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19·德州)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说法明显与材料无关,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准确把握,材料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2019·淮安)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C项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历史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为切入点,考查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2019·扬州)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
【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本题做题的关键是:抓住“张謇”“弃官经商”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联系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他创办了有名的大生纱厂等企业。
4.(2019·怀化)“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民族资本家的代表,提倡的是实业救国,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
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口号,排除。
D选项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5.(2019·青海)“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生致力于创办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他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但在当时的中国,这个梦想是难以实现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状元实业家张謇。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准确记忆即可。
6.(2019八下·阳东期末)近代中国,下列哪位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 )
A.卢作孚 B.侯德榜 C.詹天佑 D.张謇
【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办的,D选项符合题意。
卢作孚创办的是民生公司,A选项排除。
侯德榜与制碱有关,B选项排除。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修建有关,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大生纱厂”。结合张謇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7.(2019·石景山模拟)清末状元张謇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之时,毅然弃官。他提出的救国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清末状元张謇在中国最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张謇提出的救国主张是实业救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张謇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张謇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创办了大生纱厂。
8.(2019·江西模拟)“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申报》)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 B.中国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晚期,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开始招聘女工,妇女“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竞相应聘,这是近代企业发展的表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题干信息理解,在理解题干信息的基础上选出正确答案,难度较大。解答时要紧贴材料信息,对题干信息要理解,之后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9.(2019·聊城)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中西文化融合 B.习惯完全西方化
C.天文学发展迅速 D.汉语词汇丰富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可知体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A选项符合题意。
习惯完全西方化 的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
天文学发展迅速 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汉语词汇丰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中国近现代生活变化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 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可知体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10.(2019·孝感)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可以看出,中华民国建立前 春节习俗就已经发生了变化,A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时间不符;C选项是中华民国的提倡,时间不符;D选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以后,时间也不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意细心看题干分析。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点“民国建立前”,拿他和备选项相对照,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也可以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备选项回答。
11.(2019·荆州)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 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体现的是自由平等的风尚,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主要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
12.(2019·深圳模拟)“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结合所学知识:自近代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严重冲击着封建礼教,女学生争取婚姻自由,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
ABC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知识,应把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是概况。解答本题要熟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
13.(2019·通州模拟)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 )
A.文学艺术的繁荣 B.交通方式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习俗的变迁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图片的“剪辫、女子学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14.(2019·张家港模拟)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当时汉口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也是各个阶层都有,故材料说明了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AB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改良了社会习俗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改良了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C项改良了社会习俗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表现的识记能力。
16.(2019·南京模拟)据《清代日记汇抄》记载: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这反映了( )
A.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B.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
C.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D.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也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也逐渐变迁。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题干信息理解,在理解题干信息的基础上选出正确答案。解答时要紧贴材料信息,对题干信息要理解,之后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三、材料探究
17.(2019·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0万5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現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
【答案】(1)19世纪
思想因素:实业救国的思潮。
(2)分布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类型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推动近代化经济上,以张密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对抵關外来经济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③思想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先后传播了变法的思想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前提:和平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 ”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可知,象征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出现“短暂的春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14--1918年。结合所学可知, 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 实业救国的思想。(2)结合所学可知,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类型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抵抗外来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化进程。新文化运动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前提是和平安定,还要有正确的政策支持等。
【点评】(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中的“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 ”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可知, 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9世纪60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探索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中国资产阶级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在和平的环境中,有先进的指导思想等,国家的工业才能发展。
18.妇女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我国历时上千年。以妇女缠足开始到最终被禁绝,可以观察到历史的变化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村缀耕录》里说:南唐李后主令宫嫔“以帛绕足,令纤小”,“由是人效之”。古人认为缠足女人“莲步半折小弓弓,莺转一声娇滴滴”,于是“三寸金莲”受到啧啧称赞。
材料二:林语堂(1895-1976)曾著文揭露妇女缠足的罪恶目的:“缠足是妇女被幽禁、被压制的象征”,是“提倡男女隔离的一个手段”。
材料三: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给妇女缠足。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妇女缠足。
——中国地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1950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政务员下达了关于禁止妇女缠足的命令。到50年代末期,残害中国妇女一千多年的缠足被彻底禁绝了。
——周青松《中国女性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2)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什么?
(3)综合以上探究学习,材料二,三,四指出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是什么?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有什么好处?
【答案】(1)最高统治者推广(或皇帝喜欢);畸形的审美观(或认为是一种美或男子的癖好)。
(2)危害:是妇女被压制的象征,造成男女不平等。
(3)原因:①妇女缠足损害妇女身心健康;②西方文明的影响(或中间近代化的影响);③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妇女缠足;④近代以来,历代政府重视并下令禁止妇女缠足;好处:有利妇女身心健康,有利妇女从事工作,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男女平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1)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和畸形的审美观。
(2)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妇女被压制的象征,造成男女不平等。
(3)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包括:妇女缠足损害妇女身心健康;西方文明的影响(或中间近代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妇女缠足;近代以来,历代政府重视并下令禁止妇女缠足。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的好处:有利妇女身心健康,有利妇女从事工作,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男女平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9.(2018九下·长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哪些重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李福明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他所面临的“困局”在19世纪末得以改善的最重要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外部因素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答案】(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封建主义)的压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进入黄金时代(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因此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种变化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的重要条件是:市场和劳动力。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可知,李福明的遭遇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封建主义)的压迫,难以生存和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样清政府也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使李福明所面临的那样的“困局”得以改善。
(3)根据材料三“(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也是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政府在政府不同程度上支持民族工业,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短暂春天);其最重要外部因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故答案为:(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2)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封建主义)的压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进入黄金时代(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经济方面的历史知识,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自然经济解体后,民族工业收到压迫,而且此时中国遭遇外国侵略,经济下滑,在一战期间,经济又进入了黄金时代,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近代史的经济是发展不全面的,遭受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1 / 1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19·德州)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2019·淮安)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3.(2019·扬州)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
4.(2019·怀化)“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5.(2019·青海)“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
6.(2019八下·阳东期末)近代中国,下列哪位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 )
A.卢作孚 B.侯德榜 C.詹天佑 D.张謇
7.(2019·石景山模拟)清末状元张謇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之时,毅然弃官。他提出的救国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8.(2019·江西模拟)“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申报》)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 B.中国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9.(2019·聊城)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中西文化融合 B.习惯完全西方化
C.天文学发展迅速 D.汉语词汇丰富
10.(2019·孝感)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1.(2019·荆州)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12.(2019·深圳模拟)“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13.(2019·通州模拟)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 )
A.文学艺术的繁荣 B.交通方式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习俗的变迁
14.(2019·张家港模拟)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15.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改良了社会习俗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6.(2019·南京模拟)据《清代日记汇抄》记载: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这反映了( )
A.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B.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
C.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D.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材料探究
17.(2019·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0万5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現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
18.妇女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我国历时上千年。以妇女缠足开始到最终被禁绝,可以观察到历史的变化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村缀耕录》里说:南唐李后主令宫嫔“以帛绕足,令纤小”,“由是人效之”。古人认为缠足女人“莲步半折小弓弓,莺转一声娇滴滴”,于是“三寸金莲”受到啧啧称赞。
材料二:林语堂(1895-1976)曾著文揭露妇女缠足的罪恶目的:“缠足是妇女被幽禁、被压制的象征”,是“提倡男女隔离的一个手段”。
材料三: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给妇女缠足。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妇女缠足。
——中国地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1950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政务员下达了关于禁止妇女缠足的命令。到50年代末期,残害中国妇女一千多年的缠足被彻底禁绝了。
——周青松《中国女性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2)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什么?
(3)综合以上探究学习,材料二,三,四指出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是什么?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有什么好处?
19.(2018九下·长沙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哪些重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李福明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他所面临的“困局”在19世纪末得以改善的最重要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外部因素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说法明显与材料无关,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准确把握,材料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C项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历史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为切入点,考查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本题做题的关键是:抓住“张謇”“弃官经商”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联系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他创办了有名的大生纱厂等企业。
4.【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民族资本家的代表,提倡的是实业救国,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
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口号,排除。
D选项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5.【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生致力于创办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他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但在当时的中国,这个梦想是难以实现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状元实业家张謇。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准确记忆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办的,D选项符合题意。
卢作孚创办的是民生公司,A选项排除。
侯德榜与制碱有关,B选项排除。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修建有关,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大生纱厂”。结合张謇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清末状元张謇在中国最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张謇提出的救国主张是实业救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张謇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张謇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创办了大生纱厂。
8.【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晚期,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开始招聘女工,妇女“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竞相应聘,这是近代企业发展的表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题干信息理解,在理解题干信息的基础上选出正确答案,难度较大。解答时要紧贴材料信息,对题干信息要理解,之后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9.【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可知体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A选项符合题意。
习惯完全西方化 的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
天文学发展迅速 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汉语词汇丰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中国近现代生活变化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 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可知体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10.【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可以看出,中华民国建立前 春节习俗就已经发生了变化,A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时间不符;C选项是中华民国的提倡,时间不符;D选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以后,时间也不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意细心看题干分析。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点“民国建立前”,拿他和备选项相对照,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也可以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备选项回答。
11.【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 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体现的是自由平等的风尚,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主要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
12.【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结合所学知识:自近代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严重冲击着封建礼教,女学生争取婚姻自由,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
ABC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知识,应把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是概况。解答本题要熟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图片的“剪辫、女子学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当时汉口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也是各个阶层都有,故材料说明了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AB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改良了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C项改良了社会习俗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表现的识记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也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也逐渐变迁。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题干信息理解,在理解题干信息的基础上选出正确答案。解答时要紧贴材料信息,对题干信息要理解,之后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7.【答案】(1)19世纪
思想因素:实业救国的思潮。
(2)分布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类型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推动近代化经济上,以张密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对抵關外来经济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③思想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先后传播了变法的思想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前提:和平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 ”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可知,象征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出现“短暂的春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14--1918年。结合所学可知, 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 实业救国的思想。(2)结合所学可知,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类型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抵抗外来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化进程。新文化运动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前提是和平安定,还要有正确的政策支持等。
【点评】(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中的“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 ”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可知, 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9世纪60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探索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中国资产阶级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在和平的环境中,有先进的指导思想等,国家的工业才能发展。
18.【答案】(1)最高统治者推广(或皇帝喜欢);畸形的审美观(或认为是一种美或男子的癖好)。
(2)危害:是妇女被压制的象征,造成男女不平等。
(3)原因:①妇女缠足损害妇女身心健康;②西方文明的影响(或中间近代化的影响);③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妇女缠足;④近代以来,历代政府重视并下令禁止妇女缠足;好处:有利妇女身心健康,有利妇女从事工作,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男女平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1)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和畸形的审美观。
(2)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妇女被压制的象征,造成男女不平等。
(3)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包括:妇女缠足损害妇女身心健康;西方文明的影响(或中间近代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妇女缠足;近代以来,历代政府重视并下令禁止妇女缠足。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的好处:有利妇女身心健康,有利妇女从事工作,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男女平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9.【答案】(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封建主义)的压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进入黄金时代(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因此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种变化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的重要条件是:市场和劳动力。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可知,李福明的遭遇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封建主义)的压迫,难以生存和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样清政府也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使李福明所面临的那样的“困局”得以改善。
(3)根据材料三“(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也是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政府在政府不同程度上支持民族工业,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短暂春天);其最重要外部因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故答案为:(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2)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封建主义)的压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进入黄金时代(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经济方面的历史知识,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自然经济解体后,民族工业收到压迫,而且此时中国遭遇外国侵略,经济下滑,在一战期间,经济又进入了黄金时代,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近代史的经济是发展不全面的,遭受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