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天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9 08:2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窗》
学情分析:
《天窗》写的是茅盾30年代的农村生活,那装一块玻璃的天窗刚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而且这篇课文内容含蓄,许多情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
2.发挥想象,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段话。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你觉得它是什么?(出示图形)
生:鱼缸、黑板、桌子……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有一个小孩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望着这个小方框,这小小的天窗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也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写的一篇散文《天窗》,(板书:26天窗)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
3.师:什么是天窗?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指名生说天窗的样子。
2.师出示图画。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过渡:小小的天窗对于乡下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能否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出示句子)
师:
1.正音:出示“藉”,这是本课的生字,它在这里读什么?它有一个读音读“ji”我们会在后面学到。
2.指导写:它怎么写呢?(上半部是草字头,下半部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耒”,右边是“昔”。记住这个字的写法了吗?那就让我们拿出右手食指,一起屏气凝神认真地写一写吧。)
3.“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4.师:你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安慰呢?对于乡下孩子来他们的慰藉是什么呢?生:天窗。
(二).比较句子。
1.师出示: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师:这两个句子哪里不同?
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师:(变色突出“唯一”)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的,只有一个,绝无仅有的)
2.师: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找一找,画一画。
3.师: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2次
师: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生:在阵雨来的时候,还有晚上。
(三)在阵雨来的时候
1.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夏天阵雨来了时,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把我们关在黑黑的地洞似的屋里,你的心情会怎样?(无奈、失望、不开心)
2.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我们透过这扇天窗能看见什么呢?
生1: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生2: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师:(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生2:打雷声,闪电声,下雨声……
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
生:屋顶会怎样?广告牌会怎样?电线杆怎么样?大树会怎样?……
师:小小的天窗使我们的想象活跃起来,此时,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生:变得高兴。
师:同学们,有了想象,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板书:想象)有了想象,这时候(出示,生接读)——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四)夏天的夜晚
过渡:在雨天里,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它使孩子们的想象活跃起来。那么在晚上,当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透过天窗,(出示句子)当他们看到星星、云彩、黑影的时候,他们又想到了什么呢? 2.填空,指名汇报: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恶霸似的猫头鹰。
1.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
(比喻、排比)
2.你从哪里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排比?“也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大概”的意思。是“猜测”,表示不是很肯定。作者用这个词出自己想象到的内容。)
过渡:作者把这段话写得这么美,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3.指导背诵。
①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配乐)。
②指名读:谁来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③齐读:同学们能不能读得更好?
④去内容读:老师把括号里的内容去掉,大家能读出来吗?我们来试试。
过渡:同学们再想想,那“一条黑影”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指名说)
师: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真是神奇呀!它会使(课件出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怪不得文中说——(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三、拓展练笔
过渡:同学们,想象力是神奇的翅膀,乡下的孩子看到了窗外的景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在这样的夜中,茅盾先生从 “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同学们,如果你们也是乡下的孩子,被关在这样地洞似的屋子中,你又可能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比如说:我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片树叶,也许是猫头鹰发现了一只田鼠,呼的一下从树上扑下去,锋利的爪子抓住了小田鼠,还也许是什么在做什么?又也许是什么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练习。
1.多媒体出示: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
2.学生练笔
3.点评练笔(好中差三篇)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让我们再有滋有味读课题。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天窗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首先确定好教学目标:1. 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2.发挥想象,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段话。教学重点是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教学难点是发挥想象,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段话。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想象”进行教学:
1.在导入课文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由想象这可能是什么?初步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
2.在教学阵雨来时,通过下雨音乐图片等启发学生想象并描述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的扫荡世界?通过老师引导:屋顶会怎样?大树会怎样?电线杆会怎样?广告牌会怎样……使学生的想象活跃起来,也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小小的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活跃起来,让学生明白有了想象,可以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有了想象,在阵雨来的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含义。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天窗》的喜爱之情。
  3.在指导学生背诵第七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配乐朗诵课文边想象孩子们在夏天夜晚被父母逼着上床休息透过天窗想象到的画面,这样学生很快再次就理解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也理解了这小小的一块空白是神奇的,更明白了文中重点句子“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含义。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天窗》的喜爱之情。
4.在拓展练笔:发挥想象,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段话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们也是乡下的孩子,被关在这样地洞似的屋子中,你发现天窗的玻璃上有一块东西,它可能会是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想象,很快便完成小练笔。
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他们就会有许多奇特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对于本文来说,透过天窗的想象是不受任何约束的,那种神奇的想象是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快乐的,所以我很细心地听着他们的各种奇妙的想法,并给予他们肯定,孩子们心灵之窗瞬间被打开,被肯定,这样更调动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
整个课堂看来,我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引导学生看音乐图片,看完被暴风雨肆虐的房
天 窗
夜晚
阵雨时
想 象
慰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