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8 22: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国家发展的战略。
一、主体功能区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1、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松嫩平原
以提供农产品为主的功能区
辽中南地区
以提供工业品为主的功能区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功能区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早 年 的 余 村
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现 在 的 余 村
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转向
一、主体功能区
3、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一、主体功能区
确定区域主体功能的依据:
土地适宜
开发程度
自然资源
的丰富度
生态环境
的脆弱度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 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
3、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一、主体功能区
(2)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
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3、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一、主体功能区
(3)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3、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一、主体功能区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3、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一、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主体功能区
提供工业品、服务产品
提供农产品
提供生态产品
提供生态和游憩
产品、精神财富
主体功能
城镇化地区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地域类型
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地
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
4、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一、主体功能区
① 优化开发区域
——城镇化地区→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主要包括环渤海(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分布区域: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强。
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
主要特点: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发展方向:
4、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一、主体功能区
② 重点开发区域
——城镇化地区→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如兰州----西宁地区
主要特点:
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开发潜力较大。
发展方向:
充实基础设施,改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4、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一、主体功能区
分布:
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特点:
农产品主产区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4、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一、主体功能区
③ 限制开发区域
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
我国有七大农产品主产区,负责生产不同的农产品。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农产品主产区
提供农产品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
两屏三带:是我国构筑的生态安全战略,指"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绿色发展生态轮廓。
保护和修复环境是该区域的首要任务。
重点生态功能区
提供生态产品
④ 禁止开发区域
分布区域:
分散分布在其他三类主体功能开发区域中。
主要类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4、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一、主体功能区
5、各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一、主体功能区
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很重要,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
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优化开发区域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
减轻人口、资源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优化开发区域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重点开发区域
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分工协作,相互促进
产业
人口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
四大战略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
中部崛起
东北振兴
西部开发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
覆盖沪、苏、浙、皖、赣、鄂、湘、渝、川、云、贵等11个省级行政区;
面积占全国的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长江经济带概况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水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②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
③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④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
湖南锡矿山的锑
四川攀枝花铁
云南东川铜
江西大余的钨
湖南水口山铅锌
贵州铜仁的汞
云南个旧锡
江西德兴的铜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2、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1、钢铁、石化、汽车、电子的装备制作工业基地沿江分布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一轴
两翼
三极
多点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指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格局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建设沿江绿
色生态廊道
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
建设综合立
体交通走廊
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増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产业布局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1、我国海洋基本国情
①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②跨多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
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潮汐能等)
④海洋灾害种类多(海冰、风暴潮、海水入侵)
⑤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入海河口、红树林、珊瑚礁)
⑥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2、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举措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发展海洋经济
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海洋权益
一带是指海岸带;
九区是指:
辽东半岛海域
渤海湾海域
山东半岛海域
苏北海域
长江口及两翼
海峡西岸海域
珠江口及两翼
北部湾海域
海南岛海域
多点是指重点城市、重点产业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
3、拓展海洋蓝色空间
案例:“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的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合理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如围填海造陆、现代化港口、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开发更多资源,例如,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术,推进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积极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第三,升级海洋产业结构。
改造和升级传统海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我国海洋经济开发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开展蓝色海湾整治等工作,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海洋权益的变化
海洋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保障,也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平台。
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
发展到更广泛的海洋资源及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4、维护海洋权益
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区。
大陆架是陆地的自然延伸,
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领海
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最早发现
最早命名
最早开发
历代管辖
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
至隋唐两代,中国人民在南海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已经远至西沙群岛。
相关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发现和命名了南海。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在地质上
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从历史角度看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5、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
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
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