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05:27:0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无锡期末)下面对《水浒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抵抗官军,杀富济贫的豪举。
B.林冲是梁山著名的英雄,曾担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是《水浒传》中塑造的最好的人物之一,他与所有的好汉都不同,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C.宋江是梁山的首领,他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足智多谋,有指挥才能,另外,他又有着很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忠义堂”改为 “聚义厅”。
D.《水浒传》中“阮氏三雄”分别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他们原在石碣村打鱼为生,后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生辰纲”,一同上了梁山。
【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C项错误,将“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应是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2.选出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高衙内一心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助子为孽,用陆谦奸计,引诱林冲携宝刀进入白虎堂,然后以擅闯军机重地、图谋行刺为由,将林冲发配沧州。
B.武松回乡探兄,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冈,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过冈”,独自一人上山,借酒劲,仅凭双拳和断棒打死猛虎,一时轰动了整个县城。阳谷知县欣赏他,留他做了步兵都头。
C.宋江和林冲率梁山众英雄在忠义堂排定座次,“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花荣、“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李广”戴宗等一百零八条好汉,依据所长,各就其位。
D.梁山泊好汉连战连捷,被活捉的高俅答应请朝廷前来招安。宿太尉奏明情况,皇帝大怒,将几个奸臣痛骂一顿。经过一番周折,宋江率军迎战辽军,走上了为朝廷出力的道路。
【答案】C
【考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ABD表述准确。C“神行太保”是戴宗的绰号,“小李广”是华荣的绰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答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3.(2018八下·启东开学考)《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  )
A.史进 B.王进 C.鲁智深 D.林冲
【答案】A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第一个出现的是史进,在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史进,绰号九纹龙,因为他浑身上下纹了九条龙得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4.下列《水浒传》人物中,绰号与相关故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青面兽——斗杀西门庆
B.吴用——智多星——大闹野猪林
C.宋江——及时雨——怒杀阎婆惜
D.李逵——黑旋风——智取生辰纲
【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应为: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
B.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C.正确;
D.李逵——黑旋风——中州劫法场
故答案为:C
【点评】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他疾恶如仇,又莽撞急躁。他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和最强烈的反抗性,天不怕,地不怕,坚决反对招安。战场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李逵的性格中渗着“真”和“直”的天性,但他头脑简单,做事鲁莽,此外还贪吃贪喝,耍泼耍赖,乱砍滥杀,破坏性很强。 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5.(2017九上·柘城月考)请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的回目:“_____________;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正确的一项是(  )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A.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B.杨志押送金银担
C.吴用智取生辰纲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6.(2018七上·启东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胡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_______,人们还是觉得他很潇洒,很有风度。
②(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_______,还乐呵呵的。
③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_______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A.年轻 经心 乱用 B.年青 经心 滥用
C.年轻 精心 滥用 D.年青 精心 乱用
【答案】A
【考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年青”是绝对年龄。“年青”是形容词,两个字颠倒一下,就成了“青年”,变成了名词。“年轻”不是表示绝对年龄,而是表示相对年龄。经心:留意;留心。精心:专心;周密细心。滥用:胡乱、过多地使用。乱用:是不懂方法,随便使用。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能力层级B
7.关于《水浒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土,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 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答案】C
【考点】智取生辰纲;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A项中“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有误;B项中“自觉走上”应改为“被逼走上”;C正确 D项中“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对于“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8.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黄泥岗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
《水浒传》中的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  )
A.吴用 B.安道全 C.宋江 D.卢俊义
【答案】A
【考点】小说
【解析】【分析】通过关键词“天机星”“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等词语可分析出人物是吴用。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
9.(2016九上·南京期末)《水浒传》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以下括号中所填人物与情节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B.(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
C.(杨志)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D.(武松)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答案】C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熟悉熟悉内容,掌握相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此题中,C项“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是李逵之语。将“杨志”改为“李逵”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对于课本推荐的名著,要识记相关的作者作品介绍,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的故事情节等都要烂熟于心。
二、填空题
10.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打虎最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答案】①④②③
【考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水浒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① 打虎最阳冈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②大闹飞云浦出自《水浒传》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出自《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④醉打蒋门神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故答案为:①④②③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瑕之美
郭启宏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④“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① , 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本文略有改动)
【注释】①瑕不掩瑜:瑕,斑点;瑜,玉上的光泽。玉的疵点掩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1)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瑕之美”:
(3)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文写到“《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请再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说说其整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陷”。
B.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 形象变得真实可信,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
C.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表现局部的“缺陷”,否则,就完美得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 摸得到。
D.第⑤段中的“这个”指代的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答案】(1)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2)①“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②“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3)举例论证 论述了“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或论述了 “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4)示例:武松;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滥杀无辜 。 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宋江;为人仗义、善于用人;总想招安。 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5)B
【考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作者在第①段中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从这句话可以归纳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2)文章第③段说:“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第④段说“‘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这两句话即是本文论述的两个角度。
(3)画线句子举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还写了诸葛亮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和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本段的分论点:即““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
(4)题干要求写出一个《水浒传》里的人物,重要分析他的美,再点出他的不足之处。可以举出的人物有很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品评。如选择鲁智深他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但脾气火爆。
(5)B项中说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虽然有了“缺陷”, 但是“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是缺陷的真实可信,才能显示出美。
【点评】(1)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第一段。
(2)分析论证思路注意抓住段落的中心句。每一段的中心句显示了每段论述的内容,梳理出来即是论证思路。
(3)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
(4)在议论文中,论据是支持和证明论点的根据。概括起来,论据分为两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求补充论据的试题在议论文阅读考查中频频出现,怎样补充论据呢?补充论据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本题要补充的论据需要结合《水浒传》中的人物来进行分析。
(5)对议论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一般要从论点、分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多个角度考虑,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注意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
12.阅读《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武松的绰号是   。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的   。
(2)“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3)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4)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行者;鲁智深
(2)先写武松以为没有老虎,老虎却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
(3)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
(4)武松打虎耗尽了力气。反映(衬托 反衬)(侧面描写)了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考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阅读选段出自《水浒传》,描述的是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文段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特别是文段中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表现出武松的英勇,令无数读者着迷。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读四大名著,不仅只是追求情节,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内容分类记忆,作深入的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是行者,他到二龙山落草,当时的大头领是鲁智深。(2)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意,“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本题就是要我们分析文段的情节是怎样“波澜起伏”的。结合文段中对武松找虎过程的描写来看,作者先写武松以为山上没有老虎,谁想老虎还真的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又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重点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从情节发展来看,确实一波三折,扣人心弦。(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划线的句子将老虎的吼叫说成是“霹雳”,很明显是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老虎的凶猛,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有力。(4)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主旨来分析。从前文内容来看,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很凶险,他没有了有用的武器,最后还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肯定耗费了很多的力气,这时写他拖不动老虎,很真实,作者也想借此侧面表现出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四、综合题
13.(2019·广州)下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1)《水浒传》中鲁达的绰号是   ,与上图内容相关的情节是   ,
(2)有人认为鲁达是个有担当的人,其他经典名著中也不乏有担当的人物形象,请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作品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根据对《水浒传》的阅读和积累可知鲁达的绰号。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上画了两个人,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在用拳头狠狠地打躺在地上的那个人,结合图下文字说明,再结合《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即可知道这个故事情节。
(2)根据对这几部名著的人物形象和名著情节的阅读和理解举例分析即可。注意要对号入座,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点评】(1)鲁达是《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勇而有谋,胆大心细,是这篇小说重点塑造的人物,平时阅读时一定要认真记忆与他有关的情节内容并把握他的性格特征。
(2)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无锡期末)下面对《水浒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抵抗官军,杀富济贫的豪举。
B.林冲是梁山著名的英雄,曾担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是《水浒传》中塑造的最好的人物之一,他与所有的好汉都不同,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C.宋江是梁山的首领,他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足智多谋,有指挥才能,另外,他又有着很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忠义堂”改为 “聚义厅”。
D.《水浒传》中“阮氏三雄”分别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他们原在石碣村打鱼为生,后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生辰纲”,一同上了梁山。
2.选出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高衙内一心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助子为孽,用陆谦奸计,引诱林冲携宝刀进入白虎堂,然后以擅闯军机重地、图谋行刺为由,将林冲发配沧州。
B.武松回乡探兄,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冈,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过冈”,独自一人上山,借酒劲,仅凭双拳和断棒打死猛虎,一时轰动了整个县城。阳谷知县欣赏他,留他做了步兵都头。
C.宋江和林冲率梁山众英雄在忠义堂排定座次,“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花荣、“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李广”戴宗等一百零八条好汉,依据所长,各就其位。
D.梁山泊好汉连战连捷,被活捉的高俅答应请朝廷前来招安。宿太尉奏明情况,皇帝大怒,将几个奸臣痛骂一顿。经过一番周折,宋江率军迎战辽军,走上了为朝廷出力的道路。
3.(2018八下·启东开学考)《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  )
A.史进 B.王进 C.鲁智深 D.林冲
4.下列《水浒传》人物中,绰号与相关故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青面兽——斗杀西门庆
B.吴用——智多星——大闹野猪林
C.宋江——及时雨——怒杀阎婆惜
D.李逵——黑旋风——智取生辰纲
5.(2017九上·柘城月考)请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的回目:“_____________;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正确的一项是(  )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A.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B.杨志押送金银担
C.吴用智取生辰纲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6.(2018七上·启东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胡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_______,人们还是觉得他很潇洒,很有风度。
②(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_______,还乐呵呵的。
③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_______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A.年轻 经心 乱用 B.年青 经心 滥用
C.年轻 精心 滥用 D.年青 精心 乱用
7.关于《水浒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土,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 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8.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黄泥岗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
《水浒传》中的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  )
A.吴用 B.安道全 C.宋江 D.卢俊义
9.(2016九上·南京期末)《水浒传》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以下括号中所填人物与情节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B.(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
C.(杨志)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D.(武松)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二、填空题
10.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打虎最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瑕之美
郭启宏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④“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① , 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本文略有改动)
【注释】①瑕不掩瑜:瑕,斑点;瑜,玉上的光泽。玉的疵点掩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1)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瑕之美”:
(3)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文写到“《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请再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说说其整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陷”。
B.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 形象变得真实可信,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
C.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表现局部的“缺陷”,否则,就完美得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 摸得到。
D.第⑤段中的“这个”指代的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12.阅读《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武松的绰号是   。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的   。
(2)“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3)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4)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
13.(2019·广州)下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1)《水浒传》中鲁达的绰号是   ,与上图内容相关的情节是   ,
(2)有人认为鲁达是个有担当的人,其他经典名著中也不乏有担当的人物形象,请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作品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C项错误,将“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应是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2.【答案】C
【考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ABD表述准确。C“神行太保”是戴宗的绰号,“小李广”是华荣的绰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答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3.【答案】A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第一个出现的是史进,在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史进,绰号九纹龙,因为他浑身上下纹了九条龙得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4.【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应为: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
B.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C.正确;
D.李逵——黑旋风——中州劫法场
故答案为:C
【点评】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他疾恶如仇,又莽撞急躁。他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和最强烈的反抗性,天不怕,地不怕,坚决反对招安。战场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李逵的性格中渗着“真”和“直”的天性,但他头脑简单,做事鲁莽,此外还贪吃贪喝,耍泼耍赖,乱砍滥杀,破坏性很强。 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5.【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6.【答案】A
【考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年青”是绝对年龄。“年青”是形容词,两个字颠倒一下,就成了“青年”,变成了名词。“年轻”不是表示绝对年龄,而是表示相对年龄。经心:留意;留心。精心:专心;周密细心。滥用:胡乱、过多地使用。乱用:是不懂方法,随便使用。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能力层级B
7.【答案】C
【考点】智取生辰纲;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A项中“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有误;B项中“自觉走上”应改为“被逼走上”;C正确 D项中“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对于“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8.【答案】A
【考点】小说
【解析】【分析】通过关键词“天机星”“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等词语可分析出人物是吴用。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
9.【答案】C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熟悉熟悉内容,掌握相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此题中,C项“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是李逵之语。将“杨志”改为“李逵”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对于课本推荐的名著,要识记相关的作者作品介绍,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的故事情节等都要烂熟于心。
10.【答案】①④②③
【考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水浒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① 打虎最阳冈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②大闹飞云浦出自《水浒传》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出自《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④醉打蒋门神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故答案为:①④②③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11.【答案】(1)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2)①“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②“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3)举例论证 论述了“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或论述了 “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4)示例:武松;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滥杀无辜 。 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宋江;为人仗义、善于用人;总想招安。 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5)B
【考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作者在第①段中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从这句话可以归纳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2)文章第③段说:“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第④段说“‘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这两句话即是本文论述的两个角度。
(3)画线句子举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还写了诸葛亮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和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本段的分论点:即““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
(4)题干要求写出一个《水浒传》里的人物,重要分析他的美,再点出他的不足之处。可以举出的人物有很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品评。如选择鲁智深他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但脾气火爆。
(5)B项中说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虽然有了“缺陷”, 但是“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是缺陷的真实可信,才能显示出美。
【点评】(1)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第一段。
(2)分析论证思路注意抓住段落的中心句。每一段的中心句显示了每段论述的内容,梳理出来即是论证思路。
(3)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
(4)在议论文中,论据是支持和证明论点的根据。概括起来,论据分为两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求补充论据的试题在议论文阅读考查中频频出现,怎样补充论据呢?补充论据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本题要补充的论据需要结合《水浒传》中的人物来进行分析。
(5)对议论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一般要从论点、分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多个角度考虑,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注意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
12.【答案】(1)行者;鲁智深
(2)先写武松以为没有老虎,老虎却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
(3)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
(4)武松打虎耗尽了力气。反映(衬托 反衬)(侧面描写)了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考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阅读选段出自《水浒传》,描述的是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文段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特别是文段中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表现出武松的英勇,令无数读者着迷。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读四大名著,不仅只是追求情节,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内容分类记忆,作深入的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是行者,他到二龙山落草,当时的大头领是鲁智深。(2)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意,“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本题就是要我们分析文段的情节是怎样“波澜起伏”的。结合文段中对武松找虎过程的描写来看,作者先写武松以为山上没有老虎,谁想老虎还真的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又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重点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从情节发展来看,确实一波三折,扣人心弦。(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划线的句子将老虎的吼叫说成是“霹雳”,很明显是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老虎的凶猛,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有力。(4)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主旨来分析。从前文内容来看,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很凶险,他没有了有用的武器,最后还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肯定耗费了很多的力气,这时写他拖不动老虎,很真实,作者也想借此侧面表现出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13.【答案】(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根据对《水浒传》的阅读和积累可知鲁达的绰号。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上画了两个人,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在用拳头狠狠地打躺在地上的那个人,结合图下文字说明,再结合《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即可知道这个故事情节。
(2)根据对这几部名著的人物形象和名著情节的阅读和理解举例分析即可。注意要对号入座,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点评】(1)鲁达是《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勇而有谋,胆大心细,是这篇小说重点塑造的人物,平时阅读时一定要认真记忆与他有关的情节内容并把握他的性格特征。
(2)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