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土壤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土壤 (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8 19: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热点解读〗
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较高。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治理和修复等知识点上,试题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试题材料多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考察,综合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土壤的养护和改良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土壤,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根据历年考纲和考情分析,复习时,要注意土壤的物质组成、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要多方位、多角度关注对不同类型土壤的研究分析,如对黑土、红壤等具体土壤类型的了解;并针对土壤退化问题问题,找到合理的土壤养护和修复措施。
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剖面(1)土壤的物质组成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土壤剖面构造
Ⅰ、自然土壤剖面主要土层及特点
主要土层 土层特点 图示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基岩层 坚硬的岩石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主要土层 特点 图示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Ⅰ、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Ⅱ、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Ⅲ、气候:
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Ⅳ、地貌:
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Ⅴ、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Ⅵ、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六种。
(1)轮作换茬。
(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
(3)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
(4)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
(5)科学施肥。
(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耐盐碱作物。
土壤保护的主要措施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
3)增施有机肥;
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活动层,是指覆盖于多年冻土冻结层之上的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研究表明,泛北极地区积雪对冻土活动层厚度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即积雪一方面会增加其厚度,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其厚度。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退化,其封存的有机碳被释放出来,旱生植物增加。下图示意2017年泛北极地区冻土活动层的厚度空间分布,其纬度地带性差异明显。
(1)描述2017年泛北极地区冻土活动层厚度的空间
分布特征。(6分)
(2)泛北极地区积雪对冻土活动层厚度的影响具
有双面性,对其原因进行合理解释。(8分)
(3)从土壤和气候角度,说明冻土退化导致北极
地区旱生植物增加的原因。(6分)
(1)描述2017年泛北极地区冻土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解析:读图例可知,冻土活动层大于150cm的地区分布在北纬50度附近,向极地冻土活动层厚度依次变为100—150cm,50—100cm和0—50cm。总体上,冻土活动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变薄;高值区出现在50°N附近,低值区分布在70°N以北地区;活动层厚度50-100cm的面积分布最广。北纬50度以北地区,在大陆东岸冻土活动层较薄,大多是50—150cm范围;大陆西岸冻土活动层较厚,大多是大于150cm厚度。
总体上,冻土活动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变薄;高值区出现在50°N附近,低值区分布在70°N以北地区;活动层厚度50-100cm的面积分布最广。
(2)泛北极地区积雪对冻土活动层厚度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对其原因进行合理解释。(8分)
解析:根据材料“冻土活动层,是指覆盖于多年冻土冻结层之上的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研究表明,泛北极地区积雪对冻土活动层厚度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即积雪一方面会增加其厚度,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其厚度”可知,积雪能阻隔寒冷的大气,起到保温作用,使土壤温度得以保持,冬季冻结层较薄,从而促进夏季多年冻土融化,使活动层厚度增加;同时由于积雪深度的增加,大量融化的积雪水渗入地下,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夏季气温高时,会加大蒸发,使土壤温度降低,不利于夏季多年冻土融化,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厚度降低。
积雪能阻隔寒冷的大气,起到保温作用,使土壤温度得以保持,从而促进夏季多年冻土融化,使活动层厚度增加;积雪深度的增加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回加大夏季蒸发,使土壤温度降低,不利于夏季多年冻土融化,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厚度降低。
(3)从土壤和气候角度,说明冻土退化导致北极地区旱生植物增加的原因。(6分)
解析:根据材料“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退化,其封存的有机碳被释放出来”可知,冻土退化导致有机碳被释放,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利于植物生长;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热量条件得到改善,能使植物生长期延长;气温升高,蒸发变强,土壤水分减少,趋于干旱,土壤温度升高,从而使土壤性状得到改善,也有利于旱生植物生长。
冻土退化导致有机碳被释放,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利于植物生长;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植物生长期延长;蒸发变强,土壤水分减少,趋于干旱,利于旱生植物生长。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
(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4分)
(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5分)
(3)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6分)
(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4分)
由材料可知,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读图可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负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出现在4月份。
此时段,垂直变化率为负,即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1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在4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
(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5分)
读图可知,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苔原带,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
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
(3)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6分)
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因为自身耗水量的关系,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因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随着灌木的减少,枯枝落叶减少,草本植物提供不了足够多的腐殖质,有机质来源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自然减少。
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耗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蔬莱大棚土壤不同于普通田地土壤,它主要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蔬莱大棚具有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等特点。下图为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莱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是
A.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2.蔬菜大棚种植的前期,图示深度范围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明显快快于深层的原因是
①高温高湿环境 ②雨水淋洗很少 ③复种指数较高 ④有机肥施用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B 9.C8.由图中横轴与纵轴的关系可知,随时间的延伸种植年限越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先升后降,三条曲线差异可知随深度加深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故B正确,选B。9.造成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大棚保护,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另一方面是浅层耕作使用的肥料多,所以富集快,②、④正确;因为是蔬菜种植,为保证下一季作物种植,会尽快清理作物秸秆,故高温高湿环境和复种指数较高对土壤有机质富集没有影响,①、③错误。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