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7.4 周长与面积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7.4 周长与面积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28 21: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长与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能区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并能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能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来求长方形的周长,能通过正方形的周长来求面积。
能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勤于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区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能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来求长方形的周长,能通过正方形的周长来求面积。
教学难点:
在计算实际问题时能正确发现求周长还是求面积,并能正确想到相应的公式套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你能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长方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板书:周长与面积)
1、复习周长和面积。
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课件出示:一幅图画。边长是什么?面积是什么?)
板书: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2、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我们怎么用字母来表示这四个公式?(公式板书)
S长=a×b
C长=(a+b)×2
S正=a×a
C正=4×a
提问: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要×2,正方形的周长要×4?
二、周长和面积的对比
复习到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选择正确的公式,把下面两个填空题完成。
练习一:选择正确公式计算并填空:
(1)一个长方形,长10m,宽7 m,它的面积是 ?它的周长是 ?
(2)一个正方形,边长4dm,它的面积是 ?它的周长是 ?
提问1、除了意义不同、计算公式不同,你还能看出周长与面积哪里不同?
——周长与面积所使用的单位不同。
周长是一个长度,所以要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提醒:计算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
补充板书:面积单位:1m =100dm =10000cm
长度单位:1m=10dm=100cm
提问2、能不能说边长4 dm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为什么?
——单位不同。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不能比较。
有关周长与面积的应用,生活中也有很多,看这道题:
一块长方形花坛,长35 m,宽24 m,这个花坛有多大?四周围上篱笆,篱笆有多长?
提问1:这道题里没提到“周长”也没提到“面积”,你会判断吗?
提问2:求这个花坛有多大(“多大”闪烁),实际上是求什么?
提问3:求篱笆有多长(“多长”闪烁),实际上是求什么?
小结:所以,请小朋友在做题时看清楚题目要求,分辨题目需要我们算周长还是面积,然后选取对应的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不管是在概念、计算方法还是单位上都是不同的。
三、对比练习
通过上面的练习,看得出我们同学基本的求周长、求面积的题学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接受下一个挑战。
1、填表格:
长方形:
长 宽 周长 面积
8cm 24cm2
7m 35m2
正方形:
边长 周长 面积
20dm
49cm2
第一个长方形,你先填什么?怎么计算的?能不能先填周长?
——先填宽,因为计算周长时,要用到长和宽,所以先要求出宽。
第一个正方形,你先填什么?怎么计算的?能不能先填面积?
——先填边长,因为计算周长时,需要知道边长,所以要先求出边长。
四、综合运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求面积和周长的事情比如说下面这一题:
(1)用绳子围一个面积是512 m2的长方形菜园,已知菜园的长是32 m,这根绳子有多长?
这道题是求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提示: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现在缺了什么条件?
(2)用上面这根绳子围一个正方形菜园,它的面积是多少?
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小结:首先看清题目要求什么,找出它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再回到题目中找条件,求出我们不知道的那个条件进而套用公式进行解题。
五、综合练习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有没有掌握根据题目要求怎么求面积或者周长。
长方形操场长60米,是宽的3倍,沿操场走三圈是多少米?
一起理解:宽是多少米?几圈?
一个长方形的的菜园,宽为16米,面积为320平方米,这个菜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如果长和宽各增加5厘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一起理解:初始面积是多少?增加后的长、宽、面积是多少?
六、拓展练习
用一根90cm的铁丝围成一个宽15cm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一起理解:90cm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七、总结
1、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2、你从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哪些新知识?
八、板书设计
周长与面积
长方形:S长=a×b C长=(a+b)×2
正方形:S正=a×a C正=4×a
面积单位:1m =100dm =10000cm
长度单位:1m=10dm=100cm
九、教案说明:
这是上海二期课改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教材期末整理与复习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包括两道题。其中一道是由两道连环题组成,长方形已知面积和长,求周长;正方形已知周长求面积。第二道题是长方形已知面积和宽,求面积。
这节课是基于三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面积,与本册教材周长教学的基础上,对周长与面积的综合拓展。据我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在学习面积时掌握很好,学习周长时也容易理解,但综合应用时,却容易混淆。所以我的设计中先进行对比练习,意义的对比是通过动手摸、指来完成的,注重感性认识,然后复习公式,复习计量单位,再通过“多大”、“多长”等字眼,来理解题目中对于周长与面积的表述,区别它们的不同。这里设计一道比较题,长方形被一条曲线分成两部分,面积不等而周长相等,特别是周长相等,是针对学生周长意义的理解最好的检验。前面的设计属于基本练习,然后进入综合运用练习,这里我设计了一道填表的练习题,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或宽,求周长;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这样的题目是书中习题的变式,数量小,学生口算得出答案,重在寻求解决方法,再出示书中练习题时就不用教师讲解而水到渠成,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题设计注重坡度,最后出示一道拓展题,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与宽,求面积,因为有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画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求解决办法。
练习课,先从意义的对比开始进入教学,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设计坡度练习题,帮助学生在原为基础上得到提高,而且基于课堂有效性的考虑,题型、形式多样化,35分钟一节课融入大量的练习题而不显单调,追求课堂实效性。
十、教学反思
本课体现了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又有所创造,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生动。 本节课的结构为“复习引入—引导建构—应用提高—总结体验—作业回味 ”。
  一、我认为的几点成功之处:
  1、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2、注重了“知识的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
  二、有待改进的地方:
  1、 有的细节仍应注意,特别要注意语言的精确性,数学语言应简单明了,尽量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去说去发现,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2、 应特别注重复习的时效性,让孩子先自主复习,然后教师只需适当点拨。
  3、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不同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一堂课精彩与否,起决定因素的不是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整节课是否快乐,是否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