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南通月考)以下几种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将食盐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A
【考点】药品的取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酒精倒在桌面上,容易引起火灾,应该用湿抹布盖灭,A符合题意
B.溶解食盐时应该在烧杯中进行,B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应该是瓶口紧挨,相互倾斜,C不符合题意
D.给液体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不能朝向自己或让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酒精灯起火的灭火方法分析
B、根据配制溶液的方法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2.(2019·江西)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和隔绝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分析
3.(2019·湘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答案】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扑灭森林火灾时,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了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B不符合题意;
C、锅中的油着火后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打翻燃着的酒精灯,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用水冲灭可能使着火范围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或隔绝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
4.(2019·新疆)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的氧气的浓度;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柴禾与空气充分接触,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及燃烧的影响因素分析,氧气的浓度与接触面积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
5.(2019·广州)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答案】A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五氧化二磷不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不会爆炸,而面粉、镁粉、甲烷均具有可燃性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燃烧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固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燃烧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6.(2019·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气
【答案】A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既没有可燃性,也不会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选项符合题意;
B、烟花爆竹属于易爆物品,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不可以随身携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油具有可燃性,在有限空间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可随身携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D、罐装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在有限空间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可随身携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分析,烟花爆竹、汽油、灌装液化石油气都属于易燃易爆物,故不能携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2019·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木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将可燃物清除掉,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要符合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任一个即可分析。
8.(2019·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物质接触面积增大可加快化学反应分析;
B、根据着火点为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分析。
二、综合题
9.(2019·益阳)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答案】(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A;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故填:AC。
【分析】(1)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A,根据水蒸发吸热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分析
C、根据温度升高,气体的密度减小上升分析
10.(2019·广东模拟)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图S6-4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爆炸后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的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 。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
(2)①②
(3)蛋白质
(4)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1)鼓入空气是为了是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
(2)金属筒不加盖和蜡烛没有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
(3)蛋白质灼烧会产生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
(4)面粉厂车间需要严禁烟火,保持通风,防止粉尘引起的爆炸事故发生。
【分析】(1)为了使金属筒内面粉粉尘达到一定爆炸浓度,需要鼓入空气将小塑料桶内的面粉吹入到金属筒中。
(2)爆炸发生的条件是需要面粉粉尘达到爆炸浓度,并且需要明火。因此金属筒不加盖时面粉粉尘会散入到空气中使金属筒内面粉粉尘浓度偏低;蜡烛没有点燃时金属筒内无明火,都不会导致爆炸。
(3)面粉中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和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有烧焦头发的刺鼻气味。
(4)为了避免爆炸,就需要破坏爆炸的条件,根据本题题意可知爆炸条件为:易燃物、爆炸浓度,明火,只要破坏爆炸的任一条件即可避免爆炸发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南通月考)以下几种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将食盐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2.(2019·江西)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3.(2019·湘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4.(2019·新疆)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2019·广州)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6.(2019·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气
7.(2019·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木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8.(2019·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二、综合题
9.(2019·益阳)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0.(2019·广东模拟)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图S6-4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爆炸后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的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 。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药品的取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酒精倒在桌面上,容易引起火灾,应该用湿抹布盖灭,A符合题意
B.溶解食盐时应该在烧杯中进行,B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应该是瓶口紧挨,相互倾斜,C不符合题意
D.给液体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不能朝向自己或让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酒精灯起火的灭火方法分析
B、根据配制溶液的方法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2.【答案】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和隔绝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分析
3.【答案】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扑灭森林火灾时,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了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B不符合题意;
C、锅中的油着火后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打翻燃着的酒精灯,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用水冲灭可能使着火范围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或隔绝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
4.【答案】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的氧气的浓度;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柴禾与空气充分接触,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及燃烧的影响因素分析,氧气的浓度与接触面积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
5.【答案】A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五氧化二磷不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不会爆炸,而面粉、镁粉、甲烷均具有可燃性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燃烧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固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燃烧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6.【答案】A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既没有可燃性,也不会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选项符合题意;
B、烟花爆竹属于易爆物品,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不可以随身携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油具有可燃性,在有限空间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可随身携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D、罐装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在有限空间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可随身携带,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分析,烟花爆竹、汽油、灌装液化石油气都属于易燃易爆物,故不能携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答案】D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将可燃物清除掉,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要符合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任一个即可分析。
8.【答案】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物质接触面积增大可加快化学反应分析;
B、根据着火点为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分析。
9.【答案】(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A;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故填:AC。
【分析】(1)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A,根据水蒸发吸热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分析
C、根据温度升高,气体的密度减小上升分析
10.【答案】(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
(2)①②
(3)蛋白质
(4)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1)鼓入空气是为了是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
(2)金属筒不加盖和蜡烛没有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
(3)蛋白质灼烧会产生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
(4)面粉厂车间需要严禁烟火,保持通风,防止粉尘引起的爆炸事故发生。
【分析】(1)为了使金属筒内面粉粉尘达到一定爆炸浓度,需要鼓入空气将小塑料桶内的面粉吹入到金属筒中。
(2)爆炸发生的条件是需要面粉粉尘达到爆炸浓度,并且需要明火。因此金属筒不加盖时面粉粉尘会散入到空气中使金属筒内面粉粉尘浓度偏低;蜡烛没有点燃时金属筒内无明火,都不会导致爆炸。
(3)面粉中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和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有烧焦头发的刺鼻气味。
(4)为了避免爆炸,就需要破坏爆炸的条件,根据本题题意可知爆炸条件为:易燃物、爆炸浓度,明火,只要破坏爆炸的任一条件即可避免爆炸发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