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8-29 11:47:25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
1.(2019·株洲)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 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加重 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1)B
(2)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
故答案为:(1)B;(2)B;
【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 ,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2019·伊金霍洛旗模拟)关于对图示信息的分析,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
A.20 世纪初,乙国死亡率高的原因为老龄人口多
B.20 世纪末,乙国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多于甲国
C.甲国住房紧张,城市化问题突出
D.乙国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20世纪初,乙国死亡率高的原因为老龄人口多,还可能是出生的人口存活率低;20世纪末,乙国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多于甲国;甲国自然增长率低,住房不紧张,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乙国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丰富。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 死亡率=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死亡率较高,说明死亡人数较多,导致人类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较多或者是出生的人口存活率较低。
3.(2019七上·廉江期末)假如湛江市2019年出生人口5.2万人,出生率为10‰,死亡率为5‰,则湛江市2019年的人口总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约是(  )
A.347万人 15‰. B.520万 -5‰
C.520万 5‰ D.52万 5‰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分析】解:湛江市2019年的人口总数=52000÷10‰=52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5‰=5‰。
故答案为:C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的总人口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4.(2019七下·灌阳期中)北美洲移民众多,这些移民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其中黑种人主要来自(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答案】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北美洲移民众多,这些移民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其中黑色人种主要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白色人种主要来自欧洲,黄种人主要来自亚洲。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5.(2019七下·广饶期中)下列对人口、宗教、语言的说法搭配正确的是(  )
A.沙特阿拉伯-白种人-佛教 B.巴西-白种人-葡萄牙语
C.英国-白种人-伊斯兰教 D.印度-黄种人-英语
【答案】B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解:沙特阿拉伯是白种人,该国是阿拉伯国家,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英国是位于欧洲西洲,欧洲西部以白种人为主,大多信仰的是基督教;巴西是以白种人为主,主要语种为葡萄牙语;印度是白种人为主,官方语言是英语。A、C、D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1)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材较高。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四肢较长。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不管任何人种都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6.(2019七上·福田期末)北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炎热 B.多雨 C.干燥 D.寒冷
【答案】D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北欧所处的位置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这里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比较缓的进入肺部,故本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按人类的体质方面特征 ,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7.(2019·长沙)“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  )
A.阿拉伯人 B.因纽特人 C.柬埔寨人 D.菲律宾人
【答案】A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解: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A。
【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此外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
8.(2019·德州)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A.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A不符合题意;
B.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B不符合题意;
C.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C符合题意;
D.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而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9.(2019·襄阳模拟)人种、语言、文化、宗教都相似的地区是(  )
A.非洲北部和南部 B.亚洲东南部和南部
C.亚洲南部和西部 D.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解: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中东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故答案为:D
【点评】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 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但中东水资源十分缺乏。
10.(2019八下·保山期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
A.法语、英语 B.英语、法国 C.英语、汉语 D.法语、俄语
【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是世界第一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人数超过13亿,主要是在中国使用,另外在东南亚国家也会使用。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11.(2019七下·霍林郭勒期中)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称的文化遗产有山西省的(  )
A.平遥古城 B.丽江古城 C.徽州民居 D.皖南古村落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解: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位于山西省的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徽州民居和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故答案为:A
【点评】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12.(2019七下·南涧期中)下列民居与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东南亚地区—高脚屋 D.中国南方地区—蒙古包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关于以上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组合,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生活在气候寒冷地区,居住在冰屋里;中国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土层直立性好,当地传统民居是窑洞;东南亚地区气候潮湿,当地传统民居是高架屋;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房屋高大通风散热,蒙古包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
13.(2019七上·龙岗期末)读图,完成小题。
(1)图中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A.沿海岸线分布 B.沿等高线平行分布
C.沿公路分布 D.无明显规律
(2)与A聚落相比,B聚落发展成规模较大的聚落的优势条件是(  )
A.靠海 B.靠山 C.河流 D.有矿产资源
【答案】(1)C
(2)A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可看出聚落是沿公路分布的,故本题C符合题意。(2)从图中看出B聚落距离海洋较近,可以发展海洋渔业,海上交通便利,故本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的城市,有的人居住在乡村,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世界上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部相同,有的聚落呈团块状,有的呈条带状。
二、判断题
14.(2019七下·徐州期中)欧洲是人口密集、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解:欧洲是人口密集、但是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最低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15.(2018七上·黑龙江期中)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在人类发展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受环境的硬性,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例如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炎热地区,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综上所述,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16.(2017七上·丰县月考)如图所示建筑代表的宗教主要分布于西亚地区(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如图所示建筑是基督教的教堂,主要分布于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和分布地区。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17.(2018八下·宜兴期中)欧洲是世界上没有乡村,只有城市的大洲。
【答案】错误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完全是乡村聚落或城市聚落的大洲是没有的,无论是广阔的草原,还是平坦的平原,还是浩瀚的林场,各大洲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从事农、林、牧、工、服务等的不同聚落。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
18.(2017七上·丰县月考)对古建筑进行修缮要“修旧如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对古建筑进行修缮,风貌的保护和修复应该尽量是整体性的,不能改变聚落与地形的格局关系。所以文物建筑应当尽量采用“复古建筑”的做法,即要“修旧如旧”。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三、综合题
19.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状况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   、   (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处于   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方面多为   地带;③地形方面为   地区。
(2)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区则人口稀少,其中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带。
【答案】(1)D;H;中低;沿海;平原
(2)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
(3)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图中A亚洲的东部、B亚洲南部、H欧洲的西部、D北美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沿海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读图可知,F处即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原因是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炎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
(3)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故答案为:(1)D;H;中低;沿海;平原;(2)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3)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点评】(1)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及有利条件,属于常考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了解当地属于未开发的热带雨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019七上·宁县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信仰   教,通用   语。
(2)②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信仰   教,通用   语。
(3)A,B两地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⑤地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
【答案】(1)白种人;基督;英
(2)白种人;伊斯兰;阿拉伯
(3)B;基督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①地位于大洋洲,居民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主要信仰基督教,通用英语。
(2)读图可知,②地位于非洲北部,居民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
(3)读图可知,A位于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交通不便,人口稀疏;B地位于亚洲南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人口稠密。⑤地位于美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故答案为:(1)白种人;基督;英;(2)白种人;伊斯兰;阿拉伯;(3)B;基督。
【点评】(1)(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联合国有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俄语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使用;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
(3)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内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21.读下面的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   聚落,B为   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聚落 范围 建筑物特征 道路 植被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乡村                    
城市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   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   等工作。
【答案】(1)乡村;城市
(2)大,密度小;高度低;窄,少;农田,果园;小;小,密度大;高度高;宽,多;草坪、道旁树;大
(3)耕作、放牧、捕鱼;工业、服务业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是乡村聚落,B是城市聚落。
(2)由图可知,乡村聚落范围大,房屋密度小,高度低,道路窄,植被多,景观是农田、果园等;城市范围小,房屋密度大,建筑物高度高,道路宽而且多,多草坪,道路旁边有树。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渔业等,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商服务业。
故答案为:(1)乡村;城市;(2)大,密度小;高度低;窄,少;农田,果园;小;小,密度大;高度高;宽,多;草坪、道旁树;大。
【点评】(1)该小题考查基本的乡村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对比,难度较小,学生可以依据二者概念和参考图示直接作答。
(2)该小题考查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分析,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逐项作答。
(3)盖提考查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人口的生产活动差异,难度较小,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点,牢记即可。
22.(2018七上·阜宁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   (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   流向   。
【答案】(1)城市;乡村
(2)地形(河流)
(3)条带
(4)西北;东南
【知识点】方向判断;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甲图所示为高楼大厦景观,是城市聚落,乙图所示为低矮房屋,是乡村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地地形都很平坦、都沿河流分布。
(3)读图可知,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条带状,因为都沿河流分布。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原则读图可知,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故答案为:(1)城市;乡村;(2)地形(河流);(3)条带;(4)西北;东南。
【点评】(1)本题考查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理解解答即可,学生易于解答。
(2)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3)本题考查A、B、C三地聚落形态的分布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该图既不是经纬网地图,又没有指向标,应按一般定向法定向。
1 / 1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
1.(2019·株洲)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 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加重 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2019·伊金霍洛旗模拟)关于对图示信息的分析,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
A.20 世纪初,乙国死亡率高的原因为老龄人口多
B.20 世纪末,乙国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多于甲国
C.甲国住房紧张,城市化问题突出
D.乙国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3.(2019七上·廉江期末)假如湛江市2019年出生人口5.2万人,出生率为10‰,死亡率为5‰,则湛江市2019年的人口总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约是(  )
A.347万人 15‰. B.520万 -5‰
C.520万 5‰ D.52万 5‰
4.(2019七下·灌阳期中)北美洲移民众多,这些移民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其中黑种人主要来自(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5.(2019七下·广饶期中)下列对人口、宗教、语言的说法搭配正确的是(  )
A.沙特阿拉伯-白种人-佛教 B.巴西-白种人-葡萄牙语
C.英国-白种人-伊斯兰教 D.印度-黄种人-英语
6.(2019七上·福田期末)北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炎热 B.多雨 C.干燥 D.寒冷
7.(2019·长沙)“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  )
A.阿拉伯人 B.因纽特人 C.柬埔寨人 D.菲律宾人
8.(2019·德州)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9.(2019·襄阳模拟)人种、语言、文化、宗教都相似的地区是(  )
A.非洲北部和南部 B.亚洲东南部和南部
C.亚洲南部和西部 D.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
10.(2019八下·保山期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
A.法语、英语 B.英语、法国 C.英语、汉语 D.法语、俄语
11.(2019七下·霍林郭勒期中)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称的文化遗产有山西省的(  )
A.平遥古城 B.丽江古城 C.徽州民居 D.皖南古村落
12.(2019七下·南涧期中)下列民居与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东南亚地区—高脚屋 D.中国南方地区—蒙古包
13.(2019七上·龙岗期末)读图,完成小题。
(1)图中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A.沿海岸线分布 B.沿等高线平行分布
C.沿公路分布 D.无明显规律
(2)与A聚落相比,B聚落发展成规模较大的聚落的优势条件是(  )
A.靠海 B.靠山 C.河流 D.有矿产资源
二、判断题
14.(2019七下·徐州期中)欧洲是人口密集、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15.(2018七上·黑龙江期中)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16.(2017七上·丰县月考)如图所示建筑代表的宗教主要分布于西亚地区(  )
17.(2018八下·宜兴期中)欧洲是世界上没有乡村,只有城市的大洲。
18.(2017七上·丰县月考)对古建筑进行修缮要“修旧如旧”(  )
三、综合题
19.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状况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   、   (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处于   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方面多为   地带;③地形方面为   地区。
(2)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区则人口稀少,其中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带。
20.(2019七上·宁县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信仰   教,通用   语。
(2)②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信仰   教,通用   语。
(3)A,B两地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⑤地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
21.读下面的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   聚落,B为   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聚落 范围 建筑物特征 道路 植被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乡村                    
城市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   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   等工作。
22.(2018七上·阜宁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   (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   流向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
故答案为:(1)B;(2)B;
【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 ,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20世纪初,乙国死亡率高的原因为老龄人口多,还可能是出生的人口存活率低;20世纪末,乙国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多于甲国;甲国自然增长率低,住房不紧张,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乙国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丰富。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 死亡率=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死亡率较高,说明死亡人数较多,导致人类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较多或者是出生的人口存活率较低。
3.【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分析】解:湛江市2019年的人口总数=52000÷10‰=52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5‰=5‰。
故答案为:C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的总人口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4.【答案】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北美洲移民众多,这些移民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其中黑色人种主要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白色人种主要来自欧洲,黄种人主要来自亚洲。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5.【答案】B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解:沙特阿拉伯是白种人,该国是阿拉伯国家,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英国是位于欧洲西洲,欧洲西部以白种人为主,大多信仰的是基督教;巴西是以白种人为主,主要语种为葡萄牙语;印度是白种人为主,官方语言是英语。A、C、D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1)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材较高。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四肢较长。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不管任何人种都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6.【答案】D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北欧所处的位置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这里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比较缓的进入肺部,故本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按人类的体质方面特征 ,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7.【答案】A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解: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A。
【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此外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
8.【答案】C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A.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A不符合题意;
B.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B不符合题意;
C.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C符合题意;
D.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而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9.【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解: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中东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故答案为:D
【点评】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 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但中东水资源十分缺乏。
10.【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是世界第一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人数超过13亿,主要是在中国使用,另外在东南亚国家也会使用。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11.【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解: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位于山西省的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徽州民居和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故答案为:A
【点评】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12.【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关于以上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组合,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生活在气候寒冷地区,居住在冰屋里;中国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土层直立性好,当地传统民居是窑洞;东南亚地区气候潮湿,当地传统民居是高架屋;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房屋高大通风散热,蒙古包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
13.【答案】(1)C
(2)A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可看出聚落是沿公路分布的,故本题C符合题意。(2)从图中看出B聚落距离海洋较近,可以发展海洋渔业,海上交通便利,故本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的城市,有的人居住在乡村,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世界上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部相同,有的聚落呈团块状,有的呈条带状。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解:欧洲是人口密集、但是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最低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在人类发展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受环境的硬性,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例如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炎热地区,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综上所述,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如图所示建筑是基督教的教堂,主要分布于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和分布地区。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完全是乡村聚落或城市聚落的大洲是没有的,无论是广阔的草原,还是平坦的平原,还是浩瀚的林场,各大洲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从事农、林、牧、工、服务等的不同聚落。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对古建筑进行修缮,风貌的保护和修复应该尽量是整体性的,不能改变聚落与地形的格局关系。所以文物建筑应当尽量采用“复古建筑”的做法,即要“修旧如旧”。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19.【答案】(1)D;H;中低;沿海;平原
(2)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
(3)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图中A亚洲的东部、B亚洲南部、H欧洲的西部、D北美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沿海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读图可知,F处即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原因是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炎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
(3)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故答案为:(1)D;H;中低;沿海;平原;(2)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3)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点评】(1)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及有利条件,属于常考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了解当地属于未开发的热带雨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答案】(1)白种人;基督;英
(2)白种人;伊斯兰;阿拉伯
(3)B;基督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①地位于大洋洲,居民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主要信仰基督教,通用英语。
(2)读图可知,②地位于非洲北部,居民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
(3)读图可知,A位于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交通不便,人口稀疏;B地位于亚洲南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人口稠密。⑤地位于美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故答案为:(1)白种人;基督;英;(2)白种人;伊斯兰;阿拉伯;(3)B;基督。
【点评】(1)(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联合国有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俄语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使用;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
(3)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内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21.【答案】(1)乡村;城市
(2)大,密度小;高度低;窄,少;农田,果园;小;小,密度大;高度高;宽,多;草坪、道旁树;大
(3)耕作、放牧、捕鱼;工业、服务业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是乡村聚落,B是城市聚落。
(2)由图可知,乡村聚落范围大,房屋密度小,高度低,道路窄,植被多,景观是农田、果园等;城市范围小,房屋密度大,建筑物高度高,道路宽而且多,多草坪,道路旁边有树。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渔业等,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商服务业。
故答案为:(1)乡村;城市;(2)大,密度小;高度低;窄,少;农田,果园;小;小,密度大;高度高;宽,多;草坪、道旁树;大。
【点评】(1)该小题考查基本的乡村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对比,难度较小,学生可以依据二者概念和参考图示直接作答。
(2)该小题考查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分析,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逐项作答。
(3)盖提考查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人口的生产活动差异,难度较小,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点,牢记即可。
22.【答案】(1)城市;乡村
(2)地形(河流)
(3)条带
(4)西北;东南
【知识点】方向判断;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甲图所示为高楼大厦景观,是城市聚落,乙图所示为低矮房屋,是乡村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地地形都很平坦、都沿河流分布。
(3)读图可知,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条带状,因为都沿河流分布。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原则读图可知,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故答案为:(1)城市;乡村;(2)地形(河流);(3)条带;(4)西北;东南。
【点评】(1)本题考查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理解解答即可,学生易于解答。
(2)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3)本题考查A、B、C三地聚落形态的分布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该图既不是经纬网地图,又没有指向标,应按一般定向法定向。
1 / 1