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9年浙江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18:地球和宇宙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9年浙江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18:地球和宇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0 19:29:26

文档简介

2019年浙江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18:地球和宇宙
一、单选题
1.(2019·杭州)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行模式图,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亮在公转轨道上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据此解答。
【解答】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的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因此主要与图中的地球运动有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19·宁波)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一千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 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答案】A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当探测器和月球位于c点时,根据月球的旋转方向可知,这时正处于阳光照射的白天,肯定比黑夜着陆难度要小的多,故A符合实际;
B.月球上根本没有水,因此探测器没必要作防水设计,故B不符合实际;
C.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不会摩擦生热,故C不合实际;
D.当探测器在月球的背面时,地球被月球挡住,因此无法拍到地球的照片,故D不合实际。
故选A。
3.(2019·湖州)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开始在月球“背面”的A处巡视探测,如图所示。月球在绕地球一周的过程中,月球车要经历强光照射的高温考验时段,该时段为农历(  )
A. 初一前后 B.初七前后 C.十五前后 D.二十二前后
【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球车在月球“背面”A处巡视时,月球车被强光照射,则月球向地球的一面没有阳光,则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
【解答】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被强光照射,则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没有阳光,则该时段为农历初一前后;
故选A。
4.(2019·衢州)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落,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是一颗行星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有空气 D.月球上昼夜温差小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解答】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A错误;
B、在观察月球时,其最明显的地貌特征是存在大量的月坑,即环形山;故B正确;
C、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故C错误;
D、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所以月球的昼夜温差较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19·衢州)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B.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一天
C.宇宙是不断膨胀和演化的 D.人类已完全掌握宇宙奥秘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解答】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A错误;
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故B错误;
C、根据目前的技术和观察结果,比较认可的结论是宇宙在不断膨胀并演化的;故C正确;
D、人类受科技技术的限制,对宇宙的奥秘只掌握极少的一部分;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19·金华)2019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第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天的丹相最接近图中(  )
A. 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是依照农历划分的,农历四月初八,属于上弦月;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7.(2019·金华)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答案】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A、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和边缘地带,其分布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B、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力所致,而地震是内力导致的现象之一;故B正确;
C、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故C错误;
D、地震的预测还不无法做到准确、及时的预报;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19·温州)下列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的信息,分析图表信息,推断正的是(  )
行星 直径(千米)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
水星 4879 58
金星 12104 108
地球 12756 150
火星 6794 228
A.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B.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D.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解答】由图可知,公转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行星直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其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远到近依次为: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可以得出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故答案为:B。
9.(2019·杭州)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D.⑵⑶⑷
【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地壳不断变动是内力的作用;
(1)高山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内力作用;故(1)符合;
(2)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是内力的作用;故(2)符合;
(3)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内力的作用;故(3)符合;
(4)风蚀的岩石,是风力的作用,即外力的作用;故(4)不符合;
故答案为:A。
10.(2019·绍兴)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解答】A、板块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接或边缘处地壳活跃处;故B错误;
C、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内力的作用导致的;故C错误;
D、海陆变化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2019·台州) 2019年1月2日,夜空上演了“金星合月”的美丽天象。
(1)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观察到的最亮自然天体,金星和月球的光芒来自于   。
(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同属于   系。
(3)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自转方向是   。
【答案】(1)太阳
(2)太阳(或“银河”)
(3)自东向西(或“北极上空看顺时针”、“南极上空看逆时针”)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解答】(1)太阳系内行星的光都是来自于太阳;
(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3)地球上看的太阳是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金星上看到太阳是西升东落,所以其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故答案为:(1)太阳;(2) 太阳(或“银河”);(3) 自东向西(或“北极上空看顺时针”、“南极上空看逆时针”)。
12.(2019·温州)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是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答案】(1)D
(2)B
(3)A;B;E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由甲图可知,伽利略观察的月相是下弦月;
(2)北半球夏至日时,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B;
(3)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被替代掉;故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故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故C错误;
D、科学研究时刻都可以进行的,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错误;
E、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故E正确;
故答案为:(1)D;(2)B;(3)ABE。
13.(2019·绍兴)如图为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弧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
(2)据目前所知,太阳系内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条件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新月
(2)地球表面有大气或液态水或温度适宜等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无法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时候是新月;
(2)地球能够出现生命的条件是水,水是生命之源;大气层对地表生物的保护,大气层可以保护生物不被大量的紫外线照射;其次地球的昼夜温差不大;
故答案为:(1)新月;(2) 地球表面有大气或液态水或温度适宜等。
14.(2019·宁波)过去的2018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
(1)“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326万光年,其远离地球的速度就增加73.5km/s。”这是2018年7月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的理论基础是: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宇宙膨胀是   的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
(2)“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如图所示,加“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后,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行星A,以便通过该行星的引力作用改变探测器的速度和轨道。
①行星A的名称是    。
②“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请举一个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   。
【答案】(1)没有中心
(2)金星;太阳黑子(或日珥、耀斑、太阳风、太阳磁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通过题目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从而得出结论;
(2)①根据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进行解答;
②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据此解答。
【解答】(1)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说明宇宙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
(2)①从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可以看出:B是水星,A是金星;
②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太阳黑子(或日珥、耀斑、太阳风、太阳磁暴等);
故答案为:(1)没有中心;(2)①金星;②太阳黑子(或日珥、耀斑、太阳风、太阳磁暴等)。
1 / 12019年浙江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18:地球和宇宙
一、单选题
1.(2019·杭州)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行模式图,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2.(2019·宁波)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一千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 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3.(2019·湖州)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开始在月球“背面”的A处巡视探测,如图所示。月球在绕地球一周的过程中,月球车要经历强光照射的高温考验时段,该时段为农历(  )
A. 初一前后 B.初七前后 C.十五前后 D.二十二前后
4.(2019·衢州)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落,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是一颗行星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有空气 D.月球上昼夜温差小
5.(2019·衢州)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B.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一天
C.宇宙是不断膨胀和演化的 D.人类已完全掌握宇宙奥秘
6.(2019·金华)2019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第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天的丹相最接近图中(  )
A. 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7.(2019·金华)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8.(2019·温州)下列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的信息,分析图表信息,推断正的是(  )
行星 直径(千米)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
水星 4879 58
金星 12104 108
地球 12756 150
火星 6794 228
A.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B.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D.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9.(2019·杭州)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D.⑵⑶⑷
10.(2019·绍兴)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填空题
11.(2019·台州) 2019年1月2日,夜空上演了“金星合月”的美丽天象。
(1)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观察到的最亮自然天体,金星和月球的光芒来自于   。
(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同属于   系。
(3)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自转方向是   。
12.(2019·温州)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是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13.(2019·绍兴)如图为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弧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
(2)据目前所知,太阳系内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条件是   。(写出一点即可)
14.(2019·宁波)过去的2018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
(1)“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326万光年,其远离地球的速度就增加73.5km/s。”这是2018年7月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的理论基础是: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宇宙膨胀是   的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
(2)“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如图所示,加“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后,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行星A,以便通过该行星的引力作用改变探测器的速度和轨道。
①行星A的名称是    。
②“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请举一个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亮在公转轨道上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据此解答。
【解答】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的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因此主要与图中的地球运动有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当探测器和月球位于c点时,根据月球的旋转方向可知,这时正处于阳光照射的白天,肯定比黑夜着陆难度要小的多,故A符合实际;
B.月球上根本没有水,因此探测器没必要作防水设计,故B不符合实际;
C.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不会摩擦生热,故C不合实际;
D.当探测器在月球的背面时,地球被月球挡住,因此无法拍到地球的照片,故D不合实际。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球车在月球“背面”A处巡视时,月球车被强光照射,则月球向地球的一面没有阳光,则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
【解答】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被强光照射,则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没有阳光,则该时段为农历初一前后;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解答】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A错误;
B、在观察月球时,其最明显的地貌特征是存在大量的月坑,即环形山;故B正确;
C、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故C错误;
D、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所以月球的昼夜温差较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解答】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A错误;
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故B错误;
C、根据目前的技术和观察结果,比较认可的结论是宇宙在不断膨胀并演化的;故C正确;
D、人类受科技技术的限制,对宇宙的奥秘只掌握极少的一部分;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是依照农历划分的,农历四月初八,属于上弦月;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A、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和边缘地带,其分布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B、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力所致,而地震是内力导致的现象之一;故B正确;
C、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故C错误;
D、地震的预测还不无法做到准确、及时的预报;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解答】由图可知,公转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行星直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其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远到近依次为: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可以得出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地壳不断变动是内力的作用;
(1)高山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内力作用;故(1)符合;
(2)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是内力的作用;故(2)符合;
(3)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内力的作用;故(3)符合;
(4)风蚀的岩石,是风力的作用,即外力的作用;故(4)不符合;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解答】A、板块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接或边缘处地壳活跃处;故B错误;
C、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内力的作用导致的;故C错误;
D、海陆变化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1)太阳
(2)太阳(或“银河”)
(3)自东向西(或“北极上空看顺时针”、“南极上空看逆时针”)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解答】(1)太阳系内行星的光都是来自于太阳;
(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3)地球上看的太阳是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金星上看到太阳是西升东落,所以其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故答案为:(1)太阳;(2) 太阳(或“银河”);(3) 自东向西(或“北极上空看顺时针”、“南极上空看逆时针”)。
12.【答案】(1)D
(2)B
(3)A;B;E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由甲图可知,伽利略观察的月相是下弦月;
(2)北半球夏至日时,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B;
(3)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被替代掉;故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故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故C错误;
D、科学研究时刻都可以进行的,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错误;
E、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故E正确;
故答案为:(1)D;(2)B;(3)ABE。
13.【答案】(1)新月
(2)地球表面有大气或液态水或温度适宜等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无法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时候是新月;
(2)地球能够出现生命的条件是水,水是生命之源;大气层对地表生物的保护,大气层可以保护生物不被大量的紫外线照射;其次地球的昼夜温差不大;
故答案为:(1)新月;(2) 地球表面有大气或液态水或温度适宜等。
14.【答案】(1)没有中心
(2)金星;太阳黑子(或日珥、耀斑、太阳风、太阳磁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通过题目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从而得出结论;
(2)①根据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进行解答;
②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据此解答。
【解答】(1)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说明宇宙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
(2)①从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可以看出:B是水星,A是金星;
②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太阳黑子(或日珥、耀斑、太阳风、太阳磁暴等);
故答案为:(1)没有中心;(2)①金星;②太阳黑子(或日珥、耀斑、太阳风、太阳磁暴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