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局地气候的形成与特征(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局地气候的形成与特征(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8 23: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局地气候的形成与特征
——分析形成原因,描述气候特征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原因。
2.联系实际,理解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
海陆分布
洋流
地形
其他因素
人类活动
形成因子
特征
气温
降水
特殊天气现象
光照
水热组合
基础回顾
年均温、最冷(热)月气温高低
温差大小: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定性:高温/炎热、温和、凉爽 、寒冷等
定量:如0℃以下
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温
降水
年降水总量
定性:多(少)
定量:如200mm以下
季节变化大小及雨(湿)季、旱(干)季对应的时间
年际变化
水热组合状况
光照
昼夜温差
光照的强弱
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其他:特殊天气现象,如气象灾害
考向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降水持续时间及强度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甲盆地中乙地气候统计数据。
月份 1 2 3 4 5 6
平均气温(℃) -1.9 0.9 8.4 16.4 21.7 26.2
降雨量(mm) 26 33 37 28 21 8
月份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7.2 24.7 19.6 12.8 6 0.7
降雨量(mm) 6 2 4 26 22 25
描述乙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地形对该地气候的主要影响。(4分)
夏季高温,冬季较周边地区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量少;夏季干燥(降水稀少),冬季降水稍多。
深居内陆,且盆地地形封闭,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全年降水量少;夏季,盆地内大陆干热气团不易扩散,气温高;冬季,周围山脉对冬季风阻挡作用强,盆地内气温较盆地外高;盆地西侧有开口,冬季盛行西风携带少量湿润气流进入,产生一定降水。
①描述的一般模式:确定气候类型,描述气温、降水状况。
②描述气温: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及数值;另一方面,气温年较差、日较差。主要的规范用语为炎热或寒冷、凉爽或温和。
③描述降水:主要看降水总量及季节分配。规范用语为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或小。
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 ℃~20 ℃之间;寒冷——月均温<0 ℃;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方法点拨:
3.(2017年全国1卷)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才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早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麻,即油用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干旱、耐贫瘠、喜光不耐热,多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不宜连作(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生长期对温度要求不高,种子在3~4℃就能发芽,5℃以上即可出苗,刚出土时不耐冻,一般选择在4月份播种。出苗至开花适宜温度为11~18℃,开花至8月份籽粒成熟是胡麻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胡麻质量的关键时期,期间对水分和养分要求迫切,最忌高温和阴雨寡照天气。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胡麻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形成。在胡麻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对病虫草害的监控与防治工作极为重要。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是中国重要的胡麻种植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灌溉条件的改善、薄膜技术的应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固原市胡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
分析影响固原市胡麻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6分)
春季气温回升虽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形成急剧降温天气,造成冻害;春季云雨天少,降水不足,易形成春旱;生殖生长关键期多阴雨寡照天气,光照不足。(6分)
影响气候
的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下垫面
海陆分布
洋流
地形
地表性质(林地/草地/沙漠等)
人类活动
考向二、气候及特征的成因
体系构建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甲盆地中乙地气候统计数据。
月份 1 2 3 4 5 6
平均气温(℃) -1.9 0.9 8.4 16.4 21.7 26.2
降雨量(mm) 26 33 37 28 21 8
月份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7.2 24.7 19.6 12.8 6 0.7
降雨量(mm) 6 2 4 26 22 25
描述乙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地形对该地气候的主要影响。(4分)
夏季高温,冬季较周边地区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量少;夏季干燥(降水稀少),冬季降水稍多。
深居内陆,且盆地地形封闭,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全年降水量少;夏季,盆地内大陆干热气团不易扩散,气温高;冬季,周围山脉对冬季风阻挡作用强,盆地内气温较盆地外高;盆地西侧有开口,冬季盛行西风携带少量湿润气流进入,产生一定降水。
伊犁河谷成为
西域“湿岛”的原因?
三角形地形向西部敞开
水汽深入
地形抬升
盛行西风
地形雨
(2019·课标全国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如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
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1.(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右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分异。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信息:
① 勘察加半岛的气候状况——8月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② 勘察加半岛的位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东经155-165,位于北亚
③ 勘察加半岛的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高度差异较大
分析: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1.高度影响气温和降水
2.迎风被风影响降水
3.垂直地带性差异
东西气候差异显著→地形的阻挡作用→山脉南北走向,海拔较高,阻挡季风(海洋湿润气流),东部多地形雨,西部较干旱。
海拔高→垂直方向上气温、降水差异大→垂直地带性气候差异明显。
雨影效应是伴随地形降水产生的现象,用以解释地形抬升降水在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显著差异。具体地,当山地迎风坡发生地形抬升降水时,其背风坡可表现出晴好天气,形成"雨影" 。
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空气中的水汽因冷却凝结而形成降水,这叫地形雨。地形雨发生在山的迎风坡上。在山的背风坡,因气流下沉,温度不断增高,空气难以达到过饱和,所以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
【情境体验】 阿联酋(下图)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严重缺水是阿联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阿联酋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主要集中在1-2月,夏季气温高达40.6~48.2℃,几乎没有降水。阿联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南部沙漠年降水量不足60毫米,东北部山区(平均海拔低于1000米))降水量稍多,局部年降水量可达350毫米。面对阿联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人提出“造山引雨”设想。
山体的高度、宽度和坡度;山体距海远近;山体走向与盛行风向的关系等。
(1)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绘制“造山引雨”的原理示意图。(3分)
(2)为有效增加山体引雨量,你认为该工程在造山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分)
【归纳总结】
垭口
垭口在《辞源》里的解释是“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即连续山梁的一块平坦且相对较低的位置,也可以说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
垭口是高原上常见的一个词,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垭口在地理意义上指的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
1、形成条件
水汽饱和
气温下降(上升气流)
凝结核多
3.降水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雨影区
微专题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的形成条件及类型:
(1) 地形雨:
条件: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高大山地阻挡。
水汽在迎风坡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少。
迎风坡
背风坡
(2) 对流雨:
条件: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后,气温下降使得水汽饱和凝结。
与地面温度有关(纬度,海拔),热带最明显,中纬度夏季午后易出现。
降水的类型
(3)锋面雨:
条件: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含较多水汽)被迫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饱和凝结,成云致雨。
我国东部地区多见。
(4) 台风雨:
条件:台风为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台风区内水汽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常常很大。台风眼区气流下沉,一般没有降水。
太平洋西岸较常见。
降水的类型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
(2020全国卷Ⅱ)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北高加索 -4.0~-6.0 23~25 200~600
南高加索 4.5~6.0 23~24 1200~1800
东高加索 1.0~3.0 25~29 200~400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从黑海塔曼半岛延伸至里海阿普歇伦半岛,绵亘1 200 km。该山脉山势陡峻,一般海拔在3 000~4 000 m,4 800 m以上的山峰有15座。下图为大高加索山地形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下表示意山地各个区域地理差异。
(1)北高加索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解释其成因。(6分)
(2)南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多,描述其形成过程。(6分)
(3)说明东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少的原因。(6分)
(1)纬度较高;位于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受来自更高纬度冷空气影响显著;北部地势平坦,冷空气长驱直入。
(2)来自地中海、黑海的湿润气流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在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遇冷发生凝结,形成较多的降水。
(3)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带来的水汽,而东高加索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虽然濒临里海,但盛行离岸风,不能带来降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