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一单元过关训练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了首都、国旗、国徽等。这次会议的召开
( )
A.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B.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 意味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D
2.1949年8月,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讨论新政协代表名单。毛泽东看到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册后风趣地说,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这表明,新政协代表名单( )
A. 深受民众认可支持
B. 由各地举荐产生
C. 包含中国各个民族
D. 具有广泛多样性
D
3. 1950年,重庆各民主党派就西南地区的剿匪、肃特、征粮、物价等问题,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同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进行了协商。他们还对当时政府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与建议。这有利于( )
A. 加强民主党派政治权力
B. 保证执政党政治决策的科学化
C.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D. 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愿望
B
4.1949年,新政协通过了下列立法,其意义是( )
A. 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B.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 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人大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某同学想了解开国大典举行当天的盛况,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选用的是( )
A. 书籍《中国共产党历史》
B. 电影《开国大典》
C. 开国大典举行时摄制的老照片
D. 参加开国大典的记者自述
C
6.《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 中华民国的创建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7.“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
A.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 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影响
B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的第三次大革命( )
A. 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9.“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该观点旨在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
A.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10. 下列对图一与图二内在联系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 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统一
C. 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D
11.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 )
A. 力争和平解放西藏取得了成功
B. 彻底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C. 西藏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 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A
12.下图是关于1950年中国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D. 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
B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出来换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产生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一战线,抗击日军
B.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
14.1950年10月1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共十分清楚,至少在东西方之间没有爆发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和美国的战争将是灾难性的,不仅损害中国的总体利益,而且破坏其国内计划和北平政权的稳定”。该分析( )
A. 准确预判了战争的走向
B. 影响了中国的战略决策
C. 夸大了美国的综合国力
D. 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D
15.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后迅速将“联合国军”打到三八线以南。1951年2月下旬“联合国军”反攻至三八线附近,此后战事进入胶着状态,这一基本格局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达成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
A.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 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政治版图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使冷战中心转移至亚洲
C
16.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 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A
17.下表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美两国陆军师编制及装备对比表。由此可以推知( )
C
对比项 美军陆军师 志愿军入朝时的编制
步兵团/个 3 3
炮兵营/个 4~5 2
坦克营/个 1 0
坦克/辆 1 0
榴弹炮/门 72~84 0
无后坐力炮/门 120 0
高射炮/门 64 0
70毫米以上迫击炮/门 76 42
步兵炮、山炮/门 — 24
A. 战争胜负由战斗意志决定
B. 综合国力是影响战果的关键因素
C. 战争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D. 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作用不大
18.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其中实物史料主要是通过实物本身的形态,结构、质地、原料、工艺等提供历史信息,体现史料价值。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军枪支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土地改革亲历者写的回忆录
D. 开国大典的照片
A
19.土地改革前,中国的土地分配极不合理。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内容
B. 土地改革的背景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B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义是( )
A. 土地归集体所有
B. 土地归国家所有
C. 土地归农民所有
D. 土地归私人所有
C
21.下图是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这张房产证可以印证( )
A. 土地改革的有序推进
B. 经济建设按计划实施
C. 农民支持革命根据地建设
D. 土地改革促进解放战争的胜利
A
22. 从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再到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真正实现的依据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23. 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
A. 农村掀起土地改革的高潮
B. 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C.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D. 农村开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B
24. 1952年,湖南省在春耕开始以后,根据丰产的要求,开展了热烈的、空前的春季积肥运动。全省还普遍开展了改良品种等评比活动,而且有许多翻身农民创造发明和改良了农业生产工具。这些活动体现了( )
A. 抗美援朝激发了农民的爱国拥军热情
B. 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初步显成效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成就斐然
B
25.下图分别是1949年和195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与棉花总产量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A. 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B. 新中国成立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属于土地改革经济意义的是( )
A.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
27. 据统计,1949年中国的电影观众有0.5亿人次,主要集中于城市,电影收入为205.8万元;1952年中国的电影观众有5.6亿人次,其中城市观众为3.8亿人次,农村观众为1.8亿人次,电影收入为2 621.1万元。材料反映出(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电影业发展
B. 电影业发展缩小了城乡文化差距
C.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向好态势
D. 土地改革推动农村观影热潮
C
28.下图为“1949—1952年我国4亿农民人均消费品购买力情况示意图”,由图中数据可知,中国农村( )
A. 富农比重显著增加
B. 工业品的市场广
C. 落后局面根本改观
D. 土地改革总体完成
B
29.据金春明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载,1952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职工平均收入比1949年增长6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3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97%。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
A. 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B.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 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C
30.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天安门广场30多万群众欢声雷动。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人民英雄们的共同奋斗目标。(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2分)
战胜内外敌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理解。(4分)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克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进行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2.(12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军民的团结奋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七成烈士牺牲时不到30岁。约18万烈士长眠朝鲜。美军眼中的中国军人——坚强而凶狠的斗士。
更令美军瞠目结舌的是,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中国士兵竟毫无惧色。第三十九军中一个叫王有的中国士兵,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投进去的缝隙,距离坦克不远有五名美国士兵,眼看着这个场面他们一枪不发地惊呆了,等王有把这辆坦克炸毁并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向这位中国士兵举起了双手。
——改编自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
材料三 德辉(刘德辉)吾弟鉴:
自你来信一封已经收到,将信看完,我已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兴,我真佩服你,希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家乡在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地房屋,我真高兴。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担有余,至于家庭生活问题全部解决了,请弟一切不要挂念家庭。至于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朝,你的功劳伟大极了。……如有再叙,后信再谈。祝你工作愉快。
兄刘怀钦
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封抗美援朝战士亲属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美援朝的背景。(3分)
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中朝军民团结作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指挥;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家书中抗美援朝战士刘德辉的兄长刘怀钦让其“安心抗美援朝”的理由。(3分)
土地改革分得田地房屋;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民积极生产支援前线。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的伟大意义。(3分)
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3.(14分)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是几千年来中国广大农民的梦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阶级方案】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中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资产阶级方案】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购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无产阶级方案】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哪次运动中颁布的?(1分)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2分)
太平天国运动。平均分配。
(2)“民生主义”是谁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1分)根据材料指出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2分)
孙中山。平均地权。
(3)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分)改革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刘少奇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土地改革方案都没有成功,而无产阶级的改革方案却获得了成功?(2分)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