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耕地与粮食安全(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耕地与粮食安全(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8 23: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独立梳理我国耕地资源特征,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2.通过对梯田撂荒、梨树模式等案例探究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归纳总结实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并举出两个实例分享。
3.结合家乡耕地与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为家乡耕地资源的保护提出2个具体建议。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候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增加粮食总产
区域间调配
粮食进口
粮食储备
划定耕地红线,增加资源供给能力
提升耕地质量,降低资源需求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使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上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下图)。
(1)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原因。 (6分)
1)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耕地地块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2)说明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8分)
(2)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
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小,粮食产量大大降低。
(3)为缓解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3)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土地撂荒的原因
  一个是微观的劳动力方面,即主动撂荒;
  一个是宏观的收益方面,即被动撂荒。
(一)一个是微观的劳动力方面,即主动撂荒:
  农业劳动力缺失所导致的土地撂荒属于主动撂荒,即农户主动放弃耕种,在政府、社会所提供的政策范围内不能有效激发此类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回归土地的意愿。
  鉴于调查区较高的撂荒率,将土地流转给相关企业是较好的解决撂荒方式。首先企业有资金、技术、人员方面的实力来经营大面积的土地,其次企业能够对土地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但是将土地流转给企业需要政府的引导,通过政府考察企业资质,确保农民权益。
(二)一个是宏观的收益方面,即被动撂荒:
  因耕作收益较低、耕作环境较差或者受野生动物破坏的撂荒属于被动撂荒,即这类农户大都有继续从事土地耕种的意愿。
  针对此类土地撂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善耕作条件,如合理进行土地整治,通过整治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和基本满足农民小型机械化耕种的需要;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种粮补贴、粮种补贴等项目上加大补贴力度;
三是积极进行技术下乡,鼓励农村种植收益率更高的经济作物;
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为农户种植工作提供坚守保障,在野生动物破坏程度较重的地区每年给予农民一定的生态补偿。
乡村振兴具体措施分析(以农村土地流转为例)
土地流转政策
原因: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农村人口减少
土地撂荒
土地碎片化严重
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农业生产附加值低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意义:
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提高
耕地利用率。
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提高
机械化水平、商品率、农业
生产附加值(种粮大户增多)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粮于地”,就是要保护好现有耕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吉林省梨树县近年来致力于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成功探索出一种新的耕作方式,该耕作方式的核心是秸秆覆盖返田,在干旱年景增产效果明显,被称作“梨树模式”。该模式研制出的免耕播种机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目前梨树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6%,实现了“藏粮于地”。下图示意梨树县地理位置。
(1)分析“梨树模式”在干旱年份比湿润年份使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梨树模式”采取秸秆覆盖返田,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在干旱年份抗旱能力强,故增产显著;(3分)湿润年份,因覆盖的秸秆阻挡了土壤水分蒸发,可能导致土壤过湿,透气性变差,不利于增产。(3分)
〖评分细则〗说出土壤水分蒸发或抑制给1分,说出土壤含水量的情况给2分。
(2)说明梨树县使用免耕播种机具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2)减少劳动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分)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2分)减少土壤破坏,减轻黑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2分)
〖评分细则〗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土壤肥力”三方面作答各给2分,未结合材料分析仅给1分。
(3)简述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的必要性。(8分)
(3)“藏粮于地”: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粮食供给压力大;(2分)我国目前存在过度占用耕地以及耕地污染、退化严重等问题,粮食安全风险加大。(2分)
“藏粮于技”:目前我国农田单产较低,抗风险水平差;(2分)农业生产技术可提高农田生产力,利于保障粮食安全。(2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贡献较多。南方水稻主产区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口感和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
(1)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6分
(1)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
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影响因素:地形、水源。
(2)分析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
(2)黑龙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成本高;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
(3)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6分)
(3)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