简单模仿,房子的盖法和匾额内容,都显出“胸无点墨”。②老景责怪老晋私自改了匾,说明老景缺乏对文化创意的追求。③老晋虽然雕了一辈子门匾,但他对门匾负载的文化并不关心。
观点二:我认为小说主题是“批判高雅文化游离于世俗生活”。①客人认为“一日三秋”有深意,不俗,但老晋和老景并不理解。②老晋建房只是图个吉利,匾额应为大众所理解,换成了“一日三秋”反而带来了麻烦。
(亮明观点2分,分析理由每点2分,答出两点理由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0.D 【解析】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11.C 【解析】“文中指前者”错,应为“后者”。
12.C 【解析】“皇甫晖”是在赵匡胤攻打滁州城之前进城的,时间顺序错误。
13.
(1)皇甫晖等在山下列阵,正和前锋作战时,赵匡胤带兵从山后出来,皇甫晖等大惊,逃跑进入滁州。(“陈”,“出山后”状语后置,“走”,各1分,句意1分)
(2)世宗认为淮南之地一半已经归属于周所有,诸将的捷报每天都不断地送来,想要得到所有江北的土地,不肯答应罢兵。(“以”“日”和“尽得”各1分,句意1分)
14.①敌众我寡,不想让敌军发现自己兵力;②想要等敌军进攻时再出战打败他们。(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庚子,世宗下诏亲征淮南。李觳攻打寿州,很久攻不下来。南唐刘彦贞带兵支援,率数百艘战舰开往正阳。李觳担心,退保正阳。世宗到达陈州,立刻派李重进带兵赶往淮上。刘彦贞向来骄贵,没有什么才能,不会打仗,在历次藩镇任上肆意贪污,积累了巨亿资财,用来贿赂权贵,因此魏岑等人争相称赞,所以周军入侵,唐主第一个就想起来用他了。刘彦贞听说李觳后退,大喜,带兵直抵正阳,旌旗辎重绵延数百里。李重进渡过淮河,在正阳东迎战刘彦贞,大破刘军,斩杀刘彦贞。世宗到达永宁镇,对侍臣说:“听说寿州解围,农民大多回村落去了,如今听说大军到了,必定再次入城。可怜他们聚到城中就会饿死,还是应该先派人存问安抚,让他们各安其业。”唐兵万余人在淮河边系船停泊,在涂山下扎营。庚申,世宗命赵匡胤攻打他们。赵匡胤派出百余骑兵靠近他们的营地然后假装逃走,引唐兵来追,事先则设下了伏兵,在涡口大败唐兵,斩杀都监何延锡等人,夺得战舰五十余艘。二月戊辰,世宗命赵匡胤兼程往袭清流关。皇甫晖等在山下列阵,正和前锋作战时,赵匡胤带兵从山后出来,皇甫晖等大惊,逃跑进入滁州。赵匡胤骑马指挥士兵渡河,直抵城下。皇甫晖说:“人各为其主,希望你可以让我排成阵列再战。”赵匡胤笑着答应了。皇甫晖整好军队率众而出,赵匡胤抓住马颈突然驰入军阵,大喊道:“我只要取皇甫晖,别人不是我的对手。”手持剑击中皇甫晖的头部,生擒了他,于是滁州平定。唐主派李德明、孙晟来见世宗,提出自己去除帝号,割让六州之地给后周,每年还送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世宗认为淮南之地一半已经归属于周所有,诸将的捷报每天都不断地送来,想要得到所有江北的土地,不肯答应罢兵。唐齐王李景达率领二万兵从瓜步渡江,在离六合二十余里的地方设置栅栏防守,不再前进。后周诸将想要出战,赵匡胤说:“敌人设栅自固是害怕我们。如今我们的军队不满二千,如果出击,敌军就会发现我们真正的军力;不如等他们来进攻的时候再出战,一定能够打败他们!”过了几天,唐军出兵往六合,赵匡胤带兵奋力出击,大破唐军,杀获将近五千人,南唐军剩下的万余人逃跑渡江,为了争船又淹死了很多,这样一来,南唐的精兵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15.C 【解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错,没有使用“夸张”手法。
16.①“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许多诗人正是因为抱负不得施展,有了坎坷的生活际遇,才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②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的出现,都是“天意”,是时代的产物。③人民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充满喜爱和期待。④经典的作品往往可以经受时间和空间的检验,经久不衰,广为流传。(每点3分,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7、(1)余虽好修姱以革几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海上轻鸥何处寻?烟波万里信浮沉(陆游《鸥》)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李白《古风·摇裔双白鸥》)
18.C 【解析】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漂泊不定:比喻东奔西走,生活不安定。根据原文意思,生活艰难才很难保持衣饰整洁,故用“颠沛流离”。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根据原文意思,在影视剧制作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要去偷工减料,只是态度不认真不负责任,偷工减料的后果并非单单滤镜可以拯救。故用“粗制滥造”。欲盖弥彰: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根据文本意思,用滤镜是为了遮掩一些不精致的地方,但过度使用滤镜适得其反,故用“欲盖弥彰”。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根据前一句可知滤镜使用只是次要作用,主次已经分明,故用“喧宾夺主”。
19.B 【解析】文段第一句说的是美颜滤镜的好处,第二句说其有负面效果,两句应为转折关系,故用“然而”;“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之间应为递进关系,“和”为并列关系,故用“乃至”;“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是条件复句中的结果句,但前半句并非产生这一结果的条件,搭配不当。
20.①不能用美颜滤镜单纯追求画面的精致感;②不能依赖美颜滤镜来拯救作品的低劣质量;③不能把滤镜这个辅助工作当作主要工作。(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不是否定句不得分)
21. D 此处主语应该是“含服片”,按照常理是先溶化,然后刺激口腔和咽部,排除BC。
比较AD,前面主语是“普通的含服片”,前后主语需要保持一致,A项的后面主语变成“口腔和咽部”,偷换主语,排除A。故选D
22. ①含服的方式有两种 ②舌下含服是为了“快” ③又能争取治疗时间
第一处,后面讲“一种是含在舌上的任何位置,一种是把药片含在舌下”,指两种服用方式,此处是总说含服方式有两种。
第二处,此处讲的是第二种含服方式,根据后面“舌下含服可使药物直接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吸收”“直接通过血管壁被迅速且完全吸收”,抓住“直接”“迅速”“完全”等分析,这种含服方式是为了“快”。
第三处,“这样”代指的是“舌下含服”的方式,前面讲这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一般仅用于急救”。此处应该是讲这种含服方式的好处,适用于急救,也就是可以争取救治的时间。
【答案】例文:
金鳞岂是池中物
感喟于小林的漫画:一只鱼勇敢地放弃了自己的“舒适区”,腾空一跃进入任其遨游的浩瀚海洋!是啊!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的放弃!——因为它深知:金鳞岂是池中物,只有勇于挑战,放弃自己的舒适区,才有际会风云破空化龙直上九霄!
掩卷沉思,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选择了“躺平”与“佛系”,于“舒适圈”——池中,悠哉,游哉。岂知,长此以往,勇气,那“鱼跃龙门”的勇气,会一天天的消弭,又怎能有金鳞化龙那决定“质”的腾跃?河大校长在毕业季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们谆谆教诲:累了,偶尔“躺平”一下是可以的,可不能总躺平呀,躺平了初一,躺平不了十五!犹记张载那穿越千年的声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辈当担此重任,胸怀天下!
由此,我想到了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其父见识浅薄,求其小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么一个用现代话来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活生生让名缰利索束住手脚,选择舒适,在名利场中深陷,不能自拔,最终泯然众人,岂不可悲可叹!
耳畔响起那振聋发聩的声音: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我们又怎能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奋进的勇气?
君不见,李白于宫廷中“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在令人艳羡的“舒适圈”中,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不卑躬屈膝,自然就勇敢地选择放弃锦衣玉食,而于“池中”一跃,步入诗国,纵情山水,用如椽大笔灵动大唐的山水,“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于清风明月中飒踏归来,成为大唐星空中最亮的那颗!倘若李白在肉池酒林,温柔富贵乡中涤尽那三分剑气,怕是大唐的星空也因之黯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极大的丰富了,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晃晕了国人的眼,有些人就不愿去奋斗与拼搏了,岂知,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幸福它也不会光顾那些选择躺平的人,只有勇敢地对过去的那个颓废的自我宣战,才能锻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一个人如此,我们的社会亦如是,只有勇于自我革命,加大反腐力度,刀刃向内,方能枯骨生肌,让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一个伟大民族,之所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她知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时刻懂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只有勇敢地放弃自己的舒适区,才会有“鱼跃龙门”的壮举,成就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永葆青春的中国!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我们先看漫画中事物之“表现”,漫画一侧是一个鱼缸,另一侧是腾起波浪的水域——江、河、湖、海,这是能任人自由游弋的广阔的水域,也是更加危险的空间。鱼缸中一条鱼奋力跳出鱼缸,跳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接受更加残酷的挑战。漫画下面是一行字——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地放弃。我们再追问漫画事物之“表现性”,鱼缸象征安逸舒适衣食无忧的生活,腾起大波大浪的江河湖海则象征大的挑战,鱼儿跳出鱼缸,跳入大海,则表示勇敢地放弃安逸生活,主动寻求生活的挑战。漫画下方的文字“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的放弃”,意思为勇敢的放弃安逸和舒适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处在安逸之中的人,不放弃安逸的生活肯定不会成功,“某些”“常常”修饰语使表达更加严密,一次勇敢的放弃,不一定会成功,没有“勇敢的放弃”则一定不会成功。
写作时,应当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放弃舒适”进行思考,如:放弃舒适安逸,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更大的挑战,但也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天地,会有更大的成功;但,如果一味地享受舒适安逸,只能平庸终老。
立意:
1.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才会离成功更近。2.放弃舒适,挑战自我 3.跳出舒适区,才能有更大的成就。保定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
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
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
(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材料二:
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
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
(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
B.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
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
D.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
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
C.《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
D.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3分)
A.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
B.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
C.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
D.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4.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贩卖古董赚了钱,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三进三出的院落。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老景闻知延津塔铺的木匠老范,当年买了一棵两百多年的大枣树,还剩一块树心留在家里,便到老范家查看;一看这树心不俗,有年头,又坚硬似铁,便花了二百块钱,从老范手里,买走了这块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景把老晋请到家,让老晋查看这块树心。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
“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此时老景家还没搬进来,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问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都有稠字,笔画数目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
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者,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宅,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
“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既然老景说过让他做主,他便直接雕了一个“一日三秋”。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
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景赚钱后,买地盖房,选最好的木头做门匾,反映出一个“暴发户”的心理。
B.老景将决定门匾上的字雕什么的权利交给老晋,体现他对老晋审美眼光的信任。
C.“一日三秋”比“荣华富贵”“吉祥如意”高雅有深意,最适合来做门匾内容。
D.老景“哭笑不得”是因为将门匾决定权交给老晋,致使自己不能责怪他而尴尬。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开头交代故事的起因,后面主要通过对话、心理等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用手指扣了扣树心”,“翻来覆去察看”的动作表现出老晋认真、憨厚的性格。
C.小说叙述从容自然,讲述故事不疾不徐;小说语言简洁直白,富有生活气息,在家常的书写中,呈现生活的丰富生动。
D.小说围绕制作门匾展开情节,通过不同人对门匾内容的认知,表现世俗生活所包含的哲理,对生活作出了多元思考。
8.小说不经意间流露的冷幽默,可以达到让人回味无穷的效果。请结合老晋的言行、心理加以分析。(4分)
9.关于本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批判文化缺失”,有人则认为是“批判高雅文化游离于世俗生活”,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显德三年,正月,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觳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以战舰数百艘趣正阳。李觳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刘彦贞素骄贵,无才略,不习兵,所历藩镇,专为贪暴,积财巨亿,以赂权要,由是魏岑等争誉之,故周师至,唐主首用之。闻李觳退,喜,引兵直抵正阳,旌旗辎重数百里。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唐兵万余人维舟于淮,营于涂山之下。庚申,帝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之,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斩其都监何延锡等,夺战舰五十余艘。二月,戊辰,上命太祖皇帝倍道袭清流关。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太祖皇帝跃马麾兵涉水,直抵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容成列而战。”太祖皇帝笑而许之。晖整众而出,太祖皇帝拥马颈突陈而入,大呼曰:“吾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手剑击晖,中脑,生擒之,遂克滁州。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上,请去帝号,割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周世宗征伐淮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B.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C.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D.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藩镇,是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
B.辎重,是指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C.六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六州泛指其中六州;亦指六个州郡。文中指前者。
D.岁输,指每年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贡赋,多为粮米、金帛等重要物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世宗率兵攻打淮南,派李觳攻打寿州,久攻不下时,南唐援兵又至,周世宗派李重进带兵渡过淮河在正阳东大破刘军。
B.为了打败南唐敌军,赵匡胤巧设妙计,引诱敌兵来追,然后再用伏兵,在涡口大败敌兵,斩杀敌将,夺得战舰。
C.赵匡胤率兵进攻滁州,皇甫晖撤入城中,希望排成阵列再战,赵匡胤笑着同意,待其出城后,拥马冲入敌阵,生擒皇甫晖。
D.唐军出兵赶往六合,赵匡胤带兵出击,大破唐军,杀敌接近五千,剩下的万余人逃跑渡江,为争船又淹死很多,南唐精兵消耗殆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
(2)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
14.诸将想攻打南唐齐王李景达,太祖皇帝赵匡胤却不同意,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①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②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注]①逋(bū)客:隐居或无官失意的人。②供:供奉,即传诵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四句客观地叙述了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生逢乱世、仕途多艰、到处流离的生活状况。
B.五六句以极精练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一“恨”,一“悲”,着力表现二人抱负不得实现的痛苦心情。
C.七八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李杜诗歌成就及其影响,表达了对两位诗人的仰慕之情。
D.全诗读其诗,思其人,感其遇,既感叹、同情李杜二人人生境遇,又庆幸他们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
16.有人认为本诗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2)在《陈情表》中,李密通过“ , ”这两句向晋武帝表明了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3)《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于是“鸥”的意象便引入诗歌之中,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更新,美颜滤镜成为影视剧调节色调、提升画面呈现效果的“利器”。于是,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部分创作者想以厚重滤镜和夸张美颜追求画面的精致质感,却使演员妆容没有皱纹、斑点、毛孔,甚至连面部微表情也不见了,使观众看不到其表演的情绪和层次。有的作品中,服装干净整洁,即使经历 ▲ 也一尘不染,看不到生活的痕迹,画面失真,让观众产生“跳戏”之感。还有的创作者把过度美颜和厚重滤镜当成拯救其低劣艺术质量的“捷径”。所谓前期 ▲ ,后期滤镜来救,结果反而 ▲ ,更增加了几分虚假感。
从本质上看,使用滤镜只是一项辅助工作,不可 ▲ 。创作者在学习应用高科技时,需在善用和滥用之间把握好尺度。一切为作品的艺术质量服务,为形成正向审美导向服务。唯有如此,影视剧才能呈现出更加充沛丰盈、富有生机的景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颠沛流离 偷工减料 欲盖弥彰 鹊巢鸠占
B.漂泊不定 偷工减料 瞒天过海 鹊巢鸠占
C.颠沛流离 粗制滥造 欲盖弥彰 喧宾夺主
D.漂泊不定 粗制滥造 瞒天过海 喧宾夺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出来。
B.然而,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乃至过度使用,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出来。
C.于是,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乃至过度使用,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
D.然而,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
20.请结合文本内容,给过度使用美颜滤镜的创作者提出三点建议,要求使用否定句,表达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20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含服片,即需要含着吃的药片。① ,一种是含在舌上的任何位置,一种是把药片含在舌下。普通的含服片是为了“慢”,主要针对的是咽部和口腔局部的炎症病灶,一般应含在舌面上、牙齿和面颊之间或患处附近,( ),让药物发挥消炎、镇痛等作用。② 舌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舌下含服可使药物直接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吸收入全身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能让药物直接通过血管壁被迅速且完全吸收,不会被肝脏代谢损耗。舌下含服持续时间较口服用药短,所以一般仅用于急救,即病情发作去医院治疗前。这样既可救治患者,减轻病痛,③ 。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唾液溶化后,口腔和咽部被慢慢刺激
B. 口腔和咽部被慢慢刺激后,经唾液溶化
C. 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后,经唾液溶化
D. 经唾液溶化后,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地放弃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