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苏州模拟)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 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不符合题意;
B. 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没有什么正义可言,完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符合题意;
D. 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解答时,需要学生平时的理解识记,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2.(2019九上·环县期末)这场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中途岛海战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2019九上·宿城月考)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C.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 D.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不符合题意;
B.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不符合题意;
C. 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识记。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一定要牢记。
4.(2019九上·景县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为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不符合题意;
B.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不符合题意;
C.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看出,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注意但是这类的转折,重点在后面,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5.(2019九上·杭锦旗期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
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1862年,美国废除黑奴封建身份制度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时,提出富国强兵的政策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由此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故C正确。ABD都是历史现象,故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历史观点和历史史实。
6.(2019八上·泰安期中)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战前欧洲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体,符合题意;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表述错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意大利在战前是同盟国的一员,战争爆发后,成为协约国的一员,符合题意;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符合题意;因此,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亦可利用排除法作答。
7.(2019·株洲)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 )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15亿 3000多万 3300多亿美元
A.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统计数据是在说明一战的影响的,一战持续的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卷入人口多,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A、B、D三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出来。
故答案为:C。
【点评】做此类题,一定要结合题干所给材料去答题,如本题,它是要求学生答出一战的消极影响的。
8.(2019·广安)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
C.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D.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是在1999年底,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选项属于一战的影响,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战的影响,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2019·滨州)以下是徐杰同学搜集到的四幅欧洲历史地图,请你帮他辨认一下,哪一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图?(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协约国占领莱茵河左岸”和“莱茵非军事区”可判断出是一战后的欧洲形势图,A选项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判断出这是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形势图,B选项排除。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法兰西帝国”、“大陆政策”可以判断出这是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欧洲形势图,C选项排除。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分别形成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战过程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读图、试图及知识运用能力。
10.(2019·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属于同盟国,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属于协约国,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准确把握。
11.(2019·河池)“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
C.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种族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 ”“ 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可以看出,这场 “大屠杀”是为了争夺霸权 ,因为分赃不均才引发的,即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紧扣题干信息来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对此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
12.(2019·天水)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战的准确把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3.(2019·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厮杀,战争场面异常惨烈,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
A.俄国与奥匈帝国 B.法国与德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凡尔登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军全线的枢纽。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有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B项法国与德国是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
14.(2019·湘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的战争”,其依据是( )
A.世界各国均被卷入战争 B.交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C.交战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 D.最终战胜国未能获取利益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所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的战争”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2019·深圳模拟)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军备竞赛 B.帝国主义之间建立军事同盟
C.意大利参加协约国参战 D.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一战前因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政治地位,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一站爆发的时,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放弃盟友加入敌国一方,参加到协约国作战。
C项意大利参加协约国参战最能反映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重点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内容与影响。
二、非选择题
16.(2019九下·江都月考)一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复杂的地区,素有“火药桶”之称。在这里,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纠纷、政治分歧等棘手的问题既相互影响,盘根错节,又大有水火不容之势。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一战前,巴尔干半岛一直动荡不安,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美国参战真相】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美国总统威尔逊
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3)【拒绝战争,珍爱和平】一战主战场在欧洲,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先后卷入。据统计,先后共有6500万人参战,其中死亡800万人,伤者21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我们呼吁:不要让战争悲剧重演,拒绝战争,珍爱和平。为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主要原因:大国干涉该地区。
(2)目的:为了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据【火星四溅的巴尔干】的内容据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巴尔干半岛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一战前,巴尔干半岛一直动荡不安,其最主要原因是大国干涉该地区。(2)据“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可知,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为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我们应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1)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主要原因:大国干涉该地区。(2)目的:为了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点评】此题难易程度普通,材料中可以分析出答案,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17.(2019九下·鹤山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 32% 13% 10% 23%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材料一中的表格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德国挑战英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德国挑战英国的底气何来?
(3)德国与哪些国家组成同盟国集团向英国发起挑战?这种挑战演变成什么战争?战争结果如何?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教训?
【答案】(1)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德国挑战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能够挑战英国是因为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
(3)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这种挑战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失败(或同盟国失败)告终;教训: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英国和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把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到海外的殖民地上,也不愿意更新设备和技术,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所以德国敢向英国挑衅。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不断扩军备战,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标志着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殖民地,由此推断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教训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故答案为:(1)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德国挑战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能够挑战英国是因为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3)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这种挑战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失败(或同盟国失败)告终;教训: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点评】此题目考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问题指向性较强,从第三问可以知道材料与一战背景相关。再有材料一的数字可以看出各列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二也可以知道德国想要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意图。
18.(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与一战的关系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2)凡尔登战役。
(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早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立即借题发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借机挑起了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为一粒“火星”,点燃了一战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初,德军进攻法国要塞凡尔登,想把它变成“辗碎法军的磨盘”。德军进行了异常猛烈的进攻。法军面临困境,顽强抵抗,最终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在秋季开始反攻。到12月,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这次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内机”。所以“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为了各自的利益,以英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协约,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同盟。这是两个相互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因此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一定要珍爱和平,尽可能远离战争等。
故答案为:(1)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2) 凡尔登战役;(3)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4)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了解一战的导火线,还有相关的重要的战役,在整场大战中显得尤为重要,本题难度大,结合教材与题干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1 /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苏州模拟)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2.(2019九上·环县期末)这场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中途岛海战
3.(2019九上·宿城月考)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C.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 D.萨拉热窝事件
4.(2019九上·景县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为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5.(2019九上·杭锦旗期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
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1862年,美国废除黑奴封建身份制度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时,提出富国强兵的政策
6.(2019八上·泰安期中)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9·株洲)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 )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15亿 3000多万 3300多亿美元
A.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8.(2019·广安)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
C.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D.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
9.(2019·滨州)以下是徐杰同学搜集到的四幅欧洲历史地图,请你帮他辨认一下,哪一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图?( )
A.
B.
C.
D.
10.(2019·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11.(2019·河池)“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
C.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种族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12.(2019·天水)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3.(2019·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厮杀,战争场面异常惨烈,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
A.俄国与奥匈帝国 B.法国与德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14.(2019·湘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的战争”,其依据是( )
A.世界各国均被卷入战争 B.交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C.交战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 D.最终战胜国未能获取利益
15.(2019·深圳模拟)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军备竞赛 B.帝国主义之间建立军事同盟
C.意大利参加协约国参战 D.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
二、非选择题
16.(2019九下·江都月考)一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复杂的地区,素有“火药桶”之称。在这里,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纠纷、政治分歧等棘手的问题既相互影响,盘根错节,又大有水火不容之势。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一战前,巴尔干半岛一直动荡不安,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美国参战真相】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美国总统威尔逊
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3)【拒绝战争,珍爱和平】一战主战场在欧洲,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先后卷入。据统计,先后共有6500万人参战,其中死亡800万人,伤者21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我们呼吁:不要让战争悲剧重演,拒绝战争,珍爱和平。为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7.(2019九下·鹤山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 32% 13% 10% 23%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材料一中的表格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德国挑战英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德国挑战英国的底气何来?
(3)德国与哪些国家组成同盟国集团向英国发起挑战?这种挑战演变成什么战争?战争结果如何?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教训?
18.(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与一战的关系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 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不符合题意;
B. 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没有什么正义可言,完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符合题意;
D. 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解答时,需要学生平时的理解识记,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2.【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不符合题意;
B.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不符合题意;
C. 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识记。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一定要牢记。
4.【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不符合题意;
B.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不符合题意;
C.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看出,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注意但是这类的转折,重点在后面,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由此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故C正确。ABD都是历史现象,故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历史观点和历史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战前欧洲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体,符合题意;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表述错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意大利在战前是同盟国的一员,战争爆发后,成为协约国的一员,符合题意;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符合题意;因此,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亦可利用排除法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统计数据是在说明一战的影响的,一战持续的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卷入人口多,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A、B、D三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出来。
故答案为:C。
【点评】做此类题,一定要结合题干所给材料去答题,如本题,它是要求学生答出一战的消极影响的。
8.【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是在1999年底,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选项属于一战的影响,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战的影响,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协约国占领莱茵河左岸”和“莱茵非军事区”可判断出是一战后的欧洲形势图,A选项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判断出这是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形势图,B选项排除。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法兰西帝国”、“大陆政策”可以判断出这是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欧洲形势图,C选项排除。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分别形成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战过程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读图、试图及知识运用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属于同盟国,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属于协约国,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准确把握。
1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 ”“ 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可以看出,这场 “大屠杀”是为了争夺霸权 ,因为分赃不均才引发的,即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紧扣题干信息来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对此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
1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战的准确把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凡尔登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军全线的枢纽。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有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B项法国与德国是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所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的战争”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一战前因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政治地位,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一站爆发的时,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放弃盟友加入敌国一方,参加到协约国作战。
C项意大利参加协约国参战最能反映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重点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内容与影响。
16.【答案】(1)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主要原因:大国干涉该地区。
(2)目的:为了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据【火星四溅的巴尔干】的内容据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巴尔干半岛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一战前,巴尔干半岛一直动荡不安,其最主要原因是大国干涉该地区。(2)据“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可知,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为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我们应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1)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主要原因:大国干涉该地区。(2)目的:为了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点评】此题难易程度普通,材料中可以分析出答案,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17.【答案】(1)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德国挑战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能够挑战英国是因为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
(3)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这种挑战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失败(或同盟国失败)告终;教训: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英国和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把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到海外的殖民地上,也不愿意更新设备和技术,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所以德国敢向英国挑衅。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不断扩军备战,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标志着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殖民地,由此推断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教训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故答案为:(1)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德国挑战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能够挑战英国是因为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3)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这种挑战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失败(或同盟国失败)告终;教训: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点评】此题目考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问题指向性较强,从第三问可以知道材料与一战背景相关。再有材料一的数字可以看出各列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二也可以知道德国想要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意图。
18.【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2)凡尔登战役。
(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早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立即借题发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借机挑起了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为一粒“火星”,点燃了一战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初,德军进攻法国要塞凡尔登,想把它变成“辗碎法军的磨盘”。德军进行了异常猛烈的进攻。法军面临困境,顽强抵抗,最终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在秋季开始反攻。到12月,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这次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内机”。所以“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为了各自的利益,以英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协约,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同盟。这是两个相互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因此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一定要珍爱和平,尽可能远离战争等。
故答案为:(1)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2) 凡尔登战役;(3)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4)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了解一战的导火线,还有相关的重要的战役,在整场大战中显得尤为重要,本题难度大,结合教材与题干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