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柳先生传(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26 17:45:06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学习目标熟练背诵全文。体会本文写人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写作特点(句式)Next
嗜 辄 吝 褐
箪  汲 俦 觞
 
瓢 屡  娄  欤
 shāngShìzhélìnhèdānjíchóupiáolǚlóuyú注音比赛嗜:喜欢,特别爱好
辄:就
吝:吝惜
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贫贱人所服
箪:用苇、竹编制的用来存放事物的器具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取水于井)
俦:      觞:酒杯Next浅尝辄止解释词句1、详:详细的知道
  翻译: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2、因:因而
  翻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3、辄:就,总是
  翻译:他一来就要把酒全部喝光4、萧:冷冷清清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5、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翻译: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6、戚戚:忧愁的样子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7、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傍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附31、亦不详其姓字( )2、因以为号焉 ( )3、不求甚解 ( )4、造饮辄尽 ( )5、环堵萧然 ( )6、箪瓢屡空,晏如也(  )7、不戚戚于贫贱 ( )  8、不汲汲于富贵 ( )解释下列蓝色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学习时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感情轻微变化
2、文章中写了五柳先生几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着几方面的句子。
1、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 志趣等)
——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
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
2、文章中写了五柳先生几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这几方面的句子。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环堵萧然, 晏如也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讨论:
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2、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作用如何?“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不”字为一篇眼目淡泊宁静恬淡自足胸襟开阔、率真自然开朗乐观耿直率真9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文在本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晋)补充练习
1、解释字句
2、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   对作客——?
  对家境——?   对著文——?
  对得失——?   对贫富——?
3、背诵课文
中学

年级
语文
教案
20
13





课 题
《五柳先生传》
课时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五柳先生传》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能力
目标

《五柳先生传》
1、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
重点

《五柳先生传》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
难点

《五柳先生传》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
方法
“读——品——背——用”
1、朗读词文,整体感知;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2、名句背诵,品析词情;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3、讲练结合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课前
准备
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学环节
教法步骤
导 学 内 容
附注
(效果如何,或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课 前 准 备
课件引领
有助成功
有课件
效果较好
学案导学
一路顺风
有学案
实用
课前热身
说唱都行
三分钟演讲《纪律与学习》 背诵班级誓词 课前一首诗
培养兴趣
检查作业
落实命令
落实
师生互动
一、
导入新课,示题示标。
1、
导入新课
随机新颖
《五柳先生传》》 随堂口述
让学生明白本科所学
2、
示题板题
交代内容
随堂口述
板书课题及作者
3、
示标读标
通俗易懂
出示目标 见课件
学生读标学生集体读标
二、
探究体验,体会生成。
1、
探究展示
初步体验
①安排任务
具体分明
以小组为单位,分项解决字词,作者,课文内容的疏通 读准节奏
目标明确
②自主探究
先尽本能
见导学案
跟随老师的导入明白本课所学
了解文学常识特点
自主学习
学生板演
翻译重点句子
同位之间互提
展示板书
共同掌握
体会解答通假字的技巧
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拓展学习
中考链接
小组或者同位翻译
达标检测
③合作探究
答案初成
??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板书课题 五柳先生传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
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3)、“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5)、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6)、“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7)“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六、布置作业?
体会课文中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七、板书设计?:
性格:娴静少言 不慕名利
生活:环堵萧然 宴如 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传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自然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安贫乐道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④展示成果
有待验证
结合导学案
教师检查,
学生展示
2、
批改交流
同学互评
同位互改
课堂巩固
3、
攻坚解惑
评价优劣
①筛选疑难
师生互动
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互相纠错
教师点拨
②攻坚解惑
学位主兵
同位或者小组之间解决疑难
组长协调解决 兵教兵
③评价优劣
根据学情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表扬后进生
培养成就感
4、
修改读背
巩固强化
①修改读背
记入脑中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小组互查
②练习巩固
强化提升
结合导学案 或者同步
巩固课堂所学
5、
总结收获
画龙点睛
①反思草拟
学生谈收获
检查本课所学
②自由展示
畅所欲言 自由发言
③教师展示
或总结
结合板书 或根据学情
三、
1、
达标检测
各显神通
①自测
自主完成
②批改
同位或者小组之间互改
发现错误
③统计
小组长解决
堂堂清
2、
布置作业
练预并重
①本课作业
背诵课文
写作以小组为单位
②预习任务
预习《中国石拱桥》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握字词
了解课文内容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全班交流,较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较好。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领会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3、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小结。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深入探讨课文。
1、学生朗读读文,分小组探讨: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教师提问: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3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陶
(3) 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赞语的含义?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5)再次熟读课文,画出表现五刘先生性格的语句,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五刘先生”,理由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五柳先生是怎样读书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读书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我们也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领悟。
五、作业设置:
? 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测】: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 辄(zhé)尽 吝(lìn)情 短褐(hè)
箪(dān)食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⑾赞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中学

年级
语文
集备
20
13





课 题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
《水调歌头》
课时
3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与朱元思书》
1、积累吴均及“书”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水调歌头》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预习、查询。? 2、?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
?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4、?让音乐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5、与中考接轨
能力
目标
《与朱元思书》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五柳先生传》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水调歌头》
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与朱元思书》
培养学生热爱足骨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水调歌头》
?让音乐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
重点
《与朱元思书》
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五柳先生传》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水调歌头》
?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
?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教学
难点
《与朱元思书》
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五柳先生传》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水调歌头》
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教学
方法
“读——品——背——用”
1、朗读词文,整体感知;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2、名句背诵,品析词情;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3、讲练结合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课前
准备
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学环节
教法步骤
导 学 内 容
附注
(效果如何,或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课 前 准 备
课件引领
有助成功
有课件
效果较好
学案导学
一路顺风
有学案
实用
课前热身
说唱都行
三分钟演讲《纪律与学习》 背诵班级誓词 课前一首诗
培养兴趣
检查作业
落实命令
落实
师生互动
一、
导入新课,示题示标。
1、
导入新课
随机新颖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水调歌头》 随堂口述
让学生明白本科所学
2、
示题板题
交代内容
随堂口述
板书课题及作者
3、
示标读标
通俗易懂
出示目标 见课件
学生读标学生集体读标
二、
探究体验,体会生成。
1、
探究展示
初步体验
①安排任务
具体分明
以小组为单位,分项解决字词,作者,课文内容的疏通 读准节奏
目标明确
②自主探究
先尽本能
见导学案
跟随老师的导入明白本课所学
了解文学常识特点
自主学习
学生板演
翻译重点句子
同位之间互提
展示板书
共同掌握
体会解答通假字的技巧
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拓展学习
体会美景
中考链接
小组或者同位翻译
达标检测
③合作探究
答案初成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作者:????? ,字:叔庠,?? 朝梁??? 家。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飘荡(??? )???????? 缥碧(??? ) 急tuān (??? )甚箭???
互相xuān (??? )邈(??? )泠泠作响(??? )???
yīngyīng(??? )成韵????????? 鸢(??? )飞lì (??? )天者? ??
经lún世务者(??? )??? 窥(??? )谷忘fǎn(??? )?? 横柯上蔽(??? )
答案: Piāo piǎo 湍 轩 miǎo líng 嘤嘤 yuān 戾 纶kuī反 kē
重点字词解释
1、天山共色(???? )???? 2、从流飘荡(???? )
3、猛浪若奔(???? )???? 4、互相轩邈(???? )
5、泠泠作响(???? )????? 6、好鸟相鸣(???? )
7、蝉则千转不穷(???? )?? 8、横柯上蔽(???? )
9、经纶世务者(???? )???? 10、窥谷忘反(???? )
11、鸢飞戾天者(???? )
答案:1、一样的颜色;2、顺、随;3、飞奔的马;4、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5、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6、互相和鸣;7、通“啭”,鸟叫声;8、树木的枝干;9、筹划;10、同“返”,忘返;11、至
重点句子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1、(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2、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3、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4、(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5、(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6、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7、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通????? ,译为:??????????
2、窥谷忘反:???? 通????? ,译为:??????????
答案;1、“转”通“啭”, 鸟叫声
2、“反”同“返”,忘返
词类活用
1、猛浪若奔
2、互相轩邈
3、望峰息心
4、风烟俱净
答案:1、奔:动词作名词,译为:飞奔的马
2、轩邈:形容词作动词,译为: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3、息: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停息
4、净: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消散、散净
一词多义
1、绝: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2、许:一百许里(???? )
曳屋许许声(??? )《口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3、负:负势竞上(???? )
至于负者歌于途(????? )《醉翁亭记》
4、书:与朱元思书(??? )
即书诗四句(??? )《伤仲永》
羲之之书晚乃善(???? )《墨池记》
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1、消失;绝妙;极;与人世隔绝;2、约数,上下、左右;拟声词;答应、应许;处所、地方;3、凭借;背;4、信;写;书法;书籍
古今异义词
1、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
3、经纶世务者
答案:1、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戾:古义:至;今义:罪过;3、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政治才能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式,状语后置句式:“急湍甚箭”等于“急湍(于)甚箭”,“(于)甚箭急湍”,译为:急流比箭还快。
理解性默写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作者欣赏山水后的感慨的句子是:??????????????????????
3、本文中写了山奇水异,山奇在:???????? ;水异在:???????
答案: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山高、树多、景美;清、急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作者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
2、作者在文中调动了多种感官来写山之奇:视觉、听觉、感觉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中考链接
(2009年)福建省泉州市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1—4题。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自 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
B.从从流飘荡??????????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日有时见日?????????? 日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
①天山共色(??? )???? ②一百许里(??? )
③互相轩邈(??? )??? ④窥谷忘反(??? )
3、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
4、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对)(3分)
??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答案:1、(2分)C??? 2、(4分)①同样 ②左右、多 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 ④同“返”返回
3、(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4、(3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
(2009年)柳州市
文言文阅读
(一)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
答案: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2、A
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2009年)泉港区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1-5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文中“????????????? ”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⑴许: 一百许里(????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杂然相许(???? )??????
⑵绝: 一猿则百叫无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天下独绝(???? )
3、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每空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6分)⑴许:上下,左右 答应 赞同 
??? ⑵绝:停,断,消失 隔绝 绝妙
3、(2分) D
4、(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1分)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1分),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语义1分,表达1分.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2分,可以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来谈,但要求观点要鲜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
(2006年)江西省南昌市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第1—4题。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
??? (1)从流飘荡:??????????? (2)争高直指:???????
2、本文的基本结构是??????????????? ,全文的纲领句是???????????????????????????????? 。(2分)
3、从文中找出一组从听觉角度写景的骈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2分)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
答案:1.(1)随着(1分) (2)笔直向上(1分)
2.先总后分(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分)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分)描写各种声调不同的音响和谐地齐发,引人人胜,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1分)
4.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2分)
(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
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5题。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 E.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 [答]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 [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 [译文]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 [答]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1、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3、(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5、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与朱元思书》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板书课题 五柳先生传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
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3)、“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5)、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6)、“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7)“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六、布置作业?
体会课文中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七、板书设计?:
性格:娴静少言 不慕名利
生活:环堵萧然 宴如 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传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自然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安贫乐道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水调歌头》
一、? 引领情境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二、? 情趣导入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二生答
是啊,在中秋佳节,遥望明月,人们会浮想联翩,李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静夜思》,那么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留给了我们写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三、? 走近苏轼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谈,既可谈所查的资料,也可以谈自已的感受,最后再由师出示苏轼的资料。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2、 教师补充介绍。
四、赏读诗歌
第一步、听配乐诵读,这个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细心品味。
第二步、自由散读词作,猜测一下当时苏轼的心情。(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
第三步、学生单人配乐朗读,展示朗读技巧。
第四步、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五、? 品味诗歌
问题一: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词中的文句变成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教师图画激趣,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问题二: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他用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通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这种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是表现诗人在中秋节饮酒时的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来问苍天。在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与之对话的对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圣,应该说表现苏轼的豪放与浪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一句表现作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开长地久,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不仅表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示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一种良好祝愿。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因为这句话是写景句,表现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 师:好。大家刚刚很积极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三: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上阙:望月(写景)??????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探究学习
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
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 生:明月。 师:“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生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生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生5:…… 师: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生1:我失败时,大多是靠老师和父母帮我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师:相信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会逐渐多起来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会有苦闷,但不会消沉。因为人生很难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会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3:……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七、能力训练5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 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晓羊《友情》) 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烨,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侯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 语段三: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语段一中我认为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生:语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烨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 生:我在语段三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 八、音乐欣赏
先播放古人吟读的词作,再播放今人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的FLASH,一首词作让古今时空得以沟通。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词是可以唱的,至于古人是怎么唱的,我们不得而知,下面请欣赏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背诵这首词?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之一,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1)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 ????(2)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提醒: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或背诵) 九、归纳小结??
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 十、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1
下面我们在王菲《但愿人长久》的良好祝愿中结束本节课学习。 (播放剩下的歌曲) (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怀人(抒情)?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④展示成果
有待验证
结合导学案
教师检查,
学生展示
2、
批改交流
同学互评
同位互改
课堂巩固
3、
攻坚解惑
评价优劣
①筛选疑难
师生互动
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互相纠错
教师点拨
②攻坚解惑
学位主兵
同位或者小组之间解决疑难
组长协调解决 兵教兵
③评价优劣
根据学情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表扬后进生
培养成就感
4、
修改读背
巩固强化
①修改读背
记入脑中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小组互查
②练习巩固
强化提升
结合导学案 或者同步
巩固课堂所学
5、
总结收获
画龙点睛
①反思草拟
学生谈收获
检查本课所学
②自由展示
畅所欲言 自由发言
③教师展示
或总结
结合板书 或根据学情
三、
1、
达标检测
各显神通
①自测
自主完成
②批改
同位或者小组之间互改
发现错误
③统计
小组长解决
堂堂清
2、
布置作业
练预并重
①本课作业
背诵课文
写作以小组为单位
②预习任务
预习《中国石拱桥》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握字词
了解课文内容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全班交流,较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较好。
《与朱元思书》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等级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句;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比较辨析,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词句;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辨析,提高阅读能力。
????一、基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风烟俱净俱(??????)⑵从流飘荡(?????????)⑶负势竞上( ???)⑷横柯上蔽(?????????)⑸急湍甚箭,猛浪若奔$(?????????)O (?????????)⑹蝉则千转不穷(?????)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⑻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⑼一百许里(??????????)⑽皆生寒树(?????)⑾互相轩?邈(???????)(???????)⑿在昼犹昏(???????)
2、一词多义
⑴穷??①蝉则千转不穷。(??????)?????②欲穷其林。(???????)?????
⑵绝? 猿则百叫无绝。(??????)????????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③天下独绝(??????)?????????????????????????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W3G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⑷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理解性默写
⑴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
⑵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⑶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⑷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⑸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⑹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⑺写听觉感受的:?????????????????????????????????????????????????????????
⑻写山“奇”的句子:?????????????????????????????????????????????????????
二、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第1、2句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各表现怎样的心境?
  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本文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3、第二段写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两方面?间接描写的句子是哪句?
4、二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
5、第二段描写富春江怎样的情态美?
6、三段写的对象是什么?从哪四方面描写?
7、第三段开头写山形,这些山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把静山写动了,这有什么好处?
8、第三段写林中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山林的热闹吗?为什么?
9、文章哪些句子从侧面描写山美?表现作者怎样的志趣?
10、三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
11、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
?听觉方面:????????????????????????????????????????????????????。???????
12、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1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中考链接
㈠ (09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略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㈡ (06潍坊)(12分)
(甲)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领会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3、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小结。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深入探讨课文。
1、学生朗读读文,分小组探讨: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教师提问: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3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陶
(3) 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赞语的含义?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5)再次熟读课文,画出表现五刘先生性格的语句,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五刘先生”,理由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五柳先生是怎样读书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读书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我们也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领悟。
五、作业设置:
? 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测】: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 辄(zhé)尽 吝(lìn)情 短褐(hè)
箪(dān)食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⑾赞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水调歌头》导学案
教案背景:
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历来被视为咏月之千古绝唱。
教学课题:千古绝唱——水调歌头
教材分析 :
小序点明创作的时间,背景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
下片:用月衬情、旨在怀人、意境豁达、以理遣情
教学方法:
“读——品——背——用”
1、朗读词文,整体感知;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2、名句背诵,品析词情;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预习、查询。? 2、?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
?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4、?让音乐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5、与中考接轨
教学过程:
流程一
[一]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二]作者及词背景。(检查预习)
?作者:苏轼(1037-1101)字 ,号 ,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家庭,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他与父亲 ,弟弟 ,后人合称“ ”。
?[三]词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个时他是密州太守,当时他在政治上处镜不得意,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生活上,丧妻别子,和弟弟字由(苏辙)已七年没有团聚在一起,心情郁闷,行影孤单。但作者并没有因此幻想脱离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流程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1)
一)、生字词。
宫阙( ) 琼( )楼玉宇 绮( )户
婵( )娟 不胜( )寒 丙辰( )
二)你还知道哪些与月有关的诗句?分别写什么?
流程三、正文分析(完成目标2,3)
一、朗读指导。
听朗读:http://v.766.com/play?infoid=XMTc3NjgyNzIw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二、赏析课文:
(一)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胧?
(二)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 到感悟人生 , ,
最后又说 ,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胸襟。
(三)再读课文思考探究
〈1〉上阕写什么?写了哪些景?下阕写什么?抒了什么情?二者如何联系的?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语句?

〈3〉怀念子由体现在词中哪一句?
〈4〉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5〉作者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6)怎样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7)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四)当堂检测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2、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
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4、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试填脑图,归纳全文
内容范围:
小序原因 上阕写了 下阕写了 写作方法 需要注意的字音 重点字分析 句子赏析 作者 作者作品 朝代 本词地位评价(尽量详细些)

<五>、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边听歌边感受——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http://mp3.baidu.com/m?word=%C3%F7%D4%C2%BC%B8%CA%B1%D3%D0+%CD%F5%B7%C6&tn=baidump3&ct=134217728&ie=gbk&sc=hao123&f=3
<六>达标测评:
默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此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表达作者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3、假如穿越时空隧道,现在你站在了苏轼面前,请用下面的形式对大师说一句话:
读你的诗,就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最能理解的是____ ___ ;
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
4、、2011年河北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4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七)听音乐,把脑中出现的画面写下来。
课后反思:
本节课除了沿用原来的教学理念:朗诵——感悟诗词,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学生主体分析、讲析,教师点评、纠正,与文本对话;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听歌曲写下学生脑中的想象画面并当堂修改。这对我是一个挑战,没这样上过,对学生同样没接触过,当时还有些害怕,怕学生反应不过来,而我的文学功底不能应付。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真的很投入,从诗歌的表层,自然的直入作者的内心,考虑问题比以往更灵活。
另一个大胆的尝试,多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左脑,让文字以画面形式侵入学生大脑,接受快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